2022年专接本-学前教育学考前模拟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详解)1. 判断题就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问题1选项A.对B.错【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环境概述-概念和分类【解析】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综合即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故本题说法正确点拨】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2. 填空题个体与适应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称为_____答案】【答案】个体社会化【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3. 论述题试述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细;教学中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体现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答案】答: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还应该是幼儿游戏的尊重者、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干预者。
1)尊重幼儿的游戏尊重幼儿游戏的游戏倾向、尊重幼儿对游戏的选择,允许幼儿自己决定游戏的主题、角色分配、内容和情节,不需要教师包办代替、统治分配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允许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不把教师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2)支持幼儿的游戏① 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给予支持② 教师要关心幼儿游戏的意愿③ 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3)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应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和伙伴,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4)指引幼儿的游戏教师要引发幼儿的游戏,适时地提出开放性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以间接的方式为主指导幼儿的游戏5)干预幼儿的游戏游戏虽然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反映,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在幼儿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与现实生活相悖的现象,所以,教师要矫正幼儿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儿的思维、想象逐渐科学化、合理化,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以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6)评价幼儿的游戏幼儿按意愿选择玩具,幼儿在游戏中感到轻松、愉快,发挥了创造;幼儿选择一种游戏很认真,能克服困难,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有不依赖他人独立游戏的能力。
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放玩具;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与同伴合作,愿意帮助别人,不妨碍别人;游戏内容健康,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7)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园的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4. 单选题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是( ) 问题1选项A.教学工作B.保育工作日C.保教工作D.环境创设【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解析】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中小学教育以教学质量为主,注重学生学业成绩,而幼儿园的工作重点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故本题选C5. 单选题根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问题1选项A.培养读写兴趣B.严格要求C.指出缺点和不足D.尽可能多识字【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解析】“前读写”主要是指在书面语言发展之前的阶段学前期主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于读写的兴趣,为语言的发展做好准备。
故本题选A6. 单选题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强调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 )问题1选项A.学习动机B.学习能力C.个体差异D.特定需求【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教师及儿童观-儿童观【解析】个体差异性主要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不同之处因此针对这种不同,我们要进行因材施教故本题选C7. 名词解释学前教育目标【答案】答:学前教育目标是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目标,它是在学前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学前教育的任务和教育对象而提出来的培养人的具体质量和规格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目标8. 单选题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问题1选项A.政府B.家庭C.教育机构D.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概述-幼儿园课程目标【解析】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有:教育目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要求故本题选D点拨】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在一定学习期限内学习效果的预期。
它是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9. 判断题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 )问题1选项A.对B.错【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初创阶段【解析】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故本题说法正确点拨】陶行知提出了艺友制和小先生制同时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10. 单选题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所持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 )问题1选项A.“小大人”B.“花草树木”C.“白板”D.“私有财严”【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教师及儿童观-儿童观-几种不同的儿童观【解析】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人性为核心的新儿童观,洛克的“白板说“是代表观点,他把儿童看成是”白板“——生来就是没有所谓原罪的,是纯真无暇的存在故本题选C点拨】原始氏族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将儿童当作缩小的成人儿童是“私有财产”认为儿童是自己的所属11. 单选题关于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布置,正确的说法是( )问题1选项A.可在积木区投放一些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等辅助材料B.自选游戏的环境是由教师引起的C.以阅读为主的图书区可与表演区放在一起D.娃娃家应该是完全敞开式,让每个人都有能看到里面有什么【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园的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解析】积木区主要是投放一些建构材料,通过建构材料让幼儿进行自由活动、同时也可以在积木区投放相关的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等辅助材料帮助幼儿进行结构游戏。
故本题选A点拨】在自选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能自己决定游戏内容,选择材料与伙伴,积极参与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遵循干湿与动静分区的原则,因此,图书区与表演区不建议放置在一起娃娃家位置的选择要光线柔和,两面靠墙,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小空间,这样的环境才能让幼儿感受到安全的同时又感受到快乐12. 填空题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_____理论,他做的著名“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_____是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答案】【答案】成熟势力 生理成熟【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教师及儿童观-儿童观-几种不同的儿童观【点拨】儿童观是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力;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13. 填空题在《理想国》与《法律篇》中,主张从学前期前,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的哲学家是_____答案】【答案】柏拉图【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孕育阶段【点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论述了建立贵族共和国的思想:提出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思想,即“凡事之开始,为最为重要之点”;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儿童属于国有;重视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历史上最早提出优生优育和公共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14. 单选题下面对幼儿园活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儿童尽情随意地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开展活动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过程【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概述-课程与教学活动概念【解析】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就是广义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与游戏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故本题选D15. 论述题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入小学做哪些准备?【答案】答:(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社会适应性。
① 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② 培养独立性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影响很大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而影响身体和学习,在小学生活中感到困难 ③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适应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 ④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是在大班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幼儿园可在生活制度、作业、纪律等方面有所改变,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以有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
⑤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幼儿园可在生活制度培养幼儿养成守规则的习惯,以有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爱看图书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和书本整洁的习惯等 ② 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非智力品质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责任感等应当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③ 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这一现象在一些幼儿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幼儿教师应改变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使幼儿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情景来进行学习,从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幼儿在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并能在今后保持发展的后劲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的意义和任务-幼小衔接概述【点拨】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的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能较快地适应新生活,减少因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负面影响16. 判断题影响幼儿对幼儿园感受和体验最主要的因素是幼儿园设备设施 )问题1选项A.对B.错【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教师及儿童观-儿童观-师幼关系【解析】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决定幼儿对幼儿园感受和体验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故本题说法错误17. 问答题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答案】答:(1)基础性与启蒙性 (2)全面性与生活性 (3)游戏性与整合性 (4)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潜在性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概述-课程与教学的概念【点拨】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或活动18. 单选题我国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教育发展决策是( ) 问题1选项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C.《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D.《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故本题选B点拨】为了指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制定并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主要是针对发展学前教育提出的相关建设性意见;《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而提出的19. 单选题教师要评价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水平时,可选用的方式是( )问题1选项A.故事难题法B.移情测验法C.情景测验法D.自然测验法【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全面发展教育【解析】当教师要评价幼儿的社会情感发展水平时,可选用移情测验法移情测验法是指教师设计可以引起学前儿童移情的情境,来测量学前儿童对别人情感的各种体验的一种方法故本题选B点拨】故事难题法是评价社会认知发展水平的方法情景测验法和自然测验法是评价社会行为发展水平的方法20. 单选题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 )问题1选项A.入学的适应性B.幼儿身体素质C.识字与计算D.社会性培养【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幼小衔接-幼小衔接的意义和任务-幼小衔接的概念【解析】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儿童入学的适应性上,培养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
故本题选A点拨】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的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能较快地适应新生活,减少因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