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工厂风险评价报告

ba****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83KB
约13页
文档ID:198750339
化工厂风险评价报告_第1页
1/13

风险评价报告为了规范公司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消除和减少安全事故 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2,范公司液氧、液氮、液氯、二氧化碳的充装而和储存、运输及经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3、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标准4、风险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4.1风险评价程序见下表: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组成评价小收集资料、现场检危害辨识4.2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是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有: 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 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风险评价小组主要选择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 析法(SCL)、进行风险评价,同时选择JHA评价方法确定风险等级4.2.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 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 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 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 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4.2.2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 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4.3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依据评价准则确定,其风险度(R)等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 重性(S)的乘积计算方法为:R=LXS4.4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准则按表1确定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广 标准5现场没有米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 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 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过去曾发生过 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定期进行监测,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 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强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4.5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准则按表2确定表2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断准则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害程度财产损失/万元停工范围社会影响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死亡>50整个系统国内4潜在违反法律法规丧失劳动能>252套装置或省、市3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或设备行业或地区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或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公司及周边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没有影响4.6风险的等级判定准则按表3确定表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和控制措施风险风险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重大在米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即整改15-16较大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予,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限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限期整改4-8较轻可考虑完善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定期隐患部门整<4轻微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并引5、危险性分析5.1物料危险性分析本公司主要有液氧、液氮、液氯、二氧化碳的充装和储存、运输及经营主要危险物质 的危险特性分析危险有害物料本身存在的危险性分述如下。

1) 低温液态氮与压缩氮危险性类别:第 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的 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危险特性: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2) 压缩氯(类似物压缩氦、氟、氖等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液态氯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常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 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危险特性: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3) 液态与压缩CO2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 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 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 休克,甚至死亡固叔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C低温, 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 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危险特性: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4) 低温液态氧与压缩氧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 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 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 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 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危险特性:本品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 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炊、甲烷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皮肤接触液氧可致冻伤本公司生产和储存的氧气为助燃气体,遇火源和油污或可燃物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危 险液氧、液氮、液氯、二氧化碳中存在的杂质可以使液体介质带电,当与容器壁摩擦、 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撞击均会产生静电聚集由于这些过程介质电阻率高,导电性能差, 所产生的静电不易消失,这些静电积聚一定程度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

因此, 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液体静电聚集的危险液氮、液氯、二氧化碳等对人体均有窒息性,在运输、储存、装卸过程中,由于泄露 和挥发,由于泄露过多,一定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升高容易发生人员窒息的情况,要防止这 些化学物质的挥发、泄露和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5.2充装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根据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和装卸实际情况,可能发生的危险有火灾、爆炸、 中毒窒息、冻伤、磕碰和环境污染等1)化学品泄露a. 充装时化学品泄露;b. 装卸和搬运时野蛮操作导致包装破损产生泄露;c. 车辆运输时碰撞导致气瓶破坏产生泄露;d. 库存时堆码不合规范导致倾倒、冲撞致气瓶破坏产生泄露;e. 互为禁忌物堆放一起,导致发生化学反应;f. 充装排和气瓶阀门泄露;g. 冲撞导气管泄露2)火源产生a. 明火源,动火作业、违章动火和吸烟及其他违章操作;b. 电气火花;c. 静电火花;d. 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设备;e. 车辆尾气火法;f. 雷电火花g. 其他产生火花原因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和其他原因造成液态氧、氮、氯、二氧化碳泄露或溅撒到人体皮肤 和器官上造成冻伤,或因操作不当和操作人员操作时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造成冻伤。

公司经营如氮气、氯气等对人体均有窒息伤害,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均会接触化学 品,或者由于违章操作或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导致与化学品直接接触,长期接触有 毒物品会导致中毒和窒息生产过程中化学品包装随处乱丢,有毒物品的挥发,发生化学品泄漏事件均会对环境 产生污染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主要储存氧气、氮气、氯气、二氧化碳压缩气体,这些物品均是 有毒易燃品,当发生泄漏或空气中易燃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会产生火 灾、爆炸事故6、风险评价6.1生产过程风险评价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控制措施1卸料人员受伤、财产损失、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检查、禁火禁烟、设2储罐储存环境污染人员受伤、设备损坏防爆电器、设备维护、设备检查、禁火禁烟、漏电保护、静电接地、3汽化人员受伤、财产损失、防爆电器、设备维护、设备检查、禁火禁烟、漏电保护、静电接地、环境污染4充装人员受伤、设备损坏防爆电器、设备维护、设备检查、禁火禁烟、设备维护保养、设备5气瓶储存人员受伤、财产损失、 环境污染 防爆电器戴安全检护用禁火佩烟使用专用夹具、安全检查、仓库6搬运人员受伤、火灾爆炸、财产损失、环境污染装卸管理制度、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检查、禁火禁烟7运输J、车辆损坏、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车辆损坏、_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危化品运输规则、安全检查6.2设备风险评价序号设备名称危害控制措施1液体储罐泄露、爆炸、冻伤、设备损坏、人员伤亡1日常检查2使用有资质厂家合格产品2液体泵设备损坏、触电、火灾爆炸、噪声、磨损电机、1日常检查2使用有资质厂家合格产品3汽化器火灾爆炸、触电、设备损坏、员受伤1日常检查2使用有资质厂家合格产品4充气排泄露、火灾爆炸、人员受伤1日常检查2使用有资质厂家合格产品5气瓶超压爆炸、窒息、设备损坏、人员受伤1日常检查2使用有资质厂家合格产品6.3危化品仓库风险评价序危险源伤害触发条件风险评估危险程度备注(整改措施)LSR火灾爆炸人员伤亡设备损坏1危化品泄漏遇火源2电气设备火花3违章动火、吸烟251级31操作规程和安全检查2安全检查,定期检测3严禁违章作业和禁火中毒窒息人员受伤1容器损坏泄漏2通风不良248级1加强通风2穿戴防护用品3安全检查4应急处置3碰伤、压伤人员受伤1危规堆码24821按规定堆码等物理伤害2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级2穿戴防护用品3按操作规程操作6.4配电房风险评价号序危险源伤害触发条件风险评估危险程度备注(整改措施)LSR1 火灾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接触点接触不良和超载248级3严格按电气设计标准使用,使用防爆电气2 触电人员伤亡1违章操作2电气设备质量不和要求2510级21遵守操作规程2选用合格电器产品3安全检查4定期检测7风险评价结果序号项目名称风险等级备注1生产过程中级2危化品仓库中级3配电房中级通过风险分析评价,本公司的风险等级为中级和可接受水平,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