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在空分装置中,其工质为气态物质,分子在不断地作热运动:移动、转动和振动,分子的数量是巨大的,运动是不规则的因此,气体的性质是很复杂,很难找出其运动规律为了便于分析,提出了理想气体这一概念凡能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1.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2.分子相互没有作用力;3.分子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理想气体虽然是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假想气体,但是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气体分子运动的规律就可大大简化,能得出简单的数学关系式为区别理想气体把自然界中的实际气体叫做真实气体真实气体在通常压力下,大多数符合理想气体的假设条件例如 O.N.H 等气体均符合上述条件2221.2.1 气体的基本状态参数描写物质的每一聚集状态下的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物质的状态参数物质的每一状态都有确定数值的状态参数与其对应,只要有一个状态参数发生变化,就表示物质状态在改变描写气体状态的基本参数是温度、压强和比容1.温度,它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量度,温度愈高,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就愈大,为了具体地确定分子运动的数值,在工程上常用的测温标尺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0 度,水的沸点为 100 度,将它分成 100 等分,每一等分 1 度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温度叫做摄氏温度,量的符号 t 单位名称摄氏度,单位符号C,低于冰点温度,用负值表示,例如在 6at 下,空气液化温度为-173C实践证明,-273C 是实际能够接近而不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如果-273C 作为温度的起算点,就不为出现负温度值,把-273C 叫做绝对零度从绝对零度起算,温度测度与摄氏温度相同,这种计算温度的标尺叫热力学温标,也称绝对温标热力学温度量的符号 T,单位名称开尔文,单位符号 K两种温标的关糸是;T=273.15+(K),通常简化为 T=273+1(K)t 二 T-273.15(C)通常简化为 t=T-273(C)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OC 即 273K测量温度的仪器有水银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仪表指示的温度常用 C,而工程计算中常用 K,为此应熟悉这两种温标的换算由于摄氏温度和绝对温度所示的温标每一个刻度值大小一样,不论是采用那种温标,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2.压强(压力),分子运动论把气体的压力看作是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的宏观表现。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称为压强,使用习惯称为“压力”在法定的单位制中,压力的符号 P,单位名称“帕斯卡”,单位符号 Pa就是 1m2的面积上均匀地用 1N 的垂直作用力所产生的压强,即 1Pa=1N/m2在物理学中把 0C 时纬度 45海平面上大气压力称为标准大气压或物理大气压,单位符号 atm,1atm=101325Pa除特别指明外,以前工程计算上用的大气压是指工程大气压,单位符号 at,1at=98066.5Pa气体的压力也可以用液柱高度来表示,也就是用液柱对底面上的压力表示气体压力常用有毫米汞柱和毫米水柱1mmHg=133.322Pa,1mmH0=9.80665Pa2测量压力的仪表所指示的压力,是被测压力的绝对值与大气压之差容器内气体对容器壁的实际压力称绝对压力容器内实际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力的数值称为真空度三者关系:P=P+P绝大气表P=P-P绝大气真由于压力表测出的是表压力和真空度,而实际计算时都用绝对压力,因为只有绝对压力才能说明气体的真实状况3.比容,单位质量的气体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量的符号 u,单位符号 m3/kg反之单位容积中气体的质量,称为气体密度,量的符号为 P 单位符号 kg/m3比容和密度互为倒数。
在说明气体的比容和密度时,必须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因为同一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有不同数值的比容和密度在标准状态下(压力为 101.325KPa,温度为 0C 时)气体的标准比容 u 和密度 P 可分别表示oo除温度、压力、比容三个基本状态参数外,内能、焓和熵也是气体状态参数,尤其焓和熵的概念使用中经常用到,本节不作介绍1.2.2 理想气体的基本定理及其状态方程气体定律是表示在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气体的基本参数 P、V、T 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压力不太高(与大气压相比)、温度不太低(与该气体的液化温度比)时,做了一系列气体性能实验发现;1.温度不变时,气体在各状态下的压力 P 与比容 u 成反比(玻意耳一马略特定律)即 pu=常数,或 Pu 二 Pu 二二11222.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气体在各状态下的比容与绝对温成正比(盖.吕萨克定律)八_p.一二吊数,或二二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气温越高压力也越大,气体在各状态下的绝对温度与压力成正比(查理定律)二常数,或根据上述三个关系式可以得到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时,压力 P、温度 T、比容 u 之间的关糸,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T(1-1)1.2.3 混合气体的性质混合气体的性质,取决于组成混合气体的各组分的含量。
空气中主要是氮和氧,它们的含量基本不变,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空气看作单一气体,当混合气体的各组成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混合气体也适用于理想气体各有关定律1.分压力和分容积,分压是分析和处理混合气体性质有关问题的一个基本概念凡牵涉到混合气体(或混溶液系统的汽相部分)的地方,经常遇到分压的应用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假设使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单独分开,并使容积和温度保持原来混合气体的容积和温度,这时各组分气体的压力称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对于理想气体的混合气体,各组成气体分子的分子运动是相互不干扰的,所以混合气体对容壁所显示的压力,应该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力之和设 p 为混合气体的压力,pp、p、卩分别为各组成气1、23n体压力,则 p=p+p+p 这就是道尔顿定律12n假设把混合气体各组分单独分开,并使压力和温度都保持不变,这时各组成气体应该有的容积,称为该组成气体的分容积设 V 为混合气体总容积,V、v、v、v、为各组分气体分容积,则123nV=V+V+V12n对理想气体的混合气体,根据道尔顿定律,可以推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温度不变下,可以写出如下关系式:PV=PVP=(空)P 二 YPtttt或 Y=(1-2)t式中 Y-各组成气体的容积百分数。
t混合气体的总压乘以每种分组的容积百分数,就是该组分在混合气体中的分压当混合气体总压力一定时,组成气体分压力和其体积成分成正比,或者说,各组成气体的体积成分等于它的分压力与总压力之比2.质量百分数与容积百分数,混合气体的组成一般用质量百分数与容积百分数来表示质量百分数一-混合气体中某一组成气体的质量占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m 二 m+m+m 即+123=1,就是各组成气体的质量百分数容积百分数-各组成气体的容积占混合气体总容积的百分数设各组成气体的分容积为 V,V,V,则混合气体的总容积为:V=V+V+V 若=Y=Y,=Y1231231,23贝 yY+Y+Y=1,Y,Y,Y 就是各组成气体的容积百分数1231231.2.4 实际气体在低温时的基本热力性质1.实际气体的压缩性,在空分设备中,机器,设备在低温下工作,理想状态方程已不再适用通常采用一种简便方法,即引入压缩性系数 Z 来表示实际气体状态方程:P=ZRT(1-3)uz=色Z 值的大小表示相同状态(P,T)下,实际气体比容同理想气体比容的偏差Z 值与温度和RT压力有关,而且通常不等于 1,表示这种气体比理想气体容易压缩在较高压力下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不可压缩的分子体积与气体的总体积相比较变为相当大。
图1-1 中所示几种气体,当温度为 288K 时,在不同压力下的 P/RT 值由图可见各种气体随压力的增高,u会或多或少的偏离理想气体,其中co偏离最大2实验指出,温度愈低,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离也愈大,例如氮在 0C 和 10MPa 时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还不大,但在-100C 和 10MPa 时,偏差很大当气体压力相对较高,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分子相对比较密集时,与理想气体的偏离就比较明显图 1-1 气体在不同压力下的 P/RTU把理想气体的假设予以校正考虑到实际气体分子本身所占的体积,因此要从气体的体积扣除掉一部分(V-b),才是分子活动的体积范围;考虑到实际气体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力,因此气体对外的压力要再加上(),才是气体本来应该具有的压力经过这样的校正,PV=RT 的基本关系,就可用许多方式来表示实际气体各性质间的近似关系最简单,最常用的就是范德华方程式()(V-b)=(1-4)其中常数只有 a 和 b,其数值也是依物质不同而异当 p 接近于零,v 接近于无限大时,上式就变为理想气体方程范德华方程对理论分析具有一定意义它可以较简单地导得对比态定律关系如果气体行为遵从范德华方程,其临界参数与 a、b 值间的关系:只要利用这样三个临界参数来表达对比参数(p 二亘,T=,U=)经整理后,可得出用对r戸口rr比参数表达的状态方程式:(p+)(3u-l)=8T(1-5)rr式中不再出现特性常数 a 和 b 值,从而表明,它对不同气体均能适用。
只要对比参数中的两个(PT)rr相同,第三个(U)就也相同r各种气体的压缩性系数不同,其值可由图表查得对于同一种气体,其值取决于相应的压力及温度对于不同气体,对比温度相同,则其压缩性系数可以近似看作相同,可由图 1-2 查得根据上述对比态定律,可求得实际气体的压缩性系数 Z 为:Z=Zc(1-6)图 1-2 气体和蒸汽的压缩因子图中采用对比坐标,即对比温度 T=()、对比压力 P=、对比容积 u=()rrr2临界参数,气态物质如果维持其压力不变而降低温度(进行冷却),或在温度不超过一定程度,维持其温度不变而提高压力(进行压缩)都迟早可以发生液化现象(同时加压降温也可)但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单靠加压无法使气体液化的情况这一温度界限,就叫临界温度实际气体只有冷到 c 点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图 1-3)在临界温度这一特定温度下,使气体液化的最小压力(饱和压力)就叫临界压力图 1-3 实际气体 P-U 图当气体的压力超过临界压力时,单靠降温也无法使它发生液化现象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下,气体物质所具有的比容,叫做“临界比容”这三项参数分别用符号 T,P,U 表示,统称临界参数见附表ccc1。
临界参数所代表的特定状态,就叫做临界状态为临界参数1.2.5 饱和蒸汽与其液体平衡时的性质蒸汽和气体都属气态物质,而工程上习惯把远离液相,可以按照理想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计算的气体称为气体;把接近液相的气体称为蒸汽,当蒸汽被压缩和被冷却时很容易变成液体,它与理想气体的性质差别很大在空气分离中,只有在空压机前后的空气,换热器上部的氧、氮气可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进、出精馏塔的空气、氧、氮都接近液体,都必须按蒸汽来处理1.蒸汽的形成,在 1at 下,当水温升高到 100C 时,水中就出现大量汽泡,并放出大量蒸汽,这时水上下翻腾,这种现象称为沸腾如继续加温,水温不会再升高,但有更多的蒸汽蒸发出来,一直把水蒸发干在一定压力下,任何一种液体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时,才能沸腾压力增加,沸腾温度升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或称饱和温度例如在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100C(373k),氧的沸点 90k,氮的沸点 77k常用气压的沸点见附表 1相反,水蒸汽冷却时,在 100C 时冷凝结成水,氧气在 90k 时凝结成液氧,氮气在 77k 时凝结成液氮,对于纯净物质的沸点,也即称冷凝点或冷凝温度现以液氧为例,讨论蒸汽的形成,在 T-s 图 1-4 上的表示。
如有 1kg 液氧,在 1at 压力下,开始温度为 88K(图中的点 a)在通常情况下,液态纯净物质在定压条件下受热汽化时,经历三个阶段:当温度尚未达到此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低于沸点)时,称为过冷液体(或未饱和液体)在此阶段,液氧受热只引起温度升高,而不为发生气化;当过冷液氧等压加热,温度上升到饱和温度 99K(即沸点如图中的点 b)时,这时的液氧称为饱和液体T 丰过热蒸汽/图 1-4 蒸汽形成在 T-s 图上的表现继续对饱和液氧加热,液氧开始沸腾,则将发生汽化汽化时温度不变,维持在饱和温度中(图1-4 中 bed 线为一个平行的水平直线);所生成的汽体为饱和蒸汽则以同一温度(即饱和温度)与饱和液体共同存在(图中的点 e)气相和液相平衡共存(汽液平衡)的状态称为湿蒸汽:当最后一滴液氧化为蒸汽时的蒸汽(x=1)称为干饱和蒸汽(图中的点 d);再受热,则己全部成为气态氧的温度将又开始升高,高出饱和温度的数值,而成为过热蒸汽(图中点 f蒸汽形成过程可以在 T 为纵坐标,S(熵)为横坐标的 T-S 图上清楚地表示出来,压力增加,沸腾温度升高图中&、点相应于过冷液体,b点相应于饱和液体,e点相应于湿蒸汽,d点相应于干饱和蒸汽 f、点相应于过热蒸汽。
从状态 a到 f所吸收的热量可以用 adbf曲线下的面积表示2.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当液体放置在密闭容器中,随时都有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同时也有气态分子返回液体中,前一现象称为液体的气化或蒸发,后一现象称为蒸汽的液化或凝结汽化速度决定于液体的温度,液化速度决定于空间中蒸汽分子的密度,即决定于空间中这种蒸汽之分压力如空间中无其他气体,则此种蒸汽的分压力也即液面上的总压力到某一状态时,汽化与液化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此时两种过程仍在不断进行,但总的结果使状态不再改变此时空间中的蒸汽密度不再增加,与液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因而在氧的 T-S 图中汽液两相共存时(温饱和蒸汽区)的定压线同时也是定温线如果温度升高,则汽化速度加快,空间中蒸汽密度也增加,当达到某一完全确定的数值时,将重新建立动态平衡此时的蒸汽压力亦为对应于新温度的饱和压力可见物质的某一饱和温度,必对应于某一饱和压力,这由物质的性质决定在冷凝蒸发器中,其液氧的压力 0.05MPa,可看作纯氧,其沸点温度为 94K氧蒸发时必需吸收氮冷凝时放出的热量因而氮必须在高于 94K 温度冷凝。
在大气压下,氮的冷凝温度是 77K,为了使它的冷凝温度提高到 96K,氮的压力应提高到 0.59MPa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决定了下塔压力在有关汽液平衡的问题中,饱和压力和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沸点和蒸汽压力的关系实验表明,各种物质的沸点都是随着压力的提高而提高,相应地,蒸汽压力也随着压力的提高而提高的这一规律是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3.汽化潜热,在恒定温度下,把汽化单位物量的饱和液体完全变成干饱和蒸汽所吸收的热(由外界提供一定的热量),称为该物量的汽化潜热用符号 r 表示,单位是 j/g汽化潜热随着饱和温度 T饱和压力 p)的提高而减少当温度趋于临界温度时,汽化潜热趋于c零这表明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在物性上的差异,随着压力的提高而逐渐缩小按这样的趋势,当压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这一差异将消失,就是说,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在物性上变得没有差别成为相同的东西这一压力的界限,就是临界压力相应的饱和温度,以及物质的比容,就分别是临界温度和临界比容这就是到达了临界状态在临界状态时汽化潜热等于零混合物的潜热除和组分的性质有关外,还和各组分的含量有关汽化潜热的数值可以利用 T-s 图等气体热力性质图来确定。
由于汽化是一个定压的过程,也可按比熵(或比焓)的定义求出,汽化潜热的数值就等于饱和蒸汽的焓与饱和液体的焓的差值,即r=T(s-s)或 r 二(h-h)也可用图 1-4 中的面积 d-s-s-b表示c 汽液汽4.液体混合物的有关性质,现在我们研究有饱和蒸汽存在时的几种成分混合而成的液体混合物,如液态空气从图 1-5 所示的空气 p-u 图上看出,当温度低于临界温度(132.42-132.52K)时,等温线不再是与比容 u 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段(图上 bd、bd线)从图 1-4 的 T-s 图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现象(蒸汽形成的 T-s 图上用虚线表示)由形成均态溶液的两个液体氧和液体氮所组成的混合物的饱和蒸气压力,不仅与各组分的单独性质和混合物的温度有关,而且与溶液的相互溶解度有关因为不同成分间的互相作用力,和纯组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并在形成溶液时有体积变化和热效应产生气体混合物在定压下,冷却到产生第一微小的液滴(不是纯组分)时的温度叫露点处于露点温度下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汽精馏塔顶的气体温度,就处在露点温度下由此可见,不同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它们的露点是不相同的(查 h-T 图)液体混合物在定压下加热到某一个温度时,出现第一个很小的汽泡(不是纯组分),即刚开始沸腾,此温度叫泡点温度,处在泡点温度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
下塔的富氧液就处在泡点温度对空气混合物进行冷凝过程(图 b-d 中)的温度是变化的,泡点(点 b)为 78.8k,露点(点 d)为 81.8k,其对应的组成也是变化的所以,对于该体混合物没有恒定的沸点液体混合物在泡点和露点的整个范围内,都处于沸腾状态,并且不同温度下汽液相的组成不同图 1-5 液态空气 p-u 图1.2.6 湿空气大气中的空气或多或少总含有水蒸汽,这种由空气和水蒸汽组成的混合物就是湿空气由于空气中水蒸汽的分压很小,因此可作理想混合气体处理湿空气经压缩、烘干等过程时,干空气量是不变的,而其中水蒸汽量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因此,计算湿空气的热力性质时,采用 1kg 干空气作为单位量1.湿空气的热力性质及有关定义(1)饱和湿空气,指空气中的水蒸汽处于饱和状态的湿空气2)绝对温度,指 1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量,在数值上等于在水蒸汽分压力 PHO 和湿空气温度2下的水蒸汽密度3)相对湿度指湿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量和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所含的水蒸汽量之比,即二二4)含湿量 d 指 1kg 干空气所含水蒸汽量622PH.OB-PHO式中 B湿空气压力5)干球温度 t 和湿球温度 t 用通常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称为干球温度 t,用湿纱布包住温度计所测得的湿空气温度称为湿球温度 t。
饱和湿空气的干、湿球温度彼此相等,不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高于湿球温度,因而可利用干、湿球温度差来求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巾6)露点,湿空气在定压下冷却到某一温度时,水分开始从湿空气中析出,这个温度称为露点 t,td在数值上等于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下的饱和温度2.湿空气的 H-d 图,根据上列计算式和当地大气压力,可绘制出专用的湿空气 H-d 图图 1-6 是标准大气压力的实用 H-d 图在当地大气压与标准大气压力相差不大时,按图进行计算的误差小于2%图 1-6 湿空气的 H-d 图注 1mmHg=133.322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