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冲关天主堂(现鹿冲关)隐藏在贵阳植物园里的天主教堂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4.50KB
约5页
文档ID:169639247
六冲关天主堂(现鹿冲关)隐藏在贵阳植物园里的天主教堂_第1页
1/5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图/文:黔山毛豆 |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这是隐藏在贵州省植物园深处的,由天主教法国传教士童文献曾历时两年,修建于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修院这里长眠着5位传教士,其中的胡缚理即为修院的首任院长胡缚理来自于法国西南地区波尔多,他在波尔多小修院完成学业这位传教士在他的任职期间(1860 - 1872),对贵州怀有一种特别的兴趣他甚至效仿中国文人,作了三本苗蛮图册,这些版画集生动地描绘了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画册现收藏于法国波尔多小修院图书馆内而今这里杂草从生,修院的部分房间已交由当地人在里面进行食用蘑菇载培,空地也已种上蔬菜,其余入口被堆砌的砖石封闭,唯一的入口也被蘑菇种植者上了锁近两年来,毛豆每次到这里都会向持有这把锁钥匙者要求入内参观,均被拒绝无奈,只得在墙外远远的拍些照片这些建筑见证了贵州天主教百余年来的兴衰发展历史,和贵州与法国人的一段交往历史然而这段历史似乎已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天主教于13世纪我国元朝时期由西欧天主教传教士传入我国,乾隆时期传入贵州省,在道光年间,罗马教皇任命法国传教士范若瑟为以贵阳为中心的贵州教区主教兼四川助理主教道光二十九年(1849),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成为贵州省第一任主教,期间修建了贵阳天主堂,兴办男、女学堂各一所,并在贵州建医馆4所。

咸丰四年(1853),白斯德望病卒,暂由法国传教士童文献主持贵州教务,他首先把创立男女修院作为教会的基础工作来抓,修建了六冲关(现鹿冲关)修院,还在贵阳设立了一个施诊所、一个孤儿院和两个收容所咸丰十年(1860)罗马教廷任命胡缚理为贵州主教后,先后对贵阳北天主堂进行修葺和扩建,兴建圣斯德望堂和南天主堂,还重建六冲关天主堂同治十年(1871)李万美为贵州教区主教,他于同治十五年(1876)重新修建了贵阳北天主堂(即今和平路北天主堂大教堂),这是贵州全省最大的天主教堂这一时期,贵阳的教堂达5座,即北堂、南堂、圣斯德望堂、六冲关天主堂、和青岩天主堂民国2年(1913)10月,法国传教士施恩任贵州教区主教,他在贵阳北堂建立传教学堂,后改为正道小学,又将南堂天神会改为崇正小学,贵阳童贞院改为修女院,分别在北堂和南堂建立若瑟病院、露德施诊所、真福施诊所这一时期,青岩教案、开州教案、遵义教案、义和团运动等反对西方宗教的浪潮过去,给天主教的发展以有利时机,到1922年,贵州教徒增至3万6千人民国11年(1922)经罗马教廷批准,贵州教区称贵阳教区,同年,成立安龙教区,民国21年(1932)成立石阡教区。

民国35年(1946)贵阳教区设总主教,由蓝士谦担任,期间他创办了程万中学及世光小学,并创办了《世光杂志》到1946年,贵州省天主教徒约5万人1949年11月15日后,天主教一切维持原状,法国传教士、贵阳教区总主教蓝士谦及其他在贵阳的外国传教士继续留下如果没有弄错,左下图中残垣就是隐藏在贵州省植物园深处修院的圣母堂了,据资料载,圣母堂在文革中毁损历史资料文字部分来自:贵阳市档案信息网《声像档案综述》、《【史海钩沉】传教士的足迹》作者:Cathrine Bourzat|周建兵译天主教于13世纪我国元朝时期由西欧天主教 传教士传入我国,乾隆时期传入贵州省,在道光年间,罗马教皇任命法国传教士范若瑟为以贵阳为中心的贵州教区主教兼四川助理主教道光二十九年(1849),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成为贵州省第一任主教,期间修建了贵阳天主堂,兴办男、女学堂各一所,并在贵州建医馆4所咸丰四年(1853),白斯德望病卒,暂由法国传教士童文献主持贵州教务,他首先把创立男女修院作为教会的基础工作来抓,修建了六冲关(现鹿冲关)修院,还在贵阳设立了一个施诊所、一个孤儿院和两个收容所咸丰十年(1860)罗马教廷任命胡缚理为贵州主教后,先后对贵阳北天主堂进行修葺和扩建,兴建圣斯德望堂和南天主堂,还重建六冲关天主堂。

同治十年(1871)李万美为贵州教区主教,他于同治十五年(1876)重新修建了贵阳北天主堂(即今和平路北天主堂大教堂),这是贵州全省最大的天主教堂这一时期,贵阳的教堂达5座,即北堂、南堂、圣斯德望堂、六冲关天主堂、和青岩天主堂民国2年(1913)10月,法国传教士施恩任贵州教区主教,他在贵阳北堂建立传教学堂,后改为正道小学,又将南堂天神会改为崇正小学,贵阳童贞院改为修女院,分别在北堂和南堂建立若瑟病院、露德施诊所、真福施诊所这一时期,青岩教案、开州教案、遵义教案、义和团运动等反对西方宗教的浪潮过去,给天主教的发展以有利时机,到1922年,贵州教徒增至3万6千人民国11年(1922)经罗马教廷批准,贵州教区称贵阳教区,同年,成立安龙教区,民国21年(1932)成立石阡教区民国35年(1946)贵阳教区设总主教,由蓝士谦担任,期间他创办了程万中学及世光小学,并创办了《世光杂志》到1946年,贵州省天主教徒约5万人1949年11月15日后,天主教一切维持原状,法国传教士、贵阳教区总主教蓝士谦及其他在贵阳的外国传教士继续留下 贵州朝圣地——六冲关圣母堂作者 Admin 浏览 1278 发布时间 08/09/09 (一)建堂概况      六冲关圣母堂是贵州教区著名的朝圣地方。

早在1856年,法国传教士、贵州主教胡缚理和传教士们就有意修建,惟因当时时间混乱,不得实现待至法国传教士李万美任贵州主教时,由传教士范乐出资金,施绵负责设计修建,工程于1874年开始,于修建之初,教外人妒恨洋人、洋教,以有碍“风水”,传出谣言,阻止修建,说什么主教为驻扎在六冲关的法国士兵,修筑作战防御工事,近可炮打省城贵阳,远可控制安顺、镇宁,甚至遵义和兴义后经地方官府查明真象,并非修筑什么工事,张贴告示加以澄清,才得以顺利进行修建      经堂式样是法国式建筑式样,但正面是中国式的牌坊,面向贵阳城经堂是砖墙瓦面,窗顶呈尖形,祭台上方中央供奉圣母塑像一尊经堂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米离经堂后面几公尺,修一向三间的平房借助经堂看管人员和朝圣的教徒休息之用      经堂竣工以后,1874年的九月十日,由主教李万美举行祝圣典礼,取名“吾乐之缘圣母堂”是日贵阳城里以及附近堂口的传教士教徒们都前来参加典礼,六冲关修院修生也参加从修院开始,举行大游行到圣母堂,一路上高唱圣母祷文堂内堂外进行彩扎陈设,彩色缤纷,盛极一时经常祝圣典礼毕,由传教士博第业举行大礼弥撒和圣体降福博第业并编写了一首法文圣歌,每年外国传教士“避静神功”结束后上圣母堂都要唱这首歌,求圣母保佑降福中国、贵州、贵阳和修院、传教区。

      1877年,法国传教士范乐离开贵阳回国前,在一定的条件、协议下,赠给六千法郎作圣母堂的费用基金其中以五千法郎存于上海银行,以便随时支取,另一千法郎由巴黎外方传教会修院转交贵州教区为置田地或投资取息,以履行范乐的协议条件条件是在六千法郎的年终收益中,应以其中一部分作圣母堂的修缮费,基金收入的另一部分则作为“看守管理教堂的教徒的工资津贴;此外还得提出收益的第三部分以作每年在圣母堂作十台弥撒的献仪,每台弥撒的献仪是三两银子(这种弥撒称永年弥撒),最后再留出剩余的部分收益来供应终年圣母像前的圣体灯的灯油和装饰陈设教堂用费1878年12月25日,主教李万美签字接受了范乐的六千法郎基金的协议条件      教区当家、法国法国传教士文瑟纳用这六千法郎在洛湾买得每年收40石租谷的田地调换,交由修道院经管1874年初建时的圣母堂(二)维修与扩建       法国传教士、贵州主教施恩在任时,1916年借圣母堂由于维修之机,向中外神职人员和教徒募捐来维修和扩建以方便朝圣的教徒,维修扩建工程由教区当家、法国传教士巴礼先负责维修扩建工程项目主要是把经堂内外刷新、翻捡瓦面;因牌坊有倾圮危险,重修牌坊;紧接经堂后面修一间祭衣房;加修两个廊棚,工程约值1200两白银。

      1944年,贵州主教、法国传教士蓝士谦在任时,在法国传教士安济华的监督下,将圣母堂外围扩大,拆去了原有的厨房、教徒休息室和餐厅等,开采堂后岩山的石料,在堂后的左右两侧修筑了两幢二层砖房,以供朝圣教徒休息之用,同时还将堂前坝子扩大,堂院进门改在堂的正面,进门前面修筑了一座石台阶,来往可由台阶左右两侧上下,是项工程到1946年举行贵州教区成立一百周年庆典时才告完成      从1874年建堂以来,贵州以及广西、云南等省的中外神职人员和教徒,不断往圣母堂朝圣,每年复活节后的第三周的星期二,外国传教士办避静神工后,中国神父则在每年办避静神工后的九月八日(圣母圣诞瞻礼)那天都集体到圣母堂朝拜圣母,教徒们在每年的五月(圣母月)十月(玫瑰月)及圣母的瞻礼节日,尤甚喜爱上圣母堂朝拜圣母,许愿还愿,祈求圣母降福      解放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圣母堂被拆毁了,在原址建了省微波站,上圣母堂朝拜圣母也就停止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拔乱反正,党的宗教政策重新得到恢复贯彻,从1984年起,先在洗心亭,后经政府批准在原六冲关中修院院内,在每年的九月八日,圣母圣诞节有来自全省各地和邻近省份和外籍神职人员和教徒约两三千人举行恭迎圣母和弥撒等宗教庆祝活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