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shug****ng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9.81KB
约35页
文档ID:155196289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_第1页
1/35

第一章绪论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研究对象,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 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al):以个体为主要对象,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 健康潜在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卫生学occupational health: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 健康的影响,主要任务使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劳动条件,为保护职业 从事者健康,提高作业能力,改善劳动条件所采取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 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的分类:⑴环境因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⑵社会经济因素:⑶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⑷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生产工艺汇写 化亨、物壬里,生物囚素I 元动纺纭坦制盲、劳动作,皂制度不各里I精沛性职业紧张秀成过在 Jb- \ 长E、)im妙二不宓休位,姿势或使用不咨善勺T具\ (不良的生活习惯\ 自\ 舒环境 一 /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鸣 不符白职业卫生标准不刍奔牛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斤改畚注。

魏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 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 率将低于总体人群我国目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① 接触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②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③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④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⑤造成的 经济损失巨大1. 职业病广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 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法定定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职业从事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 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 工作有关疾病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人群中3. 工伤:工作中意外事故引起的伤害,主要指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由意外事故造成职业从事者的健康伤害作用物4发生职业病的条件:①有害因素的性质; ②作用于人体的量,即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③人体的健康状况职业病的特点:①病因有特异性(病因明确),在控制接触后,可控制或消除发病;② 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一般有接触水平--反应关系;③ 不同的接触人群的发病特征不一样④ 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⑤ 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加强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职业病的诊断原则:①职业史:前提条件;②职业卫生现场调查;③症状与体征;④实验室检 查职业性病损分类:⑴工伤: ⑵职业病: ⑶工作有关疾病:{①行为(精神)和心身性疾病、②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③高血压、④腰背痛}我国2002年4月18日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① 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职业病5 种:⑤职业性传染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 耳鼻喉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它疾病5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的作业和损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 程序第二级预防: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健康损害并予以早期治疗,干 预第三级预防:得病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职业生理学(Work physiology):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功能的变化与适 应,及其对预防疲劳和提高作业能力的影响的一门学科一)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1)体力劳动时的能量代谢: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① ATP-CP系列:ATP+HO—ADP+Pi+29.3KJ/mol/L CP+ADP ——Cr+ATP② 乳酸系列:无氧糖酵解一乳酸+能量③ 需氧系列:糖、蛋白质、脂肪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表1-1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氧无氧无氧需氧速度非常迅速迅速较慢能源cp,B量有限糖原,产物可致疲劳糖原,产物不致疲劳产生ATP很少有限几乎不受限劳动类型任何」劳动,短暂极重劳动 短期重劳动长期轻中等劳动(2) 作业时氧消耗的动态:氧需(oxygen demand):劳动一分钟所需的氧量氧债(oxygen debt):氧需和实际供需不足的量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血液在一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3) 作业时的能量消耗与劳动强度分级:用能量消耗或心率划分① 中等强度作业: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属稳定状态下的作业② 大强度作业:氧需超过氧上限,氧债大量蓄积,一般只能维持进行数分钟至十分钟 。

③ 极大强度作业:完全无氧条件下作业,氧债约等于氧需表1-2用于评价体力劳动强度的指标和分级标准(P13):耗氧量,能耗量,心率,直肠温 度,排汗率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当长期在劳动环境中从事某一作业活动时,通过复合条件反 射逐渐形成该项作业的动力定型当心率的增加不超过40次/分时,则能胜任该项工作当血液血糖降至正常含量一半时,即表示糖原贮备耗竭,而不能继续劳动体温不超过安静时的1°C,即中心温度38°C,否则人体不能适应,劳动不能进行脑力劳动工作记忆以不稳定形式初始和暂时地贮存信息,可经某种渠道而进入长期记忆,也称为第 二级或第三级记忆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信息剩余度information redundancy:表示信息所携带的实际信息量与它可携带的最大信息 量的差异程度根据作业需求,保持适量的信息剩余度二) 劳动负荷的评价:要求产生力的劳动为能量劳动,要求处理信息的劳动为信息型劳动劳动作业类型1. 静力作业static work (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 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特点:能消耗不高,氧消耗水平较低,乳酸在局部堆 积易引起疼痛和疲劳,作业停止后氧消耗反而先升高逐渐下降到原水平2. 动态或动力作业:dynamic work:在保持肌张力不变 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劳动系统包括人、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境及产品劳动负荷指劳动系统对机体生理和心理总的需求和所产生的压力强调外界的因素和情 形应激:负荷作用下机体内部的生物过程和反应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该负荷下能够连继劳动8小时不至于疲劳,长期劳动时也不损害健康 的卫生限值一般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越为最大摄氧量的1/3(三)体力劳动负荷评价的方法与指标:① 劳动能量代谢率:(传统方法)②心率;③肌电图;④中心体温;⑤血乳酸;⑥ 其它: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激素、白细胞等不同作业类型:肌电图,心率变异性不得劳动类型:劳动能量代谢率,心率,脑诱发电位主观方法:观察法,Brog量表,QEC法,AET脑力劳动负荷评价指标:① 瞳孔测量术;②心率:主要用于体力劳动负荷的评价;③ 心率变异性;④ 脑诱发电位;⑤信息通量:单位时间内大脑处理多少比特(bit)的信息职业心理学(Occupational Psychology):是从人与职业的心理与社会环境关系角度研究人 在职业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紧张(stress):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 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种反应。

职业紧张: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 压力,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种反应,当需求与反应失衡时,就会 产生明显的(能感觉到的)的后果(如功能变化)劳动过程中的紧张因素:⑴个体特征:①A型特征(或A型行为)、②性别、③支配感⑵应对能力:⑶职业因素:①角色特征、②工作特征、③人际关系、④组织关系、⑤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紧张的表现: ⑴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情感和认知方面⑵生理反应:⑶行为表现:行为异常NIOSH-.式,生态学模式,付出和回段衡模式f 个体特征 型特征特征,年龄,学冗支配感/ ❶职业紧张因素有色特征,工作特征.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人 疑/ \职业因素 力—访菖理看现 *甄.成]生理反应L巨为看现'籽方痍■. 寺T管哮喘,消化性得疡,原发性高血压,痞\心身疾病 症,甲状度功能亢进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入门期,稳定期,疲劳期,终末激发期心身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又称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障碍常见的心身疾病:①支气管哮喘、②消化性溃疡、③原发性高血压、④癌症、⑤甲状腺机能亢进职业工效学occupation 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应用的重要分支,以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人员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实现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 保持最佳工作效率。

动力单元(kinetic element):包括关节在内的某些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完成以关节为 轴的运动,它是由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成动力链kinetic chain :两个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起生产劳动中应尽可能使物体的重心靠近人体,可以使力矩变小,减轻劳动负荷避免人体整体重心的偏倚,又要使人体各部分的重心尽量靠近脊柱及其延长线,以便减少 姿势负荷肌肉负荷收缩力为50%时,肌肉做功效率最高姿势负荷(posture load):人体承受由于保持某种姿势所产生的负荷常见的劳动姿势:站姿、坐姿、跪姿、卧姿2. 静态测量:(静态人体尺寸测量)被测者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测量,测量体位通常取 站立或坐姿;测量固定尺寸3. 动态测量:被测者在规定的运动状态下进行的测量,又称动态人体尺寸测量测量 的是人体或某一部分空间运动尺寸,即活动范围,4. 人体形态参数的测量与应用(掌握):O方法昌任则至活H在职测童》却间接测量法洋接触测量法:适合于迎%的人:筮5直分位裁和第弱百分位数 玖单限i直没计:上限箜度下限值、、—蚣汁:中位数人机系统:生产劳动过程中,人和机器(包括设备和工具)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完 成生产过程。

工效学相关疾患:一、强制体位及负荷过重有关疾患1、 下背痛LBP:站立负重工作2、 颈、肩、腕损伤:坐姿工作,腕管综合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特别是不自然或不正确的姿势3、 下肢静脉曲张:长期站立或行走4、 扁平足:足部长期承受较大负荷5、 腹疝: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三、压迫及摩擦引起1、 月并胝:老茧2、 滑囊炎:快速,重复性操作3、 掌挛缩症:长期使用手控制器如手柄,轮盘第二章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 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2、 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3、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 毒4、 气溶胶(aerosol):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包括雾、烟、尘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 rm的固体微粒:烟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粒子直径为0.1-10 rm的固体微粒为尘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称为雾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4、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 呼吸道:薄、大、血、快吸收影响因素:①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②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 气分配系数;③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水溶性;④劳动强度、肺的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 产环境的气象条件等因素;⑤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点、粒子形 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因素的影响(2) 皮肤:毒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而被吸收入血。

吸收影响因素:①穿透皮肤角质层:分子量<300、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②由角质层进入真 皮而被吸收入血:具有一定水溶性;③皮肤有病损或表皮屏障破坏;④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 ⑤接触皮肤的部位和面积;⑥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3) 消化道:由于个人卫生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时,毒物可经消化道进人体内5、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6、 毒物从体内排出的途径⑴肾脏:最重要的排泄徐径排出速度的影响因素:①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及重吸收;②排出物分子量、脂溶性、 极性和离子化程度⑵呼吸道:气态毒物经呼吸道排出被动扩散,排出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①肺泡呼吸膜内外有毒气体的分压差;②通气量⑶消化道:①排泄②生物转化③肠肝循环⑷其它途径:唾液腺;乳腺;胎盘屏障;头发和指甲;汗腺;月经7、 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引起慢性中毒的基础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毒物的化学结构;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联合作用;个体易感 性8、 职业中毒的临床⑴急性中毒(acute poi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⑵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⑶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⑷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 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中毒临床病变⑸观察对象(observation subject):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 表现,呈亚临床状态9、 职业中毒的诊断⑴职业史、⑵职业卫生现场调查、⑶症状与体征、⑷实验室检查:①接触指标:测定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如尿铅、血铅、尿酚、尿甲基马尿酸② 效应指标:a、反应毒作用的指标:铅中毒:尿5-氨基-Y-酮戊酸(5-ALA)f有机磷农药中毒:检测血液胆碱酯酶活性Ib、反应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血尿常规检测及肝、肾功能实验等10、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急性职业中毒:(1) 现场急救:①脱离接触;②去除污染衣物,清洗皮肤;③保持呼吸道通畅;④重要脏器的保护;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⑥严重者尽快转送医院2)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尽一步清洗、吸氧、催吐、洗胃、导泻等;(3) 解毒和排毒:①金属络合剂;②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美蓝(亚甲蓝);③氰化物中毒解毒剂:亚 硝酸钠-硫代硫酸钠;④有机磷中毒解毒剂;⑤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剂:解氟灵(4) 对症治疗慢性职业中毒:(1)脱离毒物接触(2)及早使用特效解毒剂(3)对症治疗(4)营养和休息, 促进患者的康复(5)治疗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安排合适的工作或休息。

铅1、 【毒作用机理】铅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1) 对骨髓中幼稚红细胞较强毒性作用一点彩细胞增加,细胞成熟障碍;(2) 与细胞内蛋白质巯基结合,干扰多种细胞酶类活性,如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下降,细胞膜脆 性增加,溶血;(3) 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紊乱,皮层-内脏调节障碍,末梢神经传导速度降低;(4) 血管痉挛、肾脏受损:(5) 至卟啉代谢紊乱、血红素合成障碍:铅抑制5 -氨基-Y-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 酶2、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主要是经口摄入,工业生产中已罕见)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中毒性脑病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⑴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运动型、感觉型或混合型),中毒性脑病;⑵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便秘,严重时腹绞痛(脐周,止痛药不易缓解,可持续数分钟以上,腹部检查常无阳性体征);⑶血液及造血系统:轻度贫血(低色素正常细胞型),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 多⑷其它:铅线,肾脏损害,月经失调、流产等3、 【处理原则】⑴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⑵轻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

⑶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应调离铅作业⑷重度中毒:调离,治疗和休息治疗方法包括:(1) 驱铅疗法:3〜4日一疗程,间隔3〜4日依地酸二钠钙 1.0g/D二巯基丁二酸钠1.0g/D 二巯基丁二酸 口服2) 对症疗法:镇静剂,腹绞痛(葡萄糖酸钙或阿托品)4、 【预防】⑴降低铅浓度:① 加强工艺改革②加强通风③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④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⑵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工作服,防烟口罩,洗手,淋浴,体检,妊娠及哺乳期暂时调离 铅作业⑶职业禁忌证: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汞1、 【毒理】(中毒特点)⑴吸收:主要以蒸气形式从呼吸道吸收,脂溶性促进吸收率,可达70%以上金属汞很难经消化道 吸收,但汞盐及有机汞易被消化道吸收⑵分布:入血后先集中于肝脏,后肾脏(近曲小管),并诱发金属硫蛋白产生;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 盘⑶排出:似铅,汞在人体内半减期约60天⑷毒作用机制:与蛋白质的巯基结合,干扰巯基酶活性2、 【处理原则】① 脱离接触:轻度中毒治愈后仍可从事原工作,中度及重度不宜再从事毒物作业② 对症治疗:(口服汞盐者不应洗胃,可服蛋清、牛奶、豆浆保护被腐蚀的胃壁,也可服活性炭吸服汞)③ 驱汞: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丙磺酸、二巯基丁二酸钠、青霉胺)锰【毒理】经胆囊分泌,随粪便缓慢排出【临床表现】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出现典型的锥体外系神经受损,后期出现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处理原则】急性:温水洗胃,口服牛奶和氢氧化铝凝胶慢性:依地酸纳钙或二巯基丁二酸。

碑【毒理】(中毒特点)⑴吸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职业中毒主要是呼吸道;⑵分布:肝、肾、肌肉、骨、皮肤、指甲、毛发;⑶排出途径:主要经生物转化后从肾脏排出,少量经粪便、皮肤、毛发、指甲、汗腺、乳腺、肺排 出,可通过胎盘屏障;⑷毒性机制:三价神极易与巯基(-SH)结合,引起含巯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和功能改 变三价的无机神毒性最强急性溶血:腹痛、黄疸、少尿三联症神华氢中毒的典型表现慢性:脱色素和色素沉着加深,致肺癌和皮肤癌镉【毒理】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当铁,蛋白质,钙或锌缺乏时,镉吸收增加,主要蓄积在肾脏和肝脏【临床表现】慢性:肾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多为正常,而肾小球重吸收功能下降,以尿中低分子蛋白增加为特 征,可致骨痛病(痛痛病)铬六价铬的毒性最高,急性中毒严重者因肾衰竭死亡;慢性中毒部位主要在皮肤和鼻,皮肤溃疡铬疮,手指“鸡状眼”,铬鼻病,肺癌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es):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 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常见的有:氯、氨、光气、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 【毒理】以局部(眼、呼吸道粘膜、皮肤)损害为主,过强可致全身反应。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①病变程度:浓度、吸收速率和作用时间;②病变的部位与水溶性的关系;高:氯化氢、氨;(湿润的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局部)中:氯、二氧化硫;(低浓度时只侵犯眼和上呼吸道,高浓度侵犯全呼吸道)低:二氧化氮、光气常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2、 【毒作用表现】(1) 急性刺激作用:眼和呼吸道刺激;喉痉挛或水肿、窒息2) 中毒性肺水肿(toxic pulmonary edema):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肺泡内及肺间质过量的体液潴留为特征的病理过程,最终可导致急生呼吸功能衰竭易引起肺水肿的气体:光气、二氧化氮、氨、氯、臭氧、甲醛等)中毒性肺水肿发生机制:① 直接损伤肺泡壁导致通透性增加②肺泡间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③肺淋巴循环受阻 ④产生氧化物(3) 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临床过程可分为四期:① 刺激期:上呼吸道炎或支气管肺炎② 潜伏期(假象期):病变发展与溶解度、浓度和个体敏感性相关;此期在防止或减轻肺水肿发 生以及病情的转归上具有重要的作用③ 肺水肿期:咳嗽、胸闷气憋、大量出汗、粉红色泡沫痰、紫绀、湿性啰音、血压下降、血液 浓缩、白细胞升高、心率加快、低氧血症,X线:早期间质性肺水肿期;进一步发展为ARDS;④ 恢复期:多无后遗症,2-3天可控制肺水肿,一周可恢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进行性呼吸性窘迫,缺氧性呼吸衰竭阶段:①原发疾病症状②潜伏期: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易误认为原发疾病病变加剧,常失去早期诊断时机③呼吸苦难:发绀是重要的体征之一,肺部水泡音④呼吸窘迫加重,神志障碍3、 【诊断及分级标准】(1) 轻度中毒:刺激症状,体征(眼、咽、肺)X线: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

2) 中度中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 呼吸症状+、发绀+; X线:点状或小斑片状阴影(急性支气管肺炎)2) 呼吸症状++,呼吸音I,X线:阴影增宽、小点状阴影和网状阴影,肺野透明度1(急性间质性肺水肿)3) 呼吸症状+、紫绀+、散在性湿啰音、X线:类圆形阴影(急性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⑶重度中毒:(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 咳嗽++、粉红色痰++,呼吸困难,发绀++,湿啰音++,X线:阴影+++,血气分析PaO2 / FiO2W40kPa(300mmHg)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泡性肺水肿2) 症状体征+++,呼吸>28次/min(呼吸窘迫),X线:融合大片状阴影,血气分析氧分压/氧浓度(PaO2 / FiO2 ) W26. 7kPa(200mmH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 窒息;4)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等;5)猝死4、【处理原则】积极防治肺水肿和ARDS是抢救刺激性气体中毒的关键①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防止毒物继续进入,减少渗出,改善通气② 预防肺水肿和ARDS:迅速纠正缺氧,合理氧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尽早、足 量、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理限制静脉补充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和维持通气功能。

③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氯气1、 【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刺激反应:一过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皮肤接触液氯:灼伤/急性皮炎中央性肺泡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慢性作用:刺激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硬化,神经衰弱和胃肠功能 紊乱,痤疮样皮疹和疱疹,牙齿酸蚀症2、 【处理原则】1. 治疗原则2. 其他处理(1) 治愈标准;(2) 治愈后,恢复原工作;(3) 哮喘,调离L诊断原则:接触史,症状、体征、胸部线,现场卫生学调查氮氧化物(谷仓气体中毒)重度中毒:迟发性肺水肿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在无明显中毒症状后2周后,突然发生咳嗽、胸闷及进行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治疗原则】(1)现场处理:迅速、安全脱离现场,保暖、静卧休息; (2)对刺激反应者,24〜72h严格限制活动,对症治疗;(3)保持呼吸道通畅;(4)早期、足量、短程(糖皮质激素); (5)合理氧疗;(6)预防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维持水电平衡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es):指被机体吸收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 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有害气体的总称。

常见的窒息气体有:一氧化碳CO、硫化氢H S、氰化氢HCN、甲烷CH⑴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氮气、氢气、甲烷、乙烷、二氧化碳等;⑵化学窒息性气体:①血液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苯胺;② 细胞窒息性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1、【治疗原则】争分夺秒,有效的解毒剂治疗,及时纠正脑缺氧和积极防治肺水肿是治疗的关键1) 输氧:提高血氧张力、激活细胞呼吸酶、加速排出方法:鼻导管、面罩(40%〜60%)高压 氧;2) 解毒:氰化物: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联合;硫化氢:美蓝3) 肾上腺皮质激素;4) 钙通道阻滞剂:心可定,导博定,硝苯毗啶;5) 光量子疗法;6) 对症及支持毒作用特点】1、 脑对缺氧极为敏感2、 不同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机制不同3、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一氧化碳【毒作用机制】与Hb结合形成HbCO,是急性CO中毒引起机体缺氧窒息最重要的机制1、【临床表现】(1) 轻度中毒: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 HBCO>10%;(2) 中度中毒:述症状加重外,面颊部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经及 时抢救,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HBCO>30%;(3) 重度中毒: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晚期肌张力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 遗症,HBCO>50%;(4)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急性CO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d的“假愈期”,又出现神 经、精神症状;(5) 慢性影响: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有争议)。

3、【处理原则】(1) 治疗原则① 及时脱离接触;② 及时进行急救与治疗:及时给予氧疗,高压氧疗1)轻度中毒:氧气吸入+对症;2) 中、重度:面罩吸氧或高压氧,重要器官损害的防治,并发症的预防;3) 迟发脑病:高压氧、激素、血管扩张剂或抗帕金森氏病药物及支持治疗;(2) 其他处理:①轻度--原工作 ②中度--观察2个月 ③重度+迟发脑病者--调离氤化氢【处理原则】【毒理】呼吸道吸入,与细胞呼吸酶的亲和力大,能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使细胞色 素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阻断呼吸链,使组织不能摄取和利用氧,造成细胞内窒息,皮肤,黏膜呈 樱桃红色,发生电击样死亡临床表现轻度中毒:口中有苦杏仁味中度中毒:皮肤呈鲜红色重度中毒: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发生电击样死亡分期前驱期:呼出气有苦杏仁味呼吸困难期: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惊厥期:意识丧失,出现抽搐,角弓反张麻痹期:深度昏迷,痉挛停止病情进展快,各期之间并非十分明显,个体间也有一定差异急性氰化氢中毒的处理方法1. 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清洗被污染部位2. 应用解毒剂,“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疗法: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内打碎,给 病人吸入15-30秒,每隔三分钟用一支(最多用6支),接着静脉缓慢注射3%亚硝酸钠10-15ml,然 后再静注25%-50%的硫代硫酸钠20-50ml,同时监测血压。

3. 对症治疗,可给予解毒辅助剂细胞色素C,ATP注射液,辅酶A等,并防止脑水肿硫化氢无蓄积作用,加重细胞内窒息,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X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嗅觉减退,角膜 糜烂电击样死亡【处理原则】(1) 迅速脱离现场,吸氧、保持安静、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注意病情变化;(2) 抢救、治疗原则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早期使用腺糖皮质激 素;没有特效解毒剂(3) 其他处理:急性轻、中度中毒者痊愈后可恢复原工作,重度经治疗恢复后应调离原工作岗位有机溶剂1、 【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⑴挥发性、易燃性、脂溶性、水溶性;⑵化学结构:分为若干类,同类者毒性相似;⑶吸收与分布:含脂组织、骨骼和肌肉组织、胎儿和乳儿;⑷生物转化与排出:主要以原形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物形式经尿排出,生物半减期较 短,蓄积作用不明显2、 【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麻醉作用⑴皮肤:职业性皮炎,发病率高;⑵)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中毒:中枢抑制作用;慢性中毒:慢性神经行为障碍;⑶周围神经和脑神经:⑷呼吸系统:刺激作用,炎症、肺水肿;⑸心脏:心肌对内源性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强⑹肝脏 ⑺肾脏 ⑻血液:(苯)破坏造血系统;⑼致癌 ⑽生殖系统:苯1、 代谢 代谢产物是:酚类50% -呼吸道排出;10%原形贮存于体内各器官;40%左右在肝脏代谢:一多种酚类一与硫酸 盐或葡萄醛酸结合一随尿排出2、 【毒作用机制】急性毒作用表现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

骨髓毒性和 致白血病3、 【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严重者导致呼吸、心跳的停止;实验室:尿酚和血苯增高2) 慢性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苯为人类致癌物① 神经系统:类神经症,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表现;② 造血系统:出血、易感染;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骨髓象;③ 其它:皮肤、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染色体畸变4、 【诊断与分级标准】(1) 急性苯中毒急性轻度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 醉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急性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 吸和循环衰竭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可作为苯接触指标2) 慢性苯中毒① 慢性轻度中毒:在3个月内每1〜2周复查一次,如白细胞计数持续或基本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00/mm3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② 慢性中度中毒:多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符合下列之一者:a) 白细胞计数低于4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000/mm3,伴血小板计数低于6万/mm3;b) 白细胞计数低于3000/mm3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00/mm3。

③ 慢性重度中毒:出现下列之一者:a)全血细胞减少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白血病处理原则】急性中毒可用葡萄糖醛酸,忌用肾上腺素;慢性服用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的药物甲苯和二甲苯:麻醉作用,皮肤刺激作用较苯强吸收后主要分布于含脂丰富的组织:脂肪组织、肾上腺,骨髓、脑和肝脏甲苯中毒的特异性指标:马尿酸(甲苯的代谢产物)正己烷1、 【毒理】与其代谢产物2,5-己二酮有关(具有神经毒性)2、 【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刺激及麻醉症状;口一恶心、呕吐、支气管和胃肠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发生中枢性 呼吸抑制2) 慢性中毒① 神经系统: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感觉一运动,严重者视觉和记忆功能缺损,可引起帕金森病;电镜:轴突肿胀、脱髓鞘、轴索变性以及神经微丝积聚;② 心血管系统:心律不齐,心室颤动,心肌受损,心肌胞内镁和钾I③ 生殖系统:睾丸和附睾体I,曲细精管上皮细胞空泡化,精子的形成过程受干扰④ 免疫系统:IgG、IgM、IgA I处理:急性中毒无特效解读剂,慢性中毒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病变,应尽早脱离接触轻度中毒者 痊愈后可重返工作岗位,中度及以上病人治愈后不宜再从事相关工作。

二硫化碳【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2) 慢性中毒:① 神经系统:中枢:易疲劳、嗜睡、乏力、记忆力减退一神经精神障碍、局部和弥漫性脑萎缩;夕卜周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型,远一近、外一内,感觉一、肌张力I、行走困难、肌肉I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I神经行为:警觉力、智力活动、情绪控制能力、运动速度及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②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肌及血管壁的损害③ 视觉系统:眼底形态学改变,出血、渗出、视神经萎缩、球后视神经炎、微血管动脉瘤和血管硬 化色觉、暗适应、瞳孔对光反射、视敏度,眼睑、眼球能动性等均有改变眼部病变是慢性CS毒作用的早期检测指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该类化合物在生产条件下主要以粉尘或蒸气的形态存在,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经氧化或还原 代谢后,大部从尿排出1、 赫恩小体(Heinz body):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代谢产物可作用于珠蛋白上的巯基,使珠蛋白变性而沉积在红细胞内形成赫恩小体2、 毒作用共同特点:(1) 血液损害:①高铁血红蛋白形成;②溶血作用;③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④硫红蛋白形成⑤引起 贫血:再障(2) 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病,可发展为肝硬化;(3) 泌尿系统损害:肾实质性损害和出血性膀胱炎;(4) 神经系统损害:主要是视神经损害;(5) 皮肤损害: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6) 晶体损害:晶状体浑浊,中毒性白内障;(7) 致癌作用:联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职业性膀胱癌。

3、 【中毒的处理】(1) 急性中毒的处理和治疗:① 脱离接触,5 %醋酸,肥皂水或清水;眼部:生理盐水冲洗②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循环功能等;③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处理:1)葡萄糖+VtC; 2)亚甲蓝:还原剂;3)甲苯胺蓝和硫堇:还原剂;4)硫代硫酸钠④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糖皮质激素;输血或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液碱化,防止Hb在肾小管内沉 积;置换血浆和血液净化;⑤ 中毒性肝损害:“护肝” ⑥其他:对症和支持治疗(2) 慢性中毒的治疗:类神经症、慢性肝病、白内障的对症处理苯胺【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夏季多见① 皮肤、粘膜发绀:口唇、指端及耳垂,呈蓝灰色一铅灰色,“化学性发绀”;② 缺氧: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抽搐、 昏迷等症状,随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症状加重;③ 溶血性贫血:继发黄疸、中毒性肝病、膀胱刺激症;④ 肾脏损害:急性肾衰;(2) 慢性中毒:类神经症,神经衰弱综合征、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等体征,红细胞中可出现赫恩小体;(3) 皮肤损害湿疹、皮炎三硝基甲苯【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少见三硝基甲苯面容:口唇呈蓝紫色,紫绀可扩展到鼻尖、耳壳、指(趾)端等部位。

类神经症、消化症状、肝区痛;严重者神志不清,呼吸,反射消失;呼吸麻痹可致死2. 慢性中毒⑴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炎,无黄疸,严重者肝硬化;肝损害早于晶体损害⑵晶体损害:中毒性白内障(特点:)① 6个月一3年可发生,工龄越长发病率越高;② 形成后,脱离接触一进展或加重,未发现白内障的工人数年后仍可发生;③ 一般不影响视力;④与TNT中毒性肝病发病不平行3) 血液改变:HB I WBC I Pbc I,赫恩小体,再生障碍性贫血4) 皮肤改变:“TNT面容”面色苍白,口唇耳廓青紫色;过敏性皮炎,黄染,鳞状脱屑5) 生殖功能影响:性功能低下,精液量II精子活动率II形态异常率f接触者血清单睾酮I 1女工:月经周期异常,月经量fl痛经(6) 其他:神衰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及肾损害,尿蛋白含量及某些酶增高高分子化合物(micro-molecular compound):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分子量达数千 至数百万的化合物氯乙烯【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多见于事故主要麻醉作用,重者意识障碍、昏迷、死亡;皮肤损害:局部麻木、红斑、浮肿、组织坏死2. 慢性中毒:“氯乙烯病”或“氯乙烯综合征”(1)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睡眠障碍、多梦、手掌多汗;(2) 消化系统:肝脾肿大、肝功异常,少数出现肝血管肉瘤、肝癌;(3) 血液系统:溶血和贫血倾向; (4)皮肤:刺激症状,湿疹样皮炎、过敏性皮炎;(5)肢端溶骨症(acroosteolysis,AOL):早期表现为雷诺综合症,后出现末节指骨骨质溶解性损害。

含氟塑料【急性中毒】轻度:有散在干或湿啰音中度:两肺较多干,湿啰音,呼吸音减弱重度:呼吸音降低或弥漫性湿啰音,严重可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氟聚合物烟尘热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引起支气管哮喘(职业性TDI哮喘)农药(pesticides):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 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 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毒理】皮肤吸收是职业性中毒的主要途径;可经胃肠道,呼吸道以及完好的皮肤和黏膜吸收 通过血液及淋巴循环,分布于肝,肾、肺、脾,可通过血脑屏障,有的能通过胎盘屏障代谢:大多在肝脏进行⑴氧化(毒性增强)⑵水解(毒性减弱)排出:有机磷代谢转化后,一般数日内可排完;大部分通过肾脏排出,少部分随粪便排出结构式 R1 >PWXR2 ZR1, R2多为甲氧基(CH3O —)或乙氧基(C2H5O—), Z为氧或硫原子,X可为烷氧基、 芳氧基、或其他基团当X为强酸根的时候农药毒性强,Z基团为氧原子时的毒性比硫原子 时强,R基团为乙氧基时毒性比甲氧基时【毒作用的主要机制】有机磷进入体内后迅速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而使之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 力,致胆碱能神经末梢乙酰胆碱大量蓄积,产生强烈的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

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1) 毒蕈碱样症状:早期就可出现① 腺体分泌增强:口腔、鼻、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多汗、流涎、口鼻分泌物增多及肺水肿;② 平滑肌痉挛: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及膀胱逼尿肌,导致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大小便失禁;③ 瞳孔缩小:(虹膜括约肌收缩)针尖样;④ 心血管抑制:心动过缓、血压偏低及心律失常2) 烟碱样作用:血压1,心动1,肌束震颤、肌肉痉挛一肌无力、肌肉麻痹;(3) 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头晕、头痛、倦怠、乏力,后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意识障碍;严重者脑 水肿,癫痫样抽搐、瞳孔不等大、呼吸中枢麻痹致死;(4) 其他:(有并发症)中毒性肝病、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脑水肿、中毒性心肌损害、迟发性神经病 变2. 慢性中毒:主要有类神经症,可能对免疫系统功能、生殖功能的不良作用;3. 致敏作用和皮肤损害: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诊断】接触反应:具有下列表现之一:① 全血或红细胞胆碱酯酶活性<70 %,尚无明显中毒的临床表现;② 有轻度的毒草碱样自主神经症状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 %;3. 急性中毒分级标准1) 急性轻度中毒:M 50〜70%(2) 急性中度中毒:M+N 30〜50%(3) 急性重度中毒:肺水肿、脑水肿、昏迷、呼吸麻痹 <30%(4) 中间肌无力综合征:(5) 迟发性神经病:感觉、运动型周围神经病【处理原则】急性中毒:急性中毒1) 清除毒物:阻断毒物的继续吸收,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清洗皮肤(肥皂水,忌用热水), 眼部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2) 特效解毒剂:迅速给予解毒药物。

轻度可单独使用阿托品,中度或重度需要阿托品或胆碱酯酶 复能剂两者并用乐果,敌敌畏中毒时,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的效果较差,治疗以阿托品为主注 意阿托品化(瞳孔扩大,颜面潮红,皮肤无汗,口干,心率加速),当患者出现阿托品化表后即应减 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防止病情反跳)防止阿托品过量,中毒3) 对症治疗:呼吸衰竭时:给予机械通气乐果,马拉硫磷,久效磷中毒,延长治疗观察时间4)劳动能力鉴定:暂时调离作业;急性中毒治愈后三个月不宜接触有机磷农药,有迟发性神经病 变者,应调离有机磷作业4)劳动能力鉴定:1)观察对象:1〜2周,复查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对症处理2)急性中毒:三个月内不接触,迟发性神经病变,调离慢性中毒:脱离接触,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液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正常后1〜3月,可安排原来工作如屡次发生或 病情加重一调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诊断分级】(1)观察对象:烧灼感、针刺感或紧麻感(2) 轻度中毒:明显全身症状(3) 重度中毒:(有下列一项者)①阵发性抽搐;②意识障碍;③肺水肿处理原则】⑴脱离现场,清洗皮肤; ⑵无特效解毒药品,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理】属中、低毒类;急性毒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的结合是可逆的。

阿托品是治疗的首选药物特效解毒剂汞二巯基丙磺酸钠锰依地酸钠钙或二巯基丁二酸铅依地酸二钠钙硫化氢小剂量亚加蓝氰化物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亚硝酸-硫代硫酸钠苯忌用肾上腺素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亚加蓝(美蓝)有机磷农药清水/2%碳酸氢钠清洗阿托品(注意阿托品化)L铅低色素正常型贫血,腹绞痛r汞易兴奋症,震颤和口腔炎「锰锥体外系损伤,帕金森综合征砷腹痛,黄疸,少尿三联征/脱色素和色素沉着加深/肺癌,皮肤癌镉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尿中低分子蛋白增加),痛痛病[铬铬疮(鸡状眼),铬鼻病,肺癌氯气电击样死亡氮氧化物谷仓气体中毒L 一氧化碳皮肤樱桃红色硫化氢电击样死亡氰化氢细胞内窒息,电击样死亡苯急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骨髓造血功能(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高铁血红蛋白,再障,中毒性白内障,职业性膀胱癌苯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化学性发绀)三硝基甲苯晶体损害(中毒性白内障)氯乙烯肢端溶骨症,肝血管肉瘤二异氰酸甲苯酯职业性TDI哮喘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迟发性神经病变OPIDN,中间肌无力综合征 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pneumoconiosis):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分散度(distrbution of particulate size):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pm)的数量或质量组 成百分比来表示,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后者称为质量 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可吸入性粉尘(inhalable dust):直径小于15pm的尘粒可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5p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粉尘理化特性的卫生学意义⑴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暴露时间:作业场所空气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暴露时间是直接决定其对人 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 敏作用⑵粉尘的分散度,其值越大,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就越长,沉降速度就越慢,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 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容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就越大分散度还与 其在呼吸道中的阻滞有关,AED值为10-15u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到,AED值小于5um的粒 子则可以进入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⑶粉尘的硬度,主要与粉尘的对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害有关⑷粉尘的溶解度,其值越大,对人体危害就越严重⑸粉尘的荷电性 ⑹粉尘的爆炸性防、降尘措施法律措施一一立法、执法;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技术措施一一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最根本措施,改革工艺、革新设备;湿式作业;密 闭、抽风除尘;卫生保健措施一一健康检查(就业前和定期检查);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防尘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1) 改革生产工艺和革新生产设备,是根本途径2) 湿式作业,可降低环境粉尘浓度3) 将尘源密闭4) 加强通风及抽风除尘5) 个人防护6) 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7) 加强宣传教育8) 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和接触者定期体格检查矽肺(silicosis):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石英9 9%)速发型矽肺(acute silicosis):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l〜2年即发病者晚发型矽肺(delayed silicosis):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矽肺病理形态:(1) 结节型矽肺:典型矽结节横断面以葱头状,外周是多层紧密排列呈同心原状的胶原纤维,中心或偏侧为一闭塞的小血管或小支气管。

2) 弥漫型间质纤维化型矽肺:肺泡、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和呼吸性细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相互连接成放射状、星芒状,肺泡容积减少3) 矽性蛋白沉积: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矽性蛋白)一纤维增生一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4) 团块型矽肺:上述类型矽肺进一步发展,矽结节增多、增大、融合而形成团块状;常并发肺气肿、肺大泡、肺结核等临床表现】(1) 症状与体征:早期可无症状,症状无特异性,且与胸片改变并不一定平行2) X线胸片表现:a、 圆形小阴影:最常见和最重要,以结节型矽肺为主,呈圆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b、 不规则形小阴影:肺间质纤维化;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之间可互不相连,或 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呈网状或蜂窝状;致密度多持久不变或缓慢增高c、 大阴影:指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晚期,形状有长条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 理基础是团块状纤维化大阴影的发展可由圆形小阴影增多、聚集,或不规则小阴影增粗、靠。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