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xian****hu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9.01KB
约9页
文档ID:156065375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_第1页
1/9

2011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一、基础部分(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1分)(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分)(4)、学习与思考必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正如《论语》中论述二者关系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的一样2分)(5)、请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补充完整4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2、你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吗?(4分)(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lǒngzhào(_________)着我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_________)3)、又像一个rěnjùnbùjīn(____________________)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4)、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línglóngtītòu(____________________),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姹紫嫣红”与“万紫千红”重复了,删除其中一个即可)B、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方法态度”和“明确”搭配不当,把“态度和”删去C、改革开放后,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主谓配搭不当,把“改善”改为“改良”)D、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语序不当,产生歧义,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人物的连贯的话(80字之内)(4分)母亲 清泉 明星 奋发图强 精神支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读图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漫画的寓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部分(45分)(一)(12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写进( )里每小题0.5分,共3分)⑴项为之强  (     ) ⑵果如鹤唳云端 (     )⑶以丛草为林 (     ) ⑷兴正浓    (     )⑸方出神   (     ) ⑹驱之别院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8.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景象;二是“______________” 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语言简朴、自然,所以文章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B、本文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C、本文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童趣”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D、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四幅图画突出“记趣”二)(10分)刀之爱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细心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

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0、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1、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4分)答: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你找出并用“ ”划出文中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2分)13、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5分)礼   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

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14、填空2分)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15、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4分)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8分)(a)聪明人!在这漠漠的世上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进行在黑暗里。

b)小孩子!你可以进我的园,你不要摘我的花——看玫瑰的刺儿,刺伤了你的手c)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18.这个诗集的诗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上面三首诗来谈一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上面三首小诗,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50分)20.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家庭的点滴变化都会拨动我们的心弦。

往日的家事令人难以忘怀,今日的家事更值得细细品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1)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反映家庭的某一变化;(2)要有语言、动作的描写;(3)有恰当的抒情、议论题目: 200400600800附加题(10分)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1、解释加点的词2分)(1).何以明之(   ) (2).日渐中狭长(   )2、翻译(3分)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3、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分)4.《正午牡丹》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中考参考答案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学而时习之(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几处早莺争暖树(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4分)(1)笼罩 (2)酝酿(3)忍俊不禁 (4)玲珑剔透3.(C)4. 略5. 如:为人父母,不应对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或: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反而不利于子女的成长阅读部分(40分)6(每小题0.5分,共3分).⑴颈,脖颈 ⑵果然 ⑶树林  ⑷兴趣,兴致 ⑸正  ⑹驱赶7.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纳观察物体以外的乐趣3分)8.鹤唳云端 观虫斗草间 故时有物外之趣(每空1分,共3分)9.(C)(线索应为“明察秋毫”)(3分)10、(2分)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11、(4分)迷: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底:储存养料,以利结果12、(2分)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13、(2分)如: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14.(2分) 感激;委屈15、(4分)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礼物,却不被母亲接受(理解),雕像破碎,女儿伤心难过的故事。

16、(6分)(1)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2)a.1万元来之不易,b.凝聚着母亲的心血3)a.嫌女儿浪费钱,b.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17、(3分)表达爱的方式,是要看对方喜欢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妈妈期望女儿的礼物是希望的实现,是梦想的兑现!/或:母亲对女儿不理解./或:女儿伤心失望18.这本诗集的特点是表诉口语化从这三句诗的开头运用称呼以及“灯儿”“刺儿”这些儿化得词语中可以看出19.例:我最喜欢第一首诗人把“自信”这一虚物比作实物“灯”,是“自信”变得真实可感,将“自信才能行走于世间”表达为“提着灯才能在黑夜里行走”,比喻贴切,突出了“自信”对于人的生活的重要附加题(10分)正午牡丹  【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1、(1)..证明 (2).逐渐2.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3、善于观察4、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