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见题材及其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 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友情之真挚\蔑视权贵之高洁\时光易逝之 感慨\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一般来说,按诗歌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古诗词的情感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 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陈心志的告白常见特征:季节时间"地点,景物送别秋季 或春季清晨 或傍晚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杨柳、 酒等古人送别的习俗① 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 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 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思妇闺情诗常见情感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 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三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 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另外,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 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洽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 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 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 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怀古咏史诗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鉴赏要点① 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② 分析写法,领悟感情咏物言志诗特点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① 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②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③ 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神似3、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常见感情(1)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 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边塞征战诗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 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 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第二、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 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 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主要特点(1) 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2) 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 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和对家人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3) 常用手法一一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 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 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人生感慨诗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 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常见感情1、 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2、 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3、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5、 吿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6、 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鉴赏要点意象特征:“风雨” “阴晴” “夕阳” “落花” “流水” “闲居” “衰鬓”等;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
如杨万里的《小池》忧国忧民诗常见情感1、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2、 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5、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古诗词内容鉴赏技巧——"六看”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5.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积累一点常见的意向和典故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一 子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一追求淡泊一子隐士3、 竹一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4、 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5、 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6、 落花一一落春归一春悲秋,青春易逝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7、 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一送别怀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9、松柏一一岁寒后凋,高大挺拔一正气凛然,坚贞高洁一一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10、 梧桐一一凄凉悲伤的象征11、 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12、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一 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13、 蝉——栖高饮一志行高洁——高洁之士14、 猿一一叫声凄切一悲凉凄清——忧愁忧思“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15、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16、 鹧鸪鸟一一离愁别绪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 长城!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楼兰: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化碧: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啲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啲句,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 戍离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