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文化过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文章、俗语、楹联来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搜集信息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文章、俗语、楹联的品读和理解难点: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三、教学方法:1、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2、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和释题:导入:近年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前进的动力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共识习近平主席也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中国文化去过中国节日释题:什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的节日从这些节日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初露端倪;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到唐代转为娱乐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二)1、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这个节日同学们要怎么度过? 【明确:节日是清明节;同学们对于如何度过清明节各抒己见】 2、同学们是这样度过的,我们通过两首诗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度过的,其中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文化思想?阮郎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清明日对酒(高翥zhù)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明确:清明节通过扫墓和踏青,表达了中国人乐生敬死、不忘本的文化思想】(三) 小组合作,按照下表中的方向探究中国传统八大节日(表格1)八大节日习 俗文 化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春 节元宵节【明确:在这一环节中,小组通过交流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来分享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文化,得到下表(表格2)的内容】(四)除了上面提到的传统节日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上巳节、寒食节、花朝节等,大家对这些节日了解多少呢?【明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对其他传统节日的了解五):想一想:结合表格2,谈谈你认为这些留存下来的传统节日根本上来说留存的是什么?【明确:中国文化;家国情怀、民族归属感】(六)、想一想:2009安徽卷诗歌表现了什么现象。
小重山·端午 (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明确:节日庆祝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在诗中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日厚重的历史内涵七)、全班齐读下面句子曾几何时,我们以天下节日大备于中华而骄傲;曾几何时,我们以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久弥香而自豪;曾几何时,那传承了千年的骄傲与自豪竟渐渐弱化且我辈并无锥心之痛;甚至人们内心曾经拥有过的那种憧憬与期盼也无从捡拾六、结语“文化传统的延续,需要集体通过规范和价值实现一体化,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社会化 人民日报曾如此评论传承传统文化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全班新同学共喊“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