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一、易读错的字绿毯(lǜ tǎn)马蹄(tí)衣裳(shang)稍微(shāo) 羞涩(sè)点缀(zhuì) 幽雅(yōu) 笨拙(zhuō)参差(cēn cī) 单薄(bó)花苞(bāo) 花蕾(lěi)妩媚(wǔ mèi) 衣襟(jīn)恍然(huǎng)烟渚(zhǔ) 旷工(kuàng)惊鹊(què)鸣蝉(chán) 茅店(máo)•苍穹(qióng)坠落(zhuì) 孕育(yùn) 旖旎(yǐ nǐ)馥郁(fù yù)硕大(shuò) 二、易写错的字冠冕(guān miǎn) 摇曳(yè) 凝视(níng) 婆娑(pó suō)绿毯 衣裳 柔美 彩虹 马蹄 豆腐 稍微 羞涩 礼貌 拘束点缀 幽雅 笨拙 单薄 妩媚 花苞衣襟 恍然 愁怨 惊鹊•三、多音字báo(薄片) 薄 bó(单薄)bò(薄荷) 鲜 xiān(新鲜)xiǎ n(鲜见)mēng(蒙骗) 蒙 méng(启蒙)měng(蒙古) 散 sǎ n(散文)sàn(散步)cān(参加) 参 cēn(参差)shēn(人参)结 jiē(结实) jié(打结)•四、近义词明朗—晴朗 舒服—舒适 拘束—约束 朦胧—隐约 赠予—赠送愉快—高兴 奇丽—艳丽 羞涩—害羞 幽雅—典雅 傍晚—黄昏柔美—优美 洒脱—潇洒 响亮—洪亮 分辨—辨别 硕大—丰硕勾勒—勾画 忽然—突然 表演—演出 似乎—好像 凝视—注视惊叹—惊奇 大方—慷慨 茂盛—茂密 妩媚—妖娆 领悟—领会•五、反义词愉快—难过 喜欢—讨厌 舒服—难受 拘束—洒脱 羞涩—大方 茂盛—稀疏 笨拙—机灵 参差—整齐 遮掩—掩盖 傍晚—黎明 硕大—渺小静寂—热闹 朦胧—清晰 单薄—结实热乎乎—冷冰冰 浑浊—清澈 模糊—清楚•六、重点词语高歌一曲忽飞忽落一碧千里群马疾驰翠色欲流襟飘带舞流入人际团结互助久立四望城里城外静立不动苍穹坠落1半树银妆芬芳馥郁断断续续硕大无朋映入眼帘婆娑起舞细雨迷蒙心驰神往平淡无味顾影自怜昏昏睡去孤芳自赏热乎乎七、常考句型【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草原 的无限乐趣比喻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比喻句】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 虹向我们飞过来排比句】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借代句】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比喻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拟人句】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拟人句】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比喻句】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反问句】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八、课文重点梳理1.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他原名舒庆春,创作的一篇散文文 章是作者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 时写的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 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深情讴歌了蒙汉同 胞的民族情谊2. 《草原》按照由景及人的顺序,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 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 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 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 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分析:第一句话直接描写了草原的景色 ;第二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 景中融入感受,可以使情与景融为一体 ,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由景生、 情以景显的艺术效果2类似的句子还有: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 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 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分析:这句话是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忍心马上分别 呢?于是,大家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 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表现 ,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 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生活中的经历:先想一想你最难忘的与人惜别的经历是哪一次,然后和 同学交流,交流时要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与谁惜别,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 你的感受是怎样的5.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 不开的愁怨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 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
文章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 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的人 生才有滋味6.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丁香花的形象 ,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志 趣和人生态度7. 作者主要是从形态、数量、颜色、气味等几个方面来写丁香的8.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眼前的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 毫端这里的“积雪”指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分析:第一句子中“积雪”指盛开的白丁香花从上文“三棵白丁香”及 下文“香气直透毫端” 看出来9.“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 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 微雨连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 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分析:第二个句子中,雨中丁香具有“妩媚”的特点微雨是“迷蒙”的,紫丁香在微雨中是“模糊”的,白丁香在微雨中 是“莹白”的;再联系古人“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微雨、丁香自然而然的就和人的愁怨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了,成了人们人生境遇 的某种象征,所以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了。
310. 《宿建德江》是 唐 代诗人孟浩然 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 秋江暮 色的诗作者途径建德江时所作诗人乘坐的船停靠在建德江中一个烟雾迷蒙 的小洲边,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羁旅之思11. 《宿建德江》诗的大意是: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边,正是日暮 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 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船中的人十分亲近12. 《宿建德江》前两句直抒胸臆, “客” 是指诗人自己 ,“愁” 字则是 这首诗的“诗眼”;后两句在描写景物,也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 孤寂心情1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 北宋 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 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这首诗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 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 写得十分生动诗中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画,分别描 绘额黑云 、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 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令西湖盛 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1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大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 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 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田映照,碧波如镜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 宋 代词人辛弃疾 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 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 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 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的佳作1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表现了作者 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 1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大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 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 树林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10.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词对比:两首诗词 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 ,但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 ,前者表 现了诗人一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 ,而后者表达的是词人的喜悦欢快 之情4十二、日积月累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十三、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1. 《草原》第 1 自然段2. 第 3 课古诗词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