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边坡支护方法有放坡开挖和土钉墙支护两种一、基坑放坡A.放坡原则①基坑边坡基本要求放坡应以控制分级坡高和坡度为主,必要时辅以局部支护和防护措施,放坡设计与施工时应考虑雨水的不利影响,应优先采取坡率法(无须对边坡整体进行加固而能达成自身稳定)②场地土质较好、基坑周围具备放坡条件、不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宜采用全深度放坡或部分深度放坡分级放坡时宜设置分级过渡平台分级放坡过渡平台:岩石边坡不宜小于0.5m,土质边坡不宜小于1.0m下级坡度宜缓于上级坡度B.边坡稳定控制措施①确定边坡坡度,并与不同土层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②严格按照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不得挖反坡③做好防、排、截水,防止雨水等地面水浸入土体,保持基底和边坡干燥④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和其它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具⑤对于土质边坡或易于软化的岩质边坡,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坡脚、坡面防护措施⑥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分析监测数据,有失稳迹象,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C.护坡措施①叠放砂包或土袋:坡脚一层或数层,坡面一层②覆盖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
③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人工修平坡面后,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30~50mm,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坡面水引入基坑排水沟抹面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不宜大于 3~4m④挂网喷浆或混凝土:人工修平坡面后,挂钢筋网或钢丝网,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50~60mm,处理坡脚⑤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二、土钉墙支护一种经济、简便、施工快速、不需大型施工设备的基坑支护形式,适应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A.一般技术要求①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的坡比不宜大于1:0.2;当基坑较深、土的抗剪强度较低时,宜取较小坡比②土钉水平间距和竖向间距宜为1~2m;当基坑较深、土的抗剪强度较低时,土钉间距应取小值,土钉倾角宜为 5~20°③ 根据土层性状选用成孔方法,保证孔壁稳定性、减小对孔壁的扰动B.预应力锚杆技术要求① 宜采用钢绞线锚杆②锚杆应设置自由段,自由段长度应超过土钉墙坡体的潜在滑动面③ 锚杆与喷射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腰梁连接,腰梁与喷射混凝土面层紧密接触④注浆时将注浆管插至孔底并由孔底注浆,且注浆管端部至孔底的距离不宜大于 200mm;注浆及拔管时,注浆管出浆口应始终埋入注浆液面内,应在新鲜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浆;注浆后,当浆液液面下降时,应进行补浆。
C.喷射混凝土技术要求①喷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面层厚度宜取 80~100mm②喷射混凝土面层中应配置钢筋网和通长的加强钢筋,土钉与加强钢筋宜采用焊接连接,其连接应满足承受土钉拉力的要求③墙后存在滞水时,应在含水层部位的墙面设置泄水孔或采取其他疏水措施④喷射混凝土终凝 2h 后应及时喷水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