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参考样本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施方案泸州市纳溪区科技、财政局二一二年十月十七日目录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纳溪区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护国镇项目区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生产建设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项目实施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基础设施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农业技术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建立标志标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 农业技术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建立标志标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基础设施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农业技术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建立标志标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 财政资金支持环节、补助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基础设施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 农业技术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建立标志标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九、 项目建设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预期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社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生态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经济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组织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 技术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机制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市场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资金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精 神,结合我区实际,为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 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制定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如 下一、概述(一)纳溪区基本情况(1) 地理位置纳溪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东经105°9'—105°37',北纬28°27'一 28°52'之间东与合江县毗邻,南与叙永县接壤、西与宜宾市江安县相 连,北靠江阳区,总面积1150.60km22) 交通条件纳溪地处川南要冲,交通十分发达,公路、铁路、航空、长江航 运构成纳溪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区公路里程795.55km(其中高速公路 8.35km,国道34.8km,省道公路 43.7km,县道230.9km,乡道公路 335.2km,村道公路142.6km),公路通车里程645km,有公路村216个, 通车村个数209个,321国道纵横全境,是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有 隆纳高速公路(与成渝高速公路相连)、隆纳铁路、泸纳高等级公路, 还有正在修建的宜泸高速公路。
纳溪距泸州市中心14km,距泸州飞机 场8km(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昆明、贵阳等地的直 达航班),距泸州港集装箱多用途码头20km(年吞吐量5万标箱的直立 式综合性码头)3) 地形地貌泸州市纳溪区属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地形可分 为浅丘、深丘和低山丘陵区最低海拔230m,一般处于350—450m 之间;低山区最高海拔963m,一般处于500—800m之间,全区低山与丘 陵平行其间,低山少于丘陵4) 气候纳溪区属盆地南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能充分、雨量充沛、 雨日多、霜期短、湿度大境内年平均气温18.3°C,最高温40.2°C,最 低温1.2C;全年无霜期350天左右,日照时数1053h,总积温5627C; 年降雨量1184.9mm,年均蒸发量1002mm,年均相对湿度83%春季气 温回升快,茶芽萌发早,对开发特早茶十分有利5) 植被及森林资源由于气候适宜,纳溪区植被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自 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分布的乔木、灌木、竹类、草本 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有80个科,330多种草本植物有74 个科,森林覆盖率约50.1%,是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区)。
6) 土壤区内多为酸性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海拔350—600m,主要由紫色砂 页岩风化后形成土层厚度一般在40—90cm, ph值4.5—6.5,质地多为 壤土,养分丰富,自然肥力高,从浅丘到低山均有分布宜茶面积60万 亩以上,土地资源十分丰富7) 水文境内有长江自西由大渡镇入境,流经大渡、新乐、安富、棉花坡 等乡镇后向东流去,靠境边缘流程25.5km境内永宁河发源于叙永县 由南向北从该区中部穿过于城区处汇合长江,境内流程45.7km,河流 汇水面积327km2境内汇水面积在23km以上的溪河13条,总长 250km;流程在7km以上的小溪河的百余条境内外资源丰富,多年平 均地表径流深度525mm,径流量6.1亿m3,外来水18亿m3(未包括长 江),合计24.1亿m3,自给有余,对茶园灌溉、运输等的开发提供了有 利条件8) 社会经济概况泸州市纳溪区幅员面积115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9598.3公顷, 辖1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38个行政村,总人口 47.3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 3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全区国民生产总值826979万 元全区有劳动力20万人以上,茶产业发展所需要劳动力充裕。
二) 护国镇项目区基本情况护国镇由原护国、花果两镇于 合并而成,位于泸州南部,距泸州 47公里,321国道、永宁河横川而过,是四川与云南、贵州三省陆路交 汇点,全镇幅员面积175.56平方公里,辖29个农村行政村,291个农业 社和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 6.4万人全镇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绍 坝、大里两个深丘岩区,海拔400—650米,PH值4.5-6.5,属微酸性土 壤,南部是护国、花果两个坝区海拔在400米以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 气候,温光水热资源丰富,匹配较好,年均温度17.5度,有效积温5627 度,年降雨量1182毫米,年日照1172小时,无霜期350天左右由于具 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春回暖早,春芽萌发早,特别适宜发展名 优特早茶,最早可在除夕过后开始采摘鲜叶,被美誉为”元宵茶”全镇 宜茶村达20个项目区涉及护国镇应石村和梅岭村从地理上,项目区2个村同属 一条山脉,联系紧密,符合茶叶发展连片开发的条件要求护国镇应石村和梅岭村地处绍坝岩区,应石村共有10个农业社, 410户农户,1713人幅员面积7.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8亩,林地 面积3000余亩,当前茶叶种植面积3500亩;梅岭村共有16个农业社, 幅员面积10.64平方公里,714户农户,总人口 2702人 耕地面积1833 亩,林地面积4000余亩,当前茶叶种植面积8500亩。
项目区人均占有 粮食438Kg,上述两村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条件具备发展茶叶优势据 底统计项目区共有茶园面积1亩,力争在项目实施后达到新发展优质无 性系良种茶1500亩,基本改进茶园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茶园管理水平, 成为万亩优质特早茶示范基地,促进茶农增收致富奔小康三)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纳溪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产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早茶优势 十分明显,是全球同纬度茶叶萌发最早的区域,是四川省唯一的”特早名 茶之乡”,也是农业部南亚热作名优早茶基地和四川省”南茶北草”重点 产茶县(区)之一茶叶是纳溪区农业的支柱产业纳溪区现有茶园总面积15万余亩,茶叶总产量4188吨(其中:名 优茶总产量2500吨),茶业综合产值4.5亿元全区茶叶面积、产量、 产值均是泸州市第一位也是泸州市最大的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无性系 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在护国、天仙、大渡、打古等乡镇建立了无公 害茶叶基地四个,面积14万余亩;全区拥有四川省凤羽茶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泸州市纳溪区天绿茶厂、泸州市纳溪 区荣龙特早茶厂、泸州市纳溪区沁宏茶业有限公司等市级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5家;拥有规模性茶叶企业7家;茶产品种类有高档名优绿茶, 大宗烘炒青绿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乌龙茶、沱茶、边销紧压 茶、红茶等多种茶类,拥有泸州凤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翰源有 机茶(四川省政府授予的四川名牌产品)等知名茶叶品牌。
现有茶叶专 业合作社七个,其中:泸州市纳溪区高优茶业专业合作社荣获省委农工 委示范专合社称号,获省农业厅示范专合社称号,合作社有会员218 人该合作社集茶叶种植、茶苗繁育、茶叶加工营销、农资组织供 应及技术信息服务于一体,已带动发展茶叶基地3万余亩,直销茶叶 600多吨,销售收入多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万多元,让群众尝到了甜 头合作社还加大农村经纪人的培养力度,先后培养了 10多名”茶叶经 纪人气其产品除在省内市场销售外,还远销重庆、江苏、安徽及国外纳溪特早茶产业已成为了纳溪最具竞争优势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 和支柱产业四)茶叶市场前景分析1. 饮茶有益健康的认识推动消费茶叶消费心理因素包括茶叶消费者性格和购买行为随着现代医 学多项研究成果证明茶叶中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茶多酚、茶氨酸、茶 多糖等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肥胖症、糖尿病有显著效果饮茶 有利健康的心理因素对重视自身健康者影响甚大,具体体现在中老年人 群饮茶者、商人、妇女等,但青少年饮传统茶者较少其中,中高收入 妇女更是庞大的潜在消费者,值得培育2. 社会交往促进消费把茶叶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不但是中国民俗,也是时尚之举 礼品茶消费对饮茶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增加了茶叶的潜在 需求,无论商业往来或人际交往中,以茶为礼都属高雅行为。
其次,茶 楼、茶馆业的迅速兴起,成为茶叶消费和茶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如 成都茶楼、茶馆是”不可一日无茶”的成都市民的主要聚集地在北 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兴起的”茶馆热”,以消费环境、服务态度、 茶艺表演等多种特色直接影响消费者消费欲望3. 气候变暖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消费气候、人口密度、城市或乡村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都对茶叶 消费产生一定影响,地理环境的背后,实质上体现了当地的经济发达程 度和传统的茶叶消费习惯,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表现为茶叶消费种类 多、数量大、档次高:经济落后地区由于严寒或酷热都会形成特定的 茶类消费群体,如西藏、内蒙,数量大,但档次较低在全球变暖的气 候条件下,人类对水份需求急剧扩大,据统计人类近来,平均饮茶量上 升了 15%,而中国由于原来基础较低,近饮茶量上升了 50%中国人口 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构成多元化的巨大市场 潜力4. 收入增加使茶叶消费力提升职业、教育程度、家庭、宗教、民族、生活方式等多种社会、 经济因素中,经济因素与茶叶消费能力的关系最为密切据调查中等收 入水平以上的消费群体,对茶叶的消费需求最旺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 层,在茶叶消费时力图证明自我形象,因此,随着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大 力改进民生、增加个人收入,特别农民收入的大幅增涨,茶叶消费自然 列入增加购买范围。
因收入水平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生活方式,亦 决定茶叶消费数量与质量故茶的消费会随着广大人民收入的提高而” 水涨船高”5. 纳溪特早茶优势得天独厚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特点和地理因素,使纳溪区地处中国最早茶叶 萌发的核心地区在农产品的生产贸易中,上市季节早迟十分重要提 前上市的产品均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古代即知利用季节差异,将 南方早市产品运到北方,称为”抢早市”,用以获取较高利润今天,由于交通已很发达,南北地区差异明显缩小,加上”设施农业” 的推广许多南方特产已可在北方享受但茶叶比较特殊,优质的、高 档的特色名优早茶,只有在特殊气候土壤条件下才能生产因为优良茶 叶的色、香、味只有特定的土壤、气候之下才能生产出来项目区 正处”纳溪早茶”优势产业带核心地域范围内,离开了这里,即使提早季 节采摘,但茶的香气、滋味亦不如纳溪区五)生产建设条件分析1. 地理条件优越项目区属丘陵低山区,海拔420米一550米,土壤PH值4.6-5.2, 土 层深厚、土质疏松、多孔隙、升温快,茶区远离城镇生活区,无工 业、大气和水体污染,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化生态茶园的 最佳自然条件2. 气候资源独特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 春季回暖特早。
年平均气温18.3°C, 1月平均温度为全国同纬度最高, 达到8°C以上;年降水量为1184.9颇;年日照时数1200h; >10C的年活 动积温达到5627C左右;无霜期350天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且 具有水热资源丰富的特点,特别适宜早茶生长每年2月上中即可采摘 早茶,广大消费者春节走亲访友即能够新茶作为高档礼品3. 现有产业基础良好纳溪区底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5万余亩,茶叶总产量达4188吨(其中:名优茶总产量2500吨),茶业综合产值4.5亿元纳溪区茶叶面 积、产量、产值均是泸州市第一位项目区护国镇现有茶园3.9万亩, 茶叶产量850吨,茶叶综合产值1.5亿元,茶农收入9500万元拥有四 川凤羽茶业有限公司、泸州天绿茶厂、泸州市纳溪区荣龙特早茶厂等 一批茶叶骨干企业经过实行”公司+专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可有 效保证项目实施4. 早茶品种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川南茶区不但从来就有采早茶的习惯,早茶品 种资源也十分丰富在中国江浙茶区,均以”清明前后”采茶最宜,但在 纳溪区茶园,却有春节以早茶送礼的习俗 当前在纳溪茶区,有”名 选”311”、”福选9号”、”名选213”以及引进的”乌牛早”、”浙农 117”、”安吉白茶”等早茶品种,组成良种茶配套体系,无性系品种茶园 占总面积的95%以上。
丰富的品种资源为我区特早茶产业发展打下了 良好基础5. 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富集纳溪区土壤大部分属于酸性紫色沙壤土,在海拔400-800米的深 丘低山地区,土层深厚,土壤PH值为4.5-6.0之间,坡度<15^的宜茶土 壤面积约60余万亩,发展茶叶生产的土地资源十分充分茶叶规模化 发展潜力巨大项目规划区现有宜茶荒坡地1万余亩;总人口 4515人,其中:劳动 力2709个,为项目区的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6. 项目区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全区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还聘请省上 茶叶创新团队作为纳溪茶叶发展的常年顾问团队,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签 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 立了紧密联系,能有效获得茶叶新成果、新技术的支持,为我区茶叶产 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7. 具有科学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作支撑纳溪区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七个,其中泸州市纳溪区高优茶业专业 合作社荣获省委农工委示范专合社称号,获省农业厅示范专合社称 号全区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经过大力培育茶叶专合社,充分发挥专合社联基地、联茶叶加工企业 的作用,形成基地+专合社+龙头企业的先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茶 叶基地建设。
8. 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把茶叶作为最具特色的产业来抓, 制订了《纳溪区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特 早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决定从起,每年建立400万元特早茶发展基金, 而且集中统筹农综项目、土地整理、小农水、五小水利工程等项目 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集中用于茶叶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十 二五”末,新发展茶园18万亩,总规模达到30万亩,全力将纳溪打造成 为呻国早茶第一县(区)”和”四川茶叶第一大县(区广区政府于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华夏特早茶节”,使纳溪早茶美名 远扬纳溪茶叶生产优势明显,种茶效益良好,群众积极性很高二、 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建设标准化茶园优质基地1500亩,项目区茶农亩增收元,人均纯 收入增加500元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增加我 区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都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三、 项目实施地点项目涉及应石村3社、4社、梅岭村3社、4社、12社、14社 等处四、 建设内容(一) 基础设施建设1. 新建蓄水池8 口,每口 50m3,共计400m32. 整治山坪塘3 口,共6000 m33. 新建排洪沟600米。
4. 新建生产便道6300米5. 新建机耕道2500米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1. 引进新品种四个85万株,建立母本园170亩2.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亩3. 新品种推广1300亩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1. 茶园绿色防控(1) SCMC-2太阳能杀虫灯50台2) 诱虫黄板3万张3) WS-16型电动喷雾器60台2. 茶园机修机采新技术(1) 4CD-42型电动采茶机50台2) SL-750C电动修剪机25台3. 绿色无公害农药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1500亩4. 生态茶园建设建设核心区生态茶园500亩,共栽种5000株生态绿化树(树种选择 桂花、银杏等)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1. 购进6CBR-900茶叶色选机一台2. 购进6CHZTW-C茶叶提香机器一台3. 茶叶鲜叶农残速测一体机一台4. 购进6CCB-80/18连续理条机五台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规范化建设泸州市纳溪区高优茶业专业合作社1. 建立茶用生产资料(农药、肥料等)统供服务部两个2. 建立茶园设备维修服务部3. 组建机修机采、统防统治服务队六) 农业技术培训新技术培训30期,3000人次,印发培训手册3000册(七) 建立标志标牌建立5块标志标牌五、 技术路线科学规划 ——精细整地 ——选择良种一一适时栽插 ——规范栽培•标准管理——配方施肥——绿色防控——适时采摘六、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622.75万元。
一)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3.25万元1. 新建8 口蓄水池,每口 50m3,总投资17.55万元2. 整治3 口山坪塘,总投资27.30万元3. 新建600米排洪沟,总投资76.97万元4. 新建6300米生产便道,总投资87.12万元5. 新建机耕道2500米,总投资44.31万元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188万元1. 引进新品种四个,85万株,47万元(1) 中茶108号30万株,0.30元/株,投资9万元2) 中茶302号30万株,0.30元/株,投资9万元3) 黄金芽10万株,2元/株,投资20万元4) 紫娟15万株,0.6元/株,投资9万元2.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亩,15万元建立新品种繁育基地30亩,年繁育苗木500万株,5000元/亩,投资 15万元3. 新品种推广1300亩,投资126万元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80.5万元1. 茶园绿色防控16万元(1) SCMC-2太阳能杀虫灯50 台, 1400元/台,投资7万元2) 诱虫黄板3万张,2元/张,投资6万元3) WS-16型电动喷雾器60台,500元/台,投资3万元2. 茶园机修机采新技术14.5万元(1) 4CD-42型电动采茶机50台,2100元/台,投资10.5万元。
2) SL-750C电动修剪机25 台, 1600元/台,投资4万元3. 绿色无公害农药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1500亩,200元/亩,投 资30万元4. 生态茶园建设20万元建设核心区生态茶园500亩,茶园套种桂花、银杏等生态绿化树, 10株/亩,共计栽种5000株,40元/株,投资20万元(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58万元培育龙头企业泸州市纳溪区荣龙特早茶厂1. 购进6CBR-900茶叶色选机一台38万元2. 购进6CHZTW-C茶叶提香机器一台2万元3. 茶叶鲜叶农残速测一体机一台3万元4. 购进6CCB-80/18连续理条机五台,30000/台,投资15万元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28万元规范化建设泸州市纳溪区高优茶业专业合作社1. 建立茶用生产资料(农药、肥料等)统供服务部两个,投资11万 元2. 建立茶园设备维修服务部,投资9万元3. 组建机修机采、统防统治服务队,投资8万元六) 农业技术培训10万元新技术培训30期3000人次,印发培训手册3000册,总投资10万 元七) 建立标志标牌5万元建立5块标志标牌,1万元/块,投资5万元七、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项目建设共计投入1518.1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00万元(省级财 政200万元、市级财政50万元、区级财政5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 (农户自筹)322.75万元,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投入895.4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1. 新建蓄水池8 口,总投资17.5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7.61万 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9.94万元2. 整治山坪塘3 口,总投资27.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3.66万 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13.64万元3. 新建排洪沟600米,总投资76.9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37.15 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39.82万元4. 新建生产便道6300米,总投资87.1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 35.8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51.32万元5. 新建机耕道2500米,总投资44.3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 29.78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14.53万元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188万元1. 引进新品种四个85万株,总投资4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3 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24万元2.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亩,总投资1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5 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10万元3. 新品种推广1300亩,总投资12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55万 元(含区级财政5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71万元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80.5万元1. 茶园绿色防控总投资16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6万元2. 茶园机修机采新技术总投资14.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4.5 万元3. 绿色无公害农药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1500亩,200元/亩,总 投资3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 20万元4. 生态茶园建设20万元总投资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社会 资金投入(农户自筹)10万元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58万元1. 购进6CBR-900茶叶色选机一台总投资3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投入13万元,社会资金投入25万元2. 购进6CHZTW-C茶叶提香机器一台总投资2万元其中财政资 金投入1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万元3. 茶叶鲜叶农残速测一体机一台总投资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 入1.5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5万元4. 购进6CCB-80/18连续理条机五台,3万元/台,总投资15万元其 中财政资金投入5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0万元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28万元规范化建设泸州市纳溪区高优茶业专业合作社1. 建立茶用生产资料(农药、肥料等)统供服务部两个,总投资11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3万元,社会资金投入(专合社自筹)8万元2. 建立茶园设备维修服务部,总投资9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投入2 万元,社会资金投入(专合社自筹)7万元3. 组建机修机采、统防统治服务队,总投资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投入2万元,社会资金投入(专合社自筹)6万元六) 农业技术培训10万元新技术培训30期3000人次,印发培训手册3000册,总投资10 万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农户自筹)0万元七) 建立标志标牌5万元建立5块标志标牌,1万元元/块,总投资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 入5万元八) 整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55万元九) 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现代化农业千亿增收工程资金 200万元十)整合省级茶叶产业扶贫项目200万元十一)整合省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114.40万元十二)整合中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256万元十三)整合市级地方水利建设基金70万元八、财政资金支持环节、补助标准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推广、 土地平整、先进实用设备购置、农业技术培训一)基础设施建设1. 新建蓄水池8 口,财政资金投入7.61万元,用于补助材料费、技 工工资等,补助标准0.95万元/口2. 整治山坪塘3 口,财政资金投入13.66万元,用于补助材料费、 技工工资、机械作业费等,补助标准4.6万元/口。
3. 新建排洪沟600米,财政资金投入37.15万元,用于补助材料费、 技工工资、机械作业费等,补助标准620元/米4. 新建生产便道6300米,财政资金投入35.8万元,用于补助材料 费、技工工资、机械作业费等5. 新建机耕道2500米,财政资金投入29.78万元,用于补助材料 费、技工工资、机械作业费等,补助标准11.91万元/公里二) 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188万元1. 引进新品种四个85万株总投资47万元财政资金投入23万元, 用于补助新品种茶苗,补助补助标准0.27元/株2.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亩总投资15万元财政资金投入5万元, 用于补助繁育基地繁育新品种茶苗,补助补助标准1700元/亩3. 新品种推广1300亩总投资126万元财政资金投入55万元(区 级财政50万元),用于补助新品种茶苗推广,补助标准423元/亩三) 新技术应用示范80.5万元1. 茶园绿色防控总投资16万元财政资金投入16万元,用于补助 购买太阳能杀虫灯50台、诱虫黄板3万张、WS-16型电动喷雾器60 台2. 茶园机修机采新技术总投资14.5万元财政资金投入14.5万元, 用于补助购买电动采茶机50台、电动修剪机25台。
3. 绿色无公害农药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1500亩,总投资30万 元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用于补助购买绿色无公害农药及测土配方 肥,补助标准67元/亩4. 生态茶园建设500亩,总投资20万元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 用于补助购买5000株桂花、银杏等生态绿化树,补助标准20元/株四) 先进实用设备购置58万元1. 购进6CBR-900茶叶色选机一台,总投资38万元财政资金投入 13万元,用于补助购买色选机2. 购进6CHZTW-C茶叶提香机器一台,总投资2万元财政资金 投入1万元,用于补助购买茶叶提香机器3. 茶叶鲜叶农残速测一体机一台,总投资3万元财政资金投入 1.5万元,用于补助购买茶叶鲜叶农残速测一体机4.6CCB-80/18连续理条机五台,30000/台,总投资15万元财政资 金投入5万元,用于补助购买连续理条机,补助标准1万元/台五) 茶业专业合作规范建设28万元规范化建设泸州市纳溪区高优茶业专业合作社1. 建立茶用生产资料(农药、肥料等)统供服务部两个,总投资11 万元财政资金投入3万元,用于补助建立服务部,补助标准1.5万元/ 个2. 建立茶园设备维修服务部1个,总投资9万元。
财政资金投入2 万元,用于补助维修器材购买,补助标准2万元/个3. 组建机修机采、统防统治服务队,总投资8万元财政资金投入 2万元,用于补助服务队建设六) 农业技术培训10万元新技术培训30期3000人次,印发培训手册3000册,总投资10 万财政资金投入10万元,用于补助培训资料编印、聘请师资力量七) 建立标志标牌5万元建立5块标志标牌,总投资5万元财政资金投入5万元,用于补 助标志标牌购买、安装,补助标准1万元/块九、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1. 制定实施方案,在11月底前完成项当前期规划和具体方案,签订 责任书,做好项目启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2. 健全项目实施管理标准、资料收集和总结上报12月一10月 分片区、分项目组织施工、建立施工档案和资料汇编、上报项目工 作总结、组织现场验收、调查核实成效3. 建设进度10月-11月底为前期准备期,主要进行规划、申报登记、宣传、 动员、组织工作,项目从12月开始正式实施1) 12月一6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 7月一9月完成的土地平整、设备购置、技术培训、茶苗采 购前期工作3) 10月完成茶苗栽插工作4) 11月组织项目验收十、预期效益(一) 社会效益1. 辐射带动作用强劲纳溪区为传统早茶区,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本项目可直接带动护国 镇现有39000亩茶园,并将带动全区乃至川南早茶主产区的可持续性发 展。
同时还将带动区域内的其它茶厂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纳溪特 早茶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 提高农户市场化、组织化程度项目经过专合社将龙头企业与种茶农户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的利益共同体,能使农户茶园的种苗、技术、机械化采摘、无公害标 准得到保证,农户生产的鲜叶能够顺利销售,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 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成问题项目生产的茶叶能够全部达到A级绿色食品茶以上的标准,能够 保证产品的国内销售和国际出口,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区域内的茶叶 龙头企业有能力保证本项目基地鲜叶的收购和茶叶产品的市场销售3. 帮助农户持续增收经过项目加工能力的带动,经过”专合组织+公司+农户”的产业化 模式,,按基地茶园平均可年产茶鲜叶450公斤(即干茶100公斤)计, 可直接带动基地茶园39000亩、农户6500户,每亩茶园年农户茶鲜叶 收入4400元总收入17550万元,户均收益27000元农户增收效益十 分显著4. 提供新的就业岗位项目实施投产后,预计项目新增就业人员150人其中固定员工 80人,另需临时季节性用工3300人5. 可能产生的其它社会效益(1) 项目建成的生态茶园可带动农户发展茶园林下食用菌种植、 茶园生态散养鸡养殖等产业;可利用新形成的茶山景观紧邻”凤凰 湖”、”护国岩”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带动当地茶农发展茶园观光体验、 茶山农家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大幅而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2) 本项目实施后,其示范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 积极性在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市场意识,树立她 们生产市场真正需要的、能卖得出去的东西才能致富的市场观念3) 本项目结合当地特早茶得天独厚的优势,选育出更适宜本地特 色的优质茶品种进行进一步繁育推广,供应当地茶农建设生态、优 质、高效特早茶茶园基地,经济效益突出,示范作用明显,可有效带动 当地其它茶区的茶园改造,提高绿色、有机茶的种植面积,提高茶叶质 量,促进我区茶叶产品的升级,提高出口创汇能力4) 集约化种植能够提高茶叶种植加工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为同行业及相关行业提供示范模式5) 本项目建成后将使项目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当地农村 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项目的实施势必就地消化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6) 经过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和服务,能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 茶产业中来得到实惠,可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引导山区农民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走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二) 生态效益经过此项目的实施,可建立立体生态茶园经过改良茶树品种,形 成高产、优质、合理的茶树生态群落,有利于建立长江上游绿色生态 屏障,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小区气候,增大森林覆盖率,改进生态环境,实 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特别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 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对改进当地的生态环境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进一步改 进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三) 经济效益(1) 产量项目建成后,茶叶盛产期年鲜叶产量为450公斤/亩,1500亩茶叶总 产量675吨2) 收入茶叶盛产期年鲜叶销售13500元/吨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75元/ 亩,总收入911.3万元3) 成本总成本:亩成本3968元,总成本597.9万元成本构成如下:①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摊销费用:260元/亩② 当年茶园肥料农药费用:600元/亩③ 当年科技投入费用:8元/亩④ 当年鲜叶采摘费用:2200元/亩⑤ 茶园当年的人工等管理费用:900元/亩亩成本共计3968元4)纯收入本项目建成后1500亩茶叶基地亩利润2107元,总利润316.1万元, 每年项目区内308户茶农户均增加纯收入10263元为加工龙头企业 每年提供原料675吨该项目的建设,将为全区特早茶产业发展带来较 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为我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持十一、保障措施(一) 组织保障1. 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由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组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区财政局、 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农机局、项目建设镇政府等相关部门为成 员单位,负责研究和审定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协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检查督促建设工作各阶段各项工作的落实 完成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纳溪区财政局。
2. 加强督促检查把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纳入全区相关部 门和乡镇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考核二) 技术保障1. 成立技术小组聘请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叶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单位的教授 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由纳溪区财政局、农业局和项目镇相关人员组成 技术小组,负责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制订和落实、技术指导与培训 等工作技术小组办公室设在纳溪区农业局2. 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严格按照生态茶园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3. 打造核心示范点在项目区交通便利的茶园集中区域,结合凤凰湖新农村示范片建 设,在护国镇应石村、梅岭村建设项目核心示范点1个,总面积1500 亩三)机制保障1. 实行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好四川凤羽茶叶公司、泸州市天绿茶叶公司、泸州市荣 龙茶叶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的示范加工带动作用,完善”龙头企业+专 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相互参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 离等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真正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2.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以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高优专合社)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在生产 中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管理、连接企业和农户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完善 服务功能、推动集约化经营、探索和实行茶园病虫害防治和茶园机械 化作业(机耕、机剪、机采)专业托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茶叶下树率,实现茶叶安全、高效。
四) 市场保障充分发挥项目产品早而优的独特优势和”凤羽”公司、”瀚源”公 司、”荣龙”茶厂、”天绿”茶厂等区域内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销售网 络,利用项目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华夏特早茶之乡”的影响力及客 户资源,吸引国内外客商来此买茶确保规划区产品销得快、 卖得 好、效益显著五) 资金保障1. 建立茶叶专项发展基金区委、区政府决定从起,每年建立400 万特早茶专项发展基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的发展,而且积极争取各级财 政的引导和扶持专项资金;2. 与凤凰湖新农村示范片相结合,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 畜牧等可用于茶叶发展的各种涉农项目资金经过整合予以统筹安排,合 理使用;3. 与土地治理、小农水、五小水利等项目相结合市、区已将 土地治理项目安排在项目区护国镇,实行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农 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效益附件:1、 附件1: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平面布置图2、 附件2: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生产便道设计图3、 附件3: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排洪沟设计图4、 附件4: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山坪塘设计图5、 附件5: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蓄水池设计图6、 附件6: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总概算表7、 附件7: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机耕道工程概算表8、 附件8: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山坪塘整治工程概算 表9、 附件9: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蓄水池工程概算表10、 附件10: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便民路工程概算表11、 附件11: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科技推广项目排洪沟工程概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