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科技大学自辩考试范围

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KB
约4页
文档ID:138323260
陕西科技大学自辩考试范围_第1页
1/4

自然辩证法考试范围自然辩证法考试说明一、闭卷考试二、考试分 > 70分为及格三、考试范围(可能不全面,仅供参考)第一章1. 自然观系统、生态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为什么与科学是相关的或是与科学的相关点在哪里?2.系统系统的定义(结构、要素、环境、功能)系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要素: 结构: 特指构成系统的基本组元,而不进一步追溯组元的组成• 要素分析的描述性 属性、能接受什么输入,提供什么输出,可建立什么关系不关心属性的实体结构:各种要素之间关系的总和包括数量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相互作用结构• 要点:阐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用这种相互作用揭示其数量结构和时空结构,达到对结构的完整理解• 相互作用: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而实现;结构的本质上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方式• 交换:有差异、不对称结构就意味着差异、非平衡和对称破缺环境: 原则上,凡是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而又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一般指直接与系统相互作用的诸因素• 环境与系统的关系:物质、能量、信息• 环境的选择机制 地球的特殊环境• 软控制:通过控制环境而使系统行为自发变化。

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整体性能• 功能不能还原为要素属性的叠加功能以结构为载体,是要素相互作用的宏观结果• 结构蕴含着功能的可能性,环境则把可能变为现实• 同功系统”或“相似系统”• 功能:要素、结构、环境共同决定的一种整体属性• 内部解释;外部解释;• 还原主义;单值决定论;环境决定论;3.层级结构: 层次结构指的是,若干要素经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互作用而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4.结合度的定义: 结合度:泛指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用势能、结合能、键合力、信息量加以计量5.结合度递减的意义、进化论6.结合度递减的存在论意义: 层级结构存在的必要条件;只有结合度递减,下层子系统才会以单体稳定的方式发生相干效应,从而造成上层系统的出现;上层系统稳定存在的范围较下层系统狭小;低层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远远超过高层系统7.结合度递减的进化论意义:• 复杂物质形态大多是在稳定低层系统的基础上经过聚合方式产生的• 选择聚合方向,提供聚合“原料”,加快聚合速度 高层系统解体,低层子系统的稳定性依然存在 进化速度快,成功几率高 (组合式家具,拆分拼装)• 层级结构普遍存在 ;多层级的层级结构罕见8.下向/上向因果链概念、关系层次结构中存在着双向因果链:其一,低层系统及其相干性关系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的结果,决定高层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此乃其上向因果链。

其二,高层系统对低层系统的支配、影响和限制,这是其下向因果链关系: 上向因果链的存在,提供了从低层次规律入手认识高层次现象的可能性; 下向因果链的存在,则保证了从高层次规律出发对加入高层系统的低层现象进行解释和预言的可能性9..可逆概念: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一个反过程,它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恢复,即物质系统回到原来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环境引起的影响,则原来的过程为可逆过程10.进化与退化辩证关系: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中广为存在的两种趋势和过程 当代科学对进化的深入研究表明,进化与退化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 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 2、进化与退化互为条件 3、进化与退化依据一定条件以互相转化11.演化的根据和条件(内因、外因、诱因)演化的内部根据:演化的内部根据:相互作用;动态过程进行的原因: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系统存在根据:稳定的相互作用;系统演化根据:要素的结合方式;线性:相互作用与非线性相互作用线形: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次幂,直 角坐标系中图像为一条直线演化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作用 开放是有序之源;充分开放,提供物质、能量、信息的条件;选择和调节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方式(恢复、保持、扩大差异)。

外部条件的三种情况(外部动力充裕度) A 缺乏外部条件 封闭,熵增;平衡B 外部条件不充分 一定开放性;线性;近平衡 C 外部条件充分 大量物质、能量的流入;远离平衡;非线性;熵减 演化的诱因条件:诱因 :引起重大结果的微小原因奇点效应 蝴蝶效应涨落: 引起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的诱因涨落的作用: 触发系统失稳 放大机制;引导分支选择 随机涨落选择; 孕育新结构胚芽 稳定了的巨涨落12.表述生态自然观与人类的关系(举例说明)第二章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科技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相互区别 科学基本上可认为属于“学”或“道”之类的“形而上”范畴,技术可认为属于“术”或“器”之类的“形而下”范畴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从对象上看,自然科学以自在的自然物为研究对象,而技术面对的则是自为的或拟想的人造物2、从目的上看,科学以求真为目的,其意趣在于探索和认识自然;技术以应用厚生为归宿,其意图在于利用和改造自然3、 从取向上看,科学是好奇取向的(curiosity-oriented),与社会现实关系疏远;技术是任务取向的(mission-oriented),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

4、 从过程上看,科学发现的目标常常不甚明了,摸索性很强,偶然性较多;技术发明的目标往往事先就十分明确,有的放矢,偶然性较少5、从问题上看,科学需要了解“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而技术面对的问题则是“做什么”(do what)和“如何做”(how do) 6、从方法上看,科学主要运用实验推理、归纳演绎诸方法,而技术多用调查设计、试验修正等方法7、 从结果上看,科学研究所得的最终结果是某种理论或知识体系,技术活动所得的重要结果是某种程序或人工器物8、从评价上看,对科学的评价是是非正误,以真理为准绳;对技术的评价是利弊得失,以功利为尺度9、 从价值上看,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价值中立(value-neutrality)的,或者说本身仅蕴涵少量的价值成分;而技术处处渗透价值,时时体现价值,与价值有不解之缘10、从规范上看,科学的规范是所谓的 普遍性(universalism)、公有性(communism)、 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seepticism) 技术的规范与此大相径庭,它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为旨归,其特质是事前多保密,事后有专利。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作用: 1、科学对技术创新的基础作用2、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3、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二.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区别技术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区别n 目的和任务 “ 是什么为什么” --- “做什么怎样做”n 知识形态 一元性知识 --- 多方案n 评价标准 真理性评价 --- 价值性评价三.科学界的道德问题、科学界的行为规范、怎么看待?四.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副科学、大科学的定义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伪科学的共同特征 不可检验性 主观体验 信念 特 设 性 解释力的贫乏性 孤 立 性 同科学背景不相容 神 秘 性 超自然属性 反 规 范 性 违反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伪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为了避免伪科学一词较强的贬义,可以使用比伪科学稍弱的用词"副科学"(parascience),也叫超科学,它泛指不被主流科学界认可的所谓科学或者比科学更有价值的理论。

第五章n 科学创新定义/概念(了解理论模式)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搞活经济,促使经济增长的过程什么是技术创新型企业?国家创新体系P101(2012年版本书),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内涵20技术创新型企业是指具有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持续技术创新,并取得显著技术创新效果的有活力的现代企业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科学发展模式、内容、特点、缺点(积累模式、正伪模式、范式模式)收敛性、发散性思维的定义及关系观察实验理论P60头脑风暴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它适合于解决那些比较简单、严格确定的问题,比如研究产品名称、广告口号、销售方法、产品的多样化研究等,以及需要大量的构思、创意的行业,如广告业技术预测定义P64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动向、成果及其对科学、生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影响进行推测四、考试题目类型客观题: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40分主观题:论述题40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