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反刍动物真胃和小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与单胃动物无差异但由于反刍动物瘤胃 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单胃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1.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生成的氨除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 蛋白外,其余的氨经瘤胃吸收,入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 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从肾排出,这种氨和尿素的合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 胃中的氮素循环它在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减少食入饲料蛋白质 的浪费,并可使食入蛋白质被细菌充分利用合成菌体蛋白,以供畜体利用(图1)图1反刍家畜体内蛋白质的消化代谢饲料蛋白质经瘤胃微生物分解的那一部分称瘤胃降解蛋白质(RDP),不被分解的部分 叫做非降解蛋白质(UDP)或过瘤胃蛋白饲料蛋白质被瘤胃降解的那部分的百分含量称降 解率各种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和降解速度不一样,蛋白质溶解性愈高,降解愈快, 降解程度也愈高例如,尿素的降解率为100 %,降解速度也最快;酪蛋白降解率90%, 降解速度稍慢植物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变化较大,玉米为40%,大多可达80%。
  
                            常见几 种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见表1表1几种饲料蛋白的降解率饲料降解率(%)饲料降解率(%)尿素100大豆粕60酪蛋白90苜蓿干草60大麦80玉米40棉仁粕70鱼粉30花生粕652.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品质瘤胃中80%的微生物能利用氨,其中26%可全部利用氨,55%可以利用氨和氨基酸, 少数的微生物能利用肽瘤胃微生物能在氮源和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合成足以维持正常 生长和一定产奶量的蛋白质用近于无氮的日粮加尿素,羔羊能合成维持正常生长所 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其粪、尿中排出的氨基酸是摄入日粮氨基酸的〜10倍,其瘤胃中氨 基酸是食入氨基酸的9〜20倍用无氮日粮添加尿素喂奶牛12个月,产奶4271 kg;当日粮中 20%的氮来自饲料蛋白时,产奶量提高在一般情况下,瘤胃中每1kg干物质,微生物能 合成90〜230g菌体蛋白,至少可供100kg左右的动物维持正常生长或日产奶10kg的奶牛所 需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与豆饼和苜蓿叶蛋白相当,优于大多数 的谷物蛋白对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也得一分为二:一方面它能将品质低劣的饲料蛋 白质转化为高质量的菌体蛋白,这是主流;同时它又可将优质的蛋白质降解。
  
                            尤其是高产奶 牛需要较多的优质蛋白质,而供给时又很难逃脱瘤胃的降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对饲料 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蛋白质免遭微生物分解,即所谓保护性蛋白质主要处理方法有:对饲 料蛋白质进行适当热处理;用甲醛、鞣酸等化学试剂进行处理;用某种物质如鲜猪血)包裹 在蛋白质外面,这样可使饲料中过瘤胃蛋白增加,使更多的氨基酸进入小肠二、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1 .粗纤维的消化吸收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的主要场所前胃内微生物每天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占采食粗 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70%〜90%其中瘤胃相对容积大,是微生物寄生的主要场所,每天消 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具有重要营养意义饲料中粗纤维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口腔中不发生变化进入瘤胃后,瘤胃细菌分泌的 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三种脂肪酸的克分子比例,受日粮 结构的影响而产生显著差异一般地说,饲料中精料比例较高时,乙酸克分子比例减少,丙 酸克分子比例增加,反之亦然约75%的挥发性脂肪酸经瘤胃壁吸收,约20%经皱胃和瓣胃 壁吸收,约5%经小肠吸收碳原子含量越多,吸收速度越快,丁酸吸收速度大于丙酸三 种挥发性脂肪酸(VFA),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过三羧酸循环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产生热能,以供动物应用。
  
                            乙酸、丁酸有合成乳脂肪中短链脂肪酸的功能,丙酸是 合成葡萄糖的原料,而葡萄糖又是合成乳糖的原料瘤胃中未分解的纤维性物质,到盲肠、结肠后受细菌的作用发酵分解为VFA、二氧化 碳和甲烷VFA被肠壁吸收,参与代谢,二氧化碳,甲烷由肠道排出体外,最后未被消化 的纤维性物质由粪排出2.淀粉的消化吸收由于反刍动物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少、活性低,因此饲料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几乎不被消化 进入瘤胃后,淀粉等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为VFA与二氧化碳,VFA的吸收代谢与前述 相同,瘤胃中未消化的淀粉与糖转移至小肠,在小肠受胰淀粉酶的作用,变为麦芽糖在有 关酶的进一步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并被肠壁吸收,参与代谢小肠中未消化的淀粉进入 盲肠、结肠,受细菌的作用,产生与前述相同的变化三、	脂肪的消化吸收被反刍动物采食的饲料中脂肪,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水解,产生甘油和各种脂肪酸 其中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经过氢化作用变为饱和脂肪 酸甘油很快被微生物分解成VFA脂肪酸进入小肠后被消化吸收,随血液运送至体组织, 变成体脂肪贮存于脂肪组织中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反刍动物真胃和小肠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与单胃动物无差异。
  
                            但由于反刍动物瘤胃 中微生物的作用,使反刍动物对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单胃动物有很大的不同1.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生成的氨除用于微生物合成菌体 蛋白外,其余的氨经瘤胃吸收,入门静脉,随血液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 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再利用,另一部分从肾排出,这种氨和尿素的合成和不断循环,称为瘤 胃中的氮素循环它在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减少食入饲料蛋白质 的浪费,并可使食入蛋白质被细菌充分利用合成菌体蛋白,以供畜体利用(图1)图1反刍家畜体内蛋白质的消化代谢饲料蛋白质经瘤胃微生物分解的那一部分称瘤胃降解蛋白质(RDP),不被分解的部分 叫做非降解蛋白质(UDP)或过瘤胃蛋白饲料蛋白质被瘤胃降解的那部分的百分含量称降 解率各种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和降解速度不一样,蛋白质溶解性愈高,降解愈快, 降解程度也愈高例如,尿素的降解率为100 %,降解速度也最快;酪蛋白降解率90%, 降解速度稍慢植物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变化较大,玉米为40%,大多可达80%常见几 种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见表1表1几种饲料蛋白的降解率饲料降解率(%)饲料降解率(%)尿素100大豆粕60酪蛋白90苜蓿干草60大麦80玉米40棉仁粕70鱼粉30花生粕652. 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品质瘤胃中80%的微生物能利用氨,其中26%可全部利用氨,55%可以利用氨和氨基酸, 少数的微生物能利用肽。
  
                            瘤胃微生物能在氮源和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合成足以维持正常 生长和一定产奶量的蛋白质用近于无氮的日粮加尿素,羔羊能合成维持正常生长所 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其粪、尿中排出的氨基酸是摄入日粮氨基酸的〜10倍,其瘤胃中氨 基酸是食入氨基酸的9〜20倍用无氮日粮添加尿素喂奶牛12个月,产奶4271 kg;当日粮中 20%的氮来自饲料蛋白时,产奶量提高在一般情况下,瘤胃中每1kg干物质,微生物能 合成90〜230g菌体蛋白,至少可供100kg左右的动物维持正常生长或日产奶10kg的奶牛所 需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与豆饼和苜蓿叶蛋白相当,优于大多数 的谷物蛋白对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也得一分为二:一方面它能将品质低劣的饲料蛋 白质转化为高质量的菌体蛋白,这是主流;同时它又可将优质的蛋白质降解尤其是高产奶 牛需要较多的优质蛋白质,而供给时又很难逃脱瘤胃的降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对饲料 进行预处理使其中的蛋白质免遭微生物分解,即所谓保护性蛋白质主要处理方法有:对饲 料蛋白质进行适当热处理;用甲醛、鞣酸等化学试剂进行处理;用某种物质如鲜猪血)包裹 在蛋白质外面,这样可使饲料中过瘤胃蛋白增加,使更多的氨基酸进入小肠。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1 .粗纤维的消化吸收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的主要场所前胃内微生物每天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占采食粗 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70%〜90%其中瘤胃相对容积大,是微生物寄生的主要场所,每天消 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具有重要营养意义饲料中粗纤维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口腔中不发生变化进入瘤胃后,瘤胃细菌分泌的 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三种脂肪酸的克分子比例,受日粮 结构的影响而产生显著差异一般地说,饲料中精料比例较高时,乙酸克分子比例减少,丙 酸克分子比例增加,反之亦然约75%的挥发性脂肪酸经瘤胃壁吸收,约20%经皱胃和瓣胃 壁吸收,约5%经小肠吸收碳原子含量越多,吸收速度越快,丁酸吸收速度大于丙酸三 种挥发性脂肪酸(VFA),参与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过三羧酸循环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产生热能,以供动物应用乙酸、丁酸有合成乳脂肪中短链脂肪酸的功能,丙酸是 合成葡萄糖的原料,而葡萄糖又是合成乳糖的原料瘤胃中未分解的纤维性物质,到盲肠、结肠后受细菌的作用发酵分解为VFA、二氧化 碳和甲烷VFA被肠壁吸收,参与代谢,二氧化碳,甲烷由肠道排出体外,最后未被消化 的纤维性物质由粪排出。
  
                            2.淀粉的消化吸收由于反刍动物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少、活性低,因此饲料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几乎不被消化 进入瘤胃后,淀粉等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为VFA与二氧化碳,VFA的吸收代谢与前述 相同,瘤胃中未消化的淀粉与糖转移至小肠,在小肠受胰淀粉酶的作用,变为麦芽糖在有 关酶的进一步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并被肠壁吸收,参与代谢小肠中未消化的淀粉进入 盲肠、结肠,受细菌的作用,产生与前述相同的变化三、脂肪的消化吸收被反刍动物采食的饲料中脂肪,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水解,产生甘油和各种脂肪酸 其中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经过氢化作用变为饱和脂肪 酸甘油很快被微生物分解成VFA脂肪酸进入小肠后被消化吸收,随血液运送至体组织, 变成体脂肪贮存于脂肪组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