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的种植1、耕作技术轮作倒荐:由于紫花苜蓿不宜重荐,又因其对后作有明显增产效应,所以紫花 苜蓿多采用与其它作物4-6年的轮作,轮作周期北方偏长南方短选地:紫花苜蓿适应性广泛,但是适宜在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 厚、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壤土中生长,而不适宜种植在酸性、低洼及易积水的田 块里一般要求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可种植在轻盐碱地上,但盐分超过0.3% 时,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由于其种子小,幼苗期生长缓慢,抗杂草能 力较弱,故应选择杂草少的地块整地:整地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紫花苜蓿的出苗 率和出苗整齐度由于苜蓿种子小,幼苗较弱,苗期生长缓慢,整地务必要精细 要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播前应先灌水以保证 良好墒情无灌溉条件的地区,整地后实行=二,以利于保墒整地时间最好在夏 季,便于蓄水保墒,消灭杂草,耕深应在20厘米以上,低洼盐碱地要挖好排水 沟,以利于灌溉洗盐及排水南方丘陵地区酸性土壤整地时,宜撒入适量石灰粉, 当土壤PH5-6时每亩施石灰20-40公斤,以调节PH值,利于出苗苜蓿品种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潜在产量(增产基因潜力,在适宜条件下可获得的最高产量)持久性(经过严冬或病害考验后有多大比例的植株得以保留)越冬能力抗病能力牧草品质国外品种通常在不同地区的大学和农业试验站经过几年至几十年的试验,参考 某一品种在不同气候带和不同年份的产量数据,有利于了解其潜在产量的大小,同 时也能获得品种持久性数据。
通常对北方寒冷地区,苜蓿品种的越冬能力对持久性 的影响更大,而品种抗病能力对南方更重要苜蓿品种的秋眠级数是越冬能力选择 的主要依据结合对品种以上特性的选择,再对牧草品质进行选择2、播种技术播种期:紫花苜蓿的播种时期各地不尽相同往往因为当地温度、雨量、轮作 和栽培制度而异通常适宜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温度为10-25?同时,土 壤中要有足够水分,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并且要疏松且通气性良好播 种有春播、夏播、秋播和临冬寄籽播种几种方式夏播一般在6-7月份,此时环境适宜播种后出苗快但由于此时杂草多,病 虫害也多,且常有高温灼伤,影响幼苗生长在高寒地区,往往因春旱等原因,延 误播种时期而推迟至夏播的,应抓紧时间趁雨抢种秋播适宜于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地区,此时各种环境条件最为适宜,是苜蓿播 种的最佳时期,正常在9-10月份进行北方寒冷地区应保证苜蓿出苗后有60天以 上的生产期以安全越冬盐碱地播种最好在夏末秋初进行此时正值雨季之后,土 壤经大量雨水淋洗,盐分较低而且土壤中蓄有较多水分,温度也较适宜,播种后 能很快出苗,保苗率也高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及穴播几种种子田多用 宽行条播或穴播方式,人工放牧或割草地多采用条播。
条播其行距一般30厘米左右,生长期内能满足苜蓿对通风透光的要求,也便 于中耕除草和施肥灌溉,因而有利于提高产草量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条播种植 大面积栽培时,一般采用播种机条播撒播也是常用的一种简便播种方法多用于小面积苜蓿地或坡地上播种在 作物行间套种苜蓿时也用撒播一般将种子撒在地面后,用耙耧一遍,浅覆土雨 水适宜的条件下出苗良好但由于其覆土深浅不一致,出苗不整齐,且无行距,难 以中耕除草管理所以一般只用于粗放经营或不宜条播的情况下使用混播紫花苜蓿除单播外,也常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草地适宜放牧使用, 耐践踏而且还可避免纯苜蓿地放牧牛羊时因采食苜蓿过多发生鼓胀病且混播时土 地有显著的改良作用苜蓿可与无芒雀麦、牛尾草或批碱草等混播行距及播种深度:进行条播时,适当的行距有利于苜蓿生长和田间管理行距 的宽窄因利用目的不同而有差异收青草时,适宜的行距为15-30厘米收种子 时,适宜的行距为45-60厘米行距50厘米以上时,不利于苜蓿越冬,且产草量 降低水量高的地区往往可以缩小行距,干旱地区则可扩大间隔苜蓿播种深度一 般在12厘米左右在干旱地区应深开沟,浅覆土,保持同一覆土深度春、秋两 季播种后需=二,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发芽。
但在水分过多时则不宜二二3、田间管理紫花苜蓿草地建植后,施肥、杂草防治、防治病虫害和灌溉排水是获得高产的 重要措施各地因环境条件、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田间管理的重要也各异一年两 熟地区,主要以消灭杂草和多收一次青草为主盐碱地上种植的苜蓿,重点要注意 灌溉排水,以降低土壤盐分,并注意覆盖,防止盐分上升,保证幼苗顺利成长一 年一熟的气候寒冷地区,重点要防冻保苗苗期管理:紫花苜蓿播种后一周左右出 苗,但出苗后40天左右,以根系生长为主,地上部分只有2-3厘米,生长缓慢, 与杂草的竞争力弱所以苗期主要的管理措施是清除杂草在寒冷地区,秋播还应 注意培土防冻,以保幼苗安全越冬杂草防治:播前最好对土壤中的杂草及其种子进行清除,苗期可用选择性除草 剂控制,建植后的苜蓿由于本身的荫蔽作用及刈割后清除一次杂草,可有效提高产 量和品质中耕除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基本措施目的是在苜蓿生育期间, 消灭田间杂草松土保墒,使之正常生长发育杂草对苜蓿的危害有两个较严重的时 期:一是幼苗期,特别是春播和夏播苜蓿;另一个是在夏季收割后,这个时期水热同 期,杂草生长迅猛,影响苜蓿生长清除杂草可利用中耕机也可人工锄草通常用 丁齿耙,顺垄耙一次,或纵横浅耙。
达到消灭杂草和松土保墒的目的每次刈割 后,应立即进行中耕除草灌溉和排水: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4米甚至10 米,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但其发育过程中,需水量较大,每生产1公斤干物质, 需耗水800公斤,所以灌溉可大幅度提高产草量(50-100%),并可使苜蓿保持长期 高产冬前灌冻水,有利植株越冬早春灌溉和每次刈割后灌溉,对提高苜蓿的产 量也非常显著苜蓿不适合于在低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长,遇涝则会造成其烂 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雨季积水时应及时进行排水要避免连续浸泡24小时的情 况发生在低洼盐碱地种植苜蓿,应建排灌渠盐分过多时,灌水洗出盐分夏季 雨水较多,排水同样可降低土壤含盐量施肥管理:苜蓿可利用共生的根瘤菌固氮,一般情况下可不施氮肥,但适量氮 肥对苜蓿增产也有效,特别是在苗期等根瘤活性差时需施少量氮肥,以促进幼苗的 生长发育一般施有机肥(最好是腐熟肥料1000-1500公斤/亩)和磷肥作底肥,酸 性土壤应施用石灰返青前或刈割后则必须追肥,追肥最好结合灌水,以磷钾肥为 主(20-30公斤/亩),氮磷比1 ?3为好硫、硼和钼等微肥对增加苜蓿干草和种子 产量,提高苜蓿抗性和牧草品质很有效。
二、病虫害防治菌核病(Selerotinica trifoium)为苜蓿最大的一种病害早春雨后潮湿最易 发生,天然减退主要侵染根茎部及根系,使之变为褐色水渍状而腐烂死亡播种 时可用比重1.03-1.10的盐水清选种子以消除种子内混杂的菌核,也可施用石灰或 喷施多菌灵,提早刈割,使之透风通光,可减少病害蔓延此外,常见的虫害有霜霉病、叶斑(褐斑)病及白粉病等,使茎叶荚果受害,生 长受阻,产量减低,影响种子生产,均可使用波尔多液、石灰硫磺合剂、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苜蓿常见的虫害有蓟马、蚜虫、浮尘子、盲椿象危害的植株,叶片卷缩,花和 苗凋萎枯干,结实率减低潜叶蝇在叶表皮下潜行蛀食,使叶枯黄,影响光合作用 而造成减产上述虫害可用乐果、敌百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