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课件

94****0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6.92MB
约59页
文档ID:242057623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课件_第1页
1/59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1/4/2,,‹#›,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青铜艺术,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青铜艺术,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种高尚的嗜好我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就认识到玉石的坚硬和美丽,玉石不仅可以用来磨制工具、武器,又是美丽的装饰物件,寄托了人们的艺术情怀和精神追求,而且还作为一种礼器用来祭祀祖先,因此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历来就爱玉,欣赏玉是一,2,玉,文化的,起源和,形成,最早玉器的出现:,旧石器时代,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件玉制品是:距今,8000,年前,山西湖县旧石器时候晚期遗址所出土的用水晶制成的小石刀。

真正玉器文化的开始:,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时代” 到来的条件:,第一、美感,第二、玉石的发现,第三、工艺,,,玉器,玉文化的起源和形成最早玉器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玉器,3,“巫以玉通神”,--祭祀,余姚河姆渡遗址,:,璜、玦、珠、管等,,,,,,,,,“巫以玉通神” --祭祀余姚河姆渡遗址 :璜、玦、珠、管等,4,红山文化玉礼器,,:,玉钺(,yuè,)、兽形玉、龙、勾云形玉佩、马蹄形玉箍饰在内的红山文化玉器视为早期的玉礼器贵族身份的代表-----玉琮、玉璧和玉钺,红山文化玉礼器 :玉钺(yuè )、兽形玉、龙、勾云形玉佩、,5,良渚文化时期,—,装饰性增多,玉璧、玉琮,璧用于礼天,琮用于祀地,璧圆形有孔,琮制作精细严谨,外方内圆的造型,,,层次富于变化,良渚文化时期—装饰性增多玉璧、玉琮,6,商朝玉器--安阳妇好墓,“,玉不离身”的最早例证,商朝玉器--安阳妇好墓“玉不离身”的最早例证,7,,从妇好墓出土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的玉雕工艺在选料、造型和制作技巧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选料上,已经开始使用质纯色美的和软玉从众多出土的玉器来看,配饰占大多数,玉器作为装饰品、佩戴品的身份渐渐凸显。

从妇好墓出土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的玉雕工艺在选料、造型,8,“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春官,·,大宗伯,》,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种礼器,即“六器”,也称“六瑞”至此,中华玉文化完全步入礼器玉时代,,“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9,君子佩玉的开始,…,,,儒家创始人,孔子,采取比较实际的态度,不仅宝爱玉礼器,而且呼吁重建礼制,将玉器人格化,提出“,君子比德于玉,”1,、,玉仁温和柔润有光泽2,、,玉智也材质密致坚刚3,、,玉忠也材质通透性4,、,玉礼也重量感5,、,玉乐也玉撞击的声音从,仁、知、忠、礼、乐、,等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出详尽的描述他,的,描述最终形成了,儒家用玉体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君子佩玉的开始…,10,,玉文化的发展和成熟,夏 商 西周、东周 秦汉,,,巫用,,礼用,儒用,玉文化的发展和成熟夏 商 西周、东周,11,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家,秦汉时期,:装饰性增强,儒家用玉体系长足发展。

隋唐以后,:玉雕出现,藏品增多;开始世俗化宋代,: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现实主义”、“厚古之风”、“镂雕盛行”,,明代学者高濂盛赞“宋工制玉,发古之巧,行后之拙,无奈宋人焉”,,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家秦汉时期 :装饰性增强,儒家用玉体系长,12,元代玉器,: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渎山大玉海,,元代玉器 :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渎山大玉海,13,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发展到顶峰 还有像生玉、陈设玉,以及坠饰、串饰、簪等清代,:颠峰时期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出现一批生活化的作品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艺成熟,出现了以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清代玉材以新疆,玉,为主,常见的有青玉、白玉,在清后期,,翡翠,由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极力推崇,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被誉为玉石之王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发展到顶峰 还有,14,各种各样的玉石,,,,,各种各样的玉石,15,,硬 玉,在我国也俗称“翡翠” ,硬度较高,颜色有白、粉红、绿、淡紫、紫罗兰、,褐和黑等色等多分布于缅甸,我国云南省一带软 玉,软玉称真玉,, 我国是软玉的著名产出国之一,主要产于新疆的,昆仑山,、,天山,和,阿尔金山,地区。

它们均具有,蜡状光泽,纯洁乳白,,从历代玉器看,,我国用玉以软玉为主,古软玉在我国被称为传统玉石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从化学成分来看,硬玉是含钠和铝的硅酸盐,而软玉则是含钙、镁和铁的,硅酸盐,玉石的两大类,硬 玉玉石的两大类,16,老坑种翡翠,,:,“,老玻种,”,,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翡翠,老坑种翡翠 :“老玻种”,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17,冰种、水种翡翠,:质地透明,但颜色较次;许多冰种里有絮状物,亦较珍贵冰种、水种翡翠:质地透明,但颜色较次;许多冰种里有絮状物,亦,18,紫罗兰翡翠,: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或“春色”红翡,:颜色鲜红或橙红的翡翠,在市场中很容易见到 品种较新黄棕翡,:颜色从黄到棕黄或褐黄的翡翠,透明程度较低,紫罗兰翡翠 :紫色翡翠,珠宝界又将紫罗兰色称为“椿”或“春色,19,玉出和田,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其中较多产出的是白玉,而,羊脂白玉,又是白玉中的上品,如凝脂般含蓄光泽,,糯性,较强。

其他玉种,如墨玉、糖玉等,也逐渐收到追捧玉出和田 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根,20,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课件,21,青海玉,,外表美观,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玉质较细腻,呈半透明状由于其外观与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翠玉件青海玉 外表美观,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22,现代的新玉种,俄罗斯白玉,,“,汉白玉,”,,–,阿富汗玉,现代的新玉种俄罗斯白玉“汉白玉” –阿富汗玉,23,玉器的雕刻工艺    --材料有价,工艺无价,,,,,五大原则,:,因料施艺,、,剜脏去绺,、,化瑕为瑜、废料巧用、俏色巧用,常用技艺,浮雕、透雕、圆雕、内雕、螺纹,玉器制作方法和审美追求,1、,制作方法:脚蹬手磨先秦称琢玉宋代称碾玉今称碾琢2、,制作过程:开料粗坯,、,大形,、,细作,、,抛光,、,收位3、,审美追求:玲珑剔透,、,华丽之美,、,朴素之美,、,大圭不琢玉器的雕刻工艺    --材料有价,工艺无价,24,怎样欣赏玉器作品,?,1、材质:色泽度,,纹理,,硬度,2、精工度:三分料七分工 碾琢得怎样(层次 轮廓 线条 造型 点线 面来观察)工艺细腻 圆弧有度 手感平滑,3、美协度:比例 结构 纹样 主题 寓意 惟妙惟肖 灵动逼真,,,怎样欣赏玉器作品?1、材质:色泽度 纹理 硬度,25,依势和巧用,依势和巧用,26,俏色玉,是玉雕艺术宝库中技艺最为精湛,艺术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

成于乾隆三十八年的“相荫仕女”玉雕,更是俏色玉中的佼佼者俏色玉是玉雕艺术宝库中技艺最为精湛,艺术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27,《翠玉白菜》,玉石白色部分被雕成菜帮,绿色部分被雕成菜叶和昆虫,白色与绿色部分过渡十分巧妙自然《,肉,形石》,无论色彩和纹理都能乱真,人们似乎都能闻到红烧肉的香味《翠玉白菜》玉石白色部分被雕成菜帮,绿色部分被雕成菜叶和昆虫,28,镂空技艺,清,代,摆,件,镂空技艺 清,29,圆 雕 工 艺,圆 雕 工 艺,30,龙 纹,东汉 蟠螭纹玉壁,龙 纹东汉 蟠螭纹玉壁,31,,云雷纹圆牌,鳞纹手镯,云雷纹圆牌鳞纹手镯,32,著名的玉山子,《,大禹治水图,》,,著名的玉山子,33,喜上眉梢,,玉石上雕刻了一只喜鹊栖息在梅花枝头,取谐音喜上眉梢,34,松鹤延年,马上封侯,松鹤延年马上封侯,35,三羊开泰,三羊开泰,36,貔貅纳财,金鸡报晓,貔貅纳财金鸡报晓,37,佩玉的方法,,,常见:玉坠、玉镯、玉摆件,其他:玉牌、籽料、把玩件、玉原石,……,,,,,佩玉的方法 常见:玉坠、玉镯、玉摆件,38,白玉牌,绘事后素,白玉牌绘事后素,39,玉镯款式,圆条型:,“寿镯”,款式古典、传统,,,庄严华贵之美,。

寿镯是一种浑圆形的翡翠手镯,它内外的弧度都是一样的圆,正因为外圆、内圆、环圆、通体都布满艳绿,款式又大方典雅,娇绿温润,苍翠欲滴,所以寓意着“圆圆满满,福寿安康”圆环扁框型:,“福镯”,,属,现代样式,,,舒适、妥帖,福镯多为中老年佩戴,但年轻人佩戴,显得庄重稳健,寓意为人、做事踏实牢靠椭圆扁框型:,“贵妃镯”,是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优雅、秀气,形状类似人的手腕,佩戴更贴身,不易磕磕碰碰,非常适合手腕纤细、柔软的年轻女子、窈窕淑女佩戴,,,但有的老太太若仍然保持年轻人的苗条劲,带上则更显年轻玉镯款式圆条型:“寿镯”,款式古典、传统,庄严华贵之美寿镯,40,,福禄寿玉镯:,紫、绿、黄为一体,贵妃镯,寿镯,,福镯,,福禄寿玉镯:贵妃镯寿镯福镯,41,手把件,节节升高(碧玉,),金蟾吐财,手把件节节升高(碧玉)金蟾吐财,42,玉籽料,原石,玉籽料原石,43,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有云雾絮状物,就是真玉。

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玉器鉴别,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44,,,陶瓷,,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陶瓷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45,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其纹饰主要有:,①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②几何纹,多以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46,仰韶文化彩陶,,,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

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这件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纹饰有:①几何纹,占比重最大,包括弦纹、菱形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圆圈纹等; ②云纹;③花瓣纹,有梅花、柿蒂、卷草等纹样;④鸟兽纹,有龙、凤、铺首等纹样仰韶文化彩陶 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47,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其纹饰有:,①人物纹②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 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48,白 陶,,用高岭土烧制,质地洁白细腻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因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烧制火度的掌握也恰到好处,因而使所烧器物愈加素净可爱白陶的器形多为生活用品,有壶、卣、簋等其纹饰主要吸取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如兽面纹、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其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白 陶 用高岭土烧制,质地洁白细腻。

它起,49,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故宫博物院),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50,瓷 器,,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瓷 器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51,青 花 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青 花 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52,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53,,,青铜器艺术,,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54,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了铜材,于是铸成九个鼎,上刻百物图像,使人民看了知道趋吉避凶九鼎从此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与鼎有关的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55,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56,问鼎中原,,,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

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57,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58,谢谢观看,为方便回顾课程内容,本课件可以直接查阅,请在下载后进行温习For the convenience of reviewing the course content, this courseware can be consulted directly, please review after downloading.,谢谢观看,59,。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