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发展42076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4.59MB
约50页
文档ID:157372259
1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发展42076_第1页
1/50

1 建筑产业现代化及其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叶 明 2015年6月 长沙 2目 录 2 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与特征3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4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5 现阶段发展面临问题与对策 1 建筑产业现代化背景与状况 3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4 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n 2013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高丽总理 作出重要批示n 2013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n 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住宅为重点,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加大对建筑部品生产的扶持力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n 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明 确提出了“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n 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建筑产业 现代化“n 2014年12月,陈政高部长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是建设部2015年6个方面努力实现新突破的工作任务之一。

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提出 5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2、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n 其意义在于:对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根本性和全局性n 革 命 性: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变革,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n 根 本 性: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效率、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 本途径;是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 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高 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n 全 局 性:是推动我国建筑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 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6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尤其在房屋建造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的传统建造模式还具有普遍性,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3、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 7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问题主要表现在:u 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 生产过程连续性差u 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 建筑技术集成化低u 以现场手工、湿作业为主 生产机械化程度低u 工程以包代管、管施分离 工程建设管理粗放u 以劳务市场的农民工为主 工人技能和素质低 由此造成:房屋建造质量低、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综合效益低。

8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其根本原因生产方式落后:技术集成 能力低管理方式 粗 放劳 动 力 素质低生产手段 落 后传统生产方式房屋建造质量和效益 9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生产方式决定质 量效 率效 益资 源环 境转变发展方式生 产 方 式决 定 了 生产 质 量、效 率 和 资源 消 耗 的水 平10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n发展方向明确近两年,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地政府都从各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列的发展要求n试点效果显著2006年开始设立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以来,目前,全国先后批准了8个产业化试点城市、48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城市和产业化基地的实施引领了产业化的发展n技术标准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生产工艺、施工技术等日趋成熟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已颁布,去年正式开始实施,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在报批,计划年内出台n产业聚集凸显以中建总公司、中铁建设集团为代表的建筑业等一大批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研发和工程实践,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响应热烈4、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状况 11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景与状况n 构件厂建设兴起2013年年底统计建成31家,从2014年初到年底大约有20多家,目前全国总计新建预制构件厂近60家左右。

n 装配式建筑开展据初步调查统计2012、2013年全国的建设量大约在 1300万左右2014年全国建设量大约在 2400万左右n 鼓励性政策出台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深圳、沈阳等2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u 当前发展的特点:建筑产业现代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建筑产业现代化已得到业界广泛共识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各方面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12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13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现代化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对建筑的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n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n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新型建筑工业化n 是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来改造传统产业n 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丰富、系统性强,涉及技术、经济、管理全方位1、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 14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概念 1: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主要基于三个方面:首先,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看:第二,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工作看: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是生产方式变革,只有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变生产建造方式,才能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从建筑工业化入手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与当前工作结合更实际、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尤其是对建筑业来说,从转变生产方式这个角度来寻求转型升级,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更容易抓住重点15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n第三,从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看:通过发展建筑工业化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短缺的现实,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从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城镇化发展要求城镇化发展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转型升级工程效益质量工程效益质量建筑工业化劳动力短缺现实劳动力短缺现实 16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概念 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从建筑业的未来发展看,信息技术必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必然对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是现代工业和现代建筑业的重要特征,意义深远,范围广范,作用巨大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融合、设计与产品的融合、设计与管理的融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含义:一是,区别以前的建筑工业化;二是,“新”在信息化,是新时期的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17内内 容容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方式工业化生产方式设计阶段设计阶段不注重一体化设计设计与施工相脱节标准化、一体化设计信息化技术协同设计 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以现场湿作业、手工操作为主工人综合素质低、专业化程度低设计施工一体化 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 施工队伍专业化 装修阶段装修阶段以毛坯房为主采用二次装修装修与建筑设计同步装修与主体结构一体化验收阶段验收阶段竣工分部、分项抽检全过程质量检验、验收管理阶段管理阶段以包代管、专业化协同弱依赖农民工劳务市场分包追求设计与施工各自效益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概念 3: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 传统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方式区别 18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一般来说,产业化是针对整个建筑产业链的产业化,是一个发展过程,是解决全产业链、全寿命期的发展问题,重点解决房屋建造过程的连续性,使资源优化、效益最大化而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解决房屋建造过程中的生产方式问题,包括技术、管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目标更具体。

应该说,工业化是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工业化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产业现代化因此,产业化高于工业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所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概念 4:“建筑产业现代化”与“建筑工业化”的区别 19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根据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要素定义:(对建筑工业化的理解)n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n 生产物的标准化是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n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n 工程高度组织化是指用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使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n 生产的机械化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20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设计标准化 以定型设计为基础部品生产工厂化 以工厂制作为条件现场施工装配化 以建造工法为核心结构装修一体化 以建筑设计为前提过程管理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21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两个核心要素技术与管理 技术(生产力)+管理(生产关系)=工业化生产方式3、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22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对两个核心要素的理解和认识 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企业现代化管理(生产关系)新型建筑工业化:没有技术就没有产品,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 23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4、小 结:n 建筑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替代和改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n 现在不是想不想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而是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业化浪潮已经把我们推到了必须要面对和改变的前沿人力成本提高的现实,必然改变依赖农民工的用工方式,促进了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转型,驱动了建筑业技术升级信息化的发展,必然打破建筑业的传统分工,带来了资源的重新分配,也改变了各行业、各专业、各生产环节之间相互沟通协作的方式24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n 建筑产业现代化决不是在传统生产方式上的修修补补,是生产方式变革n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涵盖建设生产活动的全系统、全产业链、全过程n 其生产方式的变革将对现行的体制机制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具有系统性表现在:首先,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来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工程监理、管理验收都将发生变化其次,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带来管理体制、实施机制的变革,审图制度、定额管理、监理范围、责任主体也都将发生变化25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26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1、技术创新u 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单一技术创新,而产业化重点是房屋建造技术的集成创新。

u 集成创新不单纯是设计集成,包括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并逐步形成集成技术体系u 集成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从专用体系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通用体系的发展过程u 企业专用体系的建立是不可跨越的历史阶段,是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27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房屋建造技术体系 1 1 主体结构成套技术主体结构成套技术n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n 钢(组合)结构技术2 2 装饰装修成套技术装饰装修成套技术n 外维护部品装修技术n 内装修部品集成技术3 3 设施设备系统技术设施设备系统技术n 水、暖、电、气、空调、燃气电梯、智能化等系统技术u 房屋建造集成技术体系:28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与主体结构技术相适应的预制构件生产工艺标准化、一体化、信息化建筑设计方法一整套成熟适用的建筑施工工法切实可行的检验、验收质量保障措施与技术体系相适应的支撑条件 29n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 n结构类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住宅建筑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 公共建筑n关键技术:构件深化设计、构件连接技术n结构分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与现浇结构完全等同的 整体性、安全性、一致性。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2、主体结构技术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30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内内 容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现场装配,生产效率高,减少人力成本现场装配,生产效率高,减少人力成本5-65-6天一层楼,人工减少天一层楼,人工减少50%50%以上以上现场工序多,生产效率低,人力投入大现场工序多,生产效率低,人力投入大需需6-76-7天一层,靠人海战术和低价劳动力天一层,靠人海战术和低价劳动力工程质量工程质量误差控制毫米级,墙体无渗漏、无裂缝误差控制毫米级,墙体无渗漏、无裂缝室内可实现室内可实现100%100%无抹灰工程无抹灰工程误差控制厘米级,空间尺寸变形较大误差控制厘米级,空间尺寸变形较大部品安装难以实现标准化,基层质量差部品安装难以实现标准化,基层质量差技术集成技术集成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精细化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精细化通过标准化、装配化形成集成技术通过标准化、装配化形成集成技术难以实现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精细化难以实现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精细化难以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信息化难以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信息化资源节约资源节约施工节水施工节水60%60%、节材、节材20%20%、节能、节能20%20%垃圾减少垃圾减少80%80%、脚手架、支撑架减少、脚手架、支撑架减少70%70%水耗大、用电多、材料浪费严重水耗大、用电多、材料浪费严重产生的垃圾多,大量脚手架、支撑架产生的垃圾多,大量脚手架、支撑架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施工现场无扬尘、无废水、无噪音施工现场无扬尘、无废水、无噪音施工现场有扬尘、废水、垃圾、噪音施工现场有扬尘、废水、垃圾、噪音 31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3、混合结构技术体系(泛工业化建筑)混凝土结 构钢结构 32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阳台、钢栏杆 33n编制目的:通过编制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和生产方式,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的评价和发展要求,引导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建造和管理以及发展方向,促进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进步,推动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n编制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设计阶段评价,5 建造过程评价,6 管理与效益评价共六部分的条文及条文说明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4、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34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设计阶段(100)0.5管理与效益(100)0.15建造过程(100)0.35标准化设计评价(25)预制率(25)、装配率设计评价(15)集成技术(10)、室内装修评价(15)信息技术应用评价(5)设计深度评价(5)工厂化制作评价(28)装配化施工评价(54)一体化装修评价(23)信息化管理评价(30)综合效益评价(70)35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36管理创新的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使其发挥最大化的效率和效益优化产业链资源,必须要明确产业链的主体,明确哪个环节起核心作用,明确是什么使产业链形成联动整个产业链的主体、并起核心作用的是施工建造环节总装车间)能够使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实现联动是技术体系控制系统)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1、管理创新规划设计住宅开发部品生产构件制作施工建造室内装修管理维护投资策划 37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企业在建筑工业化中的作用建 筑 业房地产业工业化建筑追 求生产效率生产效益追 求经济性、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关 心生产过程关 心最终产品 38 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多种发展模式并存。

目前有以下几种模式:n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资源整合模式;以万科为代表(技术研发+应用平台+资源整合)n以设计、开发、制造、施工、装修一体化建造模式;以远大住工为代表n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的施工代建模式以中南建设、宇辉等施工企业为代表n以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创新发展模式 39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设计公司研发中心预制构件厂管理团队与技术培训专专业业施施工工队队伍伍专专业业装装修修公公司司专专业业运运输输公公司司专专业业机机电电公公司司专专业业安安装装公公司司专专业业公公司司工程总承包公司(EPC)技术与工 法体系工程总承包模式框图工程总承包模式框图 40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发展阶段社会化程度低专业化分工未形成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合作 41n一是,要突破先期成本提高的瓶颈n二是,要突破管理体制上的瓶颈n三是,要突破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上的瓶颈n四是,要突破生产活动过程中利益链上的瓶颈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3、管理创新的瓶颈初期建造成本提高是正常的,原因是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没有专业队伍和熟练工人,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做好了这些准备,量产后成本自然会降下来。

建筑工业化的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环节都将产生移位,主体责任范围都将发生变化,与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不相适应是发展的瓶颈,需要企业面对和政府解决传统的企业运行管理模式根深蒂固,各自为战、以包代管、层层分包的管理模式严重束缚了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通过转型升级,才能建立新的发展模式传统的生产方式早已形成了固有的利益链,而建筑工业化具有革命性,新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利益链,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机制42n发展方式:工程总承包(EPC)为龙头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发展模式n推进路径:要处理好全面推进与重点发展的关系目标不仅是建设数量,而重点是培育企业能力)要从实际出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协同发展的路径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4、发展的方式与路径点: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协作化的建筑工业化的工程总承包队伍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 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面:通过建立这支专业化队伍的探索和实践,来影响和带动全集团乃至全行业的发展43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44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重视出台政策,忽视培育企业(政府层面)近年来各地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但在推进过程中缺乏企业支撑,尤其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提供的建设项目也缺乏对实施过程的总结、指导和监督。

n重视技术研发,轻视管理创新(企业层面)近年来一些企业自发地开展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但忽视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的建立,变成“穿新鞋走老路”n重视结构技术,轻视装修技术(企业层面)企业在建筑工业化发展初期重视主体结构装配技术的应用,缺乏对建筑装饰装修技术的开发应用,忽视了房屋建造全过程、全系统、一体化发展n重视成本因素,轻视综合效益(企业层面)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注重成本提高因素,忽视通过生产方式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益,所带来的长远效益和综合效益最大化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5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发展的对策建议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2015年“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新跨越”的要求新跨越”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要跨越一个发展阶段、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一个新高度,不是单纯地加快速度或简单地用“行政化”手段推进,更不是一哄而上,而是在不同的领域有先有后、有所侧重,重点突破,追求一种速度与质量并重,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交替,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的协调发展模式因此,要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跨越,必需要有新思维、新举措,做好准备,才能迎接挑战。

46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一,实现新跨越需要统一行动计划建筑产业现代化涉及多个行业以及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个环节,是系统性工程,覆盖建筑的全产业链、全过程,产业链长,系统性强,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及,更不是有的部门抓“住宅产业现代化”,有的部门抓“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议要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优化配置政策资源,统一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推进,协调、有序发展第二,实现新跨越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理念一致、目标一致、步骤一致,要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对各个层次、各种要素、各种参与力量进行统筹考虑,要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做好总体规划不是简单地喊一个口号,或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各地应在制定推进政策、措施的同时,要结合市场条件,适度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跃进,一哄而上47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三,实现新跨越需要重视管理创新建筑产业现代化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技术创新,另一个是管理创新在推进过程中往往我们更多地注重了技术创新,忽视了管理创新,甚至有的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技术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新的技术成果仍然采用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及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

现阶段管理创新要比技术创新更难、更重要,应摆在更高的位置第四,实现新跨越需要培育企业能力企业是主体,没有现代化企业支撑就无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的专业化技术体系尚未成熟,现代化管理模式尚未建立,社会化程度还很低,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各环节缺技术、缺人才、缺专业化队伍仍具有普遍性,市场的信心和能力尚未建立因此,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培育企业的能力,包括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48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五、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五,实现新跨越需要树立革命精神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变革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对现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冲击,整个行业也将带来一系列变化,可以说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整个建筑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拿出革命精神和勇气去面对改革发展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总之,要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跨越,必须在技术集成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在创新管理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在转变生产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企业能力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政府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奋力开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49 结束语结束语以上是个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仅供参考谢谢大家!50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