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应急预案 地连墙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_图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地连墙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2、安装时位置不对 3、预防措施 复核预埋件的标高是否正确; 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自检互检工作 4、治理办法 拆下预埋件,重新安装到正确位置 9.11导管渗漏 1、现象 用导管浇注混凝土时,管外泥浆向管内渗漏。
2、原因分析 导管使用前未作灌水检漏和耐压试验 3、预防措施 导管使用前应作灌水检漏和耐压试验 4、治理办法 更换经过灌水检漏和耐压试验不渗漏的导管,放入管堵后重新浇注混凝土 9.12脱管 1、现象 在使用导管浇注墙体混凝土时,导管内突然涌进泥浆,充满整根导管。
2、原因分析 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下口脱离混凝土面; 未通过现场测算的方法或应用错误的测算结果来确定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也有通过估算盲目提拔导管的情况 3、预防措施 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导管下口必需埋入混凝土中2m以上; 浇注混凝土作业需要有专职人员填写混凝土现场浇注记录,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总深度必须通过现场测定。
4、治理办法 一旦导管提拔过量造成脱管事故,应停止该导管的浇注,将导管下口放到槽内混凝土表面,再在导管内放置管堵,重新开始浇注混凝土 9.13堵管 1、现象 在使用导管浇注墙体混凝土时,导管被混凝土堵塞 2、原因分析 混凝土的骨料粒径过大,或是混凝土中混有较大石块; 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扩散度过小,或是出场时间过长,混凝土已经失去了流动性; 混凝土供应中断时间较长,导管始终埋在混凝土中未曾抽动过。
3、预防措施 浇注地下墙的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应在25~40mm之间混凝土中不能混入较大石块在施工现场,可在下料漏斗口上设置网格,阻挡较大石块进入导管; 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扩散度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施工现场应对来料混凝土进行塌落度和扩散度的测定,拒绝接受不合格的混凝土; 如果混凝土供应中断了10min,应开始抽动导管,并减少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防止混凝土在导管中结硬; 4、治理办法 将被混凝土堵塞的导管拔出槽外,清除管内混凝土后,入槽下放到混凝土面,然后在导管内放置管堵,重新开始浇注混凝土。
9.14钢筋笼下沉 1、现象 在浇注墙体混凝土时,悬吊钢筋笼的构件断脱,钢筋笼突然下沉,入槽深度增大,钢筋受力改变,预埋件位置偏移,不符合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 搁置钢筋笼的几个吊环受力不均匀,混凝土浇注量过半时,因先浇注的混凝土已进入终凝状态,开始收缩,几个吊环被各个拉断,致使钢筋笼突然下沉; 吊杆设计应考虑混凝土收缩拉力(一般把混凝土收缩拉力算作钢筋笼重量的2倍),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
3、治理办法 对于已经下沉的钢筋笼没有办法使其复原,待开挖后按情况进行处理,但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继续下沉 9.15混凝土供应中断 1、现象 在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供料中断30min以上 2、原因分析 供料的混凝土搅拌站意外停电、停水,或与意外设备事故; 供料的搅拌车途中受阻,不能及时到达施工现场。
3、预防措施 同时落实两个混凝土搅拌站供应,一个为主,另一个为应急; 对混凝土运输道路作充分调查,防止罐车途中受阻; 如预见到混凝土运输道路可能堵塞时,可先让数辆载满的混凝土搅拌车到现场待命,再开始浇注混凝土; 整平场内施工道路和作业场地,以防阻塞供应通道 4、治理办法 通知应急的混凝土搅拌站供料; 抽动混凝土导管,减少其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防止导管被混凝土堵塞或导管在槽外卡死。
9.16墙顶部混凝土疏松 1、现象 开挖基坑时,发现地下墙顶部的混凝土较疏松 2、原因分析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从一定埋管深度的导管中压出,推动混凝土面上升使顶部混凝土与泥浆混杂形成松散的劣质混凝土;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槽底部沉渣被混凝土向上推到混凝土顶部,形成松散夹泥的劣质混凝土。
3、预防措施 这是正常现象,施工时要考虑到顶部混凝土会形成30㎝左右松散的劣质混凝土层,因而实际浇注混凝土的墙顶标高应高于设计墙顶标高30~50㎝ 第十章、基坑边坡使用及维护要求 10.1 移交要求 根据《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在基坑施工与维护中进行工序移交时,应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基坑工程施工完毕,在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基坑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应由下道工序施工单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