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韩邦奇传》逐句详解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5页
文档ID:112823570
《韩邦奇传》逐句详解_第1页
1/5

读准句读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珏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作歌哀之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嘉靖七年,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11HHHHHHHHHHHR・3討・”・3討・”・3討・”・3討・”・3討・”・3討・”・3討・”・3討・”・3討・”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弓I疾归中外交荐,以故官起督河道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陨焉。

赠太子少保,谥.恭简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其弟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后邦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殁,衰.绖.蔬食,终丧弗懈乡人为立“孝弟碑”字字落实..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郎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为员外郎登……进士:也称“登进士第”“登第”“登科”登,考中;科,科举;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殿试第一名即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一般情况下,殿试后列榜有甲、乙次第通常前三名由天子赐进士及第,后七名赐进士出身,其他的为同进士出身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的过失违背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阙失:1.失误;错误2.忽略不知3.缺漏遗失忤旨:忤,忤逆;旨,皇上的旨意忤逆,一指冒犯、违抗;二指不孝顺、叛逆旧时官府以忤逆为第一重罪,反意词是顺随忤逆是指屡屡违背意愿或意见相左常用于形容夫妻感情不和或子女叛逆不报:不批复;不答复不是“不上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群臣,一并涉及到韩邦奇吏部已经商量决定继续留任,皇帝最终因为之前那篇奏疏的原因,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升为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会……劾……不职者:可以看做一个半固定的句式,意思就是“恰逢……弹劾不称职的……(人)”者,代词,……人以……故:固定词,因为……原因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朱宸濠的女婿假托进贡要从衢州借道,韩邦奇质问说:“到京城上贡应当沿江而下,为什么要从此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内竖:一指宫内小臣,就是没有官职,却有实权的人;二指宦官,此意也称中官、太监,带有骂人意味时也称阉者、阉竖下文有“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就是指宦官仪宾: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奚自:自奚,意为“为什么从……(地方)”疑问代词“奚”和介词“自”的宾语前置结构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珏市舶,张玉管营造。

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当时在浙江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当镇守,晁进管织造,崔珤管市舶,张玉管建筑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市舶:1.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也指海外贸易2.市舶使或市舶司的省称爪牙:读(zhdoyd),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现在一般比喻坏人的党羽或替坏人出力办事的狗腿子文言文中有如下义项:1.人的指甲和牙齿《吕氏春秋》:“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2.动物的尖爪和利牙《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喻勇士;卫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见天子坐殿上,爪牙森立4.比喻武臣《汉书•陈汤传》“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5•形容勇武《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6.党羽;帮凶周立波《暴风骤雨》:“郭全海寻思‘满洲国'这么一个大密探,藏在这儿一年多,没有发觉,一定有爪牙裁抑:1.制止;遏制2.制裁3.削减,抑损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作歌哀之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

韩邦奇忧虑宦官采办富阳的茶鱼为害百姓,写了一首诗歌表示感伤王堂于是上书说韩邦奇阻止对皇上的供给,写诗歌埋怨、诽谤皇帝大怒,把韩邦奇逮到京城,关进了钦犯监狱朝中大臣上书挽救,皇帝都不允许,最后韩邦奇被罢官为民闵:古同“悯”,怜恤,哀伤,吊唁,坎坷李密《陈情表》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即为“坎坷”本句中,“闵”的宾语是个句子: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沮格:5gG阻止;阻挠上供:1.用物品祭祖或敬神2.比喻为办成事情或求得关照而给有权势者送礼怨谤:怨恨、非议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如明代的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称之为:“明之自创,不衷古制”不听: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2.不允许3.不定罪嘉靖七年,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嘉靖七年,韩邦奇被起任为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察安抚宣府入朝协助管理督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辽东巡抚:这里两个“巡抚”都是动词,巡察安抚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声望,请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事变世宗当时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没有答应,而是让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做了对调假:借用这里“假以”是一个半固定的状语后置结构,如“假以时日”便宜: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义项有两个:1.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2.指便宜行事之权姑息:苟安,无原则地宽容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而有法度,部门的官员给他提供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禄米换一斤肉他在山西当了四年巡抚,后告病回乡这是一个几乎全部是实词的句子,更应句句落实引疾:托病辞官中外交荐,以故官起督河道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居家期间,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原有官职出来主管河道事务后来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当吏部左侍郎后被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的军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交荐:共同举荐参赞:古义为协助谋划今义为使馆中仅次于使馆首长并协助其工作的外交官员使馆首长不在时,一般都由参赞以临时代办名义暂时代理使馆事务致仕:交还官职,辞官。

致,交还,交给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陨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发生大地震,韩邦奇在地震中丧了生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恭简陨:古同“殒”,为死亡之意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冬发生关中大地震,“声如雷,鸡犬鸣吠”韩邦奇在地震时掉入火炕灶中,被烧死诸多高官同日遇难由于地震于午夜(子时)发生,多数人还在熟睡之中,所以导致83万人死亡,是中国有记录至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也是全球历史上死亡人数最高的地震,方圆二千里(800公里)的人口有六成死亡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其弟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韩邦奇曾经住在墓旁结庐服丧,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他的弟弟韩邦靖送药一定亲自尝过,饮食都是亲手奉送庐居:1.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2、庐墓在墓旁结庐服丧3.平民之居,民房后邦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殁,衰绖蔬食,终丧弗懈乡人为立“孝弟碑”后来韩邦靖病重,韩邦奇日夜抱着弟弟哭泣,三个月不解衣休息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一直到守丧完毕也不懈怠乡里人为他们兄弟设立了一块“孝悌碑”亟:副词,急迫殁:形声字歹,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指有裂缝的残骨所以,有“歹”旁的字,一般跟不好、不幸,甚至跟死人有关。

殳,象形字,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殁”表示死来源于“没”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如“不幸早没后来易水旁为歹旁,写作“殁”,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其身未殁,诸侯倍叛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也有“薨”“殁”连用,指王侯死亡衰绖:(cuidid)本义指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宽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是丧服的主要部分所以,“衰绖”的基本意义有:1.丧服2.穿丧服3.居丧,守丧一般指三年之丧终丧:一般为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还可以是臣为君、妻为夫服丧三年选自《明史•韩邦奇传》有删改)[注]①正德二年,宁王朱宸濠贿赂宦官,密谋起兵②内竖:指宦官③仪宾: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B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c・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5. D・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除”在文言文中与“迁“拜”“授”等意思相同“除”“拜”“授”都表示授予、任命官职,“迁”指官职变动。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等C・“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的行为D・“衰绖”指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都是丧服的主要部分,故常连用指代丧服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邦奇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京师发生地震之后,韩邦奇上书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弊端,违背了皇帝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复,后来还因此遭到贬黜氏韩邦奇恪尽职守,遇事明察秋毫他任浙江佥事时,识破了宁王奸计,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严词拒绝了宁王女婿假托进贡借道衢州的请求原文是说遣散了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而在杭州天竺寺聚集的一千人C・韩邦奇为民请命,同情关心百姓王堂等四名宦官的爪牙四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并作歌表达对宦官为害百姓的忧虑和感伤D.韩邦奇重孝悌,兄弟感情深厚他因“庐居”而病一年多,得弟弟周到照顾;后弟弟病重,他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群臣,一并涉及到韩邦奇2)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而有法度,部门的官员给他提供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禄米换一斤肉。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