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的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共青团大姚县委关于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的调研报告 农村团组织是团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我县农 业和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 农村团的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 平安和谐大姚”进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是摆在各级 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着眼于此,自 8月13日 至18日,工会、共青团、妇联三家抽调两个调研组先后到 12个乡镇、部分村委 会,就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 与分管党政领导、乡镇和村团组织的部分同志进行了座谈, 实地查看了部分村级团组织,走访了部分农村团员青年,对 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作用发挥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调 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14 — 28周岁的农村青年 58876人,其中 团员23396人,团青比例达 %共有129个村团总支,1533 个村民小组共建立 1104个基层团支部12个乡镇团委干部 平均年龄24岁,全部为大中专以上学历;全县 129个村团 总支,配备团干部129名,配备率100%村团总支书记平均 年龄28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52名,占%,村级团总支书 记兼职率100%截至8月底,全县外出务工青年为 21531人 (28岁以下)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党政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各级党 组织结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列入乡 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团组织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乡村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 调动乡村团干部工作积极性,有的乡镇制定了团干部任期目 标,并将团的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有的乡镇 选择经济条件好、党建工作成熟的村进行试点,采取党建带 团建、先进带后进的方式,为其选配了年富力强的团总支部 书记,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团内规章制度,并以点带面,推动 其它村团的建设 (二)乡镇团的建设有所改观 各乡镇把建好班子、 选好书记作为工作的重点,对那些素质低、能力弱、威信差 的团干部坚决进行调整,调查的12个乡镇中,团委书记年 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23岁,全部为大中专以上学历,其 中大专以上学历5人,党员6人调查发现,多数乡镇团委 能够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贯穿工作始终, 积极推进“青年奔小康行动”,体现出较高的素质乡镇团 干部较可喜的变化是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发生很大转变大 多数乡镇团干部思想观念跳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等、 靠、要”状态,市场积极意识、竞争意识强烈,能够用民主 的、示范的、服务的方法来处理事务,比较明显的是实现了 “三个转变”:由催收催种向示范引导转变,由行政命令向 技术培训指导转变,由简单粗暴向依法办事转变。
(三)村级团组织活动基本正常, 能发挥一定作用 被调查的村团支部基本能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向广 大团员宣传、贯彻党的有关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开展乒乓球、篮球、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村团支部班子大 都主动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自觉维护党组织权威,认真贯 彻落实党组织决议许多村团组织积极主动带领青年致富奔 小康,团干部带头致富渐成气候六苴镇六苴村团总支书记 余金华带动团员青年推广大棚蔬菜、水果等高效科技项目, 建起了 10多个大棚,既解决了六苴镇靠外运蔬菜的问题, 乂带动了周围群众致富 (四)抓待遇落实,全面激发工作活力根据 XX年 中共楚雄州委《办公会议纪要》第 5期中“村级团干部原则 上同意每月按不低于100元考虑,州县各按50%的比例承担” 的规定今年2月,县委就解决村级团干部的报酬问题专门 召开了常委会议会议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在县财政 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解决 村级团干部的报酬问题至今年8月13日前,县财政已将 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并从今年 1月份起,全县129位村级团 总支书记每人每月将领到 100元的报酬,这将全面推动全县 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活跃。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与共青团 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 在,团的基层组织网络不健全,“软瘫散”的现象在一些地 方还较为突出;团的组织设置、团员的管理方式、团的活动 形式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要求,还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组织管理方式束缚,个别地方甚至 还没有完成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基层团组织的服务方式、 服务功能落后,在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方面无所是从;一些 地方的团干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高;团员队伍的个体素质还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要 求,个人的发展愿望与当前的发展形势不一致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重视程度减弱 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建设重 视程度不高,本文共 2页,当前在第1页[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