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09]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4KB
约4页
文档ID:156203741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09]_第1页
1/4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2.品味文中生动描述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作者在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等,她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本文是记述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的游记读准字音裸露(luǒ lù) 黧黑(lí) 冻疮(chuānɡ) 霹雳(pī lì)砾石(lì) 虔诚(qián) 蠕动(rú) 眩晕(xuàn)蜷卧(quán) 腈纶(jīnɡ lún) 皱褶(zhě) 挪动(nuó)草坝子(bà) 气喘吁吁(xū) 接踵而至(zhǒnɡ)熠熠烁烁(yì)辨清字形理解词语黧黑:形容黑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懈怠:松懈懒惰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用来纺织成毛线、布料等。

流苏:下垂的穗子,装饰在马车、帐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状物,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风云变幻:比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漫不经心:疏忽大意,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地行进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记述了“我”和同伴在各拉丹冬考察的危险经历说说文章的叙事脉络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草坝子、冰河)——近观冰塔林(砾石堆、冰山、冰窟)——砾石滩上看雪峰2.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晶莹连绵、浩浩苍苍,如“白色金字塔”,自成一天地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一派“静穆”“晶莹”“洁白”品味亮点词语】1.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推”“爬行”,动作描写,体现“我”力保完成任务,一丝不苟2.“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切割”“雕凿”:拟人化的写法,尽显阳光和朔风的威力巨大、动作精巧,这样导致“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模样”感悟精彩句子】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拟人,尽显各拉丹冬雪峰的险峻与变化多端2.“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尽情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眩晕”的是多变的气候、恶劣的环境、糟糕的身体,更被冰塔林奇特的美景而陶醉,享受其中3.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拟人、比喻、排比,尽现冰塔林仙境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描述了雪域高原各拉丹冬的壮丽,形态万千的冰峰,晶莹透明的冰柱,讲述了自己勇登雪域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勇于攀登的决心,不畏艰难的态度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妙笔生花文章中运用“静穆”“晶莹”“熠熠烁烁”这些优美鲜活的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拉丹冬的千姿百态,壮观奇景,使文章更加的灵动,给人以无限美感作者以自己的游览经历讲述,语言平实,浅显易懂2.主题鲜明,意味深长文章主要讲述作者的一次雪域高原之游,描写了各拉丹冬美丽壮观的景色和作者攀登的经历,给我们以启示:做任何事情要不放弃,不半途而废,勇往直前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3.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文中处处可见比喻的修辞手法,“阳光……巨人” “像长发披肩”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各拉丹冬的景色更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