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了课程的价值,对教师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具备的教学观念,使教师通过理解“每一个学生”、“积极探究”、“平等的学习机会”、“科学素养”、“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化学”、“做科学”、“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等具体词语内在的深刻涵义本文将探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企图通过赶进度,多做题,做难题来提高教学质量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懂得教学中的辩证法近年来,我在化学教学中尝试采用轻松教学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实施这一教法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以抛砖引玉【1】 一、课程教学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 新的初中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初中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初中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保持和增进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初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在设立的学习主题中,“身边的初中化学物质”为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初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以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初中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初中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课程努力从初中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初中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2】 二、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初中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养成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3】 三、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新的初中化学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反映和指导课程的实施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在书面测验中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倡创设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件的初中化学问题情景,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的余地 四、重点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针对多年来形成的初中化学“听、记、背、练”的现状,《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强调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标准》不仅将“科学探究”专设为学习主题,从方法论层次对科学探究的学习目标做了规定,而且阐述了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证,说明了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中探究学习的具体形式,列出了探究活动的典型案例供教师参考【4】教师讲课要有自己的特色,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深思,“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指的是教育的中心目的与知识性不变,教无定法则指教师讲课要具有自己的风格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的学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有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营造创新的环境创新环境的重点应以提出问题、引导解决为主要手段,这些问题既要新鲜别致,又要富于启发性、挑战性、诱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教师要通过这些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启发他们的心智,使学生享有思想自由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思维训练和方法训练,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概念、定义的提出过程,启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是发挥开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
例如: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学生学习就会由盲目而变为自觉,知识由零散而变为系统这样不仅对知识本身理解深刻,记得牢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养成课后反思,注重小结 有些学生只顾盲目做题,不研究和总结解题方法,因而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每一道题从分析到解答都蕴含着许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做题后不反思等于只耕耘不收获,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对每一节课的小结是让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记忆,还能增加其推理能力,使学生在回顾、反思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结论 总之,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有关探究能力、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目标,课程标准建议通过活动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即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兰威.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2014,02:118. 【2】 孟伟伟,张含.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J].化工管理,2014,06:27. 【3】 许晓丽.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2:166. 【4】 鲍杰.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4,0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