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4MB
约25页
文档ID:3438653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_第1页
1/2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学 院 医药化工学院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姓 名 姚 学 号 090350== 指导教师 蒋赣、严明芳 2011年12月25日目 录前言…………………………………………………………………………………11.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 …………………………………………41.1任务及操作条件…………………………………………………………………41.2设计案的确定 …………………………………………………………………4 1.3填料的选择……………………………………………………………………42. 工艺计算 …………………………………………………………………………62.1 基础物性数据…………………………………………………………………6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6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6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62.1.4 物料衡算 ………………………………………………………………7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72.2.1 塔径的计算 ……………………………………………………………7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9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12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13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5 3.1 填料支承设备 ……………………………………………………………153.2填料压紧装置……………………………………………………………… 163.3液体再分布装置………………………………………………………………164. 设计一览表………………………………………………………………… 175. 后记………………………………………………………………………………186. 参考文献…………………………………………………………………………107. 主要符号说明……………………………………………………………………10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前 言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

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所以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塔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板式塔和填料塔以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用板式塔,处理量小时采用填料塔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性能稳定等特点因此,填料塔已经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如今,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型填料塔在工业上已非罕见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必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综合考察各分离吸收设备中以填料塔为代表,填料塔技术用于各类工业物系的分离,虽然设计的重点在塔体及塔内件等核心部分,但与之相配套的外部工艺和换热系统应视具体的工程特殊性作相应的改进。

例如在DMF回收装置的扩产改造项目中,要求利用原常压塔塔顶蒸汽,工艺上可以在常压塔及新增减压塔之间采用双效蒸馏技术,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的双重效果,在硝基氯苯分离项目中;改原多塔精馏、两端结晶工艺为单塔精馏、端结晶流程,并对富间硝基氯苯母液进行精馏分离,获得99%以上的间硝基氯苯,既提高产品质量,又取得了降低能 耗的技术效果过程的优缺点:分离技术就是指在没有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分离出混合物中特定组分的操作这种操作包括蒸馏,吸收,解吸,萃取,结晶,吸附,过滤,蒸发,干燥,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利用分离技术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能源,化工产品和环保设备,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0填料塔的设计获得满足分离要 1求的最佳设计参数(如理论板数、热负荷等)和最优操作工况(如进料位置、回流比等),准确地计算出全塔各处的组分浓度分布(尤其是腐蚀性组分)、温度分布、汽液流率分布等,常采用高效填料塔成套分离技术而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高效填料及塔内件为主要技术代表的新型填料塔成套分离工程技术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

由于其具有高效、低阻、大通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炼油及其它工业部门的各类物系分离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 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氨气被呼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因此,吸收空气中的氨,防止氨超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课程设计的 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使 2 其达到排放标准设计采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 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种液体(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操作,它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来达到以下几种目的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一个完整的吸收分离过程,包括吸收和解吸两个部分典型过程有单塔和多塔、逆流和并流、加压和减压等 31.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1.1任务及操作条件①混合气(空气、NH3 )处理量: 2600;②进塔混合气含NH3 7% (体积分数);温度:20℃;③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0℃;④ NH3回收率:96%;⑤操作压力为常压101.3k Pa1.2设计方案的确定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常压常温下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设计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1.3填料的选择塔填料(简称为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构件,它提供了气、液两相相接触传质与传热的表面,其性能优劣是决定填料塔操作性能的主要因素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气液分布也就越均匀,传质效率也越高,它与塔内件一起决定了填料塔的性 4质因此,填料的选择是填料塔设计的重要环节塔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料填料的种类主要从传质效率、通量、填料层的压降来考虑,填料规格的选择常要符合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拉西环 鲍尔环 阶梯环 弧鞍形填料 矩鞍形填料塑料填料的材质主要包括聚丙烯、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国内一般多采用聚丙烯材质。

塑料填料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可耐一般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其耐温性良好,可长期在100℃以下使用设计选用填料塔,填料为散装聚丙烯DN50阶梯环填料国内阶梯环特性数据材质外径d,mm外径高厚dHδ比表面积at,m2/m3空隙率ε,m3/m3个数n,个/m3堆积密度ρp,kg/m3干填料因子at/ε3,m-1填料因子Φ,m-1塑料253850762517.51.43819150301.576373228132.5114.289.950.900.910.9270.92981500272009980342097.857.576.868.4313175.6143.11122401208072 52. 工艺计算2.1基础物性数据2.1.1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的,20℃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1 =998.2Kg/m3粘度:μL=1.005mPaS =0.001PaS=3.6Kg/(mh)表面张力:σL =72.6dyn/cm=940 896Kg/h2氨气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L=1.8010-9 m2/s=1.8010-93600 m2/h=6.480 10-6m2/h2.1.2气相物性的数据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MVM=ΣyiMi=0.07017+0.93029=28.16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ρvm==101.328.16/(8.314293)=1.171Kg/m3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的20℃空气的粘度:μV=1.8110—5Pas=0.065Kg/(mh)查手册得氨气在20℃空气中扩散系数: Dv= 0.189 cm2/s=0.068 m2/s2.1.3气液相平衡数据20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常压下20℃时亨利系数:=998.2/(0.72518.02)=76.40Kpa 相平衡常数: 62.1.4 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Y1==0.070/(1—0.070)=0.075出塔气相摩尔比:Y2=Y1(1—φ)=0.075(1—0.998)=0.00015进塔惰性气相流量:V=2600/22.4273/(273+20)(1—0.070)=100.6Kmol/h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min=对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X2=0,则()min=(0.075—0.00015)/[0.075/(0.754—0)]=0.752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1.8倍,则=1.80.752=1.354, 因此 L=1.354100.6=136.22Kmol/h由全塔物料衡算得: V(Y1—Y2)=L(X1—X2), 得X1=100.6(0.075—0.00015) /136.22=0.05528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2.2.1 塔径的计算 混合气体的密度: 7 塔径气相质量流量为:=26001.183=3076Kg/h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 =136.2218.02=2455㎏/h塑料阶梯环特性数据据如下用贝恩—霍根关联式计算泛点气速: =查表得比表面积: =114.2m2/m3 ,A=0.204,K=1.75,=0.927 ,得:=—0.508 =0.310 因此计算得: = 4.23m/s 取u =0.8uF=14.23m/s =4.23m/s由 D== [(42600/3600)/(3.144.23)] 0.5=0.466m 圆整塔径,取 D=0.5m(常用的标准塔径为400、500、600、700、800、1000、1200、1400、1600、2000、2200) 8泛点率校核: u=2600/3600/(0.7850.52)=3.68m/s3.68/4.23100%=87.00%(在允许范围内) 填料规格校核:D/d=500/50=10>8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因填料为50mm25mm1.5mm,塔径与填料尺寸之比大于8,固取最小润湿速度为(Lw)min=0.08 m3/(mh),查常用散装填料的特性参数表,得at=114.2m2/m3 Umin=(LW)min at =0.08114.2=9.136m3/m2h U=136.2218.02/998.2/(0.7850.52)=12.53>Umin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 500mm是合理的。

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查表知, 0,101.3 下,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由,则293,101.3下,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液相扩散系数:Y1*=mX1=0.7540.05528=0.042 , Y2*=mX2=0 9脱吸因数:S=mV/L=0.754100.6/136.22=0.5568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1/(1—0.5568)ln[(1—0.5568)(0.075—0)/(0.00015—0)]=12.19气相总传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思田关联式计算: 液体质量通量为UL=136.2218.02/(0.7850.52)=12507.9Kg/m2h气体质量通量为Uv=26001.183/ (0.7850.52)=15672.9Kg/m2h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不同材质的бc值见下表 不同材质的бc值材质钢陶瓷聚乙烯聚氯乙烯碳玻璃涂石蜡的表面表面张力,N/m10375613340567320查表知,=1—exp{—1.45(427680/940896)0.75[12507. 9/(114.23.6)] 0.1[12507. 9114.2/(998.221.27108)] -0.05 [12507.92/(998.2940896114.2)] 0.2}=1—e-0.76=0.534 10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查下表得:各类填料的形状系数填料类型球棒拉西环弧鞍开孔环Ψ值0.720.7511.191.45 3.68/4.23100%=87.00%>50% 由 得 11由由Z=HOGNOG=0.275812.19=3.36mZˊ=1.43.36=4.704m设计取填料层高度: Zˊ=5m查表,对于阶梯环填料,hmax6m ,设计填料层高度:5m。

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采用Eckert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横坐标为:已知:纵坐标为: 12通用压降关联图查图上图得,△P/Z=1009.81=981.00Pa/m填料层压降为:△P=981.005=4.905KPa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液体分布器的选型:该吸收塔液相负荷较大,而气相负荷相对较低故选用槽式分布器 分布点密度计算:按 Eckert建议值,D=400时,喷淋点的密度为330点/m2,D=750时,喷淋点的密度为170点/m2,设计取喷淋密度为280点/m2则总布液孔数为:n=0.7850.52280=55 实际总布液孔数:54点 布液计算: 13由 取,则 14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3.1 填料支承设备支填料支承装置用于支承塔填料及其所持有的气体、液体的质量,同时起着气液流道及气体均布作用故在设计支承板是应满足下列三个基本条件:(1)自由截面与塔截面之比不小于填料的空隙率;(2)要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填料重量及填料空隙的液体;(3)要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用竖扁钢制成的栅板作为支承板最为常用,如下图中的(a)栅板可以制成整块或分块的一般当直径小于500mm时可制成整块;直径为600~800mm时,可以分成两块;直径在900~1200mm时,分成三块;直径大于1400mm时,分成四块;使每块宽度约在300~400mm之间,以便拆装栅板条之间的距离应约为填料环外径的0.6~0.7在直径较大的塔中,当填料环尺寸较小的,也可采用间距较大的栅板,先在其上布满尺寸较大的十字分隔瓷环,再放置尺寸较小的瓷环这样,栅板自由截面较大,如下图(c)所示当栅板结构不能满足自由截面要求时,可采用如下图(b)所示的升气管式支承板气相走升气管齿缝,液相由小孔及缝底部溢流而下这类支承板,有足够齿缝时,气相的自由截面积可以超过整个塔德横截面积,所以绝不会在此造成液泛本设计塔径D=500mm,采用结构简单、自由截面较大、金属耗用量较小,由竖扁钢制成的栅板作为支承板,将其制成整块,栅板条之间的距离约为24.7mm为了改善边界状况,可采用大间距的栅条,然后按正方形排列的瓷质十字环,作为过渡支承,以取得较大的孔隙率由于采用的是φ50mm的填料,所以可用φ75mm的十字环填料支撑装置对于保证填料塔的操作性能具有重大作用。

采用结构简单、自由截面较大、金属耗用量较小的栅板作为支撑板为了改善边界状况,可采用大间距的栅条,然后按正方形排列的瓷质十字环,作为过渡支撑,以取得较大的孔隙率由于采用的是的填料,所以可用的十字环塔径D=500mm,设计栅板制成整块,每块宽度为400mm,每块重量不超过 15 700N,以便从人孔进行装卸a)栅板 (b)升气管式 (c)十字隔板环层3.2填料压紧装置填料上方安装压紧装置可防止在气流的作用下填料床层发生松动和跳动填料压紧装置分为填料压板和床层限制板两大类,每类又有不同的型式,填料压板自由放置于填料层上端,靠自身重量将填料压紧它适用于陶瓷、石墨等制成的易发生破碎的散装填料床层限制板用于金属、塑料等制成的不易发生破碎的散装填料及所有规整填料床层限制板要固定在塔壁上,为不影响液体分布器的安装和使用,不能采用连续的塔圈固定,对于小塔可用螺钉固定于塔壁,而大塔则用支耳固定本设计中填料塔在填料装填后于其上方安装了填料压紧栅板3.3液体再分布装置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流动时,受阻力的影响,易发生偏流现象,导致乱堆填料层内气液分布不均,使传质效率下降。

为防止偏流,可间隔一定高度在填料层内设置再分布装置,将流体先经收集后重新分布最简单的再分布装置为截锥式再分布器,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故选择截锥式再分布器本设计采用的是分配锥形的再分布器,其最简单沿壁流下的液体用分配锥再将它导入中央截锥小头的直径一般为 ,本设计取5000.8=400mm,为了增加气体流过是的自由截面积,在分配锥上开设4个管孔,锥体与塔壁夹角取在,取h=80mm 164. 设计一览表填料吸收塔设计一览表吸收塔类型:聚丙烯阶梯环吸收填料塔工艺参数名 称混合气处理量:2600物料名称清水氨气操作压力,kPa101.3101.3操作温度,℃2020流速,m/s12507.915672.9液体密度,kg/m3998.20.991流量,kg/h24553076塔径,mm500填料层高度,mm5000压降,KPa4.905分布点数55(实际:54)黏度,kg/(m*h)3.60.0656表面张力,kg/h940896427680(聚乙烯) 175. 后记经过了近一周时间的课程设计,现在终于完成了这次的课程设计。

我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水吸收氨过程填料塔的设计,这是关于吸收中填料塔的设计填料塔是以塔内装有大量的填料为相接触构件的气液传质设备填料塔的结构较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在填料的选择中,从经济方面考虑采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颗粒大小,我采用试差法,来认为DN50计算得的结果比比较好虽然在同类填料中,尺寸越小的,分离效率越高,但它的阻力将增加,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用DN50计算所得的D/d值也符合阶梯环推荐值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之后就是通过查找手册之类的书籍来确定辅助设备的选型,我选择栅板支承装置作为填料支撑,并选择好喷淋装置本设计我们所设计的填料塔持液量小,填料塔结构较为简单,造价适合不过,它的操作范围小,填料润湿效果差,当液体负荷过重时,易产生液泛,不宜处理易聚合或含有固体悬浮物的物料等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从中体会到很多课程设计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通过课程设计的锻炼,可以为我们即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充分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特别是对各方面的了解和设计,对实际单元操作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要注意问题都有所了解 通过这次对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培养了我们的能力:首先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的能力,其次还可以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熟练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用简洁文字,图表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对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提升充实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的按要求完成了设计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86. 参考文献【1】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与单元操作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付家新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匡国柱,史启才等.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 林大均,于传浩,杨静等编.化工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97. 主要符号说明——填料层的有效传质比表面积(m/m)——填料层的润滑比表面积m/m——吸收因数;无因次——填料直径,mm;——填料当量直径,mm——扩散系数,m/s; 塔径——亨利系数,KPa——重力加速度,kg/(m.h)——溶解度系数,kmol /(m.KPa)——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气膜吸收系数, kmol /(m.s.KPa)——气相总传质系数,无因次——气膜吸收系数, kmol /(m.s.KPa)——气体通用常数,8.314kJ/(kmol.K)——解吸因子——温度,0C——空塔速度,m/s——液泛速度,m/s——惰性气体流量,kmol/h——混合气体体积流量,m3/h——混合气体流量,kmol/h——是吸收液量 kmol/h——填料因子, m-1——吸收剂用量kmol/h; kmol/s——压降填料因子, m-1Ψ——液体密度校正系数x——溶质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无因次y——溶质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无因次Z——填料层高度 mmin——最小的max——最大的——粘度 Pa.s——密度 kg/m3——表面张力 N/mε——孔隙率——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20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采用常规逆流操作流程.工艺流程图如下。

塔设备设计图如下。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