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四次作业讲评(第7—9章) 一、填空1.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主要有:问题表、矩阵选择表、_流程图法、经验之塔模型和__算法型_______五种教材p1932.教学方案的整合工作必须考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_教学内容___、_学习资源__等方面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教材P2243.教学评价的功能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__功能和_教学__功能教材P2294.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___原则P233-2345.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__调查_____和__观察_____三种评价方法P2376.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是形象性、_情感性__、独创性、个性化和_实践性__等P282-284 二.解释名词1.教学媒体p1872.问题表p1943.经验之塔p1964.整合p1995.教学评价p2666.档案袋p2407.常规教学检查p2488.教学艺术p2819.教学艺术风格p289 三.简答1.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有哪些?教材p192-193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有5条: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教学活动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资源环境条件, 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设备条件、社会环境和资金技术等可能实现的情况;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各种教学媒体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对应于某些教学活动特别有效教学媒体选择依据的基本思路是:使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等进行整体协调,最优化的、适当的选择教学媒体 2.“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是什么?教材p196教育家戴尔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状——“经验之塔”,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理论要点如下:⑴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据其经验的具体程度,排成一个序列⑵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⑶教育不能停留在获得具体经验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阶段发展,把具体的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⑷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尽量采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来提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⑸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如图所示图 经验之塔3.对一种教学媒体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教材p203-206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适应性、可利用性、低成本性和高效能性 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教学媒体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指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由教学活动在教学情境中的表现形式来决定;对不同的学习者特征,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的水平远不及中学学生,因此在选择媒体时,首先考虑那些直观性强、表现手法简单明了、图像画面对比度大、易于分别事物的主要与次要部分之类的媒体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指根据任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对认知类的学习任务可选择动画、图片模型、超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交互课件等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的教学内容,人们应该选用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这样的教学有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技能训练类的教学,人们应选用电视录像、电影、人工智能、虚拟环境、模拟训练器等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时空突破功能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 教学媒体的低成本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 教学媒体的高效能性与前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例如,“低成本、高效能”的媒体选择原则 4.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哪些因素?教材p215-216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特征;学科的特点(答题时适当展开) 5.协作式学习应遵循的原则?教材p217-218协作学习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⑴要建立协商群体协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多个个体组成一个群体,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这样的群体中,学生们共同探索、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形成一个协商群体在协作学习中非常重要如果协商者之间基础相差悬殊,则无法进行协商,协作学习自然失败所以,一定要构建一个层次相当的协商群体,以达到互相启发、促进的作用⑵教师提出问题要具有可争论性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辩论组织协商,最终解决对问题分歧看法,达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如果问题是已经存在真理或本身无意义可言,则学生根本毋须讨论,亦不值得协作由此可见,教师提出问题的可争论性的重要性⑶学习过程可控,讲究学习效率协作学习是在学习者共同讨论协商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是如果出现离题诡辩等现象,应及时制止,引导返回到主题上来在学习过程中要讲究效率,如果一旦讨论失控,即可能发生吹牛皮侃大山的现象,也就达不到协作学习的目的 6.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教材p223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以下关系: (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像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宜于不良结构的学科内容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学习情境的创设宜用于知识的学习,还常用于启发学生思维、渲染环境气氛等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特征的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既情境创设的可行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任务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最优化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达到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是否准备了条件和可行性 7.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教材p234-235⑴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活动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认为评价活动是独立的一个设计环节,甚至于是独立于教学设计过程之外的这种认识现已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定例如,分析学习需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内部需要或外部需要进行评价的过程;又如,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中,完成对学习任务进行选择、组织和分类之后,紧接着最好对它进行一次内容评价;再如,当教学目标体系被建立后,应该随即进行目标的价值判断,使之能够成为以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科学基准。
因此,教学评价实施的次数和次序是由教学设计本身的内容、具体过程的需要决定的,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同时,在按一定程序完成各个设计环节之后,对其进行总结性的成果评价,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把评价作为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理成章的事⑵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评价活动可以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决策信息决策过程按性质分为两种:一种是初始的决策过程,如依据人、物(学习资源)、费用、社会需求等信息,制订最初教学设计计划的过程;另一种是优化的决策过程,例如,依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反馈的意见,对初步制订的教学设计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的过程就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言,每一次评价活动都可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的状况,为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促使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更好的适合教学设计活动的价值基准可以说,没有评价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就会缺少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学设计成果也难以达到真正完美⑶评价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教学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改革思想的实践活动,要使教学设计人员富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必须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调控,激发其创造的欲望和改革的动机。
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环节是对设计者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中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必将大大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教材p254-256,答题时适当展开1.与目标因素有关的指标(3条);2.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3条);3.与教师因素有关的指标(4条)4.与教材因素有关的指标5.与教学方法与管理因素有关的指标 9.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教材286-289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有:(1) 师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的必备的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学艺术境界的开拓与加深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也是教师对教学艺术追求与创新的直接内在的最根本性的动力2) 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包括认知结构、体悟与表达、教学技能等多个方面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系统的知识领域、娴熟的教学技能,是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艺术的基础3) 思维品质教学艺术学科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立性、广阔性、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特点。
4) 个性与人格特征教师的个性特征表现在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情感与气质,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等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学艺术中最宝贵的内在力量 四.论述1.试述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教材p200-203参考:与教学媒体的设计密切相关主要心理活动主要有:注意、知觉、记忆和概念形成等四种 “注意”有5种特性:选择性,人们一次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被看得清楚的只是视野中的中心部分;新颖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简洁性,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适中性,难易程度适中的刺激较易引起注意;期望性,学习者的期望可以对注意产生强烈影响 知觉和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有3条:整体性,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人们对距离的判断是相对的、对大小的判断是相对的、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对亮度的判断是相对的);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
记忆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有2条:组块性,对欲呈现的内容进行组块将减轻学习负担并提高记忆质量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段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有限性,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形成概念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包括: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实例(亦称正例)和非实例(亦称反例)概念形成过程的4条规律: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使用正例和反例,借助正、反两方面经验完整、确切地掌握概念;应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获得确切的概念;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属性表的表示要比句子表述更简明、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