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项目ERP分析【范文】

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3.70KB
约51页
文档ID:98766689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项目ERP分析【范文】_第1页
1/51

泓域咨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项目ERP分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项目ERP分析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3二、 市场规模 3三、 必要性分析 13四、 公司概况 14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1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15五、 ERP的定义 15六、 从ROP到ERP的演化过程 20七、 从MRPII到ERP 21八、 工业4.0对运营管理模式的重构 22九、 运营战略正在并越来越受重视 23十、 科学管理(1910~1920年) 24十一、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 26十二、 MRP概述 28十三、 能力需求计划 30十四、 投资方案 33建设投资估算表 3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6流动资金估算表 3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3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0十五、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4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46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49十六、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50一、 产业环境分析(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二、 市场规模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市场规模(1)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市场情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欧美等地区的开发应用较早,起初年均增长速度较小,在5%左右近年来,受世界各地冲突及国家安全保护意识提升,军事装备、安全防护等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增加了全球范围对高强度、高性能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的需求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为5.7万吨2020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需求量约为9.8万吨,五年间增长70%其中,需求量最为强劲的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用于制作防弹衣、防弹头盔等防护用品。

受下游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的影响,全球超高分量聚乙烯纤维市场供需平衡缺口持续放大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为6.46万吨,2020年产能为6.56万吨,同期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分别为8.60万吨和9.80万吨,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仍在加剧2)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情况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时间晚,但发展较快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大了高技术纤维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自2007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高技术纤维专项扶持计划,极大地推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行业发展此后经过十多年快速增长,我国成为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大国目前,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主要生产企业已近20家,主要企业有千禧龙纤、同益中、江苏九九久、江苏锵尼玛、仪征化纤、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生产企业的持续投入下,目前国内企业已经逐步实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批量化生产,实现此类产品的进口替代,同时在主要指标和功能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知名品牌的同等水平,使军装领域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下游应用领域摆脱了对进口产品的过度依赖。

但是,受限于国内部分上游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迟缓,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仍难以在高端产品的生产制造方面实现供应端的资源整合,因此在抗蠕变等高端产品以及医用缝合线、雷达天线罩等细分应用领域,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统计,2015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总产能约为3.05万吨,2020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总产能约为4.20万吨,达到全球总产能的64%受新冠疫情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2020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产能增长速率有所放缓,即便如此,自2015年至2020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年复合增长率仍达到6.6%截至目前,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企业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但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整体呈现中低端产能富余、高端产能紧缺的情况国内企业仍将通过革新生产工艺,寻求技术创新,在更广泛的细分应用领域实现国产替代2015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达到3.05万吨,之后以约20%的年增速递增,2020年,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达到4.91万吨,尽管同期总产能为4.20万吨,但是,受限于原材料成本较高、下游需求变化等原因的影响,很多企业开工率不高,产能转化率较低,因此实际上需求缺口较大。

在全球范围内,近年来对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需求量增长速度均高于产能增长的速度,根据预测,2020年至2025年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需求增速将保持在15%-20%之间,而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需求量将在2025年达到10万吨以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军事装备行业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战略中具有相当地位,在国家相继出台《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政策的背景下,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下游行业的生产技术持续提升,拓宽了其应用领域,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国防建设的稳步发展,民用和军用两方面的需求将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带来更为丰富的市场活力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下游应用领域规模根据预计,2020年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应用领域的需求比例中,海洋产业和军事装备领域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其中,海洋产业领域需求量达到1.22万吨,军事装备领域则为1.16万吨,需求量占比分别为25%和24%除此之外,安全防护、纺织产业、体育产业和建筑工程行业等也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重要应用领域。

1)海洋产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情况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空间,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国家海洋局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稳定上涨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7.19%,达到历史最高值2020年,受新冠疫情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回落但仍保持在8万亿以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备不同于其他高性能纤维的自身结构,在海洋产业领域,其较水体更小的密度使其能够漂浮于水上,是泊绳、拖绳、灯塔固定锚绳等海洋工程用缆绳制造的理想选择同时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高强高模、耐腐蚀、耐磨损、耐光照、柔韧性好的特征,相比其他材料,具有使用寿命更长的优势此外,在强度方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索在自重条件下的断裂长度是钢绳的8倍,是芳纶绳的2倍;在耐光性方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日光照射1,500h后,强度仍能保持在80%以上,而芳纶经日光照射后强度会急剧下降;在化学稳定性方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海水中能有效解决钢绳的锈蚀问题和尼龙、聚酯缆绳在海水中的水解和紫外降解问题。

另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渔网比相同强度下普通的纤维轻至少40%,无吸水性、耐紫外线、强度高、网丝细,加工成养殖网箱固定性好,力学性能好,有效防止了食肉鱼对经济鱼的猎杀,降低了养殖成本;用作拖网阻力小,减少渔船能耗,提高了捕捞效率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优异特性,其在海洋产业中备受绳缆、船舶系泊绳、远洋渔网和海上养殖网箱等产品制造商的青睐根据数据显示,2018-2020年,我国海洋产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分别为0.96万吨、1.03万吨和1.22万吨结合目前渔业及海洋工程的发展速度,未来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2025年海洋产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将达到2.4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5.06%2)安全防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情况公共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公共安全在中国得到高度重视,从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到标准的实施、监管体系的完善,为推进公共安全应急相关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类灾害事故往往呈现出突发性强、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多的特点,这对防护材料、防护服装及防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安全防护用纤维纺织品向着高品质、功能化、专业化、体系化和多领域化发展。

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陆续出台公共安全应急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公共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并从职业安全教育以及法规、标准制定等方面大力促进安全防护装备的应用,企业和民众的安全防护意识得到提升,安全防护装备的普及程度得到提高安全防护与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和安全应急服务为我国应急产业的主要分类,其中,安全防护又被分为个体防护、安全材料、专用安全生产和其他安全防护四个类别以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为代表的化学纤维主要被应用于个体防护、安全材料等类别2020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79万亿元,根据预测,至2026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万亿元根据统计,2016年,国内安全防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0.22万吨;2020年,国内安全防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1.0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46.38%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安全防护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还会继续上升,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2.3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8.10%3)纺织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情况纺织品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家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服装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共同构成纺织品行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经济实力的改善,家用纺织品行业市场规模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同时为上游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代表的化学纤维以及植物纤维、动物毛皮等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5-2020年间,我国家纺行业增速保持在6%-9%之间,且速率不断加大,至2020年家纺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2,700亿元,同比增长8.19%因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的独特性能,其在纺织品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之前因成本和价格等的局限,消费者的接受认可度不高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民用纺织领域的应用已经进入快车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机织而成的面料具有明显的冰凉感,且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低吸水性、不粘性,以及优异的耐磨性、拉伸性能、耐冲击性能、耐化学药品性等,因此在床上用品、窗帘、座套、床垫、凉席、被罩、牛仔面料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数据,2015年,我国纺织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0.09万吨2020年,我国纺织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0.54万吨,预计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1.30万吨,2020-2025年均复合增速19.21%。

4)体育产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情况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及同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均提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伴随着对体育产业及赛事的支持政策及指导意见陆续出台及逐步落地,我国大众体育和健身运动诉求也在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作为体育产业重要子行业之一的国内体育用品行业亦将迎来高速增长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高端制造业产品广泛应用在体育器材领域,凭借材料的结构性优势,在安全帽、滑雪板、钓竿用钓鱼线、球拍及自行车、滑翔板等用品的生产制造中均被视为理想选择此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鱼线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鱼线拉力值是同样纤度下尼龙线的三倍之多,同等拉力值下的体积更小,质量更轻,且具有耐磨性、鱼讯传递明显迅速等优势,特别是在高端鱼钓、海钓等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是国内鱼线加工行业的重点出口项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体育用品具有舒适性、凉感性、强度高、轻量化和耐磨等优异特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登山绳、钓鱼线、球拍网线、风筝线、射箭弓弦等绳索产品,及运动衣、击剑服等纺织织物和滑雪板、滑雪橇、钓竿、球拍、赛车、滑翔板、赛艇、帆船、网球拍、帆轮板等。

随着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高速增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需求也会相应快速增长根据数据,2015年,我国体育器械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0.08万吨2020年,我国纺织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0.39万吨,预计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0.75万吨,2020-2025年均复合增速13.97%5)建筑工程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市场情况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建筑现代化、智能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深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间,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值保持在50万亿以上,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63,947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46.0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冲击能量吸收高及耐强酸、强碱、化学腐蚀等特性,掺入砂浆等建筑材料中,能够有效防止建筑材料的早期开裂,增强建筑物的韧性、抗冲击、抗冻融、抗渗和抗疲劳等耐久性,具有改善建筑物品质和提高结构使用寿命的特性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使用不断普及,近年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在建筑行业领域的下游应用得到创新拓展,如将高性能复合材料纤维掺入建筑材料中,改善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总体的稳健增长,相关技术和材料应用的持续革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优异特性具备在建筑工程行业中获得更多应用的空间根据数据,2015年,我国建筑及其他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0.20万吨2020年,我国建筑及其他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量约为0.59万吨,预计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1.05万吨,2020-2025年均复合增速12.22%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四、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2、法定代表人:白xx3、注册资本:139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6-5-207、营业期限:2016-5-20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2336.401869.121752.30负债总额1355.501084.401016.63股东权益合计980.90784.72735.67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5812.114649.694359.08营业利润886.92709.54665.19利润总额834.54667.63625.90净利润625.90488.20450.6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5.90488.20450.65五、 ERP的定义ERP是通过数据库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查询语言、客户/服务器结构、网络通信、可移植的开放系统等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施高效、统一的受理,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集成管理方案。

定义中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通过ERP,新的管理理念得以实现,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体现为以下三个过渡:•“基于企业内部资源”向“面向供应链集成资源”过渡;•从“面向职能配置资源”向“面向流程配置资源”过渡;•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过渡ERP所集成的专业管理功能包括:经营预测、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物料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计划与调度、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等二、ERP系统的特点归纳起来,ERP系统有以下四个特点1)集功能之大成ERP系统把企业内部的各项专业管理职能集成于一体2)可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由于坚持了面向市场、面向销售的管理思路,借助最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3)面向供应链ERP系统对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等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4)适用范围广不但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类型,还支持项目类型和大批量流水生产类型从生产模式上说,不但支持按库存生产模式,而且支持按订单制造模式、按订单装配模式、按订单设计模式三、ERP的功能模块ERP集成了企业各项职能管理,如营销管理、生产计划、产品研发、采购管理、车间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

任何一个企业的基本业务或职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厘清这些逻辑关系有助于从全局观点实现企业的有序、高效经营四、ERP系统建设的基本步骤ERP几乎成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配置企业在规划建设或改造升级ERP系统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1)企业主要业务关系描述必要时抽调主要业务部门的骨干,以图形方式描绘企业主要业务的逻辑关系,确定核心业务的起点、终点,识别并确认企业的管理重点此外,还要摸清企业生产系统和管理业务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2)确定项目预算如果项目预算充分,可考虑一步到位,实现各项功能的集成如果预算不充分,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描准核心业务及管理重点同时,考虑系统的扩展性3)系统选型在进行系统选型时应处理好先进性与专业性的关系世界知名品牌的供应商的系统固然好用,但是,如果企业的业务比较特殊,就应选择那些专门为本行业开发的系统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开发;另一方面,有典型的企业应用实例可以借鉴事实上,最合理的是选择那些在与本企业非常相似的企业中有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4)系统开发与数据上线运行任何一个企业的ERP系统,均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系统开发的关键是业务或工艺设计。

为顺利完成系统开发,应营造一个能够充分沟通、交流的环境,以使各主要业务部门的参与者能够站在全局观点进行业务或工艺设计数据上线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据上线和数据核对,按照规定的格式上传数据,并核对数据是否错误;•数据运行性能分析,主要是分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即数据上线后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否会出现各种错误,如逻辑上的问题,当前的软硬件能否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错误监控能力测试,即分析系统对人工操作错误或系统设计错误的检出能力;•数据读写、运算、传递,即通过数据的读写与处理来验证ERP系统能否满足实际需要5)系统的维护与完善ERP系统的维护包括例行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例行的维护是指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维护以及系统对应用环境和流程改变的适应性维护ERP系统的完善是指扩大系统应用的功能,提高系统安全等级,提高运行效率,最终提升系统总体目标五、ERP系统的新发展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公司运营的国际化,ERP系统有了新的发展,其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纳入产品数据管理功能PDM是指将企业产品实现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文档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以实现设计数据、产品结构信息、工艺方案等的共享。

其最大效果是减少了系统在新产品投产时的准备工作量2)增加了工作流功能EDI要求把电子计划文件、电子订单或电子工程更换文件等在要求的时间按要求的路线传递给指定的人员为实现这一功能,需要采取工作流技术同,时,新的管理模式也要求将重构后的业务流程用计算机软件控制起来工作流技术的应用使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控制中去3)增加了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功能所谓数据仓库是指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提供相应类型数据支持的战略集合联机分析处理是指按照管理人员的要求,快速、灵活地进行大数据量的查询与处理,以使他们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SAP公司已与其他公司联合开发出集综合查询、报表管理和OLAP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六、 从ROP到ERP的演化过程让我们回顾一下库存管理中的再订货点管理模式虽然解决了何时订、订多少的问题,但是没有考虑物料的相关需求事实上,大部分物料恰恰表现出与其他物料的相关性当考虑了一大类物料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性时,就从ROP演化到开环MRP,即Inputs—Process—OutputsMRP当把能力需求加入到物料需求计划,同时引入了包括更新周期和权限设置在内的反馈机制后,就从IPOMRP进化到CLMRP。

不过,CLMRP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考虑运营系统中其他职能的集成当立足于各项职能的集成时,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结果不再是单纯的物料需求计划,而是制造资源的集成解决方案但是仅限于此,仍然有其局限性资源的整合仅限于企业内部,没有站在价值链的高度实现内外部资源的集成考虑到内外部资源的集成,也就走上了ERP的正确轨道总结起来,从ROP到ERP是物料管理逐步提升的过程七、 从MRPII到ERP在历史上,从MRP到MRPI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资源概念内涵的不断扩大;二是企业计划闭环的形成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两个局限:资源集成局限于企业内部;决策方法局限于结构化问题正是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企业资源计划应运而生ERP的概念最先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与评估公司GarterGroup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ERP已经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把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也作为管理对象,并实现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人事、工程技术等的有效管理八、 工业4.0对运营管理模式的重构1、工业4.0简介工业4.0是指以信息物理系统为基础,实现企业制造系统的网络化集成以及价值链数字化集成,进而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全面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和制造业的商业价值工业变革。

工业4.0是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启动的一项战略计划,现已提升为德国国家级高科技战略工业4.0与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异曲同工为了实现这一高技术战略,需要以下六项措施予以支撑:(1)创新组织管理;(2)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3)建立复杂管理系统的优化模型;(4)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5)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范;(6)加强专业教育2、工业4.0对运营管理模式的重构如果说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那么,工业4.0就是智能制造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产业将被重新定义,智能机床、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RFID传感器、3D打印、互联网、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运营管理视角看,在工业4.0时代,需要重新思考企业的价值取向、组织架构、管理模式,需要重新构建企业的运营体系,需要创新产品研发方式、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物流配送方案、顾客服务流程等运营管理模式以下运营管理方案正在或将要得到实现。

1)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能够直接从顾客那里获取个性化需求,并通过设计与制造的大规模定制将其实现2)柔性化的制造能够更好地响应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变化需求管理、设计变更、过程管理、维护更新等变得更灵活3)智能化的运营管理以CPS为基础,实现人、设备、产品的互联互通,对价值链节点企业数据以及市场数据、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研发数据、工艺技术数据、设备数据、生产过程实时数据、产品与服务数据、物流配送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以给出更加科学的运营管理方案九、 运营战略正在并越来越受重视20世纪70年代初,哈佛商学院的威克姆,斯金纳提出了运营战略的概念运营战略可总结为如何通过运营管理赢得组织的竞争优势其构成要素包括低成本、高质量、准时交货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了运营战略对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运营战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和对运营策略的引领作用可以预见,在21世纪以后的年代里,运营战略将越来越受管理层的重视通用电气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质量、高科技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通用电气致力于通过多项技术和服务为顾客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众所周知,通用电气通过四大战略获得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全球化战略、服务战略、六西格玛质量要求和电子商务。

这四大战略有的涉及服务管理,有的涉及质量控制,有的涉及流程变革通用电气已经把运营战略提升到公司战略的层次从这点上,已足见其对运营战略的重视十、 科学管理(1910~1920年)到了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泰勒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给工厂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泰勒是科学管理原理的创始人,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同时实现雇主和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才能永久地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以此为出发点和基础,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精髓在于:(1)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详细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便采用科学的作业方法;(2)建立在方法研究基础上的差别计件工资制;(3)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科学地选择并培训工人;(4)设立计划部门,负责方法研究与标准化、进度安排、成本分析、业绩考核与工资发放以及纪律检查等管理职能,即管理职能从实际执行业务中分离出来;(5)来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即推行科学管理原理,旨在实现工人财富和资本家财富的最大化,最终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泰勒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但其思想并不总是受到工人的欢迎。

工人认为采用这些方法后产出增加了,而他们的劳动报酬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当时,确实存在有些企业为追求效率而让工人过度劳动这一问题最终,美国国会在公众呼声下就此事举行了听证会1911年泰勒被要求到会作证,也就是这一年,他的划时代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了那次听证会事实上促使了科学管理原理在工业领域的推广除了泰勒以外,还有不少先驱对科学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面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学者及其管理思想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是一位工业工程师,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莉莲•吉尔布雷斯是一位心理学博士,她把心理学的成果应用于动作研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萌芽吉尔布雷斯夫妇将研究集中在有关工人疲劳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节约动作的10个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用于操作和动作的改进与优化享利•甘特看到了非物质利益对激励工人的价值,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甘特图利用甘特图,能够使计划的编制更加快捷和直观亨利•福特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为汽车行业采用大量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汽车进入了美国普通居民的家庭20世纪初,汽车在美国开始畅销,福特公司的T型车大获成功,供不应求为提高运营效率,福特组建了汽车装配线需要指出的是,福特之所以能够使大量生产变成现实,一方面在于他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论,并充分采用了惠特尼提出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在于他把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系统地应用于工厂管理。

十一、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工厂大规模化生产取代工厂个体手工作业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又扩展到美国和其他国家之前农业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制造业采取的是手工作坊方式,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和其徒弟在作坊里加工出来的这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直到19世纪初才发生变化许多发明创造改变了生产方式,机器代替了人力其中,最具重大意义的是蒸汽机的发明、劳动分工概念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提出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为制造业提供了机械动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劳动分工是指让每个劳动者专门从事生产活动的某一部分工作亚当•斯密认为:(1)分工可重复单项操作,提高熟练程度,进而提高效率;(2)分工可减少变换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工具和机器的改进1801年,美国人伊菜•惠特尼提出了标准化生产方式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且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正是采用了标准化,才实现了零件的可互换性,零件才无须定制,才能快速批量生产,才能以标准化的方式生产上万支滑膛枪,才使得后来福特汽车装配线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尽管发生了这些巨大的变化,但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未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时人们迫切需要更系统、切实可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生产十二、 MRP概述(一)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就是不依赖其他需求的自主需求例如,顾客对企业最终产品的需求即独立需求独立需求最显著的特征是需求的对象和数量不确定,只能通过预测或顾客订单来确定解决独立需求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这种方法通过确定何时订货和订多少来控制库存相关需求是指与其他需求有内在联系的需求例如,构成最终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就是相关需求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用于解决相关需求问题的局限性那么,能否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来解决相关需求问题呢?当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解决相关需求问题时,至少存在以下两个局限1)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直接根据对某种物料的需求来确定订货时机及订货数量,但相关需求的数量需要通过产品结构关系计算得出,而且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也不能解决物料需求的时序问题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假设需求是连续的、均衡的,但相关需求是成批的、非均衡的三)MRP的产生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需求比独立需求更为普遍,而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无法解决相关需求问题,这就要求提出新的方法。

现代产品的结构极其复杂,常常由成千上万种零件和部件构成,用手工方法不可能在短期内确定如此众多的零件部件及相应的制造资源的需要数量和需要时间根据产品的需求确定其组成物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极其复杂为此,必须知道各种相关数据,如销售计划或顾客订单情况,物料的现有库存,各种产品的组成结构,材料消耗定额,自制零部件的生产周期,外购件和原材料的采购周期等同时,由于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实际情况必然偏离计划的要求例如,对产品需求预测的偏差,外协件、外购件和原材料的供应不及时,产品质量、设备故障、工人缺勤等都会引起产品的交货数量和交货时间的改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的约瑟夫,奥列基博士在划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的新思路,并组织实施了第一个MRP系统所谓MRP,是指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信息和已下达但未完成订单的情况,计算出来的相关需求物料的需求信息奥列基的主要思想是打破产品品种台套之间的界线,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产品、零部件、原材料等,在逻辑上视为相同的物料,并根据产品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进行展开,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各种物料的需求。

概括起来,MRP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以及何时需要十三、 能力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对MRP所需能力进行核算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即通过计算各工作中心所需的各种资源,确定对人力、设备等资源的需求一)工作中心及其能力工作中心是各种生产或加工能力单元和成本单元的统称,它可以是一台功能独立的设备,一组功能相同的设备,一条生产线,成组生产中的成组单元,由若干工人组成的班组,一定的装配面积,甚至可以是生产单一产品的封闭车间对外协工序来讲,对应的工作中心则是厂外协作单位由于工件经过每一个工作中心时都要发生费用,产生成本,所以工作中心与成本中心联系在一起,并将工作中心作为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工作中心的能力是指可用机器数或人数、每日工作班次、每班可用的工作小时、工作中心平均效率以及工作中心的利用率其中,工作中心利用率是指实际投入工时占计划工时的百分比,工作中心效率是完成定额工时占实际投入工时的百分比工作中心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中心是平衡负荷和能力的基本单元,是车间分配作业任务和安排详细进度计划的基本单元,是车间作业计划完成情况的数据采集点,是计算加工成本的基本单元二)编制能力需求计划所需的信息1、已下达车间的任务单已下达车间的任务单是指已授权并已下达到车间的订单,它占用了一部分能力,所以在编制能力需求计划时必须从工作中心的定额能力中扣除。

2、MRP的计划订单下达MRP的计划订单是MRP输出的尚未释放的订单,其中需要本企业加工的物料将占用工作中心的能力3、工艺路线工艺路线即工艺流程或加工路线,是描述某一项目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文件工艺路线不是一个纯技术文件,而是一个用于编制计划的管理文件所以,其中并不详细说明加工作业的各项具体技术条件和操作要求,而主要说明实际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具体包括:加工工序描述、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定额时间(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主要的工具或工艺装配、可替换工序、可替换工作中心等工艺路线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它是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依据工序消耗工作中心的能力,系统根据工艺路线文件中工序所占用工作中心的定额工时、工序开始和完工日期,计算各个时段工作中心的负荷2)它是计划排程的计算依据3)提供计算加工成本的标准工时数据4)跟踪在制品由于工艺路线的重要作用,生产计划系统对工艺路线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如何保证工时定额数据的准确性是生产计划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对一个加工件,可设定若干种工艺路线,以便在负荷与能力发生矛盾时替代主要工艺路线4、工作日历工作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形式的日历,由普通日历去除每周的双休日、节假日、停工检修日等非工作日期。

5、工作中心文件工作中心文件是指包含计算工作中心能力所需信息的文档三)能力需求计划的编制编制能力需求计划的过程就是根据物料需求计划输出的计划订单和工艺路线文件,求出生产这些物料在各个时段要占用某一工作中心的负荷小时数,再与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比较,生成能力需求报表具体而言,编制能力需求计划就是要确定以下方面•生产什么?何时生产?•占用什么工作中心?何时占用?占用负荷是多少?•工作中心可用能力是多少?十四、 投资方案(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5258.0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

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4613.12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2468.61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2022.82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121.69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531.36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113.61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2468.612022.82121.694613.121.1建筑工程费2468.612468.611.2设备购置费2022.822022.821.3安装工程费121.69121.692其他费用531.36531.362.1土地出让金227.75227.753预备费113.61113.613.1基本预备费50.2650.263.2涨价预备费63.3563.354投资合计5258.09(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2996.86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73.42万元。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73.4273.420.001.1.1期初借款余额2996.861.1.2当期借款2996.862996.860.001.1.3当期应计利息73.4273.420.001.1.4期末借款余额2996.862996.86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73.4273.420.00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73.4273.420.00(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1433.16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4865.775676.736893.178109.611.1应收账款2189.592554.523101.923649.321.2存货1703.021986.852412.612838.361.2.1原辅材料510.91596.06723.78851.511.2.2燃料动力25.5529.8136.1942.581.2.3在产品783.39913.961109.801305.651.2.4产成品383.18447.04542.84638.631.3现金389.26454.14551.45648.771.4预付账款583.89681.20827.18973.152流动负债4005.874673.515674.986676.452.1应付账款1442.111682.462042.992403.522.2预收账款2563.762991.053631.994272.933流动资金859.901003.211218.191433.164流动资金增加859.90143.32214.97214.975铺底流动资金1459.731703.022067.952432.88(八)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764.6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258.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73%;建设期利息73.4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流动资金1433.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1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6764.67100.00%1.1建设投资5258.0977.73%1.1.1工程费用4613.1268.19%1.1.1.1建筑工程费2468.6136.49%1.1.1.2设备购置费2022.8229.90%1.1.1.3安装工程费121.691.80%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31.367.85%1.1.2.1土地出让金227.753.37%1.1.2.2其他前期费用303.614.49%1.2.3预备费113.611.68%1.2.3.1基本预备费50.260.74%1.2.3.2涨价预备费63.350.94%1.2建设期利息73.421.09%1.3流动资金1433.1621.19%(九)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本期项目总投资6764.6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996.86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数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6764.67100.00%1.1建设投资5258.0977.73%1.2建设期利息73.421.09%1.3流动资金1433.1621.19%2资金筹措6764.67100.00%2.1项目资本金3767.8155.70%2.1.1用于建设投资2261.2333.43%2.1.2用于建设期利息73.421.09%2.1.3用于流动资金1433.1621.19%2.2债务资金2996.8644.30%2.2.1用于建设投资2996.8644.30%2.2.2用于建设期利息2.2.3用于流动资金2.3其他资金十五、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

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24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7440.008680.0010540.0012400.002增值税239.59289.23363.69438.142.1销项税967.201128.401370.201612.002.2进项税727.61839.171006.511173.863税金及附加28.7534.7143.6452.573.1城建税16.7720.2525.4630.673.2教育费附加7.198.6810.9113.143.3地方教育附加4.795.787.278.76(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438.14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10402.43万元,其中:可变成本9004.04万元,固定成本1398.39万元达产年项。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