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09KB
约12页
文档ID:118558838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_第1页
1/12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 《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1  阅读文言文选段《晏子谏景公》,完成14~16题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4.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公被狐白之裘 (2)晏子对曰  15.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16.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4. (1)通“披”,穿着 (2)回答(2分)  15.译文:(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2分)  16.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分)《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2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2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1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景公:齐国国君○2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阅读训练】  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  A.饱而知人之饥  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D.五谷不收谓之饥  (2)  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B.蹇叔之子与师  C.与嬴而不助五国  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品味__,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  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  1.(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D:指荒年  (2)AD(A/D:给予/B:参与/C:交好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  4.排比 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  试题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晏子入见,立有间  ②公被狐白之裘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景公或晏子的性格特征  答案  10.  (1)①晋见或拜见 ②通“披”,披着  (2)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或几天),天气却不寒冷  (3)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晏子:体恤民情(关心百姓),善于进谏任选一人作答)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见路途时候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个乡,看见在里闾有饥寒的人,不问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不必报他们的姓名已任职的发给两月救济粮,生病的发给两年救济粮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够明白自己应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兴做的事《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3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 景公:齐景公 ②霁 (j ì):雨后或雪后初晴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⑴ 晏子谏景公 ( ) ⑵晏子对曰( )  ⑶公被狐白之裘 ( ) 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小题2:以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小题4: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小题5: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范仲淹的话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⑵ 回答 ⑶身穿(通:披) ⑷挨饿受冻的人  小题2:C   小题3:(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小题4:(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小题5:(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认知能力A.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表转折) 水落而石出者(表顺承)B.坐于堂侧阶(在) 墨子闻之起于鲁(从)C.公被狐白之裘(的) 温而知人之寒(的)D.晏子能明其所欲(代词) 其如土石何(加强语气)  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__对晏子或景公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__内容的能力根据晏子的言语的理解,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来回答即可《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4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③②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 景公:齐景公 ②霁 (j i):雨后或雪后初晴。

③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⑤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意思是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 晏子谏景公( )  ⑵晏子对曰( )  ⑶公被狐白之裘 ( )  ⑷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10、以下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水落而石出者  B、坐于堂侧阶,墨子闻之起于鲁  C、公被狐白之裘,温而知人之寒  D、晏子能明其所欲,其如土石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2、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晏子或景公是怎样的人?(选一人作答)(2分)  13、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请用学过的古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  参考答案:  9、(2分)  (1)向君王提意见,提意见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⑵ 回答  ⑶身穿(通:披)  ⑷挨饿受冻的人  10、(3分)C   11、(2分)(自己)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12、(2分)晏子是一个了解民情,敢于并善于劝谏的人景公是一个能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即善于纳谏),并能付诸行动的`人  13、(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晏子谏景公》阅读答案5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朝堂的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公被狐白之裘( )  (2)晏子对曰(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通“披”穿着  (2)回答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3、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或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上述主观题意对即可)。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