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老北京民间玩具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47.02KB
约7页
文档ID:170613510
老北京民间玩具_第1页
1/7

老北京民间玩具的风格特征拨浪鼓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问世;至今仍 被人们所喜爱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 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 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 亮悦耳鬃人用胶泥、秫秸、棉花、彩衣、猪鬃制作而成鬃人身高约9 厘米,都以皮影戏和 京剧中的人物为角色,塑造出不同的形象玩时把鬃人放置在一个铜盘中,轻轻 敲击铜盘,鬃人会伴随着铜盘声有节奏地转动鬃人的转动借助于底座粘有一圈 长约二、三厘米的猪鬃,鬃毛具有弹性且排列角度的不同和敲击铜盘力量的大小,鬃人可以正转或反转因它有趣的象一楚楚戏剧,故老北京人亲切的称它为“盘中好戏”■ j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在加入各种颜色,捏出不同造型的人物在老北京街头,尤 其是在白塔寺、护国寺、东岳庙等较大的庙会上都有卖的是当时人们最喜欢的 一种小巧玩赏品和陈设品现在故宫内仍然收藏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玩赏的面塑草编玩具这是过去北京儿童常玩的一种用草编的玩具是用一种名叫马莲草编成,因此又称马莲玩具长枪一种木制的玩具。

其外形以古代兵器长枪为模子;采用木料制成此类玩具简捷、轻便又不伤人,是老北京城男孩子普遍喜爱的玩具至今仍被保留风筝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 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 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 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又称“纸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削木为鹊乘而放之的记 载古时风筝多为战争服务,成为一种有效的通讯联系工具,风筝作为一种民间 娱乐工具,最早见于宋代画家苏汉臣的绘画作品中到了明、清时期,每逢清明 前后人们都要走出户外去放风筝当时北京最有代表性的风筝是"黑锅底”和“瘦腿子”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 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 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容易操作圆盘四周的哨 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 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 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 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香包古时候,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 求福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包,可!|三NO:20110716191111409386千万不能捡啊昵图网 uJluuj.nipicxom 8Y:ffJI23IE3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 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 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 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 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 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 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昵图网IN0:20120407101931593122布老虎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 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

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 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 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 泛喜爱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 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虎枕头、套虎等布老虎是我国传 统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