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处理办法一、 定义:化疗后体温$381并持续1h以上并且中性粒细胞〈500/m或中性粒细胞〈1000/mL,但是预计在48h内将〈500/mL二、 诊断:(一) 确定是否存在感染: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输液情况,以及过敏史,以排除其他原因 引起的发热二) 确定感染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 胸片、腹部 B 超等确定感染的部位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药物敏感性: 尽可能得到感染部位的阳性病原体结果,在使用抗菌素之前进行血培 养+药敏试验或可疑感染灶分泌物、排泄物的细菌和真菌培养+药敏 在治疗过程中可多次培养,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三、治疗(一) G-CSF单药或与GM-CSF联合治疗,每天检测血常规,直 至 WBC 升至 4000/mL 以上停药二) 积极处理感染源,如有导管感染者需拔除导管三)积极抗感染治疗:1. 应尽早、静脉、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病原微生物检查结 果尚未报告时可先给予经验性治疗以头孢3代、4代、广谱青霉素 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首选,视感染情况可合并使用氨基糖苷类或 糖肽类抗生素2. 起始治疗 3~5 天后退热而且病原体明确者,可以改用不良反应 最小、价廉但抗菌谱适当的药物;如果细菌培养阴性,而患者临床症 状改善者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3. 治疗 3~5 天后仍有持续性发热,病情恶化应调整更换抗生素, 并考虑到真菌感染,特别是慢性系统性念珠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和病 毒性感染的可能。
如果估计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还要持续5~7 天,则 加用抗真菌药四、注意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并给予口腔护理、会阴护理、 房间紫外线消毒、必要时入层流病房避免侵入性操作五、必要时给予对症、营养支持、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等处理六、积极处理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