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域/草酸酯加氢催化剂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方案草酸酯加氢催化剂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方案目录一、 项目基本情况 2二、 公司概况 4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5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5三、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 6四、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 6五、 绩效考评的程序与流程设计 12六、 企业员工绩效申诉的处理 16七、 绩效考评指标的类型 18八、 基于不同维度的绩效考评指标设计 21九、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2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4十、 项目规划进度 3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35一、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67.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470.8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407.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89%;建设期利息374.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2%;流动资金5688.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00%。
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3470.8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200.5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5270.29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78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0676.0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164.2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9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4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1818.30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4667.00约67.00亩1.1总建筑面积㎡86617.51容积率1.941.2基底面积㎡27246.87建筑系数61.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6.812总投资万元33470.872.1建设投资万元27407.792.1.1工程费用万元23268.63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544.302.1.3预备费万元594.862.2建设期利息万元374.122.3流动资金万元5688.963资金筹措万元33470.873.1自筹资金万元18200.583.2银行贷款万元15270.294营业收入万元578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0676.06""6利润总额万元6885.69""7净利润万元5164.27""8所得税万元1721.42""9增值税万元1985.44""10税金及附加万元238.25""11纳税总额万元3945.11""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672.34""13盈亏平衡点万元31818.30产值14回收期年7.4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8.91%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919.18所得税后二、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程xx3、注册资本:147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4-5-37、营业期限:2014-5-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11989.649591.718992.23负债总额7140.125712.105355.09股东权益合计4849.523879.623637.14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26263.1521010.5219697.36营业利润5875.944700.754406.95利润总额4926.373941.103694.78净利润3694.782881.932660.2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94.782881.932660.24三、 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策略各类绩效考评方法各具特点,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缺陷和不足。
有些方法适用于大型企业,有些方法则适用于中小企业,有些方法适用于企业生产一线的人员,有些方法则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它们各有各的适用范围,根据企业实际运行的情况,大多数企业在制定绩效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才能逐步解决和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先天不足”,属于设计方案上的缺欠,有些则是人们头脑中的不正确观念和认识,或者是考评者的管理水平、实务技术上的缺点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造成的,严重阻碍了企业绩效管理活动的正常实施和运行因此,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管理,不但具有深奥的理论性,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丰富的艺术性四、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在绩效管理的实践活动中,人们设计出一些偏重考评员工行为的方法,对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行为进行界定其主要内容是:首先利用各种技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加以界定,然后根据员工在多大程度上显示出这些行为作出评价常用的考评方法有五种一)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法也称重要事件法在某些工作领域内,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有效的工作行为导致了成功,无效的工作行为导致了失败重要事件法的设计者将这些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行为称为“关键事件”,考评者要记录和观察这些关键事件,因为它们通常描述了员工的工作行为发生的具体背景条件。
这样,在评定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时,就可以利用关键事件作为考评的指标和衡量的尺度关键事件法对事不对人,以事实为依据考评者不仅要注重对行为本身的评价,还要考虑行为的情境,可以用来向员工提供明确的信息,使他们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而又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例如,一名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有利的关键事件的记录是“以最快的速度和热诚的方式反映客户的不满”,而不利的关键事件的记录是“当获得保险订单之后,对客户的反映置之不理,甚至有欺骗行为”关键事件法考评的内容是下属特定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忠诚性、亲和力、果断性和依赖性等由于这种方法强调的是选择具有代表最好或最差行为表现的典型和关键性活动事例,作为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因此,一旦考核评价的关键事件选定了,其具体方法也就确定了采用本方法具有较大时间跨度,因此可与年度、季度计划的制订与贯彻实施密切结合在一起本方法可以有效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为其他考评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其主要特点是:为考评者提供了客观的事实依据;考评的内容不是员工的短期表现,而是一年内的整体表现,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可以贯穿考评期的始终;以事实为根据,保存了动态的关键事件记录可以全面了解下属是如何消除不良绩效、如何改进和提高绩效的。
关键事件法的缺点是:关键事件的记录和观察费时费力;能作定性分析,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具体区分工作行为的重要性程度,很难使用该方法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二)行为错定等级评价法1、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也称行为定位法、行为决定性等级量表法或行为定位等级法这一方法是关键事件法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它将关键事件和等级评价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一张行为等级评价表(、7)可以发现,在同一个绩效维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表示这一维度中的一种特定绩效水平,将绩效按等级量化可以使考评结果更有效、更公平其具体的工作步骤如下2、进行岗位分析,获取本岗位的关键事件,由其主管人员作出明确管洁的描述3、建立绩效评价的等级,一般为5-9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给出确切定义4、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作出重新分配,将它们归入最合适的绩效要素及指标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5、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等级划分的正确性,由第二组人员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由优到差、从高到低进行排列6、建立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的考评体系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设计和实施的费用高,比许多考评方法费时费力,但是它的优点还是比较鲜明的,主要有五点。
①对员工绩效的考量更加精确由于参与本方法设计的人员众多,对本岗位熟悉,专业技术性强,所以精确度更高②绩效考评标准更加明确评定量表上的等级尺度与行为表现勺具体文字描述一一对应,或者说通过行为表述锚定评定等级,使考评标准更加明确③具有良好的反馈功能评定量表上的行为描述可以为反馈提供更多必要的信息④具有良好的连贯性和较高的信度使用本方法是对被考评者使用同样的量表,对同一个对象进行不同时间段的考评,能够明显提高考评的连贯性和可靠性⑤考评的维度清晰各绩效要素的相对独立性强有利于综合评价判断三)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也称行为观察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观察量表评价法行为观察法是在关键事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大体接近,只是在量表的结构上有所不同本方法不是首先确定工作行为处于何种水平,而是确认员工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它要求评定者根据某一工作行为发生频率或次数多少对被评定者打分,如从不(1分)、偶尔(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既可以对不同工作行为的评定分数相加得到一个总分数,也可以按照对工作绩效的重要性程度赋予工作行为不同的权重,经加权后再相加得到总分总分可以作为不同员工之间进行比较的依据。
发生频率过高或过低的工作行为不能被选取作为评定项目行为观察法克服了关键事件法不能量化、不可比以及不能区分工作行为重要性的缺点,但是编制一份行为观察量表较为费时费力,同时,完全从行为发生的频率考评员工,可能会使考评者和员工双方忽略行为过程的结果四)加权选择量表法本方法的具体形式是用一系列形容性或描述性的语句,说明员工各种具体的工作行为和表现,并将这些语句分别列入量表中,作为考评者评定的依据在打分时,如果考评者认为被考评者的行为表现符合量表中所列出的项目就做上记号加权选择量表法的具体设计方法如下1、通过工作岗位调查和分析,收集涉及本岗位人员有效或无效行为表现的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作出描述2、对每一个行为项目进行多等级(一般为5-9个等级)评判,合并同类项目,删去缺乏一致性和代表性的事项3、求出各个保留项目评判分的加权平均数,将其作为该项目等级分值4、加权选择量表法具有打分容易、核算简单、便于反馈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适用范围较小采用本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不同内容的加权选择考评量表五)强迫选择法强迫选择法也称强制选择业绩法,它是一种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在强迫选择法中,考评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某一方面行为表现的项目中选择一项(有时选两项)内容作为单项考评结果。
考评者可能会发现所有的选项都描述员工的绩效,不过他只能从中选出一个或两个最能描述员工行为表现的项目和一般的评级量表的方式不同,本方法在各个项目中对所列举的工作行为表现,由于谨慎地使用了中性的描述语句,使考评者对该工作表现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认知是模糊的因此,考评者不知道下属员工的考评结果是高或低,还是一般采用强迫选择法可以避免考评者的趋中倾向过宽倾向、晕轮效应或其他常见的偏误强迫选择法不但可用来考评特殊工作行为表现,也可用于企业对更宽泛的不同类别人员的绩效描述与考评与其他评级量表法一样,强迫选择法同样是一种定量化考评方法五、 绩效考评的程序与流程设计(一)绩效考评的程序绩效考评的程序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自上而下”主要是先确定上级部门的绩效结果,然后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而“自下而上”则是先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然后汇总形成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绩效结果绩效考评的程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设计1、“自上而下”的绩效考评组织会根据一些组织原则划分成若干层次和数量的群体,群体又由具体的员工组成对应不同层面的工作活动主体,相应也就产生不同层面的绩效各个层面之间的绩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完整的绩效系统,因此组织绩效、群体绩效以及个人绩效之间具有相互牵引、相互支持的作用。
基于此,在评价一个员工的绩效优劣与否时,必须要考虑其所在群体乃至更高层级的绩效结果,包括以下具体程序1)对单位绩效进行考评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需要对组织或群体绩效进行定位,由于组织或群体的绩效范围比较广,为了有效进行衡量,需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甄选,选择最关键、最核心的指标进行评价就某种程度而言,单位的绩效就是单位主管领导的业绩,因为领导必须对本单位的绩效负责,这也是绩效体系设计的一般做法,稍有差别的是有时还要对领导的能力和态度指标进行评价,这些绩效内容与单位绩效是有区别的2)对单位内部员工进行考评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个员工都有一套科学的、客观的考评指标体系,这样可以有效反映其绩效水平,但现实中很难做到如此精确,特别是对职能部门的员工而言,因此很多单位就由主管领导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评价,这种方式的前提假设是领导清楚每个员工的绩效,在缺乏客观指标的情况下,评价起来相对准确无论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打分,或排列出相对名次,形成个体的绩效结果3)对员工绩效进行调整组织是一个整体,但各个内部单位之间的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在各单位员工绩效得分形成之后就进行总体排名或比较难免存在问题,这就需要将个体绩效与单位绩效联系起来,对个体绩效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调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难度系数进行调整,即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难易程度赋以不同的难度系数例如,工作较难完成的系数为工作难易程度一般的系数为1.而工作较容易完成的系数为8员工绩效评价完成后乘以相应单位的难度系数,即形成了其最终绩效结果,二是根据部门绩效结果进行调整,对员工绩效评价时,可能有的部门领导比较严格,员工总体得分都比较低,而有的部门领导比较宽松,员工总体得分都比较高,但实际上前面部门的绩效更好一些,如果不进行调整难免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根据部门绩效结果对员工绩效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绩效考评结果总体上的客观公正2、“自下而上”的绩效考评这种方式一般是先从基层员工开始,进而对中层人员考评,形成自下而上的过程这种方式的假设是个体绩效的加总就等于单位的绩效,因此这种考评方式更适合于生产、市场等部门,而对于职能部门并不十分合适这种方式的操作程序如下1)以基层为起点,由基层部门的领导对其直属下级进行考评考评分析的单元包括: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如员工是否按规定的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各级主管在计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下属的过程中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员工个人的工作效果,如产品产量、废品率、原材料消耗率、出勤率、工时利用率、能源消耗率等;影响员工行为的个人特征、心理品质和能力素质,如价值观、信念、态度、知识、技能、期望与需要等。
2)在基层考评的基础上,对各个中层部门进行考评其考评范围和内容,不仅包括对各个中层部门主管的个人行为与工作业绩的考评,也包括对该部门总体的工作绩效,如计划任务完成率、员工劳动生产率、产品合格率、成本收益率等主要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的考评3)在完成逐级考评后,由企业的上级机构或董事会对企业高层领导进行考评,其内容主要是经营效果方面硬指标的完成情况,如总产值、总收益、市场占有率、成本利润率等二)绩效考评的流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绩效考评方式,还是“自下而上”的绩效考评方式,都需要遵循绩效考评的基本步骤一般而言,完整的绩效考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科学确定考评的基础1)确定工作要项工作要项是指工作结果对组织有重大影响的活动或大量的重复性活动一项工作往往由许多活动构成,但考评不可能针对每个工作活动进行一个岗位的工作要项一般不应超过4-8个,抓住了工作要项就等于抓住了关键环节,也就能够有效地组织考评2)确定绩效标准绩效应以完成工作所达到的可接受的条件为标准不宜定得过高由于绩效标准是考评评判的基础,因此必须客观化、定量化,具体做法是将考评要项逐一分解,形成考评的评判标准2、评价实施具体做法是将工作的实际情况与考评标准逐一对照,评判绩效的等级。
3、绩效面谈面谈是绩效考评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常常被忽略通过面谈能使员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过去,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4、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应当切实可行、由易到难,要有明确的时间,计划要具体,要得到上下级的认同改进计划是绩效考评的最终落脚点5、改进绩效的指导切实保证本岗位工作的有效性,应当是考评者与被考评者讨论的核心问题上级主管应经常对下属工作绩效的改进作出正确指导,并在精神上、物质上予以必要的支持六、 企业员工绩效申诉的处理(一)绩效申诉的管理机构一般来说,企业绩效考评机构一般由绩效管理委员会和绩效管理日常管理小组组成前者主要负责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设计和重大事项的管理,是绩效考评的领导机构,主要由企业高层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后者是绩效考评的执行机构,负责绩效考评的具体工作,一般设在人力资源部绩效申诉处理一般是由上述两个机构负责,后者主要是负责初次绩效申诉的处理前者主要负责初次申诉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重大绩效申诉事件的处理在大中型企业中,为了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平公正性,一般应设立两个专门委员会,即绩效考评结果评审委员会与员工绩效考评申诉委员会,后者主要负责接受和处理员工绩效考评的申诉。
二)绩效申诉受理内容绩效申诉受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结果方面的,如果员工对于自身的绩效结果无法认同,或发现绩效考评数据不准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诉,并阐明申诉理由;二是程序方面的,如果员工认为考评者在进行绩效考评时违反了相关的程序和政策,或存在失职行为,也可以进行绩效申诉,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处理三)绩效申诉处理流程为了保证绩效申诉切实有效,企业一般为员工提供两次申诉机会,具体的申诉处理流程如下1、初次申诉处理被考评者如果对绩效考评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与直接上级沟通的方式谋求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员工有权在得知考评结果后一定期限内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超过期限则不予受理2、人力资源部在接到员工的申诉后,需在一定期限内作出答复人力资源部经理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和公司制度,出具第三方解决意见,与考评者面谈并解释原因,在员工申诉表上签署意见如果员工的申诉成立,确需改正申诉者的绩效考评结果,人力资源部应当与被考评者的上级协商,报绩效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调整被考评者的绩效考评结果3、二次申诉处理如果员工对首次处理意见不服,还有权在接到首次处理意见后的一定期限内向公司的绩效管理委员会再次进行申诉,超过期限则不予受理;绩效管理委员会在接到员工的申诉后,需在一定期限内作出裁决。
七、 绩效考评指标的类型绩效考评指标有多种分类方式为了更好地设计绩效考评系统中的考评指标,我们应熟悉各种考评指标的分类方式,并将各类考评指标纳入绩效考评系统中一)绩效可以分为能力指标、态度指标和业绩指标绩效内容可以划分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业绩几个维度,与此相对应,绩效指标也可据此分为能力指标、态度指标和业绩指标具体而言,能力指标是基于工作能力或胜任力提炼出来的考评指标,如沟通协调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等,往往采用定性的方式进行考评;态度指标主要针对那些对实现工作目标具有重要影响的态度进行考评,常见的态度指标包括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纪律性等,其考评也主要采取定性的方式;能力和态度指标反映了工作的过程,而业绩指标则反映了工作的成绩或效果是绩效考评的核心,可以从成本、产出、效率、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衡量,往往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考评二)绩效的重要程度根据绩效的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关键绩效指标、一般绩效指标和否决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指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是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体现了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增值作用关键绩效指标虽然重要,但并非绩效指标的全部,尤其是对于一些支持性部门,如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它们的绩效指标很少源于组织的战略,更多的是来自部门的职能或职责。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考评,还应该将一些重要的其他指标引入绩效指标体系中,我们将这些指标称为一般绩效指标一般绩效指标是指影响企业基础管理的指标,体现对企业各层次履行规定与职责的基础管理要求,它来源于部门或个人的职责,是关键绩效指标得以实现的保障此外,还有一类指标被称为否决指标,如果这种指标所对应的工作没有做好,将给企业带来直接且严重的后果如生产制造型企业,虽然这类企业的营业宗旨是创造利润,而不是安全问题,但是安全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给员工的人身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甚至企业的外部形象带来影响,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生产制造型企业就可以将安全工作作为否决指标,即如果企业或某部门在安全工作上出现问题,则直接否决其本年度所有工作绩效成绩,其结果是该部门领导入的考评成绩为零,本部门的绩效奖金为零三)绩效的可量化程度根据指标的可量化程度,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顾名思义,定量指标是指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形成考评结果的指标,如销售利润率、顾客满意度以及产品数量等,其考评以数据结果为基础一般而言,我们要求绩效考评指标要尽量量化,这样有助于客观地对指标进行考评,但是有很多绩效指标往往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衡量,我们称为定性指标。
具体而言,定性指标是指无法直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考评内容,需对考评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考评结果,常见的定性指标主要是能力类或态度类的指标为了使定性指标的考评尽量客观,常常采取定量化的方式予以转换,具体方式是将定性指标设定出不同级别的考评标准,并对每一种标准进行详细描述,为考评主体在考评该指标时提供有效参考四)考评的属性根据被考评的属性,可以分为主观判断指标和客观考评指标主观判断指标是指需要由考评主体根据自身的认知和感受对被考评者绩效进行打分的指标,而客观考评指标则无须考评主体进行考评,有客观的数据予以支撑一般而言,定性指标属于主观判断指标,而定量指标则属于客观考评指标但是有时候也不尽然,有一些定量指标也可能需要运用主观判断的方式进行考评,如满意度指标,虽然属于定量指标,但它仍需要经过多元考评主体对该指标进行考评,再对主观判断结果量化计分得出结果,因此这个定量指标属于主观判断指标区别主观判断指标和客观考评指标有助于尽可能科学地考评各类指标,对科学选择考评主体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八、 基于不同维度的绩效考评指标设计根据绩效的内容,可以将绩效考核指标分为能力指标、态度指标和业绩指标,不同指标的来源和设计方法有所区别,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把握。
一)工作业绩指标设计根据指标的来源及重要性程度,可以将业绩类绩效指标划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和岗位职责指标两种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1、关键绩效指标设计关键绩效指标来自组织战略和经营规划;是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这类指标的设计需要有高层管理者的参与根据组织战略逐级制定常见的关键绩效指标设计方法有目标管理、标杆管理、KPI和平衡计分卡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是195年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都必须转化为目标,而企业目标只有通过分解变成每个更小的目标后才能够实现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之后,根据目标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这种方法并没有明确指出如何设计指标,而是提供了指标设计的思路,强调指标或目标的设计需要上下级共同协商制定,并且通过由上至下的目标体系进行管理和监控2)标杆管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称基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开辟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后由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进行了系统化和规范化总结具体而言,标杆管理是通过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构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过程。
通过标杆管理,企业能够明确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最高标准,然后进行必要的改进来达到这些标准3)KPI,KPI即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它不同于指标的概念,是专指一种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各类组织中的应用仍十分广泛具体而言,KPI是企业根据宏观战略目标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并将其转化为若干个考评指标,然后借用这些指标,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多个维度,对组织或员工个人的绩效进行全面跟踪、监测和反馈从其名称和定义中可以看出,“关键二字是KPI的核心,也是指标体系选择和确立的基础4)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是由罗伯特•卡普兰与戴维•诺顿于20世纪90年代共同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一个包含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框架,将组织战略利用目标组合的形式予以逐层描述,继而将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监控,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因此,发展到今天,平衡计分卡已经成为一套“描述战略、衡量战略、管理战略”的完整体系,被很多大中型企业应用。
上述几种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方法思路各异目标管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即将战略目标转化成一系列的绩效目标作为考评的依据,但对于如何走行转化并没有方法上的指导;标杆管理是在学习标杆企业先进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考评和监控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KPI是抓住关键,从组织战略出发,逐步明确关键绩效领域、关键绩效要素,最终确立关键绩效指标,思路更加清晰,指标体系更加系统;平衡计分卡则不仅是一种绩效指标设计方法,更是一项战略管理工具,通过四个层面的目标将战略逐层描述,然后转北为可操作的绩效指标体系,达到战略衡量和监控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在理解和操作上都比较复杂,对管理环境的要求也较高总之,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并且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日趋呈现出融合应用之势2、岗位职责指标设计岗位职责指标主要是指根据部门和岗位工作说明书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归纳提炼而成的指标工作说明书是通过工作岗位调查与分析而获得的有关部门及其岗位的各种相关信息,它反映了企业组织发展对该部门及其岗位的要求如果岗位职责指标的内容与KPI指标的内容有相同、重叠的地方,则应该划入KPI的范围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务所作的统一规定。
由于工作说明书所说明的对象不同,可以具体分为岗位工作说明书(即以岗位为对象所编写的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即以某一部门或单位为对象编写的工作说明书)例如,根据某机场客服部接待室主任的《岗位说明书》中“岗位职责”部分内容,可以归纳出该岗位的职责主要包括本部门制度建设、外部关系协调、顾客信息收集、本部门计划制订、员工思想管理等,对应设定相应的考评指标,可以包括部门制度健全度、外部关系和谐度、顾客信息全面和准确度、工作计划落实及时率以及员工满意度等具体指标九、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1年(12个月),运营期9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78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37570.0043350.0049130.0057800.002增值税1153.671391.321628.961985.442.1销项税4884.105635.506386.907514.002.2进项税3730.434244.184757.945528.563税金及附加138.44166.96195.48238.253.1城建税80.7697.39114.03138.983.2教育费附加34.6141.7448.8759.563.3地方教育附加23.0727.8332.5839.71(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985.44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50676.06万元,其中:可变成本41951.78万元,固定成本8724.28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48469.44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25687.5029639.4233591.3539519.232工资及福利费2432.552432.552432.552432.553修理费923.79923.79923.79923.794其他费用5593.875593.875593.875593.874.1其他制造费用490.92490.92490.92490.924.2其他管理费用382.24382.24382.24382.244.3其他营业费用4720.714720.714720.714720.715经营成本34637.7138589.6342541.5648469.446折旧费1421.071421.071421.071421.077摊销费37.3137.3137.3137.318利息支出748.24748.24748.24748.249总成本费用36844.3340796.2544748.1850676.069.1其中:固定成本8724.288724.288724.288724.289.2可变成本28120.0532071.9736023.9041951.78(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238.25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6885.69(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885.69×25.00%=1721.42(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6885.69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721.42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6885.69-1721.42=5164.27(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37570.0043350.0049130.0057800.002税金及附加138.44166.96195.48238.253总成本费用36844.3340796.2544748.1850676.064利润总额587.232386.794186.346885.695应纳所得税额587.232386.794186.346885.696所得税146.81596.701046.591721.427净利润440.421790.093139.755164.27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396.381967.824596.819可供分配的利润440.422186.475107.579761.0810法定盈余公积金44.04218.65510.76976.1111可供分配的利润396.381967.824596.818784.9812未分配利润396.381967.824596.818784.9813息税前利润1482.283731.735981.179355.35(四)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本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91%。
本期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8.91%,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本期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五)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2919.18(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2919.18万元(大于0),说明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本期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7.44年本期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7.44年,要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盈利能力较强,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现金流入0.0037570.0043350.0049130.0057800.001.1营业收入0.0037570.0043350.0049130.0057800.002现金流出27407.7938473.9739325.4947003.7650129.932.1建设投资27407.790.002.2流动资金3697.82568.904266.721422.242.3经营成本34637.7138589.6342541.5648469.442.4税金及附加138.44166.96195.48238.25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27407.79-903.974024.512126.247670.074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27407.79-28311.76-24287.25-22161.01-14490.945调整所得税370.57932.931495.292338.84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27407.79-1050.783427.811079.655948.657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27407.79-28458.57-25030.76-23951.11-18002.46计算指标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3.52%;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8.91%;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ic=11%):3787.56万元;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ic=11%):-2919.18万元;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6.59年;6、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7.44年。
七)债务资金偿还计划本期项目按照“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的模式偿还建设投资借款计算,还款期为10年借款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税后利润八)利息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利息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项目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息备付率(ICR)为12.50本期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利息备付率均高于利息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本期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九)偿债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偿债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偿债备付率(DSCR)为12.15根据约定的还款方式对本期项目的计算表明,在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偿债率均高于偿债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单位:万元序 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额15270.2915270.2915270.2915270.291.2当期还本付息374.12748.24748.24748.24748.241.2.1还本1.2.2付息374.12748.24748.24748.24748.241.3期末借款余额15270.2915270.2915270.2915270.2915270.292利息备付率12.503偿债备付率12.15(十)级标题经济评价结论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578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0676.06万元,税金及附加238.25万元,净利润5164.2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8.91%,财务净现值-2919.1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44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期项目从经济效益指标上评价是完全可行的十、 项目规划进度(一)项目进度安排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单位:月序号工作内容1234567891011121可行性研究及环评▲▲2项目立项▲▲3工程勘察建筑设计▲▲4施工图设计▲▲5项目招标及采购▲▲6土建施工▲▲▲▲▲▲7设备订购及运输▲▲▲8设备安装和调试▲▲▲▲▲9新增职工培训▲▲▲10项目竣工验收▲▲11项目试运行▲▲12正式投入运营▲(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施工中应遵照执行下列工期保证措施,按合同规定如期完成1、项目建设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2、选派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高、施工经验丰富、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投入该项目施工3、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4、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5、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严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详细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以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