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终端设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燃煤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升级,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2800万千瓦,实施节能改造约4亿千瓦,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约1.6亿千瓦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5克标煤/千瓦时(其中煤电平均供电煤耗约318克标煤/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到约890克/千瓦时;供电煤耗五年累计降低18克标煤/千瓦时,年节约标煤7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实施严格的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等环保电价政策,推动现役机组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达到92%2015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分别减少425万吨、501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装备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一、 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系统安全水平坚持分层分区、结构清晰、安全可控、经济高效原则,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充分论证全国同步电网格局,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提升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协调性,探索大电网之间的柔性互联,加强区域内省间电网互济能力,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二、 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多项指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5年底,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69万亿千瓦时,全国发电装机达15.3亿千瓦,其中水电3.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23亿千瓦),风电1.3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0.42亿千瓦,核电0.27亿千瓦,火电9.93亿千瓦(含煤电9亿千瓦,气电0.66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0.13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1.4亿千瓦;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合计60.9万公里,变电容量33.7亿千伏安截至2015年底,我国人均装机约1.11千瓦,人均用电量约4142千瓦时,均超世界平均水平;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25.8%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六个区域各级电网网架不断完善,配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化建设取得突破,农村用电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电源发展明显加快全国水电规模稳步增加,新增投产超过1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比重达到20.9%;风电规模高速增长,占比由2010年的3.1%提高至8.6%,跃升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光伏发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新增约4200万千瓦;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居世界第四,在建3054万千瓦,居世界第一。
火电机组结构持续优化,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比例明显提高,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上升到78.6%;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明显提升,达到41%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从2010年的27%提高到2015年的3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9.4%提高到2015年的1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三、 加强调峰能力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性高度重视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从负荷侧、电源侧、电网侧多措并举,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大调峰电源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有条件的地区,抓紧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加强抽水蓄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切实发挥抽水蓄能电站提供备用、增强系统灵活性的作用十三五期间,抽蓄电站开工6000万千瓦左右,新增投产17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全面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实施煤电机组调峰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借鉴国际火电灵活性相关经验,加快推动北方地区热电机组储热改造和纯凝机组灵活性改造试点示范及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三北地区热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约1.33亿千瓦,纯凝机组改造约8200万千瓦;其它地区纯凝机组改造约450万千瓦。
改造完成后,增加调峰能力4600万千瓦,其中三北地区增加4500万千瓦优化电力调度运行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以节能环保低碳为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电力系统调度原则和具体措施,确定各类机组的发电优先序位、用户侧的有序用电序位以及机组的调峰、轮停序位,根据中长期、日前交易电量及负荷预测确定合理开机组合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和考核,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努力消纳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立健全基于价格激励的负荷侧响应措施,进一步优化推广发电侧和用户侧峰谷电价机制,探索实行可中断负荷电价完善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整合系统运行、市场交易和用户用电数据,提高负荷侧大数据分析能力,增强负荷侧响应能力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减小系统峰谷差积极推进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与推广四、 机遇与挑战电力工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十二五期间,电力供应由总体平衡、局部偏紧的状态逐步转向相对宽松、局部过剩非化石电源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区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突出,三北地区风电消纳困难,云南、四川两省弃水严重局部地区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尤其北方冬季采暖期调峰困难,进一步加剧了非化石能源消纳矛盾。
电力设备利用效率不高,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输电系统利用率偏低,综合线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区域电网结构有待优化,输电网稳定运行压力大,安全风险增加城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电力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电力结构优化及转型升级的调控政策亟待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电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加强的新时期,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供应宽松常态化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力转换,节能意识增强,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发电设备逐步投入运行,局部地区电力供过于求,设备利用小时数偏低,电力系统整体利用效率下降我国电力供应将进入持续宽松的新阶段五、 电力行业发展趋势(一)配电网智能化发展趋势目前,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智能电网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的重要阶段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作为组成电网的重要部件,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终端需求的带动下,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力行业新一轮的投资重点。
智能电网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相关产品的智能化等性能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基础上配备电子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具有自我诊断功能、通过网络数字接口实现关键状态参量的监测、控制与数据共享等的智能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发展升级,将为智能电网在节能以及加大性能等建设方面提供更多助力二)配电网产品定制化发展趋势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竞争压力较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中低压输配电产品市场来说,国家和行业标准已对各类产品的规格参数进行了详细规定,产品趋于同质化,不具备系统化方案设计和定制化能力的输配电制造企业只能进行低价竞争行业内主要采用招投标的模式获取订单,拥有核心技术、具备设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定制化能力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更能够满足下游客户的定制化产品需求,通过与下游客户进行深入沟通,进行时效性分析并针对痛点、难点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需求,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才能全面、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在市场竞争和招投标过程中脱颖而出,提升产品竞争力三)配电网高效节能性和环保性发展趋势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能源及环境问题,低碳环保、科学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为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大力鼓励工业企业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的行业技术发展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原有输配电设备产品由于应用材料、工艺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功率高、损耗大等问题,在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负载损耗等方面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节能环保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将保持旺盛需求,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生产水平较高的中低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将跟随行业发展态势和国家能效新标准,逐渐占领高效节能输配电设备市场,研发能力较差、生产水平较低的小型厂家将难以跟上国家能效新标准,产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六、 电力行业基本风险特征(一)电力行业产品研发与创新风险目前国内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内具有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能力的研究院所、大型骨干企业和具有技术多样性、多元化技术路线的企业数量仍旧偏少,企业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相较于施耐德、西门子等跨国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全行业在基础理论、设计方法、设计规范、基础工艺数据、制造工艺、产品可靠性、试验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投入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二)电力行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状况与宏观经济形势有较强的关联性如果宏观经济景气度向好,对电力电网、化工、国家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投资较大,下游行业发展形势良好将会带动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需求;如果宏观经济出现紧缩,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波动将会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下游行业的市场需求则会削弱。
因此,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将影响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生产企业收入成本的稳定性三)电力行业市场无序竞争风险目前中高端变压器和配电开关市场主要控制在少数国内外领先企业手中,此类企业重视研发、以质取胜但在在110KV以下特别是35KV以下的市场中,由于该类产品技术相对简单,导致中小型厂商数量众多,不同厂商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价格战也成为了企业间竞争常用的手段这样的乱象会导致行业整体朝低价低质的方向发展,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成长四)电力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生产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变压器等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铜材、铁芯、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主要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将会从产品成本和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交货及时性多个方面会对行业产品生产构成直接影响其中铜材价格从2020年下半年起逐渐上升,2021年国内铜材价格涨幅较大,如果包括铜在内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在未来继续大幅上升,将会对行业成本、毛利率、业绩和资金情况产生不利影响七、 电源结构清洁化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生态与环保刚性约束进一步趋紧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