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练习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KB
约8页
文档ID:109302645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练习_第1页
1/8

鱼我所欲也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 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每 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知识要点】10、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 受 ''万钟11、 作者提''一箪食,一豆羹〃的目的是什么?以不食一箪食,--豆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述''义重于生"的观点,同时为下文对比论证(、'乡"与'、今"的对比)的正例出现12、 '、向为身死而不受''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行道之人"和'' 乞人"(或路上的饥民和乞丐)1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 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6、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8、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25•作者在文中赞扬了那些人?斥责了那些人?又高接了人们什么?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 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

26、本文从反面说理的句子有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谓失其本心28、 对比以下两则材料,对照范例,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 取向范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表现了孟子''生 为尊严"的价值取向材料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答:材料一表现裟多菲''生为自由〃的价值取向,材料二表现文天祥''生为名声" 的价值取向29、 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你还知道与孟子的观点有关的哪 些典故?这些典故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 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启发: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是做人的原则31、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 个''义"字?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社会上的哥们义 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3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 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 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 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 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35、理解性默写⑶、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 能勿丧耳⑷、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⑻、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Q叭《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8 J,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39、 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40、 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41.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 ''鱼"和'' 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60、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 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 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 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61、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62、 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 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靑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 择的人。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63、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 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亳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 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亳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 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而山不加増 复前行,欲穷其林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16. 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I •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14.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B.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10. 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第U港(非选择题,共100分)11. 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 此之谓失其本心12. 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 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 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四【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 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 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 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2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今谓人曰() (4)何故()3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1.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 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 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4分)32.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 必要吗?为什么?(3分)五1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C. 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増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12. 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13. 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B. 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C. 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 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D. 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六过零丁洋文天祥1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16. 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 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严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袈18. 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七(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 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 “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一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最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 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⑶公被狐白之裘被: ⑷乃令出裘发粟裘: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 此之谓失其本心(2)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 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12. 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八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 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 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 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21. 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⑴蹴尔而与之()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22. 翻译句子(4分)(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 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 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 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 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九20.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之 蹴 辩 已21. 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22. 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23. 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十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2)蹴尔而与之蹴: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7.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 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9.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17.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18.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2)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19.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 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20.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一个论 据(2分)21. 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 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 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十二(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 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威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廈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16.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 是亦不可以已乎?(2) 此之谓失其本心18. 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十三5.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1) 鱼,我所欲也(2)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6. 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2分)7. 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十四(1)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②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③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④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⑤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②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③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④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 简答题(5分)①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 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 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 分)②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 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十五9.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 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