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读后感《未来学校》读后感 1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孩子不能如期到学 校学习,只能在家上课,昨天跟她视频的时候,用刚学冋R倾听法, 不急不躁的跟她沟通关于在家上课这件事情,因为还需要持续挺长一 段时间上课,本想给她做一下心理建设,却惊喜的发现,孩子对于在 家上课一点不排斥,反而非常喜欢,她说〜可以自由的选择先想学习 的课程(可重播的),也可以选择先写作业在听其他课程或者作业累 计到一起写,不用像在学校那样,每天白天固定的时间上课,45 分 钟后固定的课间休息,晚上回家后才可以写作业,在家她可以自由分 配时间书中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未来 学校,未来学习的重新认识行时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互联对未 来学校的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自主学 习的指导者、陪伴者现代学校制度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强调效率优先,用工厂化的生 产方式“生产”人才而以慕课为代表的互联教育的兴起,已经为解 决传统学校模式的各种缺陷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它既可以完成现代学 校教育制度要求的大规模教育的效率问题,也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对 教育选择的基本要求今天的每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师孤岛,封闭性内循环,未来的学 习中心是络型或者实体型,成为彼此连接的环岛。
学习中心全天候开 放,没有周末、寒暑假,也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固定学习 时间,上下课时间,没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没有学制,可以8 岁入 学,也可以 12 岁入学;没有学习者年龄的限定,10 岁的孩子可以跟 70 岁的老人在同一个课堂上课,一切都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未来学校解决了教育公平问题: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那么书中也回答了未来教室会不会失业的问题必须做到两条,意 识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 它为我所用未来教室,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陪伴者;既 是教练,也是陪练他们不以学生的导师自居,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 注重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既是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这是未来教室的重要 特点未来学习中心的基础课程体系是:生命教育课程,落脚点在“拓展 生命的长宽高”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智识教育课程,落脚点 在于“真”包括大科学与人文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善” 社会公德、责任感等艺术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美”还有超过 50%的针对学生个性选择的“特色课程”学习中心其实无非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时间 和空间被打破。
未来的学习方式:突破时空限制的泛学习泛学习, 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 何地方、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学习方式也 有人将之称为无缝学习、普适学习和无处不在的学习等学习游戏化,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正确认识游戏的意义,让它为学习所用用虚拟 现实技术,实现沉浸式学习项目学习,项目学习和问题式学习相对, 老师带动学生寻找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项目中的问题,让学 生围绕项目,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内容,涉及熟悉而的问题,用数学知 识去解决,涉及化学的问题,用化学知识去思考项目学习需要合作 探究学习来实现,混合学习(人机结合)也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 要学习方式学习永远离不开评价,未来学习中心,可以建议学分银行制度,给 每个学生建立学分账户,以此评价学习结果的好坏那么未来学习中心不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事情,与每个家庭、每位父 母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因为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 而家庭不仅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儿童最初的学校儿童成长最 关键、最迅速的时期,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行为习惯、认知风 格、个性品质,大多数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家庭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对于 家庭教育的过去:从“中心”走向边缘王者归来:家庭再次称为“学 习中心”对于未来的学习中心,父母是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 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成长,中文的意思很明确,即长大、成熟,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 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 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成 长看成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误以为一旦离开了学校,就可以不学习了 其实,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优秀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 孩子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将是未来学习中心的重要特征,在一个学 习中心,或者学习同一种课程的父母,彼此之间都是天然的最佳学习 伙伴父母成为学习者,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教育最美好的人生状 态,更是未来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我眼前展现着多美好的人生画卷啊,未来学校就是一把让人通向幸 福完整人生之路的钥匙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经典论述,事实论据,生 动的案例 让我们看到这一切都是可行的,点燃了心中的希望,描 绘了一副美好的教育愿景。
也让我们看到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变化 都是时代进步,大势所趋,必然结果让我们充满信心,去拥抱新教 育时代的到来,大胆去做新教育的尝试,为了成全学生、老师、家长, 每个人幸福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