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教学设计(共 1 课时)教材分析: 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他的七 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尽管是初一年级的阅读课文, 却是初三年级的中考默写篇目,也是鉴赏篇目也就是说从 应试的角度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本单元刚刚 学习过白居易的《诗二首》,和下一单元即将学习的柳宗元 的《小石潭记》,再结合刘禹锡、白居易以及柳宗元这三位 好友的共同遭遇,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有才华,为民请 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是如何面对这种 人生打击的本首诗歌的教学,既要符合本单元的要求,即读读背背, 赏析诗歌的意思,还想通过介绍刘禹锡个人的际遇、与两位 好友的关系、三人相似的人生经历,来引发学生思考,并感 受像刘禹锡这类的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 奋发自励的情怀教学目的:1 、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 、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3 、懂得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 自励的情怀。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教学方法:朗读、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诗人的别号:李白: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诗圣(露成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诗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写诗刻苦成魔一般,当时的人们称他“诗魔” 诗人间也有互送别称的,白居易就曾送人“诗豪”的别称 提问:诗豪是谁呢?(刘禹锡)2 、刘禹锡的简介:(先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情况) 陋室主人刘禹锡: 中唐诗人,洛阳人,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 字梦得,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白居易称为 “诗豪”于诗与白居易合称为“刘白”,二人唱和诗结集 为《刘白唱和集》于文与柳宗元合称为“刘柳”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二、释题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朝为官,相互认识么?关系如何? (学生根据诗歌题目回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乐天:白居易的字见: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如:见谅,见教见赠:白 居易赠送给刘禹锡的诗作即:酬谢白居易在扬州初逢时的 席上赠送给我的诗作 ppt 出示白居易的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四句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 感慨和不平 -- 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 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 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 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 情之深厚唐敬宗宝历二年( 827 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洛 阳,途中在扬州遇见了从苏州刺史任上回洛阳的白居易两 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初次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赋诗《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排 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因此白居易称刘 为“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也写下了一首诗作为酬答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回赠之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指导朗读诗歌1 .学生听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要求听准字 音,把握诵读节奏2 、自由诵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初步了解 诗人的经历四、指导理解赏析 首联,第一、二句:“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省一带, 这里指诗人的贬居之地弃置身:弃置,抛弃,这里指被贬 官离京。
弃置身,被抛弃的人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 廷冷落的不满诗一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板书: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永贞元年 ( 805),王叔文革新失败被杀,刘禹锡被贬朗 州(今湖南常德市,古代属楚国,多水)司马 815 年曾被 招回长安,因游玄都观看桃花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讥刺 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在今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转任 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古代属巴国,多山)、和州刺史二 十三年:作者从 805 年被朝廷贬职,到 827 年重新回京任职, 其间共二十三年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 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在遭贬谪的日子里,诗人的心态如何,生活状态怎样?( ppt 出示) 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颔联:第三、四句:怀旧:怀念老朋友闻笛赋:指晋 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 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 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 《思旧赋》 诗人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 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 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 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板书:颔联运用典故,世事变迁)了解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三人的经历:白居易:(772〜846), 800年29岁时与元稹同中进士,815 年被贬谪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任杭州刺史,晚年任太 子宾客,太子太傅刘禹锡:( 772-842),与柳宗元同年中进士, 805 被贬朗州司马,晚年( 827)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 尚书柳宗元: (773-819), 793年 20岁中进士, 805年贬邵 州刺史,又出为柳州刺史颈联:第五、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颇为曲折复杂针 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叹惋,诗人吟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的叹息,说自己已如“沉舟”、“病树”, 只好看着别人纷纷在仕途上奔忙,不必为自己的的“寂寞”、 “蹉跎”介怀,以此来宽慰白居易人教版:“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 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 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 的新贵们。
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 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 胜旧事物板书:颈联千古名句,表达胸襟)( ppt 出示)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柳宗元:“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尾联:第七、八句: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 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 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 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 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 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板书:尾联点睛之 笔,表达意志)四、为民请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 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生打击的?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有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 朗,奋发自励的情怀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背诵出来,当堂默写六、小结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 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 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 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 勉、自励来结束全诗。
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 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七、作业1)抄写并默写这首诗2)完成校编配套练习附板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颔联:运用典故,世事变迁不屈不挠颈联:千古名句,表达襟怀旷达开朗 尾联:点睛之笔,表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