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一、单元理解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七年级上册起始单元,引导正迈入敏感时期的青少年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想关于人生的大问题,实在是很有必要的有一个童心可爱,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引领我们去回味刚刚如晨星般悄悄隐去的童年,这是一串充满“情趣”的珍珠可是就要走出童年了,新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新奇和梦幻,还有更长更险的路,等着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地前行有几分恐惧,有几分勇气,更有几分向往,一步步脚踏实地,直到走出山的怀抱,走向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有什么?是一马平川,还是依然山重水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最后见到滔滔大海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这遇险、脱险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成熟我们期待结果,我们更关注过程,在这长大与成熟的历程中,我们又会遇到什么?在险境中挣扎的飞蛾,在墙角缝中长出的香瓜子的小苗,在心上缓缓流过的紫藤萝瀑布,都无不让人感受到正在蓬勃跳动的生命的力量,生的喜悦消融了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心灵在宁静中咀嚼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索着如何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就在这生命的点滴体验中,生活也就这样一天天变得充实,精神世界也就这样一天天更为丰富。
我”就是这样成长的这就是正在成长的“我”二、教材处理基本策略㈠、指导思想1、一如既往地重视语文的工具性2、注意人文性在工具性基础上的自然延伸3、处理好教材与“学本”的关系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有所为,教师必须有所不为4、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的关系突出全新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5、处理好依循教材与改造教材的关系6、处理好利用教材资源与开发课内外资源的关系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㈡、基本准则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注意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3、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㈢、具体要求1、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2、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3、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教学4、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5、整体考虑三个维度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6、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㈣、综合起来说:活动充分、书声琅琅、语言学用(词语、描写、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段式)、读写结合、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文学欣赏、探究思考、拓展延伸三、课堂教学设计1、在山的那边㈠、课文说明这是一首抒情诗,它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形象性强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抒写了自己童年时的向往和困惑,成年后的感悟和信念意象壮阔,意蕴丰富这样的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增进对生活、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学习本诗,适宜于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不仅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悟出哲理,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㈡、教学设计要点1、适当讲一点新诗的知识如押韵、意象等)2、在朗读中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诗歌大意3、理解“山”“海”所蕴含的意思4、品味语言,进一步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5、体验领悟,联系自身,谈谈启发㈢、展开说明1、关于读①各自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完后检测后面所列的生词②分两个“声部”(男女声)读③自由表演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诗歌的情味可用钢琴曲配乐朗读2、关于整体感知①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从时间看;从事情看;从心理看;从方式看;②可以用给两个小节加小标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知两个小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理解整首诗的创意。
③理解“山”“海”的含义……3、关于语言品读①独立品味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中的词语,用批注式教师可作简要示范②找出能体现诗人心理变化的诗句进行揣摩如“山那边是什么呢?”;“哦,山那边是海吗?”;“妈妈,那个海呢?”等等找出自己认为形象、精炼的词句进行揣摩……4、关于体验领悟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①诗人为什么能够做到失望而不绝望?为什么梦想能滋润人的心灵?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吗?你的梦想为你成就了一些什么?②在你的世界里的“山”和“海”各是什么?……4、关于读写结合如:“我终于见到了大海”、“窗口边的梦”、“无情的大山”、“那一粒梦的种子”、“雪白的浪潮”等等5、其他创意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或对话体小剧本等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㈣、扩读材料《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冰心2、走一步,再走一步㈠、课文说明这是一篇写“童年生活”,寓理于事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文字浅显,故事性强困难、挫折、畏惧、恐怖,是青春少年花季生活的又一侧面,也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的含义之一所以本文的阅读强调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最终的内化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情感体验是否到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㈡、教学设计要点1、学生自主阅读,交流阅读感想,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圈出生词2、朗读本文,注意表达出相应的感情语气、语速恰当可重点朗读从“暮色苍茫”到“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一部分3、赏析课文文章虽然浅显,但细节鲜明生动,读后历历在目,层次清晰,值得品味的地方颇多4、感悟哲理5、合作探究解读角度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以及学生的情况加以筛选㈢、展开说明1、关于字词落实多音字的掌握情况,课后读读写写中的生词要逐个落实,可用造句法,或利用生词复述课文2、关于朗读本单元的课文都很强调朗读本文在朗读时不仅要注意咬准字音,还要学习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就某几句话重点解读3、关于课文的赏析①内容理解方法有:更换课文标题法;造句法(这是一篇 的文章);复述法;抢答等②细节赏析重点关注“我”被困在悬崖的岩石架上时的心理,其他可由同学们自由选择内容如“闷热”等4、关于文章哲理的感悟①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可从多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的“经验”如:“经验”是:在做一件事时,不管距离有多远,也不管过程是多么的艰险,只要想着目标,而且一步一步地稳稳地向前走,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②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句话中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5、关于合作探究以下话题可供选择①分别以“内德”、“杰利”、“父亲”的口吻来讲述这一故事注意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②让学生作出其他可能的设想,来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如杰利找到的是“我”的母亲……③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我”抱下来?他的做法有什么普遍意义?……㈣、扩读材料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㈠溪流再走一步就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就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㈡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走一部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㈢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了下一步,于是就没了路……㈣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父亲的爱》——美3 生命 生命㈠、课文说明本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这其中,必定也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这是一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珍爱生命的乐章泰戈尔有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己的生命,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呢?读了本文,想必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㈡、教学设计要点。
1、作者生平介绍2、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结构,领悟文章大意注意朗读3、品读佳句佳词,咀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比较阅读5、交流感悟㈢、展开说明1、关于作者生平介绍不仅要介绍作者与病魔作斗争的经历,还可以适当穿插其他与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去阅读他们的作品2、关于整体把握可以用表格帮助学生理解先默读课文,划出各段的主题词事例感触对生命的总体思考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对生命的三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生老病死;将信念付诸行动,为生命而奋斗①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的深度②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可以好好利用今天……香瓜子在墙角钻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也可以用提问式启发进一步思考: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三点思考侧重点又有什么不同?3、关于品读可以自我设问如: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作者为什么说它的生命力是“擎天撼地”的呢?这是因为……说“小瓜苗”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也可以由学生自我发现,揣摩其中的深意或妙处。
题目“生命 生命”为什么要重复“生命”这个词?作者为什么呼喊“生命”“生命”?4、关于比较阅读①与张晓风《敬畏生命》的比较阅读用一句话概括两文对生命的共同认识: 的生命是美的比较两文在内容、形式、主题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延伸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生命,怎样才能不辜负生命?②与文后同题文《生命 生命》的比较阅读比较两文在内容、写法、主题等方面的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㈣、其他创意片断仿写口头讲述在你身边发现的种种生命现象,并谈谈从中引发的感触或思考发表生命宣言……㈠、扩读材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4、紫藤萝瀑布㈠、课文说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这一树藤萝如紫色瀑布一般,生机勃勃,辉煌灿烂作者抒发了自己由焦虑和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化,将主题提升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的哲理上来这篇课文,对于我们的观察、感受、联想、思考都很有启发从中也可以领悟到,对生命的思考,既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其他生物本文的优点还在于,一、写景很精彩,就这一点来说,便可作课本范文;二、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感情,感悟到了人生的普遍真理;三、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规范,适合学生读。
㈡、教学设计要点1、介绍作者,以及有关写作的背景2、对课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的把握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新颖的想象,丰富的内涵4、探究领悟5、读写结合点㈢、教案设计1、初读本文,说说本文描写紫藤萝是为了什么?2、通读全文,体会一下作者在看到紫藤萝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这里可探究几个问题:“生死谜,手足情”以及“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等探究有关作者的一些情况以及写作的背景有关资料可事先动员学生去寻找相关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3、由此可以进一步探究作者由紫藤萝而得到的人生感悟如何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如何理解“一朵花”和“万花灿烂”?4、探究:“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之间的心理变化5、为什么看到紫藤萝会有这样的感情变化呢?紫藤萝瀑布究竟有什么奥秘?这是一树 的紫藤萝花可以由学生自主寻找最喜欢的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宁静的或喜悦的或其他感受的一句描写藤萝花的句子,并说说写景的妙处可以看看有多少人引起了共鸣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改后再与原文作比较,以此来感受文章写景的妙处作者小结6、读写结合可学学如何写景抒情写景与抒情之间如何处理?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生动亲切?有所变化?有一个系统?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7、其他创意。
可以设计一段花和人的对话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作者感情的变化可以仿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说说自己的某些感悟㈣、扩读材料《四月的维也纳》——冯骥才大自然的启示——松下幸之助(日本)小小白花,静静地承受风吹雨打不知那是什么花,然而在淅淅沥沥落个不停的雨中,经发出闪亮的光彩,雨珠一滴滴从绿叶的尖梢悄悄滚落,那娇弱引人怜爱的花姿,突然给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感受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花瓣浸润在雨中摇颤着,它的根虽细小,却稳固地纠结于土地之中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风风雨雨总有停时,当风雨停时,小白花仍骄傲地抬着头经过风雨的磨练和洗礼,小白花的花瓣愈加洁白,绿叶更加鲜绿,它仍然坚毅地绽放小鸟鼓动着翅膀朝天空飞去,不知飞向何方,那小巧的身躯一直飞离视线之外当雨停止时,它拍动着弱小的翅膀,敞开喉咙,鸟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雨要下就下吧,风要吹就吹吧与大自然依存而生的小花与小鸟啊,当我们回顾人类这种凄凄惶惶的度日方式,或许该效法小花小鸟,那与大自然相辅相成的和谐步调《西湖的绿》——宗璞5、童趣㈠、课文说明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本文所描述的景象为大多数学生所熟悉,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很有特色,我们似乎离这种“乐趣”已经很遥远了,所以从内容角度上来看,文章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因为本文故事性不强,里面的情节是借助于联想、想象而来的,所以,词句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情趣,培养想象能力等,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㈡、教学设计要点1、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可小组合作讨论)争取在课堂上达到熟读成诵2、疏通文章大意可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探究求解3、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物外之趣趣味的培养4、延伸可补充文言文阅读也可问问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审美经验了解沈复的《浮生六记》,可试着介绍其中某些精彩的部分㈢、教案设计1、导入,由插图导入;由作家作品导入;由想象导入……2、朗读示范读;点名读;定目标读;接力读;定时读;齐读;听读……读准字音、节奏3、整体把握找出关键词:物外之趣 找出典型情境:夏蚊成雷 鹤唳云端等4、理解作者之所以能有如此情趣的原因物——平淡无奇 趣——其乐无穷 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可贵的童心果——与众不同的发现、生活的乐趣、心灵的自由……5、与学生交流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富有情趣的美6、进一步研读课文,重点把握三个画面7、其他创意:背诵古诗文中有关儿童描写的诗句对某一幅画面进行美的联想……㈣、扩读材料《两小儿辩日》6、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㈠、活动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2、用普通话口齿清楚地介绍自己,发言时态度大方,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3、在介绍自我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尽可能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与以往的同题材写作相比,有点新意㈡、活动设计1、学生填写《个性调查表》或《个人档案》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 家庭地址我的座右铭 我的爱好 我的理想 我最崇敬的人我最欣赏自己哪些方面 我最喜欢的颜色我最喜欢的季节 我最苦恼的事个人综合评价2、猜猜我是谁3、露一手表演 特长展示,并请观众现场提问采访……㈢、活动流程:如“模拟面试”1、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每一组由几位同学扮演考官,其他同学前来应聘面试,并事先准备好与招聘内容有关的问题2、面试现场安排3、面试时,双方均要在对话交流中,进入相应的情境中,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风采,文明机智,诚实得体地回答应聘人事先要设计一份简历,并整理有关获奖证件,如果内容较多,还可以附上一张材料目录考官要设计一张表格,以便对应聘者的有关情况进行简单纪录以及及时地评价。
4、面试结束之后,重新整理自己的简历,结合面试时的一些思考,以“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5、写成后先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而后选择几份进行现场指导,重点考查学生是否能结合有关典型事例写出自身的个性特点最后请学生修改成文,选择优秀的进行张贴或写在黑板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