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7说课(张春明)

hjk****6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4页
文档ID:155471441
6、7说课(张春明)_第1页
1/4

《6、7的认识》说课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7的认识一、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包括认识6、7,会读写,会比较大小以及6、7的组成2、地位作用《6、7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十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会 读写数,理解数的组成,会进行大小比较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10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3、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以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4、教学背景分析(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6和7的认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认识的最直接的基础2)、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组成,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在教学中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教学难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小棒、磁力扣、幻灯片 七、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儿歌引入)——探究新知(主题图实物数数-抽象出点子图-抽象出数字,尺子图填数理解数序点子图比较大小,写数,小棒学习数的组成方法)——巩固练习(游戏练习激发兴趣)——收获总结(联系生活)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用一首有趣的小松鼠儿歌引入,贴到黑板上5只松鼠,巩固数1-5。

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数图中信息,同时教育孩子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在做卫生时大家分工合作,最省时,而且也能做得干净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2、用点子图表示图中信息,揭示6与7的关系,并且在生活中找6、7表示的事物3.利用计数器、尺子图教学数序 4.比较大小 5、金鱼图区分基数和序数,并且巩固比较大小6、指导书写 7、利用小组合作分小棒学习6、7的组成三)、巩固练习1、游戏出数和猜糖2、书后做一做基本练习3、思考:一根线剪6次,剪几段? (四)、收获总结九、本教学设计特点(一)、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6和7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理解数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教学: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在教学新课前,我先用儿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材上的主题图,利用课件, 营造出一个教室里师生劳动的场景,由于它就来自于学生周围,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场面,因此学生热情高涨,感到十分亲切,熟悉,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随后,我引导学生说图,数人,数物,不仅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数数经验,初步建立了6,7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  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初步建立了6和7的概念后,我让学生独立操作小棒,摆出你喜爱的图形,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摆出了各种新颖的图案,并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成果,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又如在教学"5,6,7大小的比较"这一环节中,我采取观察点子图表示6和7,在直尺图上找到6和7的位置,学生在操作计数器活动中感受到:5添上1是6,6添上1就是7,初步形成1-7的数序并自主发现5,6,7三数的大小关系,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概念.3、在游戏中深化概念  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组织学生做“猜数、猜糖”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知识,从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把整节课推向高潮](二)、给学生更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计算能力的数学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填点子图,填尺子等一系列活动,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

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几个活动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6和7,感受到数学既有趣,又有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