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案新人教版

xuey****n39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7MB
约13页
文档ID:153698437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1/13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三、教学难点: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四、教学工具和手段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五、教法和学法 突破重点与难点:(一)、教 法 1、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式——利用生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展示。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二)、学 法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练习巩固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 前 准 备 生物心脏模型7个 、多媒体课件二)导 入 新 课复习10.1节血液内容引出血管知识三)课 程 新 课活动一 突破重点: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完成表格,进行评比打分活动二 突破难点: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生:由于心脏的作用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第二个学习内容 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 脏利用生物模型,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内部的结构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小组探讨以下问题:【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小组比拼】采用小组评分式的方式进行回答问题,针对同一问题,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不同组的讨论结果每组有一个生物心脏的模型,每组代表展示的的时候要向其他组同学实物展示出来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设计思路:利用生物模型采用直观教学,每个小组汇报展示,多次强化记忆;针对同一问题,相同时间内同学间的差距知道自己的不足后,自己改进,进而进步四)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补充练习:利用模型,强化新知七、作业设计 P55自我评价八、板书设计: 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心脏的位置:胸腔中间偏左 形状:倒置的梨 大小:与自己的手握拳头的大小差不多心脏的结构:有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心脏的四个腔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

瓣膜: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九、教学反思总第 课时第二课时(一)导 入 新 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内容采用小组抢答方式,进行评比二)课 程 新 课活动一:播放一段视频,讲解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三)突破重点: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分别来研究体循环和肺循环观察视频,小组讨论以下内容:(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小结:教师提问,小组汇报展示将大的知识点小化,逐一突破看图学生讲解,总结体循环利用同样的方式学习肺循环观察视频,讨论以下内容:(1)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小结:教师提问,小组汇报展示将大的知识点小化,逐一突破看图学生讲解,总结肺循环学生讲解,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反复强化理解思考: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都是静脉血吗?(四)总结:师生共同完成,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补充练习:利用模型,强化新知。

讨论内容: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六)、作业设计 P55自我评价(七)、板书设计:10.2第二课时 人体的血液循环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3、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4、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八)、教学反思总第 课时第三课时(一)课 前 准 备 秒表,听诊器,血压仪,多媒体课件等(二)导 入 新 课复习上节血液循环内容三)课 程 新 课1、活动一: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观看视频,说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2、突破重点: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小组讨论:心率和脉搏的定义及其之间的关系3、活动二:教师利用秒表,学生记录自己的脉搏的跳动次数再在原地做蹲起运动,之后记录十秒钟 与之前对比! 小组讨论: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快还是平静状态下快?4、交流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生讲解:1).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2).什么叫高血压?如何预防高血压,应注意些什么?5、教师讲解血压仪的使用方法。

请一位同学配合老师演示四)课 堂 小 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完成自我评价:完成课本55页板书设计:10.2第三课时 人体的血液循环一、心率和脉搏: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状态下成年人:75次/分)2、脉搏:动脉随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搏动二、血压3、血压: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4、收缩压:心室收缩,血压上升到的最高值 (12~18.7kPa)5、舒张压:心室舒张,血压下降到最低值 (8~12kPa)6、高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3课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 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2、 通过探究,对四季的成因有正确认识3、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地球上四季的成因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四季的形成教学准备:激光棒三球仪、地球仪、激光棒、手电筒、《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的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角度总是不变这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二、探究过程1、 猜想。

分小组进行猜想并记录下来2、 观察1) 用激光棒的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2) 让“地球仪”围着“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保持倾斜方向和角度不变(约66度)3) 观察当地球运行到不同位置时,太阳的光直射点(光斑)分别直射在“地球”的位置是南半球、北半球、还是赤道?记录下来① 观察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是不是被阳光斜射?② 观察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是不是被阳光斜射?③ 观察阳光直射赤道时,南半球和北半球是被阳光直射还是被阳光斜射?3、 思考:太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4、 比较斜射和直射1) 在P79的图中画出清早和中午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看看是斜射还是直射,说说你感觉到清早和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同?(2) 用激光棒从远处同样的方向分别照射地球仪的中心(地心)和照射地球仪两极,看看光斑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北极的斜射(光斑较长)北极附近的斜射 南回归线的直射(光斑小)照射在地心时,光斑小,面积小;照在两极时,光斑长,面积大光斑面积会热一些,光斑面积大会凉一些 直射点只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热带5、 总结:(1) 通过上面的观察和实验,我们能不能分析出地球倾斜着转动会出现什么现象?(2) 出示图片——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

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回归线)这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回归线)这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夏至太阳直射在赤道,是春分或秋分6、 作业:查找四季成因的资料,看看资料上是怎么说的 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