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当代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自主性他们的学习在学习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都需要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大学生的学习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又有中学生学习所未有的自由度和弹性,他们的知识结构由纵向的积累逐渐转变成横向的拓展因此,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对于提高大学生内在潜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及其时代特征影响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因素是多方面的,随着他们学习、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其学习动机也在发展变化据统计,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大致有下列各种:从利己主义出发,追求个人名利;对专业或学科内容感兴趣;保持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或声誉;选择职业、分配理想工作;考研究生、出国;为成为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才等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学习动机以实用性为主主要以“为谋求理想工作”为主要学习动力的占到多数其次,学习兴趣广泛,但对专业学习表现为有选择性调查表明:70%的大学生在课外活动阅读各类书籍,但对专业学习兴趣表现一般,而对适用性、应用性和工具性较强的社会热门专业课程很感兴趣,例如计算机、外语等。
再次,学习情绪复杂而微妙大学生虽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但在学习上遭受挫折时,就会表现出复杂而微妙的情绪二、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在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其学习积极性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打扑克、上网聊天等事情上;无抱负和理想,没有压力,既不羡慕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不为自己学习不好而觉得丢面子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不感兴趣,而对一些惩罚措施则品头论足三、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社会和学校的环境因素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轨换型期,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竞争,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不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也削弱了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主观方面原因之一是缺乏学习兴趣,深层来说是缺乏正确价值观首先,从小学到中学沉重的升学压力,一旦目标实现,便飘飘然,没有及时树立起更为远大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后的“动机落差”而缺乏学习兴趣。
其次,大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偏差是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有的学生片面理解学以致用,重物质轻精神、重现实轻未来,只要是他们认为没用的就不愿意学情感的动力功能对个体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1]大学生是一个情感敏感的群体,只有处于稳定的情绪情感状态下,学习动力才能持续发挥作用进入大学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亲情的思念,对友情的渴望,对爱情的困惑,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处理不当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不能正确的归因也是造成动力不足的主观原因之一这里自我认知主要指自我效能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评价和确信[2]有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总认为是自己的智商不如别人,其实智力并非决定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但是,正是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削弱了他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反而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感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归因是个体对他人或自已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行为内在原因的过程如果大学生将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和任务太难,就会大大降低他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他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学习方法不科学和努力程度不够,就会增强他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应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对策要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必须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着手,外部主抓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方面的改革;内部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稳定的情感以及引导学生正确归因1、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理念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下三观:师生观,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能动因素,力求全面调动老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积极能动性参与观,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老师教学和科研中来,提倡师生互动;优化观,即力求系统内各组合部分之间的最佳组合,才能使教学取得最优效果5、从需要和目标两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1)正面疏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学习过硬的知识和本领报效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通过“四多”培育学习兴趣四多是指“多读、多看、多动手、多参与”多读,不仅要读专业书籍,而且要读非专业书籍;多看,就是要多参观一些学术成就展览,多看一些科技资料片;多动手,就是要多参加各类实验活动和技能竞赛,在实际操作中增长技能,使理论能联系实际;多参与,就是要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科技文化活动3)利用道德责任动机来激发学习动力。
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一种对集体责任感的道德动力,即学生出于对集体的责任而行动一般课堂中存在三种群体动力气氛,即自学、竞争和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评价的基础是集体的共同成果,集体成员相互依赖,共同分享承担成功与失败,因而它激发的是一种共同努力,对集体负责的道德义务的动力6、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1)了解大学生心理需要,适当运用激励机制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工作业绩给予直接的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更要注重对一些成绩较差同学在其身上找出闪光点进行激励,让这些同学更加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2)加强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同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使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3)强化导师制,做好正面引导聘请有专业建树和强烈责任心的老师作为学生导师,以导师自我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对同学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7、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1)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归因理论认为,人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功的希望驱使人去追求成就,失败的恐惧驱使人避免失败[3]。
追求成功的学生往往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较强的能力,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这是一种积极的归因方法相反,有些学生却把成功归因于机遇好,任务容易等外在因素,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可见,不同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评价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做到积极归因2)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例如通过3—5 人在一起分析、讨论学习成败的原因,要求从一些常见的原因中选出与自己的学习成绩关系最大的因素并对几种主要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同伴帮助等)所起的作用作出评定由一名教师对他们的自我评定和归因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出归因误差,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归因或者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归因对积极的归因给予鼓励和奖励,对那些很少作出积极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