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收藏试卷下载试卷试卷分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常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森林失火B、房屋倒塌C、冰雪融化D、树枝折断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森林失火的过程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房屋倒塌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树枝折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答题:fqk老师2、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以其匪夷所思的表演震撼了国人,他表演过程使用的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玻璃杯B、金戒指C、硬币D、橡皮筋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的有机高分子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解答: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不适合;B、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不适合;C、硬币即金属铸造的货币.故C不适合;D、橡皮筋是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D适合.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认识.答题:blq728老师3、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操作,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B、C、D、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点燃酒精灯,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求使用燃烧木条点燃;B、取少量液体应使用胶头滴管滴加;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称量一定量固体药品,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端,并在托盘内垫上纸.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使用燃烧的木条引燃,这是符合实验室规定的点燃方法;故A正确.B、取少量液体,应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而图示方法为倾倒,且倾倒时试剂瓶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倾倒的液体量过多,此操作存在多处错误;故B错误.C、加热液体,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而图中液体远远超出这一要求,并且还使用了酒精灯的内焰进行加热,这些都属错误操作;故C错误.D、称取氯化钠,该项操作中既没有在托盘上放纸以保护托盘,而且还出现药品与砝码放倒颠倒.故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基本的操作,实验室都有明确的要求与规定,认真了解、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是实验安全的保障.答题:xzoldman老师4、我市在南浔区和孚镇建立了首个垃圾发电厂,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2008年4月11日从各乡镇运来了第一批垃圾,在这批垃圾中,含废铝线、一次性塑料餐具、果皮、废旧报纸等.其中属于金属的是( )A、废铝线B、一次性塑料餐具C、果皮D、废旧报纸考点: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物品的类别的了解,可根据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物理特性和日常经验去解答.解答:解:金属和非金属常见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1、一般说来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也是多种多样. 2、一般说来,金属的密度较大,熔点较高;而非金属的密度较小,熔点较低. 3、一般金属大都能够传热、导电;而非金属不能够传热、导电. 根据日常经验知铝是可以导电的,而塑料、果皮、报纸属有机物.故选A点评:本题比较容易,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认识和归类.答题:lzhx老师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B、钠为非金属元素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比较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正确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解答:解: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A正确;B、钠为“钅”,为金属元素,故B错误;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C错误;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正确,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答题:ls0906老师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能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答题:fqk老师7、如图表示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答题:fqk老师8、下表是今年3月我市环保局在自来水取水口检测的部分结果,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取水地点溶解氧(mg/L)氨氮(mg/L)A8.90.107B8.50.165A、溶解氧的“氧”指氧气B、氨氮含量高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取水口附近不能设立排污企业D、生活污水在取水口可以任意排放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分析:根据水体污染原因、危害及防治的相关知识回答此题.解答:解:A、水中的溶解氧指的是氧气,水中的动物如鱼儿正是靠这部分氧气来维持呼吸的.因此水中溶解氧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水中生态系统的平衡.故A说法正确;B、氨氮中的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如果含量高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疯长.故B说法正确;C、在取水口附近是不能设立排污企业的,因为会造成水源的直接污染.故C说法正确.D、生活污水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不能任意排放.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一项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健康的事情.答题:陈华老师9、“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B、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C、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D、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依据各类营养素的作用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于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因此每天都应该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所以选项A正确.摄入人体内的多余的油脂会变成脂肪积存在皮下组织等部位,从而使人发胖;但又由于油脂是人体的备用供能物质,因此不能禁食油脂.所以选项B错误.人体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来自糖类,因此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所以选项C正确.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选项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六大营养素的作用,难度较小答题:易水寒老师10、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行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火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太多,不供给呼吸来考虑;B、根据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来考虑;C、根据灭火原理考虑;D、根据灭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解答:解: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表明深洞中CO2的浓度较大,容易使人发生窒息事故,不应继续前行,故A错误;B、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出的CO是可燃性的有毒气体,它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不能“马上点火燃尽”,而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以降低CO浓度,避免中毒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故B错误;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隔绝空气使酒精的火焰熄灭,这是少量酒精着火的最简捷有效的灭火方法.故C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会使着火的油漂浮在水面而扩大着火的范围,所以不能“浇水灭火”,而应立即盖上锅盖,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故D错误.故选C点评:进入山洞前必须知道其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适于人体呼吸,煤气泄漏要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这是最简洁的灭火方法,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上菜.答题:xiaoduirensheng老师1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食盐、纯碱---盐B、硫酸铵、氯化钾、尿素---氮肥C、空气、煤气、碘酒---混合物D、硫元素、氧元素、氢元素---非金属元素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物质的简单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的简单分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物质与元素的分类依据进行分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硫元素、氧元素、氢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解答:解:A、硫酸铜、食盐、纯碱等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B、硫酸铵、尿素都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氯化钾中不含有氮元素,不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C、空气、煤气、碘酒---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硫元素、氧元素、氢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组成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答题:fqk老师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应中M、P均为反应物D、物质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N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P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Q质量不变,做催化剂,反应物还少5克,所以M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反应物是M和P,生成物是 N,所以是化合反应.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N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P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Q质量不变,做催化剂,反应物还少5克,所以M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反应物是M和P,生成物是 N,所以是化合反应.故选A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答题:hjyzzhll老师1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确定通过降温还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故A正确;B、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正确;C、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D、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b的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wodeairen_2050老师14、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元素与化合物;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除杂的方法是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且不引入新杂质.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含量少无法在氧气中点燃除去,故A错;B、杂质氧化铜与盐酸反应,而碳不与盐酸反应,在过滤可得纯净的碳,故B正确;C、所加碳酸钠虽然只与杂质盐酸反应,但又生成了氯化钠杂质,违背了除杂原则,故C错;D、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可通过浓硫酸除去,故D正确;故选A、C.点评:物质的提纯与净化,做好这类题必须掌握各物质的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答题:liying123老师15、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A、铁、银、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D、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生铁和钢;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根据化学式和化合价规则可以求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根究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把常见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物质,生铁中的含碳量高于钢的含碳量.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故A错误;B、在H2S中,S的化合价为-2,在S单质中,S的化合价为0,在SO2中,S的化合价为+4,在H2SO4中,S的化合价为+6,故B正确;C、根据2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g的属于易溶物质,在1g~10g的属于可溶物质,在0.01g~1g的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属于难溶物质,故C正确;D、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答题:bashuxia老师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35分)16、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1)两个氧原子 2O,(2)三个镁离子 3Mg2+.(3)一个水分子 H2O;(4)氢氧化钠中氢氧根显-1价 OH-.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分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1)根据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则两个氧原子表示为 2O,故答案为:2O;(2)根据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则三个镁离子表示为3Mg2+,故答案为:3Mg2+;(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分子,则一个水分子表示为:H2O;故答案为:H2O;(4)氢氧化钠中氢氧根显-1价表示为OH-,故答案为:OH-.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常用的化学用语及其含义的掌握,并灵活的应用于解题当中.答题:zlfzlf老师17、200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但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填一种),导致温室效应.(2)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发电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①②④(填序号).(3)汽油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分子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低(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8H18+25O2 16CO2+18H2O.(4)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燃料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热能;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开发使用新能源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解答:解:(1)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故填:热;二氧化碳.(2)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①②④.(3)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故填:低.汽油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8H18+25O2 16CO2+18H2O.(4)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故填: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答题:fqk老师18、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清洁的水.(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2)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C.(填标号)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pH试纸(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 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 ClO2.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2)使用pH试纸可以测试溶液的酸碱度,酸碱指示剂只能测试溶液的酸碱性;(3)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都不变,可推出X的化学式.解答:解:(1)检验硬水和软水应使用肥皂水,故答案为:肥皂水;(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应使用pH试纸,故选C;(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Cl原子有4个,Na原子有2个,O原子有4个,而反应后氯化钠中Na原子有2个,Cl原子有2个,所以2X中应有2个Cl原子,4个O原子,所以X为ClO2.故答案为:ClO2.点评:本题考查硬水软水的检验方法和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同时要求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三不变的原理根据化学反应推断出某物质的化学式.答题:caoyu老师19、A、B是初中化学学过的两种黑色物质,将它们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B CuO,C CO2,D Cu,E CO.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我们所知的红色物质有,氧化铁和铜,所掌握的黑色物质有:氧化铜、铁、二氧化锰、碳.A+B高温生成C和D,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根据我们所知道的黑色物质和红色物质,A+B又会生成气体C和红色的物质D,AB都是黑色物质,A在高温条件下会与气体C生成气体E,可以判断出D是铜,B就是氧化铜,C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B是碳,C是二氧化碳,E就是一氧化碳.故答案为:C、CuO、CO2、Cu、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只是储备,利用题中的信息推断物质的方法,综合性强.答题:张向丰老师20、2008年我省部分地区监测到的雨水平均pH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列举的7个地区中,没有酸雨污染的地区是 河源;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③④(填序号):①CO; ②CO2;③SO2;④NO2.(2)若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含H2SO4的酸雨腐蚀七星岩的石灰石 H2SO4+CaCO3=CaSO4+CO2↑+H2O;(b)含HNO3的酸雨与撒在田地里的熟石灰反应 2HNO3+Ca(OH)2═Ca(NO3)2+2H2O(3).(3)为了改善肇庆环境质量、迎接2010年的“绿色亚运会”,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的是 ⑤(填序号):①推广清洁能源;②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③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④限制燃放烟花爆竹;⑤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当雨水的PH<5.6时称为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关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不能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解答:解:(1)河源的雨水的PH是6.37,大于5.6,没有受到酸雨污染.故填:河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填:③④(2)含H2SO4的酸雨腐蚀七星岩中的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CO3=CaSO4+CO2↑+H2O含HNO3的酸雨与撒在田地里的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Ca(OH)2═Ca(NO3)2+2H2O(3))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用煤直接作燃料、淘汰尾气不达标的汽车、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能减少酸雨的产生.限制并有偿使用塑料袋不能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故填:⑤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方法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答题:fqk老师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7分)21、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② 集气瓶.(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3)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4)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收集较纯净的乙炔的装置是 E.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实验设计题.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2)任何制取气体的装置制气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固体加热型.(4)乙炔制取属固液型制气,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最好用排水法.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故答案为:①铁架台②集气瓶(2)任何制取气体的装置制气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收集气体会不成功,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所以装置的选择应为有加热的装置,故选A;2H2O2 2H2O+O2↑(4)乙炔制取属固液型制气不需加热,所以装置应该选择B,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最好用排水法,因为乙炔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不宜选用排空气集气法,故选B;E点评:初中化学制气装置:第一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时需加热,简称“固固加热型”.及固体与固体加热.判断时找有加热装置的选择.第二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时不需加热,简称“固液不加热型”,判断时找没有加热装置的进行判断.初中化学关于气体的收集:溶解度小或不溶于水的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可用向上排空气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可以用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答题:sjzx201101老师22、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学习小组对三种金属Ti、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提出假设】a、Ti金属活动性比Al强;b、Al金属活动性比Cu强.【查阅资料】钛能与盐酸反应.【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到现象(如下表).【实验结论】(1)原假设中 a不正确(填“a”、“b”或“a、b”).(2)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l>Ti>Cu.【结论应用】能否用钛制容器来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否(填“能”或“否”).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抽出共性信息迁移解题.分析:【实验结论】利用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的规律,由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从而判断假设中不正确的假设;【结论应用】根据上面所判断的金属活动性可得知:钛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可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发生反应置换出铜,而使波尔多液失去药效.解答:解:【实验结论】(1)金属钛与盐酸反应缓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剧烈,说明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钛强,因此猜想a不正确;故答案为:a;(2)金属铜与盐酸不发生反应,说明金属铜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处于氢之后;结合上述分析,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为:Al>Ti>Cu;故答案为:Al>Ti>Cu;【结论应用】根据金属的活动性Ti>Cu可知,金属钛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农药波尔多液失去药效;故答案为:否.点评:与酸反应越剧烈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处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题:xzoldman老师23、湛江市某学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1) 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②再通过过滤操作,得到无色滤液.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蒸发操作,得到白色固体.(2)作出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玲: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明: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强:也可能含有 Ca(OH)2.(3)验证实验:请你来验证小明的猜想.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猜想与事实验证;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1)根据写方程式的步骤来书写;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蒸发;(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的三种情况考虑: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过量,氢氧化钙过量.(3)验证碳酸钠过量主要是验证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加入酸有气体生成,或加入钙盐产生沉淀等解答:解:(1)反应物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物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即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溶剂,使水分蒸发就可以得到固体;(2)碳酸钠与澄清的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如果碳酸钠过量的话溶质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的话溶质就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3)滴加盐酸有气泡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即含有碳酸钠,,实验结论是小明猜想正确.故答案为:(1)①Na2CO3+Ca(OH)2═CaCO3↓+2NaOH;③蒸发(2)Ca(OH)2(或CaCO3);(3)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答题:xiaoduirensheng老师24、甘蔗是湛江特产之一(如图),其营养价值很高,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已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请计算:(1)每个蔗糖分子中含 45个原子.(2)蔗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72:11:88.(3)10t蔗糖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2t.(计算结果精确到0.1t)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每个蔗糖分子中含的原子数等于构成一个蔗糖分子的各原子个数之和;(2)根据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可知,蔗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3)根据“10t×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解:(1)每个蔗糖分子中含的原子数=12+22+11=45;(2)根据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可知,蔗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1)=72:11:88;(3)10t蔗糖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0t× ≈4.2t.故答案为:(1)45;(2)72:11:88;(3)4.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要注意解题格式,计算要细心.答题:blq728老师2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他们抽取组成完全相同的质量为2.84g、4.26g、6.23g的三份铁合金样品(假设样中只含铁和碳),在三份样品中分别加入94.6g稀硫酸中进行实验(实验编号I、Ⅱ、Ⅲ),充分反应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象试回答:(已知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1)实验I中参加反应的铁质量为 2.8克,该合金是 钢(生铁或钢).(2)实验Ⅱ中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是 7.35克.(3)实验 Ⅲ中稀硫酸完全参加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北京化学家教老师-化学一对一老师NO.1:本人高中期间获得物理竞赛全国三等奖,化学竞赛省级二等奖,数学竞赛省级三等奖,大学期间获得校级物理竞赛二等奖,可带高中数理化家教。
北京化学家教老师-化学一对一老师NO.2:本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27年,长期带高三,教学成绩突出,多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相信也可带好高三家教市级化学骨干教师北京化学家教老师-化学一对一老师NO.3:本人高中是理科生,所有学科中最好的是数学和化学家教由于参加竞赛以及自己的喜好,所以对这两科内容很熟悉,有自己的解题方法总结和学习心得曾获国家级化学竞赛二等奖;国家级英语竞赛三等奖可教全科大学期间化学仍是我的主科之一文章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