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 3.5 奇妙的透镜 》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6页
文档ID:155340063
《 3.5 奇妙的透镜 》_第1页
1/6

《 3.5 奇妙的透镜 》教 学 设 计设计者:张贤波单位:潮州市 潮安区 江东中学《 3.5奇妙的透镜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3.5奇妙的透镜科目物理授课者潮州市 潮安区 江东中学 张贤波教材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一、教材分析本章分为三个板块: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光的反射部分学生认识了平面镜、球面镜,知道了这些光学元件是光的反射知识的应用本节是在学完光的折射后的知识延伸,即光学元件透镜的相关知识,包括了透镜的分类、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三部分知识重点让学生掌握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光路二、学情分析生活中透镜应用很广泛,但学生对于其中的物理原理并不理解,本节课让学生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为后面学习透镜的应用打下知识铺垫前面学生学习面镜,知道面镜是光的反射的应用,在学习了折射知识后再来了解折射应用的光学元件—-透镜,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光路图的知识,本节课再来学习透镜的焦点、焦距、三条特殊光线的知识就更为容易掌握八年级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团队合作意识,所以教学过程可采用“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认知模式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凸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过程与方 法1、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会用光路图表示观察到的现象2、通过实验,学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透镜的奇妙,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五、教学难点:利用凹透镜的虚焦点画光路图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自学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由“一个矿泉水瓶引发的火灾”的问题,播放相关科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引入课题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居然有聚光的功能其实它相当于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凸透镜 创设情况,活跃气氛,激趣设疑自学合作,探究新知知识板块一:透镜的分类1、 透镜的外形特征2、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由几种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引入,引导学生认识透镜通过触摸透镜感受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多种透镜,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触摸透镜,比较中间与边缘的厚薄,并说出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学生根据中间与边缘厚薄的比较对透镜进行分类。

观察、比较通过用手触摸,切身感受、比较,加深对两种透镜外形特征的认识练习巩固通过比较、归纳,认识光心和主光轴知识板块二: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手电筒发出的光分别经过两种透镜后,光斑大小发生变化两种透镜对光起到什么作用?投影学生所画光路图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是不是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起会聚和发散作用?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观察、回答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并画出光路图学生思考多媒体课件中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学模式:设疑――自学――讨论――实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探究精神知识板块三:焦点和焦距投影学生所画光路图,引出焦点和焦距的概念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透镜三条特殊光线要求学生完成课本P68第二题投影学生所画的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出现的错误,强调作图规范学生比较两种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认清异同点学生练习巩固学生在课本中作图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能力学生通过作图练习,提高画光路图的能力,同时巩固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相关知识知识板块四:活动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提出实验要求: 1、在纸上画出主光轴,标出光心o;2、依据主光轴和光心位置放好凸透镜;3、让激光光源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F;4、测出焦距f的大小;5、重做上述实验(每位同学至少测一次);6、计算焦距的平均值。

投影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由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总结实验中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特别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实验结论的概括、表达能力课堂训练,检验成果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并做进一步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且任意抽选学生进行解答通过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新知识梳理归纳,总结提高引导学生回顾学生回忆,讨论,归纳进一步巩固学生本节所学知识课外练兵,巩固拓展1、完成课本P69“课外活动”2、完成分发的活页作业强调思路、格式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新知,知识升华板书设计。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