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教学设计1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 教学重难点 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旅游胜地的材料,一组一张小情境图和一套生字卡片 2.教师准备大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 ☆ 设计思路 生动、逼真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识字2》是一篇极富美感的韵文,介绍了著名风景区桂林的山水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创设相关情境,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打开通往桂林的大门,和学生乘上旅游船去漓江游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桂林的美景,让他们在大脑中构建起桂林山清水秀的美好表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学对歌,说一说风俗,起一起山名,猜一猜、画一画奇山,充分享受桂林的美景带给他们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人情境来学习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设计理念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为什么?请说一说。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播放优美的音乐)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光片)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2)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 (3)相机出示“对歌”、“椿树”、“壮乡”等词语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3.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一二)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小组猜一猜、画一画配上音乐)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5.回归整体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出示“画廊”,学生读) 四、齐读韵文,小结本课 上课伊始,让学生介绍旅游胜地的有关资料,学生必须事先通过查找、搜集、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任务。
这样,就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注意“工具性”又要注意“人文性”,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展示,让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手找、发现大自然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美的熏陶 从孩子的心理来说,他们天生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他们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舍得到保护,得到发扬 儿童心理学表明,孩子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有学习的欲望采取学生感兴趣的起名字、猜一猜、画一画等方式,学生体会桂林的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就很容易了 学生通过曰顾旅程,漓江的美景无不在脑海中一一掠过,这种直观的感受通过“说说你最留恋的是什么”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为内心的感悟,“画廊”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第二课时设计理念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小组合作,设计广告画和广告词,并进行介绍)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会了字音并不意味着他能把握言语作品的声音形态,所以教师的示范和教会学生诵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识字2》犹如一首潺潺流淌的小诗,权富美感,是语言美的典型其一,声音美,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具有音乐性;其二,情意美,言语的形式如同桂林山水的美景一一展现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多诵读好听的韵文,不仅能让他们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枯燥的识字融入游戏中,通过贴词,将所学的词语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再一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这一环节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想法通过交流、讨论,把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识字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识字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 延伸性学习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设计广告画和广告词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又、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附送:2019年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教学设计2 苏教版活动概揽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二、我会读,正确读词语 25分钟三、我会说,联系图画说说词义 25分钟四、我会写,正确书写生字 20分钟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8个生字,能认读绿线内的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词语;能联系图画理解词语所描绘的内容3、能借助课文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正确书写生字、朗读词语难点:能借助图画理解词语所描绘的内容教学产出能正确书写生字 正确朗读词语教学材料课本 粉笔教学其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内容一、谈话导入二、我会读三、我会说四、我会写五、总结全文1、倾听谈话2、注视黑板1、倾听自读要求2、借助拼音自读3、其余学生听4、同桌相互帮助读词语5、举手读6、小组内赛读7、男女生轮流读8、齐读9、开火读1、看书中的插图2、说说自己看到的图画3、找到图画所描绘的词语4、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1、认清字、辨清形、分析结构2、描红3、书写畅谈本节课自己学到的东西1、谈话引入2、板书课题1、提出自读要求2、巡视3、抽查学生读词语4、监督5、倾听,表扬6、指导7、倾听,纠正8、领读9、主持1、指导看图2、倾听3、引导学生找4、倾听,表扬1、引导学生学习生字2、指导描红3、监督鼓励、倾听导入正确读词语 理解词语说出自己喜欢的地方正确书写生字作业设置1、朗读词语。
2、做练习册3、听写生字词板书设计 识字2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筏 鸬鹚 画廊教学反思 乡村孩子对桂林山水的认识是一张白纸,他们根本就没听说过,所以本课中的词语学生们也是很陌生的,为此,我就多留些时间给学生们读,让他们在反复的读中熟悉这些词语,并且再借助图画了解词语所描绘的内容,在读后、理解之后,学生对桂林山水也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们就会饶有兴趣的说出自己心向往的地方但是,书中的插图毕竟是静止的,没有动感,也就没有美感、形象感,如果能有多媒体,相信学生们的情感会更加饱满、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