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过秦论》——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随堂检测(含答案)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7.50KB
约6页
文档ID:147069680
10.《过秦论》——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随堂检测(含答案)_第1页
1/6

10.1 过秦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膏腴(yú)    藩篱(fān)    范蠡(lí)    蒙恬(tián)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崤函(yáo)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g)D.隳名城(huī)    户牗(yǒu)    棘矜(jīn)    氓隶(máng)2.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委命下吏 命:命令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倡3.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奋六世之余烈     以致天下之士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叩关而攻秦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C.合从缔交,相举为一D.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②序八州而朝同列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④流血漂橹⑤乃也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⑥却匈奴七百余里⑦以愚黔首⑧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B.①⑤/②④⑥⑦/③/⑧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6.从文言句式角度,下列各组句子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B.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D.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蚓无爪牙之利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连衡:“连横”,秦国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B.汉中:位于陕西省,古称梁州、南郑、天汉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C.郡:古代的行政区域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秦统一天下后,全国设三十六郡D.阡陌:田间小路南北方向叫“陌”,东西方向叫“阡”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 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元和七年,惠眧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 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孩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孩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

宪宗愍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 群曰:“陛下仁惻即救之,当速令中使宣谕如待正敕,即无及也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穆宗即位, 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 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大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选自《旧唐书•崔群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B.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C.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 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D.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以问臣下,称为“制策”。

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与进士、明经、词科、任子、府史杂流等同为国家取士的科目B.连署,在文中的意思是“连名”“联合署名”指为证明已签署的文件的可靠性而由其他人连同的签字连署”还有一个意思是“同一官署”C.青宫,太子居于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青宫”与“东宫”一样可以借指太子D.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进行追封爵位官职如文中的“司空”即为赠官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群正直敢言,却难违圣意宪宗要求学士进奏,要有崔群的署名才能呈上,崔群认为这容易成为定例,会阻碍下面学士的言路,坚决不奉诏,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B.崔群行事得体,不以功自居当初在建储之事上崔群的建言既符合情理又有利于遂王,遂王登基后,向他表达感谢之情,他表示功不在己,但依然得到晋升C.崔群坚持原则,能“守土尽责”田季安献绢五千匹助修开业寺,他认为于理不合,奏请阻止;苗稷进奉羡余钱七千贯,他认为这违反诏令,请求退还以替代贫民的租税D.崔群宽厚仁慈,法外也容情权长孺获死罪,其母向宰相哀求,崔群奏请宪宗,宪宗同情权母老迈,欲赦免权长孺, 崔群怕夜长梦多,建议宪宗及时颁布赦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2)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范蠡”的“蠡”应读IǐB.“崤函”的“崤”应读 xiáoD. “棘矜”的“矜”应读qín,“氓隶”的“氓”应读 méng 2.答案:B解析:命:性命,生命3.答案:B解析:A项,前者是动词,沿袭;后者是介词,凭借B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前者是连词,用来;后者是介词,凭借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承接4.答案:B解析:A项,“弊”通“敝”C项,“从”通“纵”,“举” 通“与”D项,“有”通“又”5.答案:B解析:名词作状语/使动/动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6.答案:B解析:A项,状语后罝B项,省略句;宾语前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7.答案:D解析:D项,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8.答案:1.D; 2.D; 3.A; 4.(1)宪宗认为澧王年纪居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储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奏表2)崔群前后所论奏的大多符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 升迁任礼部侍郎,录取提拔才德之士,均认为他公允恰当。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陛下”是“授”的近宾语,“淮西节度使”是 “授”的远宾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可排除A、C;“先帝深旨”是“不知”的宾语,“岂敢轻言”的主语是“臣”,“臣岂敢轻言”结构完整,故“深旨”与“臣”之间应该断开,排除B,选D2.本题考査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赠”还包括对已死官员的父祖(亲属)加封官爵; 对已死官员追封爵位官职,在古代叫赠官,只是“赠”的形式之一3.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曲解文意原文“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意为崔群三次上疏,皇帝方才应允故A项中的“却难违圣意”“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表述有误4.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第(1)题中的关键词:“以”“居长”“让表”,第(2)题中的关键词:“惬旨”“迁”“咸”等参考译文】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岁登进士第,又参加制策考试而登科元和初,被召担任翰林学士,历任中书舍人 崔群在内廷奉职,常以直言正论闻名于当时宪宗赞赏他, 下诏宣旨说:“从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须同时有崔群的联合署名,然后才可以进呈上来。

崔群认为宫禁的管理举措动辄成为定规,从此学士中有嫉害毁谤正直的人,则他下面的学士无法进呈直言了因而崔群坚持不遵奉此诏,三次上疏奏论,皇上方才应允元和七年,惠昭太子去世,穆宗当时为遂王,宪宗认为澧王年纪居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储时,命崔群替灃王写辞让的奏表,崔群上奏道:“大凡自己应当得到这个位置的,才有奏表表示辞让的礼仪;自己不应当得到这个位置的,怎么可以突然有辞让的奏表呢?现今遂王是嫡长子,应当居东宫正位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奏言 那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献绢五千匹,用来资助修建开业寺 崔群认为这件事实在没有正当理由,这种做法尤其不符合规矩,遂奏请制止了田季安的进献崔群前后所论奏的大多符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升迁任礼部侍郎,录取提拔才德之士,均认为他公允恰当元和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因赃获罪, 皇上下诏命令交给京兆府处决,权长孺的母亲刘氏向宰相哀求,崔群于是就在奏对时将此事告诉了皇上宪宗怜悯其母年事已高,便说道:“我将破坏法令赦免权长孺,可以吗?”崔群道:“陛下出于仁慈惻隐便救免他,应该马上令中使宣布救令如等到正式敕命下发,那就来不及了权长孺最终被免除死刑而长期流放远地。

崔群的启奏持平宽仁,大多如此 当时宪宗急于扫荡贼寇,对能为朝廷聚财敛资之臣大加奖励,所以藩镇州府官员因此迎合朝廷意旨,往往搜刮聚敛财物,当作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奉羡余钱(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或物)七千贯,崔群上奏说这是违诏,如果接受了这些财物就失信于天下,奏请归还赐予本州,替代贫民的租税当时舆论赞扬他穆宗即位,征崔群入朝授予吏部侍郎官职,在别殿召见他,对他说:“我升皇储位,知道是您相助夜群道:“先帝之意,本来便在陛下 当初授陸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起草诏书,如果不知先帝深意,臣岂敢轻率出言?”数日后,授予了他御史中丞官职大和六年八月去世,年六十一,册赠他为司空。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