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新人教版选修

xu****i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KB
约3页
文档ID:159858785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1/3

2022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题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以法教化人民,使官吏成为推广法律、教化人民的教师这明显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主张答案D2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B.管仲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D.管仲改革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解析管仲在改革中虽然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但他没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承认土地私有制,其改革仍然是奴隶制的富国强兵的改革答案D3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为原则,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解析“食有劳而禄有功”,意即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

该做法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为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和控制政权创造了条件答案C4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这实际上是要(  )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 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 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解析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答案C5《诗经》中描写秦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反映出当时的秦国(  )A.政治清明 B.经济发达C.充斥尚武精神 D.矛盾重重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兴师”“修我戈矛”等信息体现出秦国民风质朴,强悍尚武答案C6据说,商鞅到秦国时,随身携带着一本书,他视这本书为珍宝,并借鉴该书的内容,为秦国制定了《秦律》他携带的应是(  )A.《诗经》 B.《孙膑兵法》C.《法经》 D.《道德经》解析商鞅热衷于法家思想,主张变法改革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属于法家著作的仅有C项A项是儒家经典,B项是兵家的代表作,D项是道家的代表作答案C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管仲改革后,齐国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管子·乘马》(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1)齐国老百姓辛勤劳动,努力耕作2)管仲在改革中推行“相地而衰征”,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材料二 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三 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十分之一),藉(借)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中“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参考答案(1)农业生产中出现牛耕和铁器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产生了封建生产方式,奴隶制度走向解体。

能力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  )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解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追求功利践行法家思想,能够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在争霸战争中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这是各诸侯国国君推行变法的出发点答案B2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围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答案B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  )A.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B.法家推崇者的需要C.新兴农民阶级的需要D.宗法贵族们的需要解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参与政权。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就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打破旧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主要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答案A★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材料二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1)根据材料,概括墨子和孟子的用人标准2)上述用人标准的提出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根源参考答案(1)墨子:选举贤能,根据才干来确定爵位、俸禄及其任免孟子:根据国人的评价,并结合考察进行推举2)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选贤任能成为时代的要求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逐步形成,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和广大自耕农要求进行上层建筑的变革。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