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知识点总结

lis****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88KB
约2页
文档ID:147683637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知识点总结_第1页
1/2

部编版八年级〔下〕?唐诗三首?知识点总结【主题思想】?石壕吏?:这首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深入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卖炭翁?:这首诗通过表达一个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文章构造】石壕吏:差吏深夜捉人老妇自述苦痛老妇被迫应征老妇被捉之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破屋,心情苦痛群童抱茅,无可奈何一写景记事长夜沾湿,忧思不绝广厦千万间一个直抒胸臆卖炭翁:烧炭运炭-千辛万苦-炭被掠夺无可奈何3【文学常识】第一首诗题目中的“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题目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和涉及的人物第二首诗题目中的“茅屋〞即成都近郊的草堂;“歌〞是古代诗歌的一一种体裁诗题的意思是:诗人的茅屋被秋天的风吹破,因此有所感慨第三首诗题目中的“卖炭〞点明了主人公职业所属;“翁〞指男性老人,突出卖炭人年迈力衰。

题目提醒了诗歌叙写的主要对象照构?石城吏?:公元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成功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赴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卖炭翁?:?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更来买中唐时期,官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讹诈“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