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法律文书的价值

时间****9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66KB
约33页
文档ID:145882993
法律文书的价值_第1页
1/33

法律文书的价值 篇一:法律文书写作  附各科考试大约时间:  7月1日早晨《法律文书写作》;  7月2日早晨《公共关系》,下午《外国文学》;  7月3日早晨《中国近当代史》(开卷);  7月4日早晨《刑法学》;  7月7日下午《民事诉讼法》;  7月8日早晨《行政管理学》  7月5、6日自考考试  法律文书  (此部分本人修改较大,仅供参考)  一、 法律文书的概念、属性特征、作用价值、种类;  法律文书,是指[各写作]参加法律活动主体依法处理多种诉讼、非诉讼案件时所写作的含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1. 属性(P7):  法律文书含有双重属性,它以法律属性(即法律精神)为实质,以写作属性(即写作理念)为指导  2. 特征(P9):  (一)内容的法律性:依法著文,以文述法一个是直接反应,即直接引用相关的法律条文,一个是间接反应,大多出现在法律文书的事实部分,它经过叙述事实要素来反应法律精神  (二)体式的规范性:格式规范、要素完备、用语规范  (三)实施的强制性  3. 价值(P28、P36、P40):  法律文书价值包含自由、秩序、人权、效益、正义等方面关键价值:  a. 正义价值(P28)效益价值(P36)秩序价值(P41  4.分类 P.14  (一)主体分:专属性法律文书;通常性法律文书  (二)性质:诉讼文书;非讼文书  (三)作用:侦查类、起诉类;裁判类;实施类;笔录类、汇报类;通知类等。

  (四)制作方法:文字叙议类;填空表格类;笔录类  5.作用:(1)法律文书是实施法律的详细手段;(2)是推行法律行为的主要凭证;(3)是诉讼和非诉讼活动全过程的如实反应;(4)是促进法制宣传、彰显国家法制水平的主要载体;  (5)是促进友好社会构建的有效工具;(6)是考察法律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主要尺度 补充:  最早的法律文书(P16)是什么?  秦简中的《封诊式》是中国最早的法律文书样式的汇编  法律文书写作的表述方法:叙述、议论、说明  法律文书的语言风格特点;正确、简练、朴实、庄重  叙述案件事实的要素、特定方法和注意事项P22  法律文书的沿革(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作P16);  1. 萌芽阶段:西周晚期、战国;代表作有《(亻朕)匜铭文》  2. 形成阶段:秦、汉;代表作有《封诊式》、《春秋决狱》、《居延汉简》  3. 发展阶段:唐;代表作有:《白居易甲乙判》、《龙筋凤髓判》  4. 变革阶段:宋;代表作有:《名公书判清明集》  5. 成熟阶段:明、清;代表作有《古代奇案选》上、下  二、 法律文书专题、材料、结构章法、语言的要求;  1. 专题:法律文书表示出来的思想看法和看法(P53)特点和要求:正确(正当)、明白、集中,有序  2. 材料(P54):特点和要求:真实性(客观)要求性(围绕专题选材)针对性  3. 结构(P61)特点和要求:固定性(规范性)  4. 语言(P107)法律文书的语言特点:正确;精练;朴实;庄重。

  三、 法律文书表示方法的内容、应用和要求;  1. 叙述(P79):  a. 叙述的要素:  ① 刑事法律文书叙述的要素:关键包含定罪和量刑  ② 民事法律文书叙述的要素:  ③ 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纠纷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b. 叙述的关键内容:关键情节、争议焦点、举证、质证内容  c. 叙述的要求:内容完整、脉络清楚、详略适当、因果关系显著  2. 议论(P93):  a. 法律文书说理的内容:分析论证证据、分析论证事实、分析论证法律  b. 法律文书说理的要求:说理要有针对性、分析证据要言之有物、内容前后要保持一致  3. 说明(P93):  a. 说明的内容:对详细事项进行的说明、对法律条文或法律概念所作的解释  b. 说明的要求:客观、详细、规范  四、 笔录的制作要求;讯问、问询、调查笔录的适用和内容结构;  从内容上分:现场勘查笔录、问询笔录、讯问笔录  从记写方法上分:问答式笔录、叙写式笔录  特点:客观性、法律性、成文的一次性  制作要求(P147):  1、格式要正确;  2、手续完备正当;  3、内容客观全方面,文字正确清楚;  4、写作笔录应使用蓝黑墨水,用钢笔、毛笔、碳素笔写作。

  也能够电脑打字统计  1. 讯问的适用和内容结构(P149):  适合用于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统计对犯罪嫌疑人讯问情况  a. 首部:  ① 标题和次数  ② 讯问时间  ③ 讯问地点  ④ 讯问人和统计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职务  ⑤ 在场人和翻译人员  ⑥ 犯罪嫌疑人姓名  b. 正文  ① 犯罪嫌疑人基础情况  ② 通知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和义务  ③ 案件事实的相关内容  c. 尾部  讯问结束后,笔录应交由犯罪嫌疑人查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该想起宣读如记载有错漏的,应该许可其更正或补充,并在更正或补充的文字上捺指印经查对无误以后,应在笔录的每一页右边下方署名(盖章)或捺手印,末页上应写明对笔录的意见对拒绝署名或捺手印的,应在笔录尾部注明  2. 问询的适用和内容结构(P150):  适合用于公安司法机关等写作主体办理诉讼案件及其它非诉讼法律事务,为查明案件、搜集证据、核实材料,依法向当事人或其它相关人员进行调察访问时所用  a. 首部  ① 标题  ② 时间  ③ 地点  ④ 侦查人员、统计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⑤ 在场人或翻译人员  ⑥ 被问询人姓名、性别、年纪、职业及工作单位、住址等基础情况  b. 正文  ① 应首记侦查人员向被问询人表明身份的情况  ② 应记明向被问询人通知《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的相关要求,通知被问询人应该知道的权利和义务。

  ③ 应记明被问询人了解的案件相关情况  c. 尾部  和讯问一样  讯问笔录和问询笔录的区分  1、适用对象不一样;2、记写的内容不一样;3、记写的关键不一样;4、记写的目标不一样  五、 立案决定书、裁定书的适用条件;  立案决定书的适用条件(P130):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发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后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决定立案侦查时写作的文书  刑事裁定书的适用条件(资料):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法中根据法律,对相关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含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判定  六、 提请同意逮捕书、通缉令、不起诉决定书、公诉意见书、刑事抗诉书、民事调解书的适用和内容结构;  立案决定书、裁定书的适用条件:  提请同意逮捕书、通缉令、不起诉决定书、公诉意见书、刑事抗诉书、民事调解书的适用和内容结构  提请同意逮捕书:是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同意逮捕时写作的文书  格式  xxx公安局  提请同意逮捕书  字 号  犯罪嫌疑人xxx......[犯罪嫌疑人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等),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地,身份证件号码,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政治面貌(如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并写明详细级、届代表、委员)违法犯罪经历及本案被采取强制方法的情况。

案件有多名犯罪嫌疑人的,应逐一写明  辩护律师xxx,工作单位xxx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证号xxxxxxxx  犯罪嫌疑人涉嫌xxx(罪名)一案,由xxx举报(控告、移交)至本局写明案由和案件,详细为单位或公民举报、控告、上级交办、相关部门移交、本局其它部门移交和办案中发觉等)简明写明犯罪嫌疑人归案情况  经依法侦查查明:......(概括叙述经侦查认定的犯罪事实应该依据详细案件情况,围绕刑事诉讼法要求的逮捕条件,简明扼要叙述  (对于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实施数次犯罪的犯罪事实应逐一列举;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应该根据主次分别列举  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共同犯罪事实及各自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后,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主次次序,分别叙述各个犯罪嫌疑人的单独犯罪事实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以下:  ......(分列相关证据)  总而言之,犯罪嫌疑人xxx......(依据犯罪组成简明说明罪状),其行为已触犯《中国刑法》第x条之要求,涉嫌xxx罪,有逮捕必须,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五条之要求,特提请同意逮捕  此致  Xxx人民检察院  (公安局印)  年月 日  附:1、本案卷宗卷页。

  犯罪嫌疑人羁押处所  通缉令:公安机关为抓获罪该逮捕在逃的或拘留、逮捕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从监狱内逃跑的罪犯,采取通缉方法时写作的法律文书  结构模式:首部  首部包含标题、文书编号和公布范围标题通常包含公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名称和文书名称"通缉令",分上、下二行排列文书编号由机关代字、文种代字、年份和序号多个部分组成公布范围应是本机关的辖区范围内受文机关的名称  正文  正文包含简明案情、被通缉人的基础情况、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三个部分简明案情和被通缉人的基础情况是写作关键简明案情关键是介绍案件的基础情况被通缉人的基础情况应尽可能写明已经掌握的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别、年纪、民族、籍贯、住址、职业、身份证件号码及体貌特征等项内容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关键是写明查缉要求、查缉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联络人、联络方法等内容  尾部  尾部包含附件、日期和发文机关印章、抄送部门名称等内容附件关键包含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的照片、指纹、DNA编号、物证、被通缉人社会关系等其中向社会公开公布的通缉令不需要公开被通缉人的社会关系、指纹、DNA编号等专业事项  不起书决定书:一、定义:检察机关经过审查,认为被告符正当律要求的不起诉条件,作出不起诉决定而制作的文书。

P.169  特征:决定(终止诉讼,不移交法院);以人为单位制作依据:142第1款;142第2款140第4款  条件:刑诉15条; 轻微 不需判处刑罚补侦仍证据不足或免去  二、内容:格式 P.172  1.首部:标题;编号(不诉)  2.正文:(一)被不起诉人基础情况  (二)辩护人基础情况  (三)案由和案件:移交审查(同起诉书写法)自侦,管辖变更/退查  (四)案件事实情况分三种情形写)  (五)不起诉的理由、法律依据和决定事项概述行为性质、情节、危害结果、法律责任)(决定事项:决定对×××不起诉)  (六)通知事项:对被不起诉人、被害人有不一样说明  3.尾部:日期、院印没有附项)  三、要求  1.简明扼要1)内容:案件事实 (2)决定: 不起诉  2.理由法定  公诉意见书:一、定义 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在法庭辩论阶段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时使用的文书P.179  依据:刑诉153、160、(165、169-监督)  目标:支持公诉  论证起诉书的正确性  二、内容格式: P.180  1.首部:标题:公诉意见书  被告人、案由、起诉书号、称谓  2.正文:  (1)序言:出庭依据及目标。

  依据:153、160、165、169  目标:支持公诉,法律监督  (2)主体:  (一)依据法庭调查,结合质证情况,利用证据证实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  (二)依据事实,论证适使用方法律正确,及处罚意见(轻、重)  (三)揭露社会危害性,作必须的法制宣传、教育可围绕:1.犯什么罪;2.怎样犯罪;  3.犯罪造成什么后果;4.为何会犯罪;5.怎样处罚犯罪)有针对性,关键突出  (3)结论:"总而言之,起诉书认定本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足,依法应该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应(轻、重)处罚"  3.尾部:公诉人署名;日期;"当庭发表"  三、要求:1.认真准备,注意修改结正当庭调查)2.围绕起诉书进行论证论证起诉书的正确性)3.叙述详细充足4.针对性强(突出关键)5.看法鲜明,条理清楚  6.依法论理7.适当利用修辞手法,增强辩论效果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语言平白、晓畅;少用长句子  抗诉案件支持抗诉的讲话:篇二:法律文书写作提要(高教版2021)  法律文书写作提要(高教版)  刘慧明  第一章 法律文书绪论  第一节 法律文书的概念和内涵  一、法律文书的概念 P.3  法律文书,是指[各写作]参加法律活动主体依法处理多种诉讼、非诉讼案件时所写作的含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二、概念辨析  法律文书和司法文书  广义的法律文书和狭义的法律文书  诉讼文书和非诉讼文书  含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和含有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  三、法律文书学的概念 P. 5  法律文书学,是指以法律文书的理论规范、 写作规律和实际操作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法律文书的本质特征、标准范式、法律思维方法、写作标准和规律、写作规范和方法为研究内容,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法律应用学科  第二节 法律文书的属性和特征  一、法律文书的属性 P.7  (一)法律属性  (二)写作属性  (三)法律属性和写作属性的辩证关系  法律文书以法律属性为实质,以写作属性为指导;  法律精神决定写作理念;  写作理念的详细利用直接影响法律精神的表现;  写作属性为表现法律属性服务  二、法律文书的特征 P.9  (一)内容的法律性:依法著文,以文述法  (二)体式的规范性:格式规范  要素完备  用语规范  (三)实施的强制性: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  第三节 法律文书的作用和价值  一、法律文书的作用 P.12  (一)实施法律的详细手段  (二)推行法律行为的主要凭证  (三)法律活动过程的如实反应  (四)促进法制宣传、彰显国家法制水平的主要载体  (五)促进友好社会构建的有效工具  (六)考察法律工作者的主要尺度  二、 P.25  (一)法律文书价值概念  法律文书价值是指大家有关法律文书的现实目标和理想追求。

  法律文书价值既能够在现实的法律体系或法律文书写作中表现为详细的价值目标,也能够在理想的境界中表现为大家对于法律文书的精神追求  法律文书价值的表现方法  1.现实层面的法律文书价值,详细表现为大家有关法律文书的现实目标;  2.理想层面的法律文书价值,详细表现为大家有关法律文书的理想目标  (二)法律文书价值和法律文书作用  法律文书价值含有更大的主观性,而法律文书作用含有更大的客观性  (三)法律文书价值的关键价值  法律文书价值包含自由、秩序、人权、效益、正义等方面关键价值:  正义价值 P.28  效益价值 P.36  秩序价值 P.40  第四节 法律文书的分类 P.14  (一)主体分:专属性法律文书;通常性法律文书  (二)性质:诉讼文书;非讼文书  (三)作用:侦查类、起诉类;裁判类;实施类;笔录类、汇报类;通知类等  (四)制作方法:文字叙议类;填空表格类;笔录类  第五节 法律文书的历史沿革P.16  一、中国古代法律文书的沿革  1.萌芽阶段:西周晚期、战国  2.形成阶段:秦、汉  3.发展阶段:唐  4.变革阶段:宋  5.成熟阶段:明、清  二、近代法律文书的沿革  三、当代法律文书的沿革  三、现代法律文书的发展  法律文书建设正向正当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第六节 法律文书的写作规律  文章写作过程  取材和炼意;运思和谋篇;行文和定稿  文章组成要素  专题:看法和目标  题材:表现专题的材料  结构:对题材的处理和安排  表示方法:文章反应手段、表现工具常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语言:表示内容的基础材料  文章要素在法律文书中的应用  一、专题:法律文书表示出来的思想看法和看法 P.53  特点和要求:  1.正确(正当)  2.明白  3.集中,有序  二、材料:事实材料;法律材料 P.54  特点和要求:  1.真实性(客观)  2.要求性(围绕专题选材)  3.针对性  三、结构:文书内部的组合和结构,作者对材料所作的组织和安排 P.61  特点和要求: 固定性(规范性)  首部—正文—尾部  四、表示方法 P.77  法律文书关键利用:叙述,议论,说明  五、语言 P.107  法律文书的语言特点:  正确;精练;朴实;庄重  练习  第二章 笔 录  第一节 概 述 P.144  一、定义:司法工作人员在办案(诉讼和非讼)过程中所作的文字统计  作用:记载;证据;保留  二、种类:  按诉讼过程分:受理、侦查、起诉、审判、实施;  按制作形式分:问答式(讯问、问询、调查)  讲话式(合议庭评议、案件讨论)  叙说式(现场勘查、搜查)  结合式(识别、庭审笔录)  摘录式(摘抄档案资料)  三、特点:1.不可替换性(主体、文字)  2.公开性  3.紧迫性  4.长期有效性  四、要求:1.格式正确、规范。

  2.手续正当、完备  3.内容客观、全方面  4.文字正确、清楚  第二节 现场勘查笔录 P.145  一、定义:侦查人员依法对和犯罪(或案件)相关的场所、物品进行勘验时所作的,反应勘验过程和结果的文书  检察院、法院称“勘验笔录”  (检验:针对人身、尸体,另有检验、检验汇报  依据:刑诉101、106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要求》193-197条  现场(:WwW.xiaOCaofAnweN.Com 小草范文 网:)统计包含:现场勘查笔录、现场摄影(录像)、现场绘图  作用:1.证据;2.保留固定;3、线索  二、格式、内容:  (一)首部(笔录头):  1.标题:现场勘查笔录  2.特定事项:时间、现场保护人、地点、勘查、见证人员情况;现场条件  (二)勘查过程及结果:(主体部分)  1.现场的地点、位置、周围环境;  2.现场中心和相关场所的情况,现场变动和改变的情况和反常现象;  3.提取痕迹、物证和相关遗留物情况  4.拍照(录像)的内容、数量和绘制现场图的种类和数量  (三)尾部(笔录尾):  署名(指挥人、勘查人、见证人、统计人)  三、要求  1.同现场勘查的要求:(《现场勘查规则》)  立即、全方面、细致、客观  2.线索清楚。

统计次序和勘查工作次序一致  3.用语明确  4.和其它记载方法衔接、对应  5.每勘必录  第三节 讯问、问询、调查笔录  一、定义:  讯问笔录:侦查人员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时所作的文字统计P.146  问询笔录:侦查人员依法问询证人、被害人  时所作的文字统计 P.147  调查笔录:办案人员(公、检、法、律、公  证、仲裁)依法对相关单位和人  员进行调查时所作的文字统计  (访问、谈话笔录属此)  二、内容:  (一)首部:(笔录头)  标题(讯问写明第×次)  特定事项(时间、地点、问话人、统计人、  被问话人及基础情况)  (二)问答内容:(主体)  (三)尾部:查对意见(可补充或更正)  署名(侦查人员、被问人)  三、要求:  客观; 全方面; 正当; 清楚; 充足准备  第四节 法庭审理笔录P.146  一、定义: 是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的文字统计  作用:1.对庭审活动的忠实统计;  2.作出裁、判的依据;  3.监督、检验、总结审判活动的依据  二、内容:  (一)首部:(笔录头)  1.标题:  庭审理笔录(刑事“法庭笔录”)(第×次)  2.特定事项:  (二)庭审活动:(主体)  1.宣告和通知事项:查明到庭情况;宣告案由;宣告名单;通知申请回避权;通知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2.法庭调查问话,举证,质证)  3.法庭辩论关键点法)  4.最终陈说或意见  5.宣告休庭合议,定时宣判或当庭宣判  (三)尾部:(笔录尾)  审判长审阅,审判长、书记员署名;  当事人、证人查对、署名  三、要求:  1.庭前充足准备  2.正确利用统计方法  3.完备而关键突出  4.手续正当  5.文字正确、清楚  第五节 合议庭评议笔录P.213  一、定义:人民法院合议庭组员依法评议案件时,由书记员对评议情况所作的文字统计 作用:1.对评议活动的忠实记载;  2.制作裁、判依据;  3.监督、检验、负担责任的依据  二、内容:  (一)首部: 1.标题:  2.特定事项:  (二)主体(评议内容):  对案件事实(详细各要素)、证据的认定;  诉讼各方的意见和理由;  定性、处理的理由和法律法规依据;  处理意见等  二审、再审的,增加介绍原审情况,评议原判,及上、抗、申诉理由  (三)尾部:合议庭组员署名篇三:法律文书复习提要 新  法律文书复习提要  一、法律文书的定义、属性、特征(特点)、作用、最早的法律文书(P16)是什么?  法律文书是指各写作主体依法处理多种诉讼、非诉讼案件时所写的含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  的文书。

了解:  1.含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  2.依法制作:实体法、程序法  3.制作者特定:法定的机关、组织、公民  4.适用范围:诉讼案件、非诉讼案件  属性:法律属性(又称法律精神,以程序法条文和实体法条文的形式出现)和写作属性  特征:内容的法律性,体式的规范性(格式统一、 开头、结尾、起承转合模式化、要素完  备、用语规范)、实施的强制性、客观性  作用:是实施法律的详细手段;是推行法律行为的主要凭证;是诉讼和非诉讼活动全过程的  如实反应;是促进法律宣传、彰显国家法制水平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友好社会构建的有效工  具;是考察法律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主要尺度  最早的法律文书 最早的法律文书样式汇编《封诊式》  二、法律文书的关键价值.P28  正义价值;效率价值;秩序价值  三、法律文书的表示方法、叙述案件事实的特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最基础的表示方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一、法律文书叙述的应用  1、叙述的定义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改变的过程表示出来就是叙述  2.叙述的通常要素:刑事:七要素 P78  (时间、地点、动机、目标、手段、过程、后果)  民事:八要素P80  (当事人间的关系、时间、地点、 争议的客体、原 因、 过  程、结果、争议的焦点)  行政:违法事实(七要素) P81详细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处理、  当事人对处理的不一样意见  3.叙述的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4.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①时间次序法(顺叙)  ——以案件情节发展的时间前后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②突出主罪法(倒叙) P97  ——以罪行主次为序,先写关键罪行,后写次要罪行的方法  ③综合归纳法(分叙) P98  ——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数次罪行加以概括归纳,用简练精练的文字作  总的叙述的方法  注意:通常不单独使用,多为配合她法使用  ④突出主犯法 P97  ——以主犯的活动安排层次,围绕主犯的活动详细记叙的方法  现有共同犯罪,又有单独犯罪的:  先“共同”,后“单独”(共同所犯的罪重)  先“单独”,后“共同”(共同所犯的罪轻)  ⑤罪名标题法  ——依据罪名的不一样,加上序号,列出标题,按突出主罪法,逐罪分段叙述犯罪  事实  ⑥纵横交错法(顺叙、分叙交错)  ——从纵的方面写明案件的来龙去脉,从横的方面把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一个平面  上摆出来  ⑦引使用方法 P99  引用原话、引用原意  笔录、裁判文书  (5)叙述的要求 P99  ①事实的要素要叙述完备  犯罪事实:犯罪组成要件 “七要素”  交代“七要素”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②关键性的情节必需详细记叙  ③详略要适当  ④因果关系必需交代清楚  ⑤争吵焦点必需抓准记清  四、了解公安法律文书的定义、特点、发文字号;  1、公安刑事法律文书  机关代字+ 办案部门简称 + 文书名称简称 + 发文年度+发文次序号  比如:×公 刑 提捕 字〔2021〕5 号  五、了解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的定义、发文字号;  2、人民检察院刑事法律文书:  人民检察院简称 + 办案部门简称 +(文书简称)+ 年度 + 序号  起诉书:人民检察院简称+案件性质(刑诉)+起诉年度+序号  六、书状类法律文书的定义、分类;  .按写作的繁简、难易程度分: 表格类、填空类、叙议类  .按法律文书的性质和用途分:  1.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分 诉讼文书: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文书  非诉讼文书:仲裁、公证、律师文书等  2.根据法律文书的用途分:侦查类、起诉类、裁判类、 实施类、笔录类、书状类、汇报类、  通知类等  3.根据写作和使用的主体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监狱、律师、公证、仲  裁文书等  七、了解人民法院法律文书的定义、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立案年度 + 制作法院 + 案件性质 + 审判程序代字 + 案件的次序号  (2021) 穗中 民 初 字第 2 号  审判程序代字一审:初 二审:终 再审:再或监  八、法律文书的语言风格特点: 正确、简练、庄重、朴实  法律文书的结构P61-66  1、首部  标题、发文字号、当事人的基础情况、辩护人或代理人的基础情况、案由和案件  2、正文  事实、证据、理由、结论  3、尾部  说明相关事项、署名、日期、用印、附项  法律文书的章法P66-74  第一节 法律文书语言的正确性  一.法律语言的基础要素  法律术语 法律专业术语  法律习常用语  一般用语  一. 正确 指用词贴切,能适当地表示客观事物的原来面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使用确切词语  2.注意使用模糊词语 模糊词语是指外延不十分明确的概念  法律文书使用模糊概念的范围:  (1)时间:许、左右  (2)行为人的活动范围:一带、周围、旁边  (3)行为人的体貌特征:身高、体态、脸型、五官、肤色、发型、口音、生理特征、衣着、特殊技能等。

  注 意:体貌特征的说明应该以近期照片为准  语言特点:正确词语和模糊词语结合  (4)包括国家机密的内容、侦查手段  (5)包括淫秽、个人隐私的情节  (6)起诉书、判决书的理由  (7)案情中无关紧要的细节: 数次、等地、大量、很多  (二)简练(精炼)言简意赅 P111  注意:苟简——只顾简约,造成意思不明或发生误解  三.庄重是指语言的严厉、持重、不随便P117  庄重性表现在:  (一)使用规范的书面语  1.力避使用口语  2.合适利用文言  3.杜绝使用方言土语、黑话(笔录除外)  (二)适当使用专用语法言法语、文秘用语  四.朴实P114  ——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不追求华丽辞藻不需要夸张渲染,更不需要描景状物、烘托气氛   有文艺语体色彩的词语全部不宜使用  法律文书的语言以消极修辞为主,主动修辞为辅  含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不绝对排斥主动修辞P116  十三、笔录的定义、制作要求  一.定义 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依法以文字形式记载办案活动情况的文书是实录性文书  二.种类  从内容上分:  从记写方法上分:问答式笔录 叙写式笔录  三.特点  1.客观性 2.法律性 3.成文的一次性  四.笔录的制作要求 P144  格式正确规范,法律手续完备。

  内容客观全方面,文字正确清楚  十四、现场勘查笔录的写作要求、讯问笔录和问询笔录的区分  一.定义P145  ——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依法对和犯罪相关的场所、物品进行勘验时所作的,用以反应勘验情况和结果的证据性文书  法律依据:《刑诉法》第106条、 《程序要求》第197条  现场勘查笔录、现场摄影 (录像)、现场绘图三者组成现场统计  二.作用 含有综合证实作用的一个法定证据  四.注意事项  (1)现场勘查笔录要客观、真实  (2)笔录记载次序应该和勘查次序相一致  (3)笔录用语必需规范、正确凡含糊的词语全部不能用  第三节讯问笔录  一.定义 P146  ——侦查人员在讯问活动中,依法制作的如实记载讯问情况的文字统计,是一个含有法律意义的文书  法律依据:  《刑诉法》第93、95条  《程序要求》第178、179、183、184条  二.特点: 1.统计的客观性  2.内容的法定性  3.制作的公开性  三.作用: 1.证据作用2.统计和固定作用 3.考查和借鉴作用  三.内容和写法  (一)首部(笔录头)  记载讯问的组织情况  (二)正文  1.第一次讯问  (1)应问明犯罪嫌疑人的基础情况。

  (2)通知诉讼权利义务  ①《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通知书》  署名  ②问有何要求请律师  回避  2.犯罪事实  (1)首先问什么?  是否有犯罪行为-让她陈说和辩解-向她提问  (2)关键  ——包括案件定性定罪的事实和讯问活动的关键情节  有罪的供述:七要素  无罪的辩解:无罪或罪轻的理由和依据  (三)尾部  记载讯问后推行法律手续的情况  (写上确定的话、署名、按指模、日期)  以上笔录我看过,和我说的相符  四.注意事项  五.讯问笔录统计技术的处理  8.统计语言的处理  要求:不失原意地统计下来  但主要的内容或关键性情节:要记原话  第四节 问询笔录  一.定义 P147  ——公安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向本案证人或被害人进行查询、了解案情时所作的文字统计  法律依据:  《刑诉法》第98、99条;  二.问询笔录和讯问笔录的区分  (一)适用对象不一样  (二)记写的内容不一样  (三)记写的关键不一样  (四)记写的目标不一样  三.作用:1.证据作用 2.统计和固定作用 3.核实作用  四 .内容和写法  (一)问询的组织情况  (二)问询的过程  1.首先记什么?  记明向被问询人交代作证的法律责任。

  ( 应该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2.记明和案件相关的问答情况  关键:  ⑴情况  ⑵被问询人提供的详细情况及其依据  ⑶被问询人感知案件的主客观条件  (三)推行法律手续的情况  (写上确定的话、署名、按指模、日期)  第七节 法庭笔录  一.定义 P210  ——是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多种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情况的法律文书亦称“法庭审理笔录”  法律依据:《刑诉法》第167条第1款、  《民诉 法》第133条等  适用范围:开庭审理的案件(不管性质、审理方法、程序)  二.作用  ㈠ 是制作判决书的主要依据 《程序要求》第189、191条。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