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译文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理解性默写: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 贵,美名远扬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答: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逐名利,贪慕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答: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主题作者赞美了莲的优美形象和高贵品质,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表达了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爱莲说》对比阅读(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⑴不蔓不枝 枝 ⑵陶后鲜有闻 鲜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李绅《寒松赋》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11. 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三)【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可爱者甚蕃 蕃 (2)陶后鲜有闻 鲜(3)贞以立志 贞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树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20.甲乙两文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3分)(四)(13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7.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7.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9.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五【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 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 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侵晓窥檐语( ) (2)可爱者甚蕃( )(3)芙蕖则不然 ( ) (4)自夏徂秋(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利用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 (2)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译文: 12.【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的情感。
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4分)13.【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 《陋室铭》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1.点明主旨的句子2.写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3.写交往高雅的句子4.写情趣脱俗的句子(表现作者惬意闲适生活情趣的句子)5.点睛之笔的句子6.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7.运用比兴手法、引出主旨的句子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
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答: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你如何评价? 答: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陋室铭》对比阅读【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1.解词(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3)不营产业 ( ) (4)欢守志弥固( )2翻译(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 解词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3)每移案 (4)余稍为修葺2翻译(1) 孔子云:“何陋之有?(2)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 ”绘陋室幽雅,乙文用“ ”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 手法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一)1.⑴长枝节,生出枝节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适合(2分) 2.C(2分) 3.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分) 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3分) 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3分)(二)参考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
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乙文:参考译文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多少年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别的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君子的志趣气节相投,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
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三)参考答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19.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20.象征 描写 议论乙文: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四)【答案】:(二)评分标准6.(2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7. (2分) D 8.(4分)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9.读文赏荷:(5分) (1).(2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2).(3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乙文:参考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花中的仙子。
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爱莲说】:(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二】1.桌子 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