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阳气为本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冬天,“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从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来看,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中,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因此,冬季进行的养生保健以“保暖”为原则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类经疾病类云:“然则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自里,自上自下,亦惟此阳气而已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内经一百六十二篇,天之大义,此其最要者也,不可不详察之类经附翼大宝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u温养功能“若天与日”“精则养神,柔则养筋”u气化功能“阳化气”味、形、精、气的转化u推动功能“升降出入,无器不有”u卫外功能肌腠开合“卫外者也”u固密阴精功能“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无扰筋骨”冬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冬季起居作息要合理安排,并且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又很容易外感,还可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1)衣着方面)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地为好,和暖贴身,外衣要稍宽大,鞋袜也须稍大一点,尤其要注意暴露在外或血液循环较差的耳、鼻、唇、手、脚、关节等部位的保暖2)冬季取暖)冬季取暖取暖方式较多,应因地、因人制宜,选用柴、煤、气、电等能源头不能正对热源,尤其是夜间睡:头不能正对热源,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室内温度控制在眠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523左右即左右即可,不能太高;注意取暖安全,尤其是用可,不能太高;注意取暖安全,尤其是用燃烧柴、煤、气等方式取暖的地区,重点燃烧柴、煤、气等方式取暖的地区,重点预防煤气中毒和火灾预防煤气中毒和火灾l冬季应多晒太阳,多接触阳光l冬季临睡前用热水烫烫脚,水温以不低于45摄氏度为宜l房屋应定时通风,每日24次,至少早晚各通风1530分钟,接受阳光照射l冬季养生着眼于“藏”,因此要节制房事,固护阴精3)其他方面)其他方面冬季有以下几种认识误区,要注意规避1)戴口罩防冷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2)蒙头睡觉睡觉时,被子内的空气比外界更要污浊,因此蒙头睡觉会影响呼吸3)饮酒御寒饮酒带来的人体热量消耗远多于酒本身能提供的热量,所以酒劲过后会有“酒后寒”。
4)手脚被冻用火烤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5)皮肤发痒用手抓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搔,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 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1)产热营养素要充足;(2)矿物质摄入要适量;(3)微量元素不能缺;(4)维生素要丰富;(5)必要的蛋氨酸不可少;(6)辛辣食物可驱风散寒辛辣食物可驱风散寒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一般以补阳较多,但也要注意因人制宜,阴阳双补,不能有偏颇首选饮食补养,如各具功效的粥类,百合粥、芝麻粥、红枣粥等,营养丰富的干果,核桃、干桂圆等其次选择药物,如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药酒在冬天,中成药可选择金匮肾气丸等羊肉是适合于冬季食用的肉类,尤其是在冬至这一天,“冬至一阳生”,此时食用羊肉可以促进阳气恢复,为春天做好准备这里例举一款当归生姜羊肉汤取羊瘦肉1公斤切块,生姜60克先放入油锅内略炒片刻,倒入羊肉块共炒,炒至血水干后加入适量水,放入当归100克(用纱布包好),适量食盐调味,用小火焖煮至熟,分数次食用。
冬季虽然气候寒冷,但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冬练三九”这句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冬季锻炼可分室内锻炼与室外锻炼两类:室内锻炼的项目有:强身按摩、导引、气功、保健功、太极拳室外锻炼可有:长跑、竞走、武术、滑冰、滑雪、体操、球类等冬日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采用慢跑、擦面、浴鼻、拍打全身肌肉、活动胳臂和下蹲等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剧烈长跑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冬季运动锻炼,还要注意保暖防冻,应戴上帽子和手套外出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待热后脱去一些衣服,然后加大运动量;不要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若内衣已潮湿,应尽快回到室内换上干燥衣服运动时还要注意:运动时还要注意:严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除癌症外,不少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均有所增加为此,凡患慢性病及残损者要随时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预防流感的发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这些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预防要注意:避免受凉、净化环境、补充营养、注意生活规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免疫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5)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6)普通家庭还可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7)我国甲流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进入临床使用,日常在注意前述事项之外日常在注意前述事项之外,可以配合国家计划进行接种,是应对甲流较为有效的手段摘自首都市民居家防治流感中医药手册)(1)成人漱饮方)成人漱饮方【药物组成】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成年人【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2)老年预防方)老年预防方【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适用人群】适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人群【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3)儿童预防方)儿童预防方【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适用人群】儿童【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4)孕妇预防方孕妇预防方【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适用人群】孕妇【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l高血压患者最好每天量血压;l冠心病患者警惕寒冷侵袭;l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保暖;中风是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脑溢血、脑梗死等原因引起的。
中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约72的首次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一数据也在发生着变化,中风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1)不要忽视中风发作的早期信号:)不要忽视中风发作的早期信号: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欲吐;“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无原因的嗜睡等2)掌握中风突袭的应对策略)掌握中风突袭的应对策略 轻度中风: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当身体出现手肩发麻、头晕或反复发作的眩晕、走路不稳时,须赶快去医院就诊重度中风:一旦发生突然失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昏迷时,家属应尽快送病人到医院抢救,越快越好,早一分钟到医院,病人的治疗情况就会好很多脑梗死在发生3到6小时内抢救,比6小时后抢救的致残率减少40以上寒冷的冬天,是中老年人心脑肺等重病的好发季节当患这些疾病时,一般常有信号(先兆),患者或家人若能认识这些信号,及时就医确诊并治疗,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后将大为改观,故学会识别重病信号非常重要疼痛的变化如果近期心绞痛发作变得频繁,或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就要看作是急性心梗的先兆。
或者,过去无心绞痛的人,突然出现心绞痛,并伴胸闷、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有死亡将至的恐惧感等症状,也是急性心梗即将来临的先兆表现异常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体力下降、难以形容的胸痛、咽部异物感、原因不明的牙痛、突发上腹部剧疼、严重胃烧灼感、骤然反酸、脉搏细弱跳动无规律、瞬间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呼吸困难和神志恍惚等,即使无心绞痛,也很可能是急性心梗的先兆原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尚平稳,现血压逐渐或突然升高,达高压180毫米汞柱、低压130毫米汞柱以上有越来越重的头痛,走路不稳,脚似踩棉花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以及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抽搐心脏病患者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稍做轻体力活动即感心慌、气短、脉跳增快,休息后呼吸和脉搏恢复到正常其所需的时间比平常慢尿量减少,体重增加,下肢出现轻度水肿夜间睡眠时须垫高枕头才感觉舒服,睡眠中常因气短而憋醒心跳有停顿或胸内撞击感,并有心慌、憋气、头晕、疲倦无力等;有的还可突发抽搐、不省人事原有肺部疾病,逐渐或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指甲、耳廓发紫,同时伴头胀、精神不易集中、智力减退、夜间失眠、白天嗜睡、烦躁不安和肢体无意识动作等内经以降,代有大医对重视阳气的思想进行理论拓展并用其指导临床,蔚然形成了中医温补一派,一直流传、影响至今。
其主要特点就是临证重视对阳气的调补,尤其对“附子”这味药物的使用极有心得擅用附子第一人四逆汤为回阳救逆第一方伤寒论:用附子23方(共37条)金匮要略:用附子26方(共6条)创温脾汤药用附子、大黄、干姜、甘草功能温补脾阳、攻下冷积参附汤 回阳固脱(心衰)芪附汤 益气温阳、回阳救逆擅用姜、桂、附回阳救逆参、味、草(炙)益气生脉麝香温通开窍右归饮、丸 与熟地、人参等同用 阴中求阳急救回阳汤 (心衰)附、姜回阳救逆桃仁、红花活血化瘀8、清、清郑钦安郑钦安 (创创“火神派火神派”)专用姜附单刀直入广用重用专用“火神派”自郑钦安创立后,传卢铸之,再传卢永定,传至卢崇汉已为三代期间多有名医从中取法:如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补晓岚、刘民叔、李彦师、唐步祺、李可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四逆汤等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补阳敛汗桂枝加附子汤温经解表麻黄细辛附子汤温补命门益火填精右归丸补火暖土附子理中汤寒湿痹痛温经散寒止痛附子汤虚寒头痛 温阳补虚,散寒止痛配川芎、天麻、白芷妇女痛经温通经脉,散寒止痛配四物汤寒凝气滞腹痛散寒通腹 大黄附子汤虚寒腹痛温阳益气,散寒止痛附子粳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