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

c****d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KB
约33页
文档ID:141836925
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_第1页
1/33

古今民间刺血疗法验方摘录  第一节 头颈部疾病的刺血验方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眼痛忽然血贯晴,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心血炎上两眼红,迎香穴内刺为通,若将毒血搐出后,目骨清凉始见功.   内迎香二穴,在鼻孔中,用芦叶或竹叶搐入鼻内,出血为妙.不愈再针合谷(《针灸大成·玉龙歌》)    赤眼迎香出血奇,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精卤(舌下两边紫筋)(《医学入门》)  东坦日: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刺晴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针灸聚英》)  攒竹:两眉头陷中《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针一分,留三呼,泻三吸,徐徐出针宣以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三度刺,目大明《明堂》宜细三棱针三分出血,灸一壮(《针灸大成》).   虢太子尸厥,扁鹊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唐高宗头痛,秦鸣鹤日,宜刺百会出血武后曰:岂有至尊头上出血之理已而之刺,微出血,立愈(《针灸大成》)  (治喉蛾神方)将病头上看有红点.用外挑破即愈(《良朋汇集》). 喉痹:觅头上红疙瘩,用针挑破即愈(《串雅外编.针法门》)。

   耳尖,以耳翼卷折,取耳尖上.主治沙眼,眼有翳膜.灸五壮目疾久不愈,眼红肿者可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耳后静脉出血,治目疾,目赤痛俱效,亦即瘈脉之分枝(《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赤目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又法以手紧扭其领令紫脉见,却于紫脉上刺见血,立愈(《奇效良穴》).    鼻准穴,在鼻柱尖上,专治鼻上生酒醉风,宜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鼻准穴,鼻柱尖上,三棱针出血.治疗鼻上生酒渣风(《针灸输穴索引》).   喉闭:竹纸渗巴豆令满,作纸捻点灯旋之,以烟熏喉间,即吐恶血而消.或刺入喉间出紫血亦愈盖咽喉病发于六腑者,引手可探,及刺破喉血即已(《串准外编、熏法门》)  目热心血炎上两眼红,好将芦叶搐鼻中,若还血出真为美,目内清凉显妙功内迎香,在鼻孔内,用芦叶或箬叶作卷搐之,血出为好,不愈再针合谷(《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内迎香,奇穴鼻孔中上端.用长三棱针或长粗针轻刺出血.旧说取芦管子向鼻中刺出血.主治目暴赤肿痛(《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鼻环,在鼻翼之半月形纹中间接面部之处是穴.主治疔疮、酒渣鼻.针二分,稍放血,不灸(《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鼻环,奇穴,耳鼻半月形纹之中间,接面部之处.针二分,稍出血.主治酒渣鼻、疗疮;亦治颜面组织炎(《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上腭穴,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锃,治蚂蟥黄疸,四时等病(《备急千金要方》)  聚泉一穴,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出,直有缝陷中是穴....治舌胎、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针灸大成》).  海泉,在舌下中央脉上,主治消渴针出血(《类经图翼》) 海泉一穴,在舌下中央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舌下中央系带上,金津、玉液之中间微后些,针二分,出血,主治消渴、呃逆(《中国针灸学》)  治舌卒肿,满口溢出血如吹猪胞,气息不得通,须臾不治杀人方:刺舌下两边大脉出血,勿使刺著下中央脉,出血不止杀人不愈,血出数升;则烧铁蓖令赤,慰疮数过以绝血也(《备急千金要方》)   治舌强肿起如猪胞,但针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即消,切勿刺著中央脉,令人血不止,侧以火烧铜筋烙之,不止则杀人,或以釜下墨醋调敷.舌上下脱去再敷,须臾而消,此患人多不识,失治则死(《世医得效方》)。

   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针灸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主治消渴、口疮、舌肿、喉痹,三棱针出血(《类经图翼》)   一切新得哑巴症,必系舌硬金津穴、玉液穴,此两穴在舌底下,俗名两大血管,须刺碎血管见血为要《《针法穴道记》) 金津、玉液,口内舌下面正中舌系两侧之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主治口疮、舌炎、消渴、扁桃腺炎、绞肠痧、喉痹,针二分出血(《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  金津玉液,奇穴舌下正中系带两侧静脉上,左名金津,右名玉液,卷舌取之,针2一3分(出血),或用小三棱针刺出血,主治口疮、舌炎、扁桃腺炎、消渴;一说亦治重舌、喉闭(《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 重舌,刺青柱以排针《《针灸甲乙经》)   舌下生小舌,谓之重舌,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者也,当用第五针曰铍针者刺之(《类经》) 唇里:主治肝病、齿龈炎、口噤、口臭、口腔炎、面颊肿、蚂蟥黄疸针法:三棱针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口角入颊肌内侧一寸处,针二分,出血主治口疳齿龈溃烂、黄疸(《中国针灸学》) 面八邪:承光穴,位于前头部,入前发际二寸五分,头顶正中线旁开各一寸五分处,计二穴.禾髎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直下与人中沟中上1/3点相平,计二穴.人迎穴,位于颈部,颈动脉三角内,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上缘平,计二穴。

主治:疠风针法;砭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耳尖放血:治疗结膜炎(红眼).方法:在耳尖上刺破上皮,挤出一点血;当放血后,患者会感到痛痒感减轻,还可以再在耳垂和耳垂中心用耳针,针刺留针30分钟(《卫生与健康报》)  旱莲酊配合七星针治疗斑秃  治疗11例,痊愈10例,有效1例;疗程约l一3个月药物配制法:旱莲草20克,蒸20分钟,侯冷,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冬春3日,夏秋2日)后去渣取汁用法:搽患处待干,用七星针轻叩打,而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搽药每日3次,叩打2次待新发增生时,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上海中医杂志》)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内经.缪刺论》) 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备急千金要方》) 井穴点刺出血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治疗30例,疗效满意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关冲,挤出2一3滴血;酌情配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诸穴,留针10~30分钟,间歇运针(《上海中医药杂志》)  面部穴位透刺,拔罐法和口服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疗效观察  除在其穴位上针刺外,并在大椎穴点刺放血(主要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起针后加拔火罐10分钟,再配制口服牵正散,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治疗150例,结果属周围性者痊愈66例,基本痊愈44例,明显改善33例;属中枢性者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7%(《河南中医》) 点刺太阳穴放血治疗高血压头痛疗效观察   治法:主穴为太阳(双)、印堂,额痛加攒竹(双),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双),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双)以刺血针或三棱针点刺各穴约02厘米深,每穴令出血5-6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50例中,基本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同时观察了病情相同的中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70%,西药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7%三组疗效比较以本组为优(《中国针灸》).   挑治疗法治疗颈后毛囊炎  寻找患处附近暗褐色,压之退色,大小不等的小点为挑治点,挑断肌纤维3~5根,再以轻、中、重手法(耐受为度)点刺5~7次,3日l次,每次换新挑治点2一3个,附1例青霉素治疗2月无效,改用本法3次治愈,随访年余未复发(《河南中医》).  针挑和芥敷治疗面神经麻痹112例   用30%硼酸水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颌线上,相当于第二臼齿及其前后各03~0.5厘米处3个挑刺点,及此3点上下各约0.5~1.O厘米平处3个挑刺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20-30次,挑刺出血后漱口。

以温水将芥末20一30克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厚约0.5厘米,敷于地仓、颊车及下关穴位之间,20一24小时取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中华理疗杂志》)  至于走马喉痹,生死人在反掌间,砭刺出血,则病已当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令人排针锐而小者砭之五七度,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盈斗(《针灸聚英》)  眼边忽然红肿发痒,名偷眼针,背上膏肓穴处,第三节骨两旁是有红点,用针挑破即愈如不用针挑,用灯心一烧即愈如不见点,用木梳背频频刮之,红点自现出也(《验方新编》)    麦粒肿:位于背部正中线,左右旁开各三寸、平四五胸椎棘突之间点,附近有红点处左右计二穴取穴:膏肓穴附近有红点处主治:麦粒肿.针灸:针破红点,或用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景岳全书》)  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赤,大刺八关(《保命集》)   八邪:位于手背,将手握起,每两个相邻掌骨小头之间是穴第一二掌骨小头间者又名大都;第二三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上都;第三四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中都;第四五掌骨小头间者又名下都。

主治;头风、牙痛、手臂红肿、痹针l一2分,或出血(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    针刺太溪穴治喉痹  类全善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济阴纲目》)  耳后处放血治喉蛾证   在耳后紫络上放血治疗喉蛾证,屡试屡验耳后紫络,在耳廓背面上缘(即耳后的浅显静脉)当咽喉红肿时,此络脉比较明显.操作时先用碘酒与酒精消毒,然后以锋针点刺,使其出血数滴即可,患左取左,患右取右(《针灸处方集》)   头痛  用皮肤针轻叩头部痛处有止痛效果较重者可选风池、太阳、阳白叩刺至少量出血后加拔火罐 面神经麻痹 可在患侧地仓、禾髎、挟承浆、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太阳、翳风等穴,用皮肤针刺使少量出血,用小口径火罐吸拔5一10分钟,隔天1次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牵板有倒错现象时,效果较好(《针灸治疗手册》).   前项寸五三阳前,甄权曾云一寸言,棱针出血头风愈,盐油楷根病自痊(《针灸大成·行计总要歌》)  疗头风热痛,头肿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寸已下,其头痛肿立瘥.穴前顶(《普济方·针灸》) 治目梳梳,视物不明,眼中赤痛,及睑瞤动,又云,三度以细棱针刺之,目大明。

穴攒竹(《普济方·针灸》). 1957年,福建省厦门海堤工地的医务人员,用针刺耳背出血方法,医治麦粒肿、某些角膜炎等眼科疾患,也获得满意的效果(《针灸史漫话》)    治舌卒肿,刺舌下两边,大脉血出,勿使刺着舌下中央,脉血出不止杀人,如上治不愈,或血出数升,则烧铁篱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以贬针刺肿处,出血立效(《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如病甚,以小三棱针,藏于笔头中,狂以点药于喉中痹上,急刺之,则有紫血顿出,效.如不藏针,恐患人难以刺之(《普济方·针灸》)  十宣十穴,在手10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两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大效(《针灸大成))》 拿穴拔火罐疗法治疗精神病50例临床观察  拿穴是以指重压心、肺、肾俞等穴后叩击命门,然后在背部沿膀胱经拔罐,自上而下每侧拔火罐四个,留罐半小时,再后捏拿安宁穴(颈两侧1/3,颈动脉搏动的后方l厘米处),并用大黄与精神安适药,有效率为91.68%(《交流资料》)   目痛:刺以三棱针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针锋立愈(《普济方·针灸》)  治颔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穴橘以三棱针,刺微出血,泄诸阳藏热,次针阳谷二穴而愈(《普济方·针灸》).    治男子妇人,喉闭肿痛不能言者,刺少商穴出血立愈,如不愈,以温白汤,口中含漱,是以热导热也(《普济方.针灸》)。

   治喉痹脅中暴逆(资生经)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各泻之,又刺手小指端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急喉闭缠喉风,灸三里穴二七壮,有人嘗苦喉痹,虽水亦不能下咽,灸三里而愈,又随肿一边,于大指外边指甲下与根齐,针之,不问男女左右,只用人家常使针,血出即效如大段危急,两大指都针尤妙(《普济方.针灸》)  治咳喘,穴曲泽,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面肿,目痈肿,刺陷骨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口缓治牙关不开,则阳灵穴,应针各刺一刺出血(《普济方·针灸》) 癞:感天地间杀万之气,声哑者难治,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处去恶血(《针灸聚英》) 神经衰弱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二,手掌割治部位五  水气罐疗法取穴背部自风门至肝俞,每隔两横指拔一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其上下每隔两横指各拔一罐;外关、合谷、涌泉、太阳各拔一罐《实用针灸学》)   用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叩打后颈部和眼区部位,风池、大椎、内关,一般每次叩打20一30次,用中等强度,隔日 1次,15次为 1疗程在 711例的 1383只眼中,叩打颈部及眼区821只眼,近期治愈93只眼,显效352只眼,进步304只眼,无效者72只眼,近期有效率91.3%;叩打正光穴的562只眼,近期有效率为97.3%,略高于前者.通过半月至3年的随访得知,688例1319只眼中,停针后视力继续提高及保持原疗效者805只眼,占61%;视力减退,但仍高于治疗前水平的为423只眼,占32。

l%;退至以前水平59只眼,占4.5%;较前更差者32只眼,占24% (《针灸研究进展》)   急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眼病,中医称此病为暴风客热,俗称红眼,以疏泻风热为主,故多用速刺放血的方法,针刺治疗结膜炎获效较快针新明1(在翳风穴前上5分)治疗结膜炎24例,用诱导手法,以捻转提插找到酸胀感觉后,不留针.结果治愈20例,显效2 例,进步2 例;用耳垂放血治疗17例,15例1次治愈,2例两次治愈(《针灸研究进展》) 针刺太阳穴治疗麦粒肿   针刺太阳治疗35例,取患侧穴,用泻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后挤出血少许,经1次治愈31例2次治愈2例,两例化脓疗效不佳,经切口排脓而愈(《湖南医药》)    挑刺治疗麦粒肿   让病人取坐位将患肢上举,用力向背后沿脊柱旁开15厘米处,以患者中指能摸到处为挑刺点;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握其皮肤,右手用三针棱挑刺出血,两手指一挤,用消毒干棉球拭净血液,贴上胶布,23例中,21例1次治愈(《烟台医药通讯》)    针刺治疗麦粒肿的经验介绍    在患者背部皮肤找豆疹状小红点为针刺点,左眼挑右背,右眼挑左背,用粗针直刺入l一2分深,强刺激不留针,逐刺完毕,起针后以出血为好;如无血,可用手挤压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拭去血液,每天1次;43例中,治愈36例,好转5例,无效2例《医药卫生》。

      急性扁桃体炎属实热症,针刺多采用泻法,取穴以合谷、颊车、少商为主,其他有取天柱、鱼际、郄上、东风(又称扁桃体穴,在下颌角下方)、平桃(廉泉上5分,旁开1寸)、喉开(角孙、颅息、联线后1/3)等耳针取耳轮三穴、咽喉区,或耳背静脉点刺,或扁桃体反应区加喉反应区.有发热者加耳尖(耳轮最高点)放血或刺少商,一般用三棱针或粗针点刺出血,以泻实热大多数病例经针治1一2次即愈有报告治疗507例,486例痊愈,15例好转,6例无效.另有报告342例,针治1-3次,90%基本痊愈,针114例,治愈率98.2% 耳针治疗,耳背静脉点刺,都在2天左右取得满意疗效针刺治疗多能立即止痛,针后体温及白细胞均降至正常,亦有先升后降者(《针灸研究进展》).    梅花针治疗神经衰弱与癔症的效果均较好,因症而选用传统的治疗穴位;对神经衰弱用中度或轻度刺激,对癔症用较重刺激,放血则用中等刺激(《上海市精神病学文摘》)   刺血疗法与激光疗法,用以治疗精神分裂症,也有报道刺血疗法所用穴位以太阳与曲池为主,配以委中与丰隆等穴,刺破浅表静脉血管放血少许,对精神分裂症的实证与热症的有效率达70% (《针灸研究进展》)。

  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 治法:前额头痛刺太阳(双)、印堂;偏头痛刺太阳(双);头顶及后头痛刺大椎或百会于所取穴周围显露静脉的部位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血管放血(呈暗紫色),血止后拨火罐约5一10分钟,用2%碘酒棉球擦针孔;百会穴只放血不拔罐; 7-10天治疗1次,3次为l疗程,每次出血总量3~50毫升.结果:治愈3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初次治疗无效及出血呈淡红或鲜红色,一般不再采用本法治疗(《陕西中医》).   流行性腮腺炎  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  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脑血管意外 闭证,宜宣闭开窍,降炎化痰,祛风行气;取十二井穴、督脉、足厥阳经穴为主,用三棱针刺出血,强刺激;井穴放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语言謇涩,哑门、风门、通里,翳风、廉泉、夹脊(胸5一6、胸8~骶5)等;偏瘫,夹脊(胸5一腰5-骶5)、手阳明、足阳明、少阳、太阳经循行路线。

  头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以颈椎、骶椎部为主;头部阿是穴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手掌割治部位四    拔罐疗法取穴:印堂、太阳、曲池,实证患者宜拨罐治疗,瘀血者刺络拔罐   落枕   皮肤针疗法:取穴:大抒、大椎、肩井、肩外俞、风门、风池、颈l一4夹脊;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穴位间连线叩刺,以红晕不出血为宜,1日治疗2次.    拔罐疗法:取穴:阿是穴(痛点).先用皮肤针在痛点叩打,稍见出血点,拔火罐,出瘀血即可  白内障   挑治疗法:若右眼患病,让患者左手伸掌从右肩上过,手紧贴于肩胛区,中指尖下三横指范围内,可找到1~3个红色疹点,挑破即可(左眼相反)同时取洗碗叶(南方草药)和葱各等量,混合捣烂,包患眼同侧拇趾和对侧手拇指两眼病,两肩红疹均挑治,两手亦同时包药. 急性扁桃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少商、商阳、尺泽、曲池.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颈后、侧颈部、前颈及喉部、虎口、颌下三角区,配合三棱针疗法效果更明显 牙痛  下关刺后拔罐,商阳三棱针刺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椎两侧、耳前、大小鱼际,虎口、牙痛阿是穴。

  耳背静脉放血,余穴1日针刺1次(《实用针灸学》)  第二节 身躯部疾病的刺血验方  东垣日: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又曰:吐血多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出血,立愈(《针灸聚英》)  马蜞斑穴,红点在乳下二横指,针挑出血,治发班结核(《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阳斑穴红点,在第五骨衕,用针挑出血,治背面发斑结核(《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七步斑穴,在17椎骨衕有红点,用针挑出血,治结核发斑芑州按:民间对于结核发斑,即疫病毒血凝结于胸背间,发为一粒粒红点,挑刺出血,可以活血败毒,颇有效验(《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止(《内经·刺疟篇》). 针灸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    1、以患侧乳腺的背部对应点为针刺点 2、操作:先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头在对应点刺三下(刺到皮下),然后拔火罐,拔出少许血,约过15分钟取下火罐,再用酒精棉球盖针眼,用胶布固定1~2天即可(《卫生与健康报》).    用穴位吸引器治疗严重妊娠恶阻 治疗62例,40例显效,22例好转,效果满意。

穴位吸引器是特制的玻璃器,也可用小茶壶或胎头吸引器代替,壶嘴上套皮管,使用时将壶口放在中脘穴上,皮管的另一端接上吸引器或50毫升针筒,将壶内空气吸出,使之呈负压,随即弯曲皮管,用夹子夹紧,防止漏气;此时患者立即进食,食后15~20分钟放去负压,取下穴位吸引器,每次食前使用一次有些患者使用2一3天后疗效有降低,可能是穴位疲劳所致,这时可加用针刺足三里或75%酒精灌耳(《上海中医药杂志》〕 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100例疗效分析   100例中,痊愈77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下腰痛取穴: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环跳,每次1一2穴下肢痛取穴: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悬钟、跗阳、丘墟、昆仑,每次2~4穴第1次刺血出血量宜偏大,方能缓解疼痛,数穴总出血量50~60毫升,以后减为10一30毫升(《中医杂志》) 急性乳腺炎防治的专题讨论   简易疗法有:外敷发酵面粉法,人工排乳垫棉压迫端托法,乳头风外治法(生肌故调敷)、内消简易方(橘核30克,甜酒30毫升,蒸馏水200毫升,文火浓缩至100毫升20毫升1日2次),简易吸乳器,以及针刺少泽穴放血疗法《上海中医药杂志》).    梅花针叩刺治疗乳少征  用梅花针叩刺,从天突穴开始,沿任脉叩打到鸠尾穴处,另从俞府穴沿足少阴肾经叩打到步廊穴处(《针灸处方集》)。

针桃红点治疟疾简介 针挑背部红点治疗疟疾,效果亦较满意红点在患者背部任何部位都可以产生,但此点不高出皮肤表面,患疟时间短的颜色鲜红,时间长的变暗褐色施术时找到红点后,局部进行消毒,以左手揪起红点处皮肤,右手持粗缝衣针将红点挑破,掘出点内白丝状物,挑断再挑,挑尽白丝,待点内流血为止(《江苏中医》)   治腰痛夹脊至头,几几然,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资生经),穴委中(普济方·针灸》)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内经刺疟篇》)  三棱点刺治疗乳腺炎    点刺的部位是第5-7胸推旁开l.5寸左右处,大多数病人此处可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状红色小点,若无此点,可找其压痛点操作时,在患乳腺炎同侧背部反应点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呈品字形点刺三针,然后在该部位上拔罐子,留罐15~30分钟,其治疗50例,疗效满意(《吉林中医药》) 梅花针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50例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用梅花针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一定的效果。

如有的观察50例患者,近期控制14例,显效13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 94%,显效以上者占54%咳、痰、喘主要症状见效平均时间为:咳3.17天.痰3.24天,喘3.12天(《新医药通讯》) 拔火罐为主治疗慢性气管炎 穴位拔罐法:在有关穴位上拔火罐、水罐、竹罐、针药罐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大椎、大杼、风门、定喘、肺俞、心俞、中府、云门等,一般留罐15一20分钟,每次拔4—6罐,6一15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852~95.8%,显效以上者为49.39一556%.如观察74例患者,对止咳,祛痰疗效较好,近半数喘息型病人平喘作用明显,70%的病例在5天内主要症状开始改善(《江苏医药》)  水罐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479例疗效分析   水罐的治疗效果与水罐液有关,在同一治疗点,对28例病人分两组,一组16例加用中药液,一组12例不加中药液,一疗程后两组疗效相差悬殊,以加中药液的疗效为好(《新医药学杂志》)  竹管治疗一般用穴较多,治疗效果与火罐等相仿,还有先刺,然后在针刺部位拔火罐,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皆有较好的效果(《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在崇翼穴(第六颈椎棘突下崇骨穴旁5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针挑刺,3~5天l次,10次为l疗程,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显效(治后哮喘停止,能参加劳动,至少一年未发作)16例,好转(治后哮端未完全停止,但病势减轻,复发次数减少,时有小发作者)6例,无明显改善者8例(《江苏医药》).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

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内经·刺腰痛论篇》).    成骨:主治腰痛、鹳口疽、坐马痈等针法;浅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乳汁不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乳儿需要者本病比较常见.一般可分为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两型,针灸治疗效果较佳取穴:足三里、合谷、乳根、少泽和膻中,食欲不振配中脘,失眠配三阴交足三里和合谷穴只针不灸,膻中和乳根针灸并用,少泽点刺放血加灸每日1次,留针15一20分钟,7次为1疗程(《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临床上采用挑治的方法,取背部第4~10胸椎旁开5寸处,左侧病挑右侧,右侧病排左侧具体方法:在健则背部皮肤找皮下出血点,如无出血点,可摩擦皮肤,使其红晕,针挑最红处,以出血为度,进针2分深,一次挑1一3处即可(《赤脚医生杂志》).  快速针刺加拔火罐治疗乳腺炎 针刺加拔火罐的方法也很有效,先在背部乳腺对应点上针刺,找到麻胀感以后快速出针,并立刻在针点上拔火罐,使之出血少许(《山西医药杂志》) 针刺治疗百日咳    40例均治愈(针2次者2 3例,3次考15例,5次者2例)第1组取穴双肺俞及风门;第2组双少商及商阳;第3组双曲池及商丘。

针刺第1组穴时,均采用轻刺激手法,捻转不留针,针后可拔火罐针刺第2组穴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刺入约0.5分(如粟米状即可),以刺出血为度,刺时宜轻、浅、速,出血不宜过多针刺第3组穴时,采用重刺激手法,捻转后不留针以上均每日1次(《中国针灸》)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肋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项而已(内经·缪刺论篇》).  支气管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后部、颈前部、背部l一4胸椎两侧膀胱经、喉两侧.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四    拔罐疗法;(1)火罐:在背部横膈以上,脊柱两侧拔瘀血性火罐,膏肓、肺俞多加闪罐拔之2)水罐:①罐液的配制:白芥子30克,细辛30克,玄胡30克,甘遂9克,共研为细未,置于75%酒精500毫升内,浸泡一周,过滤后即可使用②穴位选择:所用穴位分为三组.第一组,针定喘(左、右);第二组,肺俞(左、右);第三组,中喘(左、右)③操作方法:将用过的青霉素或链霉素的小瓶底磨掉,即成小罐,每小罐内盛入水罐液0.5毫升,将装好罐液的小罐迅速垂直紧叩于穴位的皮肤上,不使罐液流出,然后用20毫升注射器,将针头垂直于瓶塞刺入,把瓶内空气抽出,构成负压,水罐即吸附于穴位上;局部皮肤被拔起一定高度后,将针头放出,待20~30分钟,罐内皮肤出现深红色的红晕,即可将小罐拔掉.每日选用一组穴位,3日轮回穴位一次,每个穴位轮回5次,共15次为一疗程。

支气管哮喘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胸l一腰5)、肩胛环、项棱、项侧、手拇指甲根,第7颈椎至第12胸椎旁开两横指处,前后肋间、侧颈部、颌下部、气管两旁自上而下扣打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新冶部位三四、膻中、定喘   拔罐疗法:拔火罐,取肺俞、膏肓,配合走罐沿脊柱两侧拔水罐,取肺俞、咳嗽穴   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及井穴放血    拔罐疗法:取穴:风门、肺俞、膏肓,或在肺部有湿性罗音处拔火罐,每日或间日一次. 急性单纯性胃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叩打脊椎两侧,重点是第8胸椎至第3腰椎,下腹部及骶尾部. 拔罐疗法: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先拔腹部穴,再拔背部穴背部俞穴,还可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拔罐  急性肠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曲泽、委中呕吐者,加金津玉液此方适宜水泻脱水者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侧,神阙左右旁开二横指,每侧拔一或两罐;神阙下每隔二横指拔2一3罐,止于曲骨穴;背侧,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由此向下连续拨4~5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各拔一罐,每天治疗一次.  肾盂炎和肾盂肾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腰骶、下腹部,大腿内侧.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部,神阙左右旁开2横指拔2罐,神阙下每隔二根指拔2~3罐;背部,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拔1罐,由此穴向上向下隔2横指连拔6一7罐;下肢,足三里下二横指,三阴交上二横指拔1~2罐. 坐骨神经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阿是穴、腰、臀、下肢足少阳、足太阳,足阳明经循行路线,刺后拔罐.  拔罐疗法:取穴:夹脊胸2一5、腰骶部痛点、下肢足太阳经、足少阳经、阿是穴。

先用皮肤针叩刺出血,而后拔罐  急性乳腺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胸推1一6,侧颈、下颌部、乳房四周.  挑治疗法:取穴:肩胛骨下部或脊柱两旁之不退色的瘀血点,用三棱针挑破瘀血点,使之出血少许若背部瘀血点不明显,可在患侧膏肓穴上下各二横指处挑治.   水气罐疗法:取穴:患乳四周,呈环形拔罐  白带 水气罐疗法;取穴与治法,腹侧以肚脐为标准,旁开两横指各拔一罐;脐下每隔两横指拔一罐;再以关元穴为标志,左右各旁开两横指各拔一罐;背侧以腰带印为标志,距中线两横指.两侧各拔一罐,依次向下,每侧再拔4~5罐;最后在足三里、三阴交穴各拔一罐(《实用针灸学》) 治卒心痛汗出,穴大敦,刺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有小肠气去癖,膀胱气胁痛等疾,皆痛至心,宜审谛,不以执一而刺之,如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胸支肋满、头目痈肿,穴陷谷,刺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治不嗜食(资主经)刺然谷多见血,使人立饥(《普济方·针灸》).  昆仑,委中放血治腰痛腰痛不可忍,针昆仑及刺委中出血(《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五经纹:位于手五指掌侧,拇指之指节横纹一穴。

食、中、无名、小指这近侧指节横纹四穴左右计10穴.主治,五脏六腑气不和.针法;针刺一分,刺出黄白色液体(《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咳嗽:(风、寒、火、劳、痰、肺胀、湿)针曲池(出血立已)、前谷面赤热咳支沟,多唾三里(《针灸聚英》) 东垣日:脾胃虚弱、感湿成废,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针灸聚英》) 东垣日:脾胃虚弱,湿疹,汗泄,妨食,三里,气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针灸聚英》)    四中缝:位于手二、三、队五指掌侧近侧指节与中指节横纹中间点左右计八穴主治:百日咳针法:刺出水液(《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腰痛(气虚,血虚,肾病、风湿,湿热,瘀,寒气,滞),委中出血,灸肾俞、昆仑(《针灸聚英)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或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行(骨字旁)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足少明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疏疏(目字旁)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拆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己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乔(足字旁)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腰痛扶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疏疏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阳;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内经·刺腰痛篇》).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33 / 3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