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3个字2、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少年那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精神风貌4、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红通通”、“万仞高山”、“翱翔”、“乳虎、“刀刃”,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教学难点:感悟少年的精神风貌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①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板书课题)2、指名读课题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 的少年!”3、师相机板书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二、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指名读文,正音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二)、感悟课文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三、交流展示: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四、归纳总结: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五、当堂训练:1、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3、书写生字②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二、合作探究1、是啊!我们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让我们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男生读、女生读、齐读)2、激发情感,师再次引读3、试背全诗4、多种形式背诵全诗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1、出示句式:少年——像 …… 这些诗句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少年的优秀品质,你们能自已夸夸自己吗?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动笔写一写,欣赏品读3、出示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全班齐读 五、当堂训练:1、背诵课文2、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板书设计: 太阳 朝气蓬勃 源泉 积极向上 小树 乐观开朗1、少年 乳虎 充满希望 小鹰 勇于拼搏刀刃 自信创新英秀 ………教学反思:2、小松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长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能把握住小松树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③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播放歌曲《小松树》,“小松树,快长大,快快长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韦苇写的这篇散文〈小松树〉,看看小松树怎样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二、合作探究一)、检查生字,初步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5、体交流反馈6、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7、自由读课文,说说小松树是一棵怎样的松树(二)、深入学习课文:学习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1、在一座古老的森林里,悄悄地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松树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棵小小的松树呢? 2、出示句子“他是那么嫩,那么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它高得多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试着用“那么……那么……,就连……”说一句话。
5、解“寻思”,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3、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小松树想长高的愿望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五、当堂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课后生字④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2、一个月,两个月,他看哪,想啊,长啊,终于长高了许多小松树看到了什么呢?二、合作探究一)、学习第二段(三—六自然段)1、默读,找出这段中的过渡句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小松树看到了些什么?请划出有关词句3、指名读出有关句子4、齐读五六自然段,用“虽然……但……”说一句话5、引导比较“长高!”与“长得更高更高!”在表达意思上的不同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第六自然段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七—十自然段)学习方法:1、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2、组内比赛有感情朗读,互读互评3、思考讨论:第一自然段中的“看”与第七自然段的“望”能不能调换?说出你的理由全班反馈学习第四段(第十一自然段)1、读课文,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想象一下,这时小松树望见了什么?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在文章最后起了点明中心的作用,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写下来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教师总结五、当堂训练:1、用关联词“只有……才……”造句2、小松树还会看到什么呢?续写《小松树2》板书设计:2、小松树(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 长高了许多 ( 树 )后面又有些什么呢? 长得更快了 (森 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不停地往上长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教学反思:3、小溪流的歌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清亮”、“清脆”、“阻止”“阻碍”“牢骚”“充沛”“汇合”“汇集”等词语,并会准确运用2、练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学习课文,从小溪流的语言和行动中感受小溪流的活泼快乐,体会他坚持向前,不断壮大自己的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⑤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倾听一种声音好吗?(播放溪流的音乐)你们感觉这是什么声音呢?(生回答)对了,这是小溪流在唱歌呢!那么,它在唱一首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学习课文《小溪流的歌》,来听听小溪流究竟在唱一首什么歌。
二、合作探究一)、揭题,布置预习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分段指导二)、阅读课文1—9自然段1、自读课文1—3自然段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3、自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出示有关动词,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齐读第3自然段4、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4自然段5、指名读5—10自然段读后讨论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指导读对话6、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小河)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五、当堂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第1-10自然段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文11-19自然段1、默读第11段,思考小溪流长成小河后又遇到了哪些阻挡?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2、指名读12—18自然段读后讨论1)小溪流和乌鸦是怎样对话的?(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3)乌鸦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4)指导读对话3、齐读第19自然段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4、指导分角色朗读11-19自然段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1、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当堂训练:1、按课文内容填空:( ) 的原野 ( )的泥沙 ( ) 的枯枝 ( )的小溪2、读了《小溪流的歌》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设计:3、小溪流的歌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教学反思:⑦古诗诵读 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二、合作探究一)、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诵读。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三、交流展示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2、学生分组交流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四、归纳总结: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为什么?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五、当堂训练:1、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2、默写古诗板书设计:游园不值(想)满园春色(看)一枝红杏教学反思:语文乐园(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些多音字的读音2、让学生边词语串,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积累四个字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熟读三句名言,背诵名言4、通过读成语故事,理解“鹏程万里”的意思5、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6、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7、鼓励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高习作能力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教学时间:六课时教学过程:⑧第一课时一、读一读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2、小组合作读,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3、开火车形式检查认读情况4、全班齐读巩固二、读一读,说一说1、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词语,并思考每串词的规律2、同桌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4、选择其中一组词语开火车练说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编的词语串三、写一写,背一背1、学生自由读名言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读了名言受到的启示3、指导学生练写,注意标点符号4、评价练写情况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6、检查背诵情况 ⑨第二课时一、读一读1、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故事主要写了什么?2、小组内交流3、思考“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4、全班交流二、探究与发现1、自由读句子,思考: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三、口语交际1、学生自由读教材,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2、合同桌交流图意3、创设情境,模拟乐乐和兰兰的发言4、教师示范5、学生评价6、教师小结7、同桌互相演一演8、请学生上台发言,相互交流9、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10、教师小结 ⑩第三课时习作指导:我不……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1、习作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搜集有关资料2、谈话导入二、指导学生习作1、写你的心里话,可写你不愿意做的事,不同意的某种说法等等2、要把你的想法清楚,选择一件事写具体3、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内容三、帮助学生选择材料1、让学生明确自己所选的材料能否表现真情实感2、确定要写的内容3、再帮助学生确定表达的顺序四、学生习作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组织材料作文2、教师巡视指导五、习作修改1、 自己修改2、 小组内修改3、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五、学生誉写作文第四课时习作评讲:我不……一、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1、教师选取学生好、差习作各两篇,准备在课上解读2、教师指名优秀习作作者上台朗读习作3、师生共同赏析①、本篇习作是否符合要求?②、习作中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及原因?③、交流你认为精彩的地方。
3教师出示问题习作1)教师朗读2)师生共同分析不成功的原因3)讨论修改完善的办法4)交流反馈5)教师小结4、修改习作三、交流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四、归纳总结五、当堂训练继续自改、互改习作教学反思:4、给家乡孩子的信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4、体会巴金的高尚品质,受到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教育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孩子充满生命活力的羡慕;对孩子无限关爱与殷切希望的情感;感悟作者珍惜时间、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简介巴金生平2、巴金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家,许多孩子都给他写信表达自己对他作品的喜爱,对他写作才华的崇拜特别是他家乡的孩子给他写了很多新为此,年迈的巴金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给家乡的孩子写了回信3、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质疑并归纳主要问题: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5、带着问题学文二、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8、 集体交流反馈9、写字指导:(1)、注意“添、羡”的写法(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10、 指名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11、 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概括地说)(二)、精读品味,学习1-3自然段1、自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几段信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你对巴金爷爷有了哪些了解?2、引导学生在读中,抓关键词句体会孩子对巴金爷爷的喜爱以及巴金爷爷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如:无论如何、终于;“我不能”“多么”的反复使用;“怎么办呢?”设问的运用;身体状况的描写等)3、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名感情朗读4、在感情朗读中,再畅谈体会三、交流展示:学生畅谈体会四、归纳总结过渡:巴金爷爷在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明天继续学习五、当堂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感谢家乡孩子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表达自己对家乡孩子的思念之情这些内容。
那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合作探究一)、继续感悟课文,学习4—6自然段学习第4自然段1、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巴金爷爷些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希望?2、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3、围绕中心句理解课后习题三的重点句子① 结合生活实际说体会② 感悟体会句中反复、排比、对比写法的妙用4、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5、再说说从中你对巴金爷爷又有哪些了解?(谦逊、无私奉献)再读学习5-6自然段1、巴金爷爷还写了哪些内容呢?请继续读文5-6自然段?2、这两段又表达了巴金爷爷怎样的希望?从中你对巴金爷爷又有哪些了解?3、指导感情朗读:注意两段的对比写法,读出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之情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1、指名梳理书信内容2、这些实质上都是巴金爷爷对我们的真诚祝福,所以他在信的最后写道——(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五、当堂训练:1、搜集有关无私奉献、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名言,抄写在积累本上2、给巴金爷爷写封回信,说说你读了巴金爷爷信后的感受与打算注意信的书写格式板书设计:4 给家乡孩子的信无私奉献珍惜时间 重视关爱、殷切希望好好学习教学反思:5、万年牢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万年牢”的意思3、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启迪:做事要认真,做人要实在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三处“万年牢”的所指,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导入:1、 板书课题2、 读题,质疑:“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3、 带着问题学文二、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3、写字指导:①、注意“圈、凭”的写法②、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5、集体交流反馈6、指名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7、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①作者是通过什么来阐述“万年牢”这个词的?(父亲做糖葫芦的相关事情) ②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8、指名回答,集体交流二)、精读品味,学习2-4自然段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此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①指名读出原句。
②指导联系上文概括地说产品的质量好)2、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做的糖葫芦质量好?(引导学生在读中,抓关键词句体会①选材认真、上层:最好、洗干净、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都、挑出、选出、上好、必须、用铜锅②做工精细、熟练:“我”和父亲的动作描写;父亲的语言描写)3、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名感情朗读4、在感情朗读中,再说说你对父亲这一人物的看法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过渡:“万年牢”除了此处表示产品值量好的意思外,还有更深远的含义我们明天继续学习五、当堂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第二课时 一、回顾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父亲做糖葫芦的选材与做工中体会到“万年牢”的一层意思是——(指名回答)2、那它还有什么更深远的意思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合作探究继续感悟课文,学习5—7自然段一)学习5-6自然段1、自读5-6自然段,说说你对文中第二次提到的“万年牢”的理解①指名读原句②指导概括地说生意讲实在,做得长久)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父亲做生意时讲实在的态度① 字词:不满意、看不下去、还像、一点儿、不马虎、不听、也不满意、嫌、不到、仍然等② 句子:父亲的话语随机穿插语言训练:只更换语序,不改变句义: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道,不能做亏心买卖。
再说说文中这种表达的好处3、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4、再说说你对父亲这一形象又有哪些认识?(二)独立学习第7自然段1、自读,说说此处“万年牢”又指什么?2、从中,你对父亲这一形象还有哪些认识?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1、回顾全文,思考:文中三处“万年牢”各有所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说说你的体会2、师总结:正是因为先有人品好,为人可靠、实在,做起生意才讲实在;生意讲实在,就会自觉做到做的产品质量要好;产品质量好了,自然深受顾客的长期欢迎这就是——(扣题:万年牢)师:所以,虽然“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但——(引读第1自然段)3、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谈一谈父亲所说的做人道理 五、当堂训练:1、多音字组词:把2、用关联词“无论……都……”造句3、摘抄文中揭示做人道理的话做成书签板书设计:5、万年牢产品质量好做生意讲实在为人可靠实在教学反思:6、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能从中受到启发3、体会课文中拟人手法的妙用,感受语言的乐趣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2、体会课文中拟人手法的妙用,感受语言的乐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件心爱的礼物,你会怎么办?2、学生交流3、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有了好的东西,一定要和别人分享,这样你的快乐被放大,将会收获更多快乐的种子今天咱们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巨人,对于他来说,他的花园就是宝贝那么,巨人的花园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看黑板4、板书课题,指读课题,齐读课题二、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学生自学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 (2)课文主要内容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了解巨人花园前后不同的景观1、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到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汇报: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3、花园怎样可爱呢?(青草、花朵、桃树、小鸟)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5、这么可爱的大花园突然有一天不再可爱美丽了!巨人的花园后来变成什么样了呢?请你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6、学生自学7、全班汇报:(1)第6自然段(巨人的花园里依旧一片冬天的景象)(2)第8自然段(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8、指导学生情感朗读这两段10、同学们,曾几何时,那么可爱的大花园如今全被皑皑白雪覆盖,了无生机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才变成这样的吗?11、寻找原因:巨人粗暴地赶走了小孩子,并且不让他们进来玩谁来读读3、4自然段,让咱们通过朗读就能感受到当时巨人的粗暴12、学生朗读13、是啊,由于巨人的自私,他想独自欣赏花园中美丽的景色,赶走小孩后的花园才了无生机那么这一切,巨人明白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巨人不明白春天为什么来得这样迟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课内设疑巨人最后明白了春天为什么来得这样迟的原因了吗?他的花园又像以前那样可爱吗?我们明天接着学习五、当堂训练:1、抄写生字 2、巨人的花园后来变成什么样了?为什么春天来得晚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可是在他的粗暴态度下,花园从此了无生机,春天迟迟不肯来这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有什么变化了呢?巨人找到春天迟迟不肯来的原因了吗?今天咱们接着学习课文2、齐读课题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课文,查找原因1、同学们,巨人后来找到春天迟迟不肯来的原因了吗?(找到了)2、他是怎样找到的呢?找到原因后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9—12自然段,找到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3、学生自学三、交流展示1、巨人怎样找到原因的:(第9自然段:一天,巨人的花园里出现了非常奇怪的景象——久违的春天来了)2、巨人是怎样做的:他轻轻地下楼,悄悄打开门,走进花园害怕吓跑了孩子们)一个最小的孩子落在后面,巨人轻轻地把禁止孩子们到花园里来玩的牌子也摘了3、相机指导学生情感朗读4、教师引读:就这样,在巨人的花园里,从此春天再也不走了,永远同孩子们在一起了四、归纳总结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巨人的花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2、学生默读课文后快速汇报3、《巨人的花园》让你想到了什么?受到了哪些启示呢?(人不能太自私,要乐于和别人分享,这样才会收获更多的快乐!)4、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生活中少不了关心、分享和帮助,让我们一起记住巨人的故事,让我们在心中建设一座爱的花园!5、体会词句的妙用: 课文中有一些有趣的语句:比如“北风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吼叫花儿们探出头来,朗朗大笑请你找一找,读一读。
1)学生找(2)学生尝试练说 五、当堂训练1、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你想对巨人说些什么?2、仿照例句写几个相似的句子1)北风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吼叫2)花儿们探出头来,朗朗大笑板书设计:可爱的大花园6、巨人的花园 依旧是冬天 懂得分享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古诗诵读 泊船瓜洲学习目标:1、认识1个生字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3、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美好春天的景象,体会“绿”字的妙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如果有一天你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你会怎样?2、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心情和大家的心情是如此的相似他独自漂泊在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3、板书诗题,指读诗题,齐读诗题释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二、合作探究一)初读古诗,了解意思1、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2、出示预习提示,按要求学习古诗:(1)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等会提出来3)再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3、学生自学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 (2)指读古诗,正音 (3)齐读古诗5、了解意思: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水,钟山和京口只隔着几座山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而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在我回家的身影上呢?6、再次朗读古诗(二)、 再读古诗,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画面?2、换词理解品析:把“春风又绿江南岸”换成“春风又吹江南岸”,好不好?为什么?(一个绿字将江南两岸勃勃生机的景象描绘清楚了,说明春天到来了是多么的美好!)你能发挥想象大胆想象一下江南两岸勃勃生机的春景图吗?看看谁眼中的春天是最美丽的三、交流展示:学生描述四, 归纳总结:1、同学们,当诗人独自一人伫足瓜洲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此时,放眼望去,小草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百花争先恐后地开放着,争齐斗艳,小鸟愉快地唱起了歌好一幅生气勃勃的景象啊!此时,“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不禁感叹道:“明月何时照我还”,你又能体会他的心情吗?(思念着家乡,有一点点失落)2、指导学生情感朗读3、全诗仅用一“绿”字就将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字的妙用,也从另一方面更加衬托出诗人想念家乡的心情。
4、课内拓展:推荐一首其他的思乡诗五、当堂训练 1、理解下列字或词语的意思: 数重山 绿 还2、写出诗中体现春天生气勃勃景象的诗句3、背诵古诗板书设计: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天美景 想念家乡教学反思:语文乐园(二)学习目标:1、能区分意思相近的词的用法,积累表示情感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2、积累名言,了解名言蕴涵的意思,从中受到启示3、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4、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5、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能区分意思相近的词的用法,积累表示情感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2、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3、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4、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难点:1、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2、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七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学习“读一读,想一想”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纠正字音3、再读词语,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三个词语都是近义词)4、教师过渡:其实这些词语看上去意思相近,但是他们却有自己特殊的用法。
5、完成每组选词填空,辨析词语意思1)我十分(喜爱)看书他十分(热爱)他的事业他(酷爱)运动,每天都要坚持锻炼身体2)我们应该(尊敬)每一位老师对于别人的发言,我们要(尊重)他十分(敬重)爷爷,常常以他为榜样3)我十分(想念)你中秋节,我常常(思念)着远方的爸爸我真是(怀念)以往愉快的生活4)我(希望)你能快点长大我们决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我(渴望)得到那本梦寐以求的《灰姑娘》6、 教师总结:近义词往往在使用范围、使用程度等方面略有区别同学们以后要注意7、 再次齐读二、 学习“读一读”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2、再次读词,了解词语的意思3、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共同了解词语的意思4、指导学生情感朗读5、快速默读,想想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全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词语)6、 再次齐读三、 学习“写一写,背一背”1、学生自由读名言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读了名言受到的启示1) 劳动创造一切2) 努力向上,积极奋斗,这样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3、指导学生练写,注意标点符号4、评价练写情况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6、检查背诵情况 四、学习短文1、自由朗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想短文写了些什么?2、高尔基在写给儿子的文章中都对儿子说了些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句子。
1)第2自然段(2)“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给予别人帮助,自己会获得别人的信任,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时你会感到自己的价值体现了,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十分愉快了)4、 有感情朗读短文5、 教师小结:“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记住这句话,并能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之中去第二课时一、 学习“探究与发现”1、教师出示第一句,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通句子2、再次朗读,说说你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关系?(后面一段要具体写)3、同样是描写一个可爱的大花园,怎么后面一段要具体呢?自己再读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是怎样将内容写具体的4、学生自由朗读,思考5、全班交流:写了青草、花朵、桃树、小鸟6、看来,要想写具体,要想表现那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就要把它的具体表现描绘出来7、全班齐读8、自己再读读第二个例子,想想这一段把什么写具体了,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呢?9、学生朗读、交流10、全班汇报:奇怪的景象,写了孩子们、树木、鸟儿、花儿11、全班朗读12、教师小结 二、口语交际:给妈妈一个惊喜(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2、学生汇报,说明原因3、是啊,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妈妈的关怀。
妈妈,多么伟大的一个词啊,却包含了无穷的含义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你想在这一天为妈妈送上你的祝福吗?4、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看看谁的礼物最好,能给妈妈一个惊喜5、板书:给妈妈一个惊喜(二)、 学习例子,准备练话1、这一天,兰兰、乐乐和文文在路上商量起来乐乐说他的绘画作品获奖了,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文文说明天放学回家后,要把家里和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妈妈休息一下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的礼物好吗?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三)、 全班交流,表达情谊1、同学们,为了让妈妈感受到你的心,你准备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2、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师生评议(四)、教师总结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之一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爱需要去表达和传递第三课时一、 激发兴趣,揭示目的1、学了《巨人的花园》,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你也许想为巨人设计一顶好看的帽子;你也许想模仿巨人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你也许想像花园中的花儿一样,朗朗大笑2、今天,怎么就一起来演一演巨人的花园二、 重温故事,分清角色1、再读故事,想一想需要几个角色。
2、角色分工,自主练习三、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1、全班表演,师生讨论交流2、评选优秀表演奖1、 教师针对表演情况小结四、教师总结 第四课时习作指导:下雨的时候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上课之前,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一个小娃娃,最爱流眼泪,时而弹钢琴,时而发脾气知道它是谁吗?(雨)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是啊,作为自然界中的天使,雨常常出现在咱们的生活中那么,大家喜欢雨吗?说说你的看法4、学生讨论5、教师小结:雨,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这样真实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那么下雨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6、今天,咱们就一起发挥想象,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下雨的时候》二、合作探究1、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小鸟、小鱼、小树、小草、风、雨……都会讲话,下雨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肯定3、其实,大自然中不仅仅只有这些事物,还有很多很多只要赋予他们生命,他们和雨会发生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三交流展示1、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3、学生再次自由练说四、归纳总结本次作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动脑,大胆想象,这样你编写的故事才又有趣又有意义。
五、当堂训练一)、学生习作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组织材料作文2、教师巡视指导二)、习作修改1、自己修改2、小组内修改3、教师指导( 三)、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给妈妈一个惊喜送上礼物 表达爱意第五课时习作评讲:下雨的时候一、 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1、教师选取学生好、差习作各两篇,准备在课上解读2、教师指名优秀习作作者上台朗读习作3、师生共同赏析①、本篇习作是否符合童话要求?②、习作中的人物是否赋予了它人的特点,形象是否鲜明?③、交流你认为精彩的地方3教师出示问题习作1)教师朗读2)师生共同分析不成功的原因3)讨论修改完善的办法4)交流反馈5)教师小结4、修改习作三、交流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四、归纳总结五、当堂训练继续自改、互改习作教学反思:7、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寓言故事中的深刻道理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滥竽充数》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
⑴(师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⑵师:什么叫寓言?(指名回答)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⑶列举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指名回答)⑷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和课文二、合作探究⒈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①“排场”是什么意思?(指名答本文指齐宣王所喜欢的那种奢侈铺张的场面场”读轻声)②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指名答齐宣王喜欢听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③本段最后一句话“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这句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⒉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要用夸张的语调读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那几句话)①他看到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指什么?(指名回答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②“待遇”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齐宣王给南郭先生的报酬)③“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架势来蒙骗人或吓唬人)根据这两句话,你能在插图中找到南郭先生吗?这句话生动的描写出南郭先生装模做样、弄虚作假的丑态,最后一句话则说明了他很会作假,作假成功 ④就是这样一个根本不会吹竽的人,居然能在吹竽队成功的混了下去,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
指名回答客观: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主观:他很会作假稍作引申:制度的缺陷,选拔制度,岗位制度等)⒊像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弄虚作假的人,难道真能永久的这样混下去吗?我们接着看课文的三、四两段挨”读“āi”)①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折什么转折?(指名回答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承了王位)②“脾气”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性情好恶)③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指名回答齐湣王不喜欢齐奏,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三、交流展示四、归纳总结:没有真正才干而不会装会、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他的真面目终究会暴露的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而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五、当堂训练:⒈课后熟读课文;⒉抄写生字词也可安排拓展内容)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有机可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欺骗成功 真相暴露: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只好逃走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画蛇添足》一、创设情境 ,导入放录音——听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师:嗨,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请你们听一听这个有趣的故事。
放《画蛇添足》的现代文录音,教师在前边配表情,配口形,配动作,如演“双簧”一般,让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有趣的图画出示幻灯片,放映幻灯机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引出课题——《画蛇添足》 二、合作探究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则新的语言故事我们来一起读:画蛇添足2.谁还记得什么叫寓言?3.这则语言故事请大家自己学习老师可不帮你们了能学会吗?4.我可以把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告诉大家,请你们也听清楚:第一, 先默读课文,遇到拦路虎就消灭它第二,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三,再默读,想想这个小故事里边藏着什么大道理现在,就请你们默读课文吧说说你们是怎么消灭拦路虎的?下面,我想一位同学来当老师,你来随便指生字,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好!(师提示)你还可以对同学们提提要求! 三、交流展示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质疑问难(课前,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写在提问卡片上教师把收集到的提问卡整理归纳分类,制成一棵“问答树”2、把上述“问答树”制成的幻灯片放映出来 “树梢”上的字音字义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
具体操作方法:指名两个同学上台摘“果”,比一比,看谁摘得多摘得快,其他同学跟同桌比赛 内容分析可采取答“记者”问的形式,由一个学生代表记者,另一个学生回答,教师在旁点拨,其余学生可以举手提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3、播放音乐,学生随音乐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寓意,思考故事的因果联系,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4、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5、灵活运用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的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又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画蛇添足》第一个画好蛇,又添上脚自作聪明,适得其反另一个画好蛇,抢过酒教学反思:8、熟能生巧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辨析多音字“中”;能正确读写并理解5个新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3、能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课堂导入二、合作探究1、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思考: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课后习题2 2、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课文写了射箭武士和卖油老翁两人的本领”,试把课文分为两段 难点突破:第3自然段写射箭人的活主要作用是什么? 3、三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谁 ?有什么本领? 怎么看待这种本领 ?围观群众、 武士 、卖油翁 三、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四、归纳总结 五、当堂训练:抄写小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探究一)、感受两个主人公的“熟能生巧” 1、划出表示武士射箭动用非常熟练的句子 ……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划出表示卖油翁动作非常麻利的句子 他左手拿着小嘴葫芦……钻进葫芦里去了 3、如果让武士和老翁互换一下,分别去注油和射箭,那结果会怎样? (二)、指导全文朗读: 读出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重点是突出卖油翁熟练注油技巧和朴实平淡、波浪不惊的语言(武士、旁人只是陪衬)三、交流展示:指名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四、归纳总结。
五、当堂训练板书设计: 8、熟能生巧箭技高超,洋洋自得见识奇艺,目瞪口呆 勤学苦练、熟能生巧受到教育,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