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应试指导大全》PPT课件.ppt

za****8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61MB
约66页
文档ID:12673096
《应试指导大全》PPT课件.ppt_第1页
1/66

中考化学考前应试指导,安庆市外国语学校化学组操四清2011年夏,中考的成功之道:心理良好基础扎实审题仔细由易到难表达准确重视实验思维灵敏书写规范,什么叫中考?,做题目,中考成功三要素,1、扎实的基础2、良好的心态3、科学的应试技巧,中考命题原则,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安徽中、高考卷的亮点,中考时成功秘诀,1、面对容易题——高级人不能犯低级错误,细心,2、面对生、难题——不要想当然,要理所当然,遇生不慌,仔细审题,,,找准切入点,3、不求多得分,只求少丢分,遇难不乱,王二看见爸爸常常用稀盐酸给铁制器皿除锈,他想亲自试一试于是,他找出一颗很美、很喜欢的但生锈的铁质装饰品出来,放入足量稀盐酸中,然后,美滋滋地去睡觉了……,第二天醒来,装饰品连影子都不见了,奇迹般的消失了,为什么?,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王二很苦恼、很伤心,接受了教训思考后,他把又把铜质但外表失去光泽的装饰品放入了稀盐酸中,结果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变的光亮如新你能帮他解释吗?,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好化学,当前受益,终身受益。

下面从中考的角度加以说明,一、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此类试题起点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生活、生命,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好像是国家领导人才能解决的问题,其实不然它的落点低,只需一些基础知识,若能正确找到切入点,就能正确答题,例1、(原创)“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它的化学式是C12H18Cl2N2O、“瘦肉精”被猪食用后,有利于脂肪变为蛋白质,但能使人中毒自今年3.15曝光后,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无机物B.脂肪变为蛋白质是物理变化C.“瘦肉精”含12个碳原子D.C12H18Cl2N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例2.(原创)今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沿海地区发生9级特大地震,同时发生大海啸,并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扩散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其中有碘(I)-131、铯(Cs)-137.信息:已知碘元素的质子数为53,最外层电子数为7;铯元素的核电荷数为55,最外层电子数为1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碘元素、铯元素哪一个是金属元素?,(2)碘(I)-131的核电荷数是多少?铯离子的电子数为多少?,(3)写出碘化铯的化学式、碘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多少?,(4)写出铯与盐酸、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3.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B.上海世博会是用电动车倡导了“低碳主题”;C.无铅汽油倡导了“低碳主题”;D.利用潮汐能发电可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探究实验题,二、重点中的重点:,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八大要素)纸面考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选择探究方法进行假设与验证处理实验数据形成解释或分析现象推理结论分析结论的正确性,,稀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经知道,在稀盐酸中存在H2O分子、Cl-离子和H+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水、氯化钠、氯化钾、紫色石蕊,可供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探究:,,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变量有H2O分子、Cl-和H+由于没有只含Cl-和H+的物质,本题在解题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法(肯定法)和排除法(否定法)1)归纳法:取HC1、H2SO4、HNO3等酸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则可能是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排除法:即取不含H+的物质,如取NaCl、KC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结果试液不变红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水,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也不变红。

则不可能是Cl-和H2O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可能是H+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分析:,1、CO2水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探究哪一种微粒使石蕊变红色通过该实验探究而扩展出SO2水溶液,氨水中的哪个微粒使指示剂变色2、酸的H+:使指示剂变色、金属、金属氧化物溶解、碳酸盐产生气体等性质探究3、碱溶液中OH-的性质探究(主要是与指示剂变色)4、某种溶液显示出一定的颜色,哪一种离子显色探究5、某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探究哪种离子显示出来6、各种离子(H+,OH-,SO42-,NH4+,Cl-)的鉴定,解答发现问题与猜想的基本方法是:根据题目提供的,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会整理与归纳,学会判断识别信息的价值,并,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进行探究背景材料所给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钙,碳酸钙,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①;②③,放热,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④,,例: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CaCO3====CaO+CO2↑),为了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下表分析:此题目猜想的思路要抓住客观存在的反应条件: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这样就可以分为完全反应与不完全反应进行猜想高温,,2.白色固体是CaO,1.白色固体是CaO和CaCO3,取白色固体样品少许分成两部分置于试管中,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盐酸,另一支试管加水,用手触摸,1.有气泡产生,2.试管壁有发烫感觉,A.若有现象1和2则假设1成立,B.若只有现象2则假设2成立,1、为探究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分解的产物。

取一定量样品进行加热,生成黑色固体,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思考并回答:(1)产生的气体中肯定含有2)对生产的黑色固体物质的猜想是:①可能是炭黑;②可能是铁或铁的氧化物;③可能是氧化物你认为上述猜想缺乏依据的是(填编号),理由是,CO2,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没有铁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有铁元素1.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作出论证3.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4.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从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去想、去着手只有这样才会全面,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才会得高分、才会心花怒放)5.评价化学实验方案6.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7.反思探究过程,评价探究结果8.准确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探究试题的考点方向:,(原创)小刚、小军、小红对一久置的NaOH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分析成分分析:三位同学都作出以下的猜想:1、可能是NaOH;2、可能是Na2CO3;3、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请问作出2、3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验证1、2、3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那么猜想(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

CO2+2NaOH=Na2CO3+H2O,Na2CO3,1,(2)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3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3)为了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下面的实验方案:,白色粉末溶于水,沉淀B,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溶液C,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加入酚酞,(1)沉淀B的化学式为:;(2)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那小刚改进的方法是:‗‗‗‗‗‗‗‗‗‗‗‗‗‗‗‗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和小红的一致,由此确定猜想3是正确的将滴加澄清石灰水改为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CaCO3,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也有氢氧化钠生成,因此这个方案不能证明白色粉末中是否还有氢氧化钠,解答探究试题方法:,首先要能根据提干背景材料,联想到相应的化学知识提出问题第二、作出猜想要有依据或假设时,要有科学依据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这个论证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或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

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做好探究题是夺取高分的关键,加强练习,提升能力三、回归课本,多看课本,多看作过的试卷,关注易错题,(一)、基础性,1.掌握基本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在中考复习中,要将分散在各个章节里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按照知识体系的关联度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小的系统,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这些基础知识可以按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式和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类型、溶液等内容来分别整理复习1.(2010兰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2)实验基本操作常结合图示说明操作要点和正误原因2.(2010北京)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称量固体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热点一:(1)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来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常见典型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判断.,B,C,,热点二:运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进行的一些基本计算。

3.(2010南昌)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4.(2010扬州)某钢样品的含碳量为0.24%(其他杂质元素不考虑),若碳元素主要以Fe2C和Fe3C的形式存在,则该钢样品中Fe2C和Fe3C的质量分数(ω)范围是()(相对分子质量:Fe2C:124,Fe3C:180)A.0.03%<ω<2%B.0.48%<ω<0.72%C.2.24%<ω<3.36%D.2.48%<ω”、“=”、“<”)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2Cu+O2加热2CuO,”、“<”或“=”)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状态最不稳定的是A,<,a,B,A,,17.(2010兰州)“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热点七:(1)结合CO2、CO、煤、石油、天然气的性质来设置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信息迁移题;(2)CO2、O2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应用、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等A,18.(2010福州)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l)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B________2)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8中的_______填标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用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增加的仪器是____,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用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填“a”或“b”)端导入。

4)要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可选择____A.无色酚酞溶液B.紫色石蕊溶液C.澄清石灰水D.燃着的木条,试管长颈漏斗,ACEF或ABCDF,CaCO3+2HCl=CaCl2+H2O+CO2↑,氧气(或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酒精灯,a,BCD,(三)过程性,19.(2010哈尔冰)A、B、C、D、E分别是铁、氧气、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五个圆表示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转化关系,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名称;(2)A与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物质推断题中,加强了思维过程的考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氧气,铁,硫酸铜,氢氧化钠,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20.(2010宽甸)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上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P是(写溶液名称),吐蛋的原理是。

2、预测实验现象,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等),2NaOH+CO2=Na2CO3+H2O,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21.(2010昆明)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热点八:铁的化学性质和生铁与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金属的锈蚀和防护、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简单判断置换反应的进行B,3、综合实验题,22.(2010北京)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u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⑵实验反思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_③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_____CO2+Ca(OH)2=CaCO3↓+H2O,CCO,Na2CO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水,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产物中有Na2O;若溶液不变色,则产物中没有Na2O,23.(2010陕西)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ABCDEF(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3)E中的实验现象是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与氧气接触,溶液由紫色变红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24.(2010威海)燃烧的“利”与“弊”火就是化学上所说的燃烧根据你对燃烧反应的理解,若以“燃烧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四、开放性,观点一:燃烧的“利”大于“弊”论据①:燃烧能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如燃烧煤、天然气、柴草做饭,火力发电;汽油、柴油燃烧给汽车提供能源。

论据②:燃烧反应能为大自然和人类提供新物质如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获得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在化学工业上,人们利用特定的燃烧反应为化学工业提供所需的反应物,如炼铁工业利用炭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用来冶炼铁含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反应物观点二:燃烧既有“利”也有“弊”论据①:燃烧能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如燃烧煤、天然气、柴草做饭、火力发电;汽油、柴油燃烧给汽车提供能源论据②:燃烧能为人类活动提供新物质如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获得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论据③: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论据④:燃烧给自然界带来大量有害的物质如含碳、硫、氮、重金属元素的可燃物的燃烧给环境带来大量的有害物质石燃料燃烧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观点三:燃烧的“弊”大于“利”论据①: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论据②:燃烧给自然界带来大量有害的物质如含碳、硫、氮、重金属元素的可燃物的燃烧给环境带来大量的有害物质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四)、探究性,25.(2010兰州)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ABCDE(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长颈漏斗锥形瓶,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D,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a接d,e接b,c接g,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AgNO3+HCl=AgCl↓+HNO3,2H2O22H2O+O2↑,供给呼吸等,26.(2010内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油脂是人体所需的能源物质之一B.马铃薯的主要成分遇碘水变蓝C.提倡食盐加碘是为了防止人体甲状腺肿大D.为使某些食品保鲜,提倡大量使用甲醛溶液27.(2010内江)内江市资中罗泉镇是有名的旅游胜地,罗泉豆腐更是驰名一方在做豆腐时,工人首先将大豆浸泡打磨、煮沸后过滤,得到溶解油大量蛋白质的豆浆,然后向豆浆中加入“卤水”(一种含镁离子的盐溶液),豆浆中的蛋白质就会大量析出,将这样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每位的罗泉豆腐就出锅了。

请你用学过的只是分析,加入卤水后,蛋白质析出的原因及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发生的变化热点九:化学与生活,加入卤水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或蛋白质发生盐析或蛋白质形成的胶体发生凝聚加热时,蛋白质性质(结构)发生改变或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或蛋白质变性,D,(五)、专题性,28.(2010兰州)请你根据以下实验要求从中选出所需合适仪器的编号,并写在横线上abcdefgh(1)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用3)粗盐提纯时蒸发滤液所用到的仪器是4)在⑵、⑶两组实验操作中都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填名称)cdg,c,ab,玻璃棒,,29.(2010•哈尔滨)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乙同学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试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反思与评价】请对甲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给予评价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酚酞试液由红色变无色,CaCl2、HClNaCl、Na2CO3,甲同学结论不正确,甲实验只能说明废液中无氯化钙,若废液中只含有氯化钠也无明显现象则乙同学猜想不一定成立,所以甲同学结论不正确向最终废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加入酸溶液)至中性后再倒掉废液,30.(2010•青岛)海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请围绕科学利用海水资源,填写空格:⑴用海水“晒盐”的方法得到的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

将此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方案如下:①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成分有:氢氧化镁、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③请设计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准确控制在少量滤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下图是海水“制碱”①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可制成饱和氨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尽氯化镁,BaSO4和BaCO3,在滤液样品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再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消失为止,氨水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二者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NH4Cl+Ca(OH)2=CaCl2+2H2O+2NH3↑,,热点十:化学计算充分体现出应用价值,31.(2010•烟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

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图甲,图乙,解:由题意和图像分析知,第一阶段锥形瓶中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与样品中氢氧化钙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第一阶段滴入盐酸的质量为100g一50g=50g设与盐酸反应的Ca(OH):的质量为x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1.4g一7.4g=4g……………(1分)答:此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是7.4g,碳酸钙的质量是4g祝同学们大获全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