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粗格栅、提升泵站

桂梅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1.40KB
约22页
文档ID:168005048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粗格栅、提升泵站_第1页
1/22

设计总说明1. 工程概况1.1 一般概况项目名 称: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粗格栅、提升泵站基坑支护降水 项目地点:山东省临沂高新区罗西街道办事处后黄土堰村建设单 位:临沂北控水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支护设计单位:山东惠裕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勘察单位:临沂市冠宇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单位:临沂市政集团二公司1. 2基坑工程概况(1) 本次基坑支护主体建筑及结构 建筑物设计参数一览表编号建筑物或构筑物 名称结构 类型基础 形式平面尺寸场地整平 标高层数与 埋深基础砌 置标高01粗格栅钢混筏板2. 80m X 9. 20m64. 5& 05m56. 4502提升泵站钢混筏板9. 50m X 9. 85m64. 510. 10m54. 40(2) 基坑规模基坑平面大致呈矩形,南北长约18. 7m东西宽约9. 5m基坑开挖上口总面积约800m2,基坑 坡顶周边长约95. 0mo(3) 场地标咼场地内地形较平坦,场地内自然地坪相对高程为63. 23〜64.58m,各钻孔地面处最大高差为1. 35m; GPS放测及绝对高程引测控制点位于厂区大门口,其坐标为X=3227171. 4878m, Y=395387. 2169m,绝对标高 h二63. 81m。

4) 基坑开挖深度根据设计基底标高(±0下8. 05-10. Im)、按实际基坑北侧地面测量标高64.5,其余部位地 面测量标高63. 67计算,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下8. 05m〜9. 3m,文中有关深度描述及计算均 以自然地面计5)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和开挖深度确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2. 环境概况2.1基坑周边环境现状根据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踏勘情况,拟建场地较开阔,其它与周边环境距离关系以地下室基 础边线为基准分述如下:(1) 距离基坑东侧基础轮廓线外距离约11. Om外为用地红线,约20m为南漁河支流老龙沟, 具有放坡空间;(2) 北侧距离基础轮廓线约5m有预埋污水管线,管底埋深约4. 10m,直径0. 8m; 6. 5m外为 场地施工道路,放坡空间有限;(3) 南侧较开阔,紧邻拟建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场地,有放坡空间;(4) 西侧较开阔,距离轮廓线约15.0m外为加工区料场,有放坡空间2. 2周边环境重点关注和保护对象场地东侧南漁河老龙河及基坑周边道路,北侧的污水管应重点关注基坑支护及以后主体施 工中应加强监测3. 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山东省临沂高新区罗西街道办事处后黄土堰村,场地内地形较平坦,场地原 始地貌形态为冲洪积平原。

3. 2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揭露深度内,场地内上部为杂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粗砂,下伏基岩 为石炭系石灰岩特征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 (Q讥)4分布于全部场地表层厚度:0.3〜2.5m,层底标高:61.7〜63. 88m;地层呈褐黄色,可塑状 态,以粉质黏土为主,含碎石等建筑垃圾第(2)层:粉质黏土 (Q al)4场地内全部钻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厚度:0. 7〜3. Om,层底深度:1, 2〜3. 6m,层底高程:60. 35〜 62.58m地层呈褐黄〜灰褐色,主要呈可塑状态,局部呈可塑偏硬状态,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 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含少量铁镒结核;具中等压缩性第(3)层:粉质黏土 (Q al)4场地内大部分钻孔揭露该层揭露厚度:0.7〜4. 6m,层底深度:3.0〜6. 8m,层底高程:56.8〜 61.28m地层呈褐黄色,主要呈可塑状态,切面较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具中等压缩性第(4)层:粗砂(QG场地内大部分钻孔揭露该层揭露厚度:0. 2〜3. 6m,层底埋深:3. 5〜7. 2m,层底标高:56. 56〜 60. 47m;地层呈黄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分选性差,磨圆 度一般,底部含少量砾石;具低压缩性。

第(5)层:黏 土 (Qal)4场地内局部钻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厚度:0. 1〜2. 5m,层底深度:5. 1〜7. 5m,层底高程:56. 03〜 58.58m地层呈黄色,主要呈可塑状态,切面光滑,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具中等压 缩性第(6)层:中风化石灰岩(C)场地内广泛分布该层未揭穿,各孔揭露层顶深度:3. 5〜15.7m,最大揭露厚度:0. 2〜11. 8m, 最大揭露深度:19.2m,相应标咼:44. 12m,地层主要呈灰色,进尺稳定,岩芯呈柱状,岩芯节长7~ 35cm,采取率78%〜93%;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 级为HI级;岩石质量指标较好,RQD约82〜973.3地下水勘察揭露场地地下水主要以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的型式存在,其中第四系潜水主要赋存于 第(4)层粗砂中,水量较丰富,渗透系数=40m/d;岩溶水主要赋存于第(6)层中风化石灰岩中,其 赋存条件与岩溶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岩溶发育段,溶蚀强烈,则富水性好,涌水量大,在较完整 岩层地段,则富水性差,涌水量较小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和河流侧渗 补给,排泄形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和侧向渗流、径流,由于基岩与砂层存在接触关系,潜水与岩溶 地下水之间存在的水力联系关系密切。

勘察期间,场区内稳定地下水位埋深绝对标高60.0m左右,据区域资料及周边资料分析,此 地下水位受季节和邻近南漁河、老龙沟水位影响,变化幅度约2〜3m场地邻近南漁河、老龙沟 河水水位59. 9m左右,南漁河、老龙沟河堤设防水位在63.5m场区内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标 高62. 5m左右,历史最高水位63. 0m左右4 •基坑支护设计依据及条件4.1设计遵循的规范和规程(1)《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图集》(11SG814)(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9)《建巩施工土右方工程女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10)《建玩丄柱施丄质里检验统标准》(GB50300-2013)(11)《建筑边坡及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14-081-2011)(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 -2008)4・2设计依据材料(1) 建设单位、主体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工程总平面图、主体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图纸,施 工现场踏勘的情况。

2)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号:2017-2-7)o4.3基坑设计支护参数层号岩土层名称天然重度 Y (kN\m3)固结快勇C (kPa)(P (度)1杂填土1&05. 012.02粉质粘土1&22& 515. 33粉质粘土1& 129. 115.24粗砂21.03.033.05粘土1&931. 312.66中风化石灰岩22.0100.040.0*中粗砂内摩擦角根据经验取值O5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5.1方案设计原则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根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选取重要性系数,遵循安全、可行、经济、环保的原则,从稳定、强度和变形等三个方面满足设 计要求:(1) 基坑稳定性:基坑周围土体即不发生土体的滑动破坏,因渗流造成流砂、流土、管涌以 及支护结构、支撑体系的失稳2) 支护结构强度:支撑体系或锚杆结构的强度应满足构件强度和稳定设计的要求3) 变形控制:因基坑开挖造成的地层移动及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面变形,不得超过基坑 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变形允许值,整体倾斜度不得〉0.002,不影响其正常使用不得影响基 坑工程安全或地下结构的施工5.2支护结构选型及设计(1) 支护结构选型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基坑安全等级,结合当地基坑支护工程经验, 本基坑分支护单元采用天然放坡支护及微型钢管桩支护。

2)支护单元划分与设计根据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地质剖面图、周边环境条件划分为2个支护结构单元第一单元:AE段(基坑北侧):本单元支护边长约15m,基坑开挖深度8. 05m,可采取微型钢管桩支护;基坑底部设反压岩体, 反压岩体顶宽1.5米,反压岩体视完整情况按1:0. 3放坡,如遇孤石、活石应清除距离污水管 轴线1. 5米设置一排钢管桩,Q235钢管直径159mm,厚度5mm,长度9. 0m,桩间距0. 5m,桩顶标 高为现自然地面,基坑顶部挖去1.5米土层卸荷,坡顶平台宽1.5米,按坡度1: 1放坡从坡顶向下2.0m, 4.0m设置2道锚索,锚索水平间距1.5m,杆体采用lsl5. 2钢绞线,锚 索长度均为ll.Omo入射角12° ,并设置2[16槽钢做腰梁从坡顶往上翻1. 5m设置1道挂网钉,水平间距为1. 5m,长度为1. 0mo挂网采用成品钢板网, 坡面喷面碇采用水泥:中砂:石屑的比例为1:2:1. 5,强度相当于C20,喷面厚60mm距坡顶边线基坑1倍深度内严禁堆载拟建建筑以中风化石灰岩为持力层,对局部开挖深度未见持力层地段,应挖至中风化石灰岩, 建议采用毛石混凝土填至基底标高第二单元BCDA段(基坑东侧、南侧、西侧):本单元支护边长约80m,基坑开挖深度约9.3m,采用维持降水条件下的天然放坡支护,土层按 1:1坡率放坡;分层放坡至岩层顶面时留台宽1.5m。

岩石按1:0.3放坡,如遇孤石、活石应清除 从坡顶往上翻1.5m设置1道挂网击入式土钉,土钉的水平间距为1.5m,长度为1.0m坡面土层 设置2道击入式土钉(岩层视情况可在溶沟溶隙中击入土钉),土钉的水平间距为2.0m,竖向间 距2.0m,与水平方向倾角10°角,长度为1.0m土钉钢材采用HRB400C18带肋钢筋,土钉横向 上采用HRB335B14带肋钢筋连接,挂网采用(p 6@200X 200冷拔丝编网,网片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o喷面碇采用水泥:中砂:石屑的比例为1:2:1. 5,强度相当于C20,喷面厚80mm距坡顶边线1. 5m内严禁堆载,基坑1倍深度内堆载不得超过20kPao本基坑各支护单元在开挖完成后,坡面喷护范围至完整基岩面下0.3m,对不稳定孤石或岩体 挖出,坡面凹陷较大处可填袋装砂土,并用击入式土钉固定,使坡面尽量平滑顺直如发现部分 基坑下部、侧壁岩石完整,能连成片,且坡面岩石相对稳定时,可不用挂网喷浆以上一单元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0;二单元基坑支护安全等级 为三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取0.9基坑按临时性边坡考虑,基坑体系使用年限为12个月。

5.3主要材料控制标准(1)混凝土、水泥材料钢管内注水泥浆采用P. 0 32. 5普通硅酸盐水泥;锚索注浆采用P. 0. 42. 5R早强普硅水泥喷面碇采用C20细石混凝土,采用P. 0 32.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粗砂最大粒径不超过3mm,细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水泥:中砂:石屑配合比1:2:1. 5o(2) 钢材钢管桩:Q235钢管直径159nm,厚度5mm;锚索采用:15. 2mm预应力钢绞线锚具:JM15 (QM15)型锚具腰梁:Q235 [16HRB400C18带肋钢筋(土钉用材)HRB335BB14带肋钢筋(/ = 3OO2V / mm2);(水平连接土钉)HRB3OO0 6冷拔丝5.4降水方案设计(一) 、降水设计依据①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②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③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④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 、降水计算书:根据勘察报告,现场实际水为孔隙潜水及岩溶水类型,主要含水层为4层粗砂,6层石灰岩, 略具承压性,水量较大本基坑孔隙潜水釆用基坑外管井降水;岩溶水釆用基坑内局部超前开挖 集水明排的方式討F水。

井深以钻至中风化石灰岩,石灰岩渗透系数较小,溶洞多充填黏性土,按 无压完整井群考虑计算过程如下:井群抽水量(JGJ 120-2012 附录 E.0.1)小 7ik (2H-s ) sQ= lnG + R/r)d01渗数定义Q 基坑涌水量(m3);k——渗透系数(m/d);H——潜水含水层厚度(m);n 降水井数量(nr);a、b 基坑的长、短边(m);1 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rs 过滤器半径(m);Sd 基坑水位降深(m);R——降水影响半径(m);To 基坑等效半径(m);q 管井的出水量(m3/d); 轧2渗数取值a= 30.0mb=30.0mSd二 6.5mk=40m/dH= 7.0m1=3m其中 ;r o = y ab / =16.93m(JGJ 120-2012 附录 E. 0. 1)R=2Sw 宓=334.66m(JGJ 120-2012 公式 7.3.11-1)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E. 0. 1计算得Q二2019. 40m3/d2. 降水井数量n=l.lQ/q式中Q为基坑总涌水量;q为设计单井出水能力q=120 兀卩 =580. 17m3/d (JGJ 120-2012 7. 3. 16)r过滤器半径,0. 15mS若采用1. 3kW水泵,单井出水能力按10. Oms/h考虑,n=l. 1Q/240,经计算取整n=10o基坑边 长110m,井间距llmo可在基坑周边坡顶外布设降水井,井外径600mm,井壁管采用预制碇管, 井深5.0-7.0m,考虑水泵功率及当地经验,共布置降水井10眼,间距Wllm, 土方开挖时注意保 护。

先期可连续抽水,视降水效果后可采用间断性抽水降低水头对基坑周围土层固结沉降量很 小,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碇管应连结紧密,抽水过程应避免将细粒土从地下带出三) 、降水井点施工程序管井井点在基坑边线外1-2米布置,井深约6.0-8.0m,开孔直径600mm,滤管采用外径500mm 厚约50mm的无砂碇滤水管;井管周围用级配合理的砾料填充1•管井定位:根据轴线控制点,用经纬仪定位2. 成孔:钻机就位后要平整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 持垂直采用钻孔法成孔,井孔直径600mm,孔深宜比滤管底深0.5〜0.6m在井管与孔壁间及时 用洁净砾砂填灌密实投入滤料的数量大于计算值的85%,在地面以下Im范围内应用粘土封孔井孔成型后,应拨出冲击管,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提起井点管插入井孔,井点管的下端应用 木板盖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并在井点管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3. 安装管井:降水井沿基坑边缘外侧布置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连接要采取有效措 施,使其紧密牢固,防止井管错位,造成漏泥井壁与土壁间用10-30mm石子填充4. 洗井:管井安装后,立即抽水洗井,防止长时间闲置,使滤管堵塞。

洗井2〜24h后流出清水,此时即可连续抽水5..抽水:在土方开挖到一3. 50m层位时开始进行抽水施工抽水设备采用深井水泵,水泵应 置于设计深度,水泵吸水口应始终保持在动水位以下降水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测试含砂量如 果较混浊,泥砂含量大,应查找原因在抽水过程中定时观测水量、水位、真空度管井使用前, 应进行试抽水,当确认无漏水、漏气等异常现象后,应保证连续不断抽水6. 井管封闭井管封闭在不需要继续降水后进行,封闭时垫层下2m井管内用C20碇填实7. 排水系统安装排水系统用50-76mm专用水带与泵连接,井外主排水管采用PE200塑管,每眼井抽水注入主 排水管,统一由主排水管排往场地外业主指定位置四) 其他部位降水防水措施如下:(1) 护顶与地面硬化措施:坡顶2m范围内的地面进行硬化⑵坡面按水平间距竖直间距均2m设置泄水孔,75PVC管,开5mm孔,孔率>25%,外包2层滤网3地表水防护措施:基坑顶部周边1.0m外应设置挡水墙,一般高300mm,依地势情况施工时 应适当调整,宽145mm,外抹1:2. 5水泥砂浆,并根据场区排水系统加强雨水外排4) 基坑底周边布置排水沟,集水井布设:挖至基底后沿基坑坑底周边及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沟,内填碎石,沿基坑角点设置4个集水坑,, 井深不小于1. 0mo坑中集水必须及时抽排,杜绝积水长时间浸泡坡脚现象,为防止暴雨突袭对基 坑造成破坏,每个集水井设置一台大功率水泵备用。

当坑顶出现积水时,应及时排出,防止积水 灌入基坑5) 降水时间:基坑降水具体终止时间根据抗浮设计要求及基坑回填情况确定,暂定降水周期为4个月降 水期间应有备用电源,以防止因停电导致基坑浸水降水应自始至终进行信息化施工,以确保降 水效果6) 降水外排:基坑降水井汇水及地表水、基坑内排水通过排水管道排至老龙河下游7) 其他注意事项:雨季施工应防地表水体的回灌,施工中应快速封闭来水通道,并加强巡逻,地表出现明显裂 缝时应及时用水泥浆修补,以防止裂缝进一步开展或裂缝浸水、渗水而影响基坑的安全与稳定5.5支护施工与土方开挖设计土方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护,先护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1) 支护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施工控制点测放,支护结构放线-微型桩、降水井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 道土钉f第二层土方开挖f第二道土钉f土方(岩层)开挖至坑底f坑底垫层及排水沟施工2) 土方开挖要求土方开挖要求分段、分层的原则开挖,先沿基坑内侧周边开挖再基坑中心,开挖时分层深度 按设计工况实施,严禁一挖到底放坡段采用机械开挖时,应辅以人工修坡,修坡坡度按附图要 求,平整度偏差±20mni,在喷射混凝土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挖至坑底时,应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层 的原状结构上层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开挖 基坑时,应注意保护支护结构具体分层开挖深度设计工况如下表:基坑单元分层深度(m)1单元分层深度:2. 50m-4. 5 m—基坑底2单元分层深度:2.50m-5. 0 m—基坑底6、支护结构设计计算6.1计算假定及方法(1)计算软件本基坑支护计算应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7.0版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应用理正岩 土岩质边坡分析软件6.5版6・2主要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详见后附各单元计算书7.相关施工技术要求7.1钢管桩技术要求(1) 桩位放点按设计图纸要求和业主给定的控制点,由专业测量人员测放桩位,并做好明显标志2) 打桩施工采用XY-100型百米钻施工钢管桩,施工前要对准桩位,对点误差在20mm以内,打桩过程宜 缓慢,确保桩的垂直度,打桩至设计深度后停止3) 钻进:要求垂直度不得大于1%桩长,水平方向不得大于50imn4) 注浆:采用BW-150型泥浆泵,立式搅拌罐,浆液为纯水泥浆,水泥采用PO 42.5,水灰比 l:lo(5) 腰梁焊接锚杆注浆结束后进行焊接腰梁,架设钢梁要尽量连续,必保两根以上连续。

槽钢与排桩充分接 触,如有接触不到的地方要求垫铁板具体详见施工图7.2预应力锚杆(索)技术要求(1) 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孔位并定出标志,孔位垂直方向允许偏差为±50mni,水平方向允 许偏差为±30mni,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 ,钻孔直径150mm2) 锚杆钻孔应采取套管跟进方式,成孔完毕后应立即将锚杆放入孔内并进行一次注浆3) 钻孔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 5〜1.0m4) 锚筋应严格按设计长度下料,其允许误差为50mm,其外露张拉长度由施工单位根据张拉设 备确定5) 锚杆自由段要均匀抹一层黄油,外套塑料波纹软管,并扎牢6) 安装就位前,要认真清除钢筋表面的污物7) 锚固体设计强度为30MPa,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进行张拉锁定锚杆8) 预应力锚杆材料采用1S15.2钢绞线,锚杆长度、间距见各剖面图9) 锚杆水泥采用P. 0. 42. 5R早强普硅水泥,水灰比0.5锚杆注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第一次 常压注浆,注浆压力约0. 5MPa,待第一次注浆初凝后进行第二次高压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2. 5〜 4. OMpa,注浆量不得少于1. 5包/m为加快水泥凝固速度,水泥浆可加入0. 05%的三乙醇胺或水 玻璃。

10) 开孔处于砂层部位的锚杆,孔口可能渗水严重,应做好孔口封堵11) 锚杆施工前需进行基本试验,具体施工参数应根据基本试验确定12) 锚杆施工前应弄清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位置,锚杆施工应避开其基础7. 3 土钉施工与面层施工技术要求(1) 孔距允许偏差±100mni,孔深不少于设计值,成孔倾角允许偏差±5%2) 按水平间距2. 0m,竖向间距2m梅花型埋设泄水管3) 钢筋网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300mmo(4) 混凝土配料:施工工艺采用的是干喷法,混凝土干料采用人工现场搅拌的方式拌和喷面碇采 用水泥、中砂、石屑的比例为1:2:1. 5施工前应现场抽取混凝土原材料,并送试验室做喷射混 凝土 C20强度等级的配合比报告现场根据该报告进行原材料的称重计量拌和一般采取随拌随 用的方式施工,以避免拌和混凝土干料中水泥超过初凝时间,影响混凝土质量5) 喷射混凝土:在施工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输料管和电缆线路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 行,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干喷混凝土设备要求水流在喷头前混合干料,水量以喷出面层平整光 洁为宜喷射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mm喷头与被喷面尽量垂直,距离保持在0.6〜 1.0m,喷射顺序应由下至上,分段进行。

喷射混凝土厚度6.0cm左右,回弹率控制在15%范围内, 回弹下落混凝土料及时清理利用6) 养护在混凝土喷完后2h应按规定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确保混凝 土面层的后期质量7. 4集水坑施工与基础底板施工集水坑及排水沟施工与基础底板施工可由建筑施工完成排水沟深宽为500mmX600mm,距坑 壁不小于300mm,集水坑深长宽1000X1000X1000,内用20〜40mni石子填平,集水坑间距依据实 际情况设置,一般应设置在结构设计的集水坑位置其余设计上不做特殊要求7. 5试验与检测要求所有材料(钢筋、水泥等)均应按规范要求报验偏差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主控项目符合《建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1)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检查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所需的试块应在施工中抽样制取试块数量,每喷射500m2不得少 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得少于三个材料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制作一组2) 回弹控制采用合适的配合比,配比中细骨料采用较细的河砂,粗骨料粒径最大控制在15mni左右,适当 增加速凝剂的添加量也可减少回弹喷射时喷枪与壁面垂直喷射,压密性好,回弹少3) 喷面事前处理控制首先清除可能落下的浮土,若有涌水时,先喷一层较大速凝剂量的砂浆,安设枝丫状盲沟引 流至排水沟;涌水较大时,在涌水处钻眼,埋设带堵头的钢管把水引出。

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混 凝土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再喷射混凝土4) 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测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每500m2墙面积不应小于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 点检查孔处的厚度应有80%以上不少于设计厚度,检查点处厚度的平均值不小于图纸规定的厚 度厚度不满足必须补喷,发现有裂缝、脱落或渗漏水时,要整治后补喷5) 喷混凝土表面控制喷混凝土要做到均匀密实,表面平顺整洁,无干斑或流滑现象6) 施工质量要求标准1) 喷射混凝土外观无漏喷、离鼓、裂缝、钢筋网外露现象2)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差1喷射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2喷层厚度(mm)平均厚度三设计厚度,检查点的80%三设计厚度3空洞检测无空洞,无杂物7. 6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施(1) 当喷射机附近拌料时,常因砂、石含水量太小,造成水泥飞扬另外由于拌合料太干燥, 在向喷射机上料时,也会产生大量粉尘主要原因为干拌合料的搅拌和上料;喷射机密封不良; 水与干拌料拌合不匀;喷射机工作风压过高等处理办法是增加骨料含水量,保持喷射机良好的 密封,防止跑风漏气,采用双水环加水,加强喷射作业区的局部通风2) 喷嘴指向一个地点的时间不应过久,因为这样会增加回弹并难于取得均匀厚度。

一种好的 喷敷方法是横过坡面将喷嘴稳定而系统地作圆形或椭圆形移动喷嘴有节奏地作一系列环形移动 可形成均匀的产品和最小的位移3) 喷嘴与受喷面的最佳距离一般为0.6〜1.0m,距离大于lm、将增加回弹量,并降低密实度, 从而也降低了强度如喷嘴距坡面小于0.6m、则不仅回弹增加,而且喷射手也受回弹颗粒的打击4) 在干喷中,喷射手必须在料流通过喷嘴时向物料注入正确的水量为此,要持续注视压实 的新鲜喷混凝土,并调节水量使其产生有光泽的表面如加水过多,则表面会出现流淌,而且喷 射混凝土将下垂如加水过少,则表面将呈现干斑,料流的灰尘很大并有过多回弹,并会大大降 低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有经验的喷射手用观察颜色的均匀程度可判断正确的水量8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基坑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除土方开挖、支护单位外的第三方单位,依 据规范要求编制监测方案,方案经各责任方审批后方可实施本工程应按照二级基坑结合工程实 际情况制定监测方案8.1监测内容1、监测项目(1)坡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施工场地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2)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3) 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4) 基坑周围地面堆截是否有超载情况2) 支护结构施工前作好场地及周围环境的仔细调查和记录等2、监测设计(1) 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监测点的设置应不少于3个2) 观测点: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 置检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小于3个,坡顶位移观测点沿周边设置于 喷锚面层底原土层中,预留一段钢筋作为测点,以便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和测点的统一保护周边建筑物监测;从基坑边缘以外「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 等均应作为监控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控范围道路与管道沉降:应在基坑附近周边临时施工道路设置沉降观测点8. 2监测要求鉴于施工监测在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工程实际需要都对监测方法、频率、精度等提出严格要 求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 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续二次测得的数 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2) 坡顶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 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土 1. 0mmo(2)监测频度1) 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后,每Id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 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2〜3d观测一次2) 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 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 向建设方、监理、施工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① 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② 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③ 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④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⑤ 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4)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3) 监测报警值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 超过设计限制各单元监测项目、安全等级及报警值如下表:监测单元安全等级检测项目报警值基坑1单元二级坡顶水平位移最大位移累计值40mm (5%o)变化速率达到6mm/ d坡顶竖向位移最大位移累计值25mm (3%o)变化速率达到3mm/ d基坑2单元三级坡顶水平位移最大位移累计值70mm (8%o)变化速率达到8mm/ d坡顶竖向位移最大位移累计值70mm (8%o)变化速率达到8mm/ d建筑基坑工程周边环境观测报警值表项目观测对孟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备注临近建筑最大沉降变形20持续发展倾斜三2/1000地下水位变化绝对值1000地表裂缝宽度10持续发展-邻近建筑或设备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0. 002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 0001H/d时应报警。

8. 3报警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通知建设、监理及施工单位,停止施工,直至启动应急预案:(1)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变化较大、速率加快2) 存在与勘察不符的不良地质3)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施加预应力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4)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或超过设计值5) 支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压屈、拔出、松弛、断裂现象6) 根据工程经验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8.4日常巡视基坑监测应仪器监测与现场巡视相结合,施工和使用期间,每天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发 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1) 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有无质量缺陷、裂缝,挂网面层有无裂缝,墙后土体有无位移、开裂、 沉降2) 施工工况:开挖土层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分层厚度是否与工况一致,地表水、地下水排 放是否正常,基坑降水设施是否正常,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3) 周边环境:管道有无破损、泄漏,建筑物有无新增裂缝4) 监测设施的保护情况9 •基坑施工与开挖阶段应急措施9.1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采取坡底反压措施查找原因,等待落实 解决方案后,方可继续施工9.2当个别构件出现断裂、拔出或松弛现象时,若为施工原因,应在原设计位置周边采取补 强措施;若为设计原因,应及时反映给设计单位,以便作出妥善处理。

9. 3如基坑壁漏水、涌土,应及时查明水位上涨原因,及时修复降水设施,加强排水9. 4施工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危险情况9.5预案要点应包括:组织人员、启动预案的时机、避险报警的方式、应急疏散通道的布置、 器材、事故处理方法10、雨季施工要求a雨季施工应做好雨季管理工作,做好材料防潮工作b做好基坑周边排水工作,严禁场地明水灌入基坑c降水来临前未完成喷护的坡面,做好保护工作,避免雨水冲刷坡面土体d对基坑顶部支护结构进行检查,及时对局部裂缝及可能渗水部位灌入水泥浆,避免坡顶渗 水e检查坡面泄水孔情况,保证渗入土体的雨水及时排出11>冬季施工要求a冬季施工应作好材料存放的保护措施,水泥、钢筋堆放不得直接放在地面b钢筋加工及运输过程中,防止碰撞、刻痕,焊接作业时应采取遮蔽保暖措施,保证焊接质量c混凝土及水泥使用温度不宜小于5° ,可添加防冻早强剂d及时对开挖坡面进行支护,来不及喷护的坡面,应采取覆盖保温措施,防止坡面土体冻胀 破坏,喷射后的混凝土面层在施工完毕后需用保温材料覆盖,以防止混凝土受冻12其它(1)业主提供的总平图如有不一致,请业主确定后立即通知基坑设计人员以便及时调整。

2)X程采用信息施工法和动态设计法基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应及时将地 质状况、施工情况、变形监测资料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补充或修改设计3) 其他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执行4) 本设计需经专家评审合格后方可按图施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