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张秉贵今年59岁,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17岁到私营的德昌厚食品店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毛主席1955年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大号买卖一次,有位农民顾客来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让这位顾客等了很长时间。
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张秉贵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对他说:“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又到医院向医生学习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经过刻苦钻研,张秉贵的商品知识十分丰富,为群众服务也有更多的主动权了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有时,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后边的也嚷道:“您喝口水,歇会儿再卖!”……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他感到自己的心和顾客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摘编自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材料二:张师傅在财贸大会的发言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一段:“在旧社会,我十岁当童工,十七岁到商店学徒,那时候给资本家站柜台,是为了混碗饭吃。
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还要受污辱,整天低声下气,提心吊胆那些官僚老爷、太太小姐、兵痞流氓来买东西,稍不称心,我们就得挨骂得罪了这些人,资本家就得叫我们‘卷铺盖’,整天像是踩着‘地雷’干活……”这时,我拿起笔来,向张秉贵同志笑着说:“我知道您是个忙人,我今天问您两个问题第一是:请您把您解放前的生活仔细地说一说,让我好有点感性认识张秉贵同志也笑了一笑,用充满了回忆的目光看看我,说:“我是北京人,一家八口人,只靠我父亲每月六块钱的工资过活我母亲难过地说:‘你们孩子们也自谋生活吧’我的大哥就到十五间房一个卖烟卷煤油的杂货店里去当了学徒我从七岁就出去捡柴、挖野菜,那些野菜都是人家喂鸡的,我们每天就是吃那些野菜我八岁就去‘打执事’,那就是遇有什么红白喜事,出殡的、娶亲的,我就带上红缨帽,穿上大褂子,去给背小鼓什么的旧社会,这是实在没办法的人才干的,可是我还唯恐人家嫌我小,不要我天没亮就出去,太阳落山才回来,每天只挣两个‘铜子儿’十岁那年,我和三哥到天津的一所地毯作坊去当学徒父亲本在天津给一个资本家看门,这时失业了我们在作坊里是七个人睡在一个小炕上,挤得大家都得侧着身子睡这屋里又没有灯,炕上的臭虫就多得不能提了。
那时我先学的是绕毛线,绕来绕去地,毛线都勒进手里去了,又流血又疼,只好用纸把手包起来再绕资本家看见了就骂:‘你这是在绕毛球呢!’他踢了我一脚,把我撵出来了年初六,原在一个厂的一位师傅来找我说:‘小秉贵儿,你跟我去到榄杆市乾祥瑞织布厂当学徒吧’这个厂的资本家姓牛,很毒辣,每天一到下半夜,就从柜房里出来,挺着大肚子,喊‘嘟——咋’,说是轰乌鸦呢,把我们都叫醒了这时间比摇上班的铃还早一个钟头!”“我在那里待了两年多,织一匹布挣两毛钱十七岁上,我到米市大街的德昌厚食品店当了伙计,从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十九年没动……以后我就到了百货大楼,这些事您全知道了以前的这些事,折磨得我永远也忘不了旧社会的苦,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苦来一个甜呵!”说到这里,他停住了,我抬头望着他的从容而沉静的笑脸,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敬佩!(摘编自冰心《颂一团火》)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运用了对比手法,他在旧社会当童工学徒,备受压迫和欺凌,在新中国成立后做服务员,获得顾客的感激和尊重B.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激励广大职工积极进取有重要意义。
C. 张秉贵售货服务热情周到,有感受到党的温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觉悟提高,以及受到顾客的尊敬和爱戴等原因D. 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张秉贵这一中心人物来进行采访报道,抓住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境界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张秉贵利用公休日、下班后的时间积极学习,刻苦钻研,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B. 冰心对张秉贵在旧社会的遭遇深感同情和非常好奇,所以采访的重点放在张秉贵在解放前的具体生活C. 张秉贵十七岁到德昌厚食品店,当了19年伙计,这期间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受污辱D. 张秉贵笑着回忆旧社会的经历,从容而沉静,可见,他感受到新中国的好,早已忘记在旧社会受的苦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写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一项是( ) A. 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B. 张秉贵具有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他也能一边称糖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C. 张秉贵师傅的柜台站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有买东西的,有参观的,有学习的……D. 张秉贵发明了“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一个顾客时,便问第二个顾客买什么,同时和第三个顾客打好招呼,做好准备。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结构思路5. 张秉贵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历,两则材料的叙述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 D 2. A 3. C 4. 先介绍了张秉贵的出身以及他的成长;然后具体写到他为了熟悉业务,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做到极致,体现了张秉贵的敬业爱岗;最后写到张秉贵用“一团火”温暖了无数顾客,人们在传颂张秉贵职业精神的同时,也用同样的温暖关怀张秉贵,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5. ①叙述角度不同:材料一是旁观者(记者)角度叙述,材料二是张秉贵本人讲述②详略处理不同:材料一简略叙述,材料二详尽具体③写作目的不同:材料一在于突出新生活,努力为人民服务;材料二在于全面了解张秉贵,突出他在旧社会的悲惨经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与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抓住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境界”错误材料二没有“抓住张秉贵‘一团火’的精神”,而是重点叙述张秉贵解放前的经历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冰心对张秉贵在旧社会的遭遇……非常好奇”错误材料二写冰心对张秉贵的会上发言非常感动,在采访时希望张秉贵把“解放前的生活仔细地说一说”,让自己“有点感性认识”。
可见“非常好奇”的表述曲解了文意,是错误的C.“当了19年伙计,这期间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受污辱”错误由材料二“十七岁上,我到米市大街的德昌厚食品店当了伙计,从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十九年没动”可知,19年指“从一九三六年,直到一九五五年”,而1949-1955年这是解放后,不能说他“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剥削,人格上受污辱”D.“早已忘记在旧社会受的苦”错误材料二中说“以前的这些事,折磨得我永远也忘不了旧社会的苦”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C.“张秉贵师傅的柜台站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有买东西的,有参观的,有学习的……”,这是通过他人来写传主,体现出大家对其爱岗敬业精神的认可和赞赏,并主动去学习他的先进事迹,这是间接体现张秉贵的精神,并非直接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介绍了张秉贵的出身以及他的成长:第一段中介绍张秉贵“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17岁到私营的德昌厚食品店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后来农民买桃酥的事件让他提高了思想觉悟,认识到新中国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然后具体写道他为了熟悉业务,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情做到极致,体现了张秉贵的敬业爱岗:第二段中提到“为了当好顾客的参谋,他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去熟悉自己柜台里的商品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又到医院向医生学习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刻苦钻研,获得丰富的商品知识,更好地为顾客服务,体现其爱岗敬业的精神最后第三段写道“他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顾客……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您喝口水,歇会儿再卖!’……这些热情的话,像一股股清泉涌进张秉贵的心田,他感到自己的心和顾客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体现出张秉贵用“一团火”温暖了无数顾客,人们在传颂张秉贵职业精神的同时,也用同样的温暖关怀张秉贵,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①从材料一“张秉贵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等处可知,材料一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从材料二“张师傅在财贸大会的发言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一段:‘在旧社会,我十岁当童工……’”“张秉贵同志也笑了一笑,用充满了回忆的目光看看我,说:‘我是北京人,一家八口人……’”等处可知,材料二主要是张秉贵本人讲述。
两则材料的叙述角度不同②从“张秉贵出身贫农家庭,从10岁起就在资本家的工厂当童工,17岁到私营的德昌厚食品店学徒,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压迫和凌辱”“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可知,材料一的叙述简略概括从材料二“那些官僚老爷、太太小姐、兵痞流氓来买东西,稍不称心,我们就得挨骂”“我是北京人,一家八口人,只靠我父亲每月六块钱的工资过活我母亲难过地说……”可知,材料二的叙述详尽具体两则材料的详略处理不同③从材料一摘编自林为民《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等处可知,材料一的叙述在于突出张秉贵的新生活和他努力为民服务从材料二“在旧社会,我十岁当童工,十七岁到商店学徒,那时候给资本家站柜台,是为了混碗饭吃……”“以前的这些事,折磨得我永远也忘不了旧社会的苦”等处可知,材料二的叙述在于全面了解张秉贵,突出他在。